在一个育苗池内放人成熟的雄虾和体姿丰腴的雌虾。开始的几天内,雌雄对虾谈吐文雅,举止有礼。但是一天夜里,一尾雌虾正在蜕皮,这时在它对面的一尾雄虾仿佛突然觉到了异性的存在,它一反常态,情绪冲动起来,但显然还是在努力克制。
它缓慢地爬向雌虾,柔和地围着自己的意中人转了几圈,同时用触角和步足轻轻地抚摸对方,显得既温顺又体贴。如果雌虾没有任何表示,雄虾就进一步逼近,大约进行5分钟的追逐求婚仪式。
此时的雌虾由于刚刚蜕皮,正疲倦不堪,躲在池底,雄虾乘机拥抱住纤弱窈窕的雌虾进行交尾。交尾时,雌虾静静地偎依在雄虾的怀抱中,本能地打开柔软的生殖器,接受雄虾生殖器送来的精荚。约摸3分钟的光景,交尾结束了,两者毅然分开,温情脉脉的夫妻关系也就随之解除了。
狠心的薄情郎抛弃了柔顺的妻子后,各自南下越冬,在翌春北上生殖洄游的旅途中,雄虾也从不去照顾怀孕满月的雌虾。一路上总是雌虾在前,雄虾在后,互不杂群。那么既然如此,对虾的名称又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过去这种虾在我国北方市场上,常以“一对”为单位向顾客出售,于是人们就名之为“对虾”,一直沿用到现在。
每年三四月间,春暖花开,水温上升,中国对虾便成群结队由黄海南部的过冬场到渤海湾内各河口附近产卵繁殖,受精卵发育长成小虾后纷纷向岸边游动,聚集在河流人海口。那里食物丰富,对虾们可捕捉到许多小动物,吃得饱,长得快,春天生的小虾,当年秋天就能长得和它们的父母一样大。
待小虾长到8~9厘米时,就向深海游去了。在9~10月份,小虾已长成15-20厘米的大虾了。待萧瑟秋风吹拂海面时,水温下降,它们又成群结队向南游到黄海过冬场去。10月、11月是对虾的交配季节。随着气候变冷,水温降低,大虾们成群结队长途跋涉到黄海南部过冬,这次旅游叫越冬洄游。
第二年的二三月份,海水温度开始回升,对虾就向北移动,4到6月份游回到渤海一带的产卵场,这次旅行叫生殖洄游。在产卵场,雌虾产出受精卵,有时能产几次卵,其中很多产后因身体虚弱而死去或被凶猛天敌吃掉,只有少数幸存者到下一年再回来产卵。对虾的寿命多数只有一年,少数能活两三年。
接下来讲一讲对虾的生活。春夏相交的夜晚,连日风平浪静的渤海湾上突然热闹起来,只见大腹便便的雌虾蜂拥而来,它们没有过多地耽搁,就迫不及待地把怀中孕育了多时的卵子排出来。差不多与此同时,储藏在雌虾生殖器内达半年之久的精荚自动打开了,活泼好动的精子争相游出,刚好与卵子相遇结合。受精卵很快就脱离母体,随着海水漂荡沉浮,慢慢孵化发育成肉眼难以辨认的小虾。
说也奇怪,刚刚出世的虾宝宝一点也不像父母,倒像一只只天真活泼的小蜘蛛,6条光滑的大腿一刻不停地踢蹬着,好像在水上跳舞似的。夜晚,要是用手电筒向水面照去,这些娃娃们就一下子密集在亮光周围,人们把它们称作无节幼体。
经过6次蜕皮变态,小家伙们变得像只小蜻蜓了,称为幼状体。幼状体头顶长有尖尖的无齿额角,一对复眼炯炯有神,随时摄取水中那小小的单细胞藻类食物。由于囫囵吞食,尾部常常拖着一线长长的粪便,这在育苗管理上常作为幼体饮食与否的主要指标。
一个星期内,又是3次蜕皮,面庞、体形酷似小型甲壳动物糠虾,所以称之糠虾幼体。糠虾幼体初具虾形,头重尾轻,不时地倒立在水中,乍一看,就像是一只只孑孓倒悬的列队。这个时期的幼体乳牙齐出,手足灵活,开始捕食小型动物为生了。
又整整过去6个昼夜,经过三番脱胎换骨的改扮,终于变成父形母貌的仔虾,仔虾边长边移向深水域生活。再经过无数次蜕皮,到当年的秋末冬初便长成大虾,也就该开始神秘的恋爱和旅行结婚了。
对虾本来都是有固定活动领域的,但是1972年春,世居黄海渤海的中国对虾却应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之邀,乘船到浙江的温岭县做客去了。
好客的主人对来自北方的贵客们热情接待、百般照应。入冬,他们给池水加温保暖,使得小客人安然无恙地度过了严寒。早春又为他们准备了产床——水族箱,好让产妇们平安分娩,月子里享享清福。
到了1973年春,第一代浙江籍的小虾出世了,主人更是把它们捧为掌上明珠,不但饵料精美,而且水新氧足。这样,饱受款待、养尊处优的小对虾们怎么能辜负主人的一片盛情呢?于是它们首先在浙江沿岸安下家来,接着又先后去了福建、广东一些地区,同样享受着天然环境中不可多得的优厚待遇。
时间一年年过去了,安闲舒适的生活逐渐驯化了对虾的习性,它们终于爱上了宁静的池塘生活,在江南沿岸扎下根来。再也用不着长途洄游,也不想回北方老家了。
常言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沙粒。”虾吃的真是沙粒吗?不是的,实际上虾吃沙里的小生物。刚会吃食的幼虾吃单细胞海藻,长大一点的小虾吃多细胞的小动物。
如前所说,虾常蜕皮或蜕壳。蜕皮后虾体变软,可吸收很多的水分到体内,身体就胀大了,进食长肉后,虾壳逐渐变硬,长出的肉把原来吸人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等把吸进的水全部挤出以后,虾就又要蜕壳换上一个更大的壳了。
虾为使自己蜕皮更轻松些,在蜕皮前先把盔甲中的钙、磷等物质吸收到肉体中去,等脱掉旧壳后,再将钙、磷输送到新的盔甲中。刚蜕壳的虾不会动,为安全些便躲到隐蔽处更衣,人们便很少看到正在蜕壳的虾。
爱美之心虾也有之,养虾人可以观察到:虾经常用它的大螯在体表拨拉什么东西,或用触鞭在身表扫刷着,这是在干什么呢?原来,对虾体表常会附着些小生物,常需动“手”清除附着物,待到蜕皮时,再将附着物彻底除掉,所以对虾看上去光洁而美丽。
神话里的凶龙
龙虾,属海洋中最大型的爬行虾类,龙头虎身,状如神话里描述的凶龙,素有“虾王”之称,是虾类中的佼佼者,其形之美,其体之大,其味之鲜,向来为人们所称道。
龙虾的头盔状如龙冠,两条长长的触鞭恰似古代武将头冠上的雉鸡翎,配上对斑纹绚丽、粗壮的步足,挟持着“巨大的刀叉”,神采威武,相貌美丽。我国已知的龙虾约有8种,中国龙虾数量最大,其次是锦绣龙虾、波纹龙虾、密毛龙虾、杂色龙虾及长足龙虾等。主要分布于浙江的舟山群岛、福建的牛山岛,以及广东、广西等地的近海水域。
龙虾的游泳足已退化,步足的指节呈爪状,不善泳,习惯于在海底爬行,喜穴居,常栖息于温暖海域,白天潜伏在岩礁缝隙里,夜晚出外觅食。每当秋季大规模迁移时,许多龙虾常首尾相接,摆成整齐的队列,浩浩荡荡向前挺进,有时60多只龙虾排成一队,以每分钟21米的速度移动。
龙虾的生活过程与许多虾、蟹相似,要经过多次蜕皮。孵后第一年的小龙虾要蜕皮10多次,随年龄增大,蜕皮次数也逐渐减少。如半公斤重的龙虾,一年只蜕皮一次,3~4公斤重的龙虾,可以几年不蜕皮。凡蜕皮后的龙虾身体变软,是迅速长大增重的时机,每蜕皮1次,约长大15%,增重约50%。在生长旺盛的幼龄阶段,或饵料丰富、水温适宜的水域,龙虾蜕皮次数相对频繁。
中国龙虾平均怀卵量为188319粒,最大怀卵量为324282粒,最少怀卵量为99753粒。怀卵量是与体长和体重成正比的。刚产出的卵呈圆球形,个体很小,呈橙红色,大小约1.5毫米左右。
龙虾的产卵期通常在每年夏季,卵粒黏附于虾体尾部腹面,称抱卵。孵出的幼体长约11毫米,头胸部宽扁,腹部极小,身体薄如树叶,称“叶状幼体”。它的附肢十分细长,整个身体像一个压扁的蜘蛛,利于漂浮于水的表层摄食生长,这样在海上漂浮半年之久,随海流漂泊到远方。幼体经3~4次蜕皮,长成“少年”,才逐渐结束漂浮生涯而进人海底定居,这时,它们的样子才初步像龙虾,习性也与双亲相似。
生活在加勒比海、巴哈马群岛及南佛罗里达半岛等地海域的西大西洋龙虾本来禀性孤独,它们平时不喜欢群居,白天各自躲在珊瑚礁的洞穴里,太阳落山后才纷纷出来觅食。可是一到秋天,这些惯于独来独往的龙虾却自动结成数以万计为一群的集体,到南方去旅行。
在旅途中,它们10来个成一组,有时多达60个以上,像南飞的大雁一样,秩序井然地排成“一”字纵队,这些龙虾翘着尾巴,身子水平,各自以强有力的触角和第一对步足拉着前者的尾部,在离海底5厘米处向前挺进。参加集体旅行的都是成年的龙虾。领队并不固定,经常更换,几乎所有的成员都有资格充当领队。
西大西洋龙虾长途迁移时为什么要排列成队呢?国外科学家用实验探明了其中的奥妙,原来这样能大大减少水的阻力。据计算,列队比单个游动受到的阻力甚至要小65%,这无疑会提高前进的速度。平时单个龙虾一昼夜只能游100-300米,而如果排成“一”字队,则每小时大约可行1公里。另外,实验证明,列队旅行还能减少能量的消耗,以保证龙虾顺利抵达目的地。
科学家们认为,研究这一现象和龙虾列队旅行时的间距,对提高各种船队的前进速度、降低燃料消耗将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据说,龙虾保持的间距能使其所受阻力降到最小程度。
热衷医疗的清洁虾
在巴哈马热带海域,有一种叫彼得松岩虾的清洁虾,透明的身上长着白色条纹和紫罗兰色斑点,色彩艳丽动人。它们在珊瑚礁中鱼类聚集处找到洞穴,常与海葵为邻办起医疗站,要是有鱼来看病,它便殷勤地舞动起头前一对比身体长得多的触须,游到离洞口一寸左右的地方,毫不犹豫地爬上鱼身,先诊断病情,接着用锐利的钳把鱼身上的寄生虫一个个拖出来,再清理受害部分,干净利落,手到病除。
为剔除鱼牙缝中食物的残渣,它还得钻进鱼儿嘴巴里,在一颗颗锋利的牙齿之间穿来穿去,忙个不休,当检查到鳃盖附近时,鱼儿便依次张开两边的鳃盖,让它爬进去捕捉寄生虫。
倘若鱼儿自认为尾部病情更为严重,就会把尾巴伸过来,请示先行治疗。对于鱼身上的腐烂组织,清洁虾是决不留情的,严重时要动“大手术”治疗,“手术”细致彻底,鱼儿疼痛得挣扎摇动,也不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其认真负责的劲儿,实在令人惊讶!
“医疗站”开张的消息传开后,鱼儿纷纷前来就诊,工作紧张而又繁忙。有的是老病号,一天要光顾好几趟,比觅食花的时间还多;有的是新伤员,急于前来求诊就医。即使清洁虾搬迁后,鱼儿们还是络绎不绝地尾随而至,希望得到医治。
世界上的热带清洁虾包括彼得松岩虾在内,已知的有5种。有时它们会同一些清洁鱼,如霓虹剌鳍合作,共同开设医疗站。猬虾和黄背猬虾有着各自的服务对象,猬虾的工作场所设在宽敞明亮的大洞穴,专门清洁大鱼;黄背猬虾喜欢在狭小阴暗的洞里,只为小鱼们服务,它待在洞穴,把长长的白触须伸到洞外舞动着’吸引鱼儿前来就医。
温带的清洁虾不设固定的医疗站,像加利福尼亚的鞭腕虾,设的是流动诊所。它们四处流动,出门行医。它们成百上千个成员组成医疗队,浩浩荡荡地在海底奔波巡诊,遇到需要清洁治疗的鱼虾,就主动上前为其细心治疗,来者不拒,医术同样熟练不凡。
清洁虾的行为实在有趣,人们不禁会问,它们为什么志愿行医呢?说来也简单,这是生物界的一种互助现象,称之为清洁共生。鱼需要除去身上的寄生虫、霉菌和积垢,清洁虾则由此得到食物赖以生存,两者互利互惠,相辅相成。
除了清洁虾,海里还有一些清洁鱼类,种类已知有50多种,数量很大。它们和清洁虾一样,为海洋生物的健康作出了贡献。可以设想,如果把欢跃兴旺的鱼群附近的清洁鱼虾取走,很快鱼儿就会游走,所以许多出名的好渔场,正是众多清洁虾设立大量医疗站的海区。研究海洋清洁生物,将使人类在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方面有新的作为。
趣谈爬虾
爬虾体躯半扁,头胸甲短、能曲折,紧缩身体状如叩头。胸足8对,前5对为颚足,其中第2对特别强大,呈螳臂状,后3对胸足多是细小的步足,与平常所见虾蟹的角足恰恰相反。体长10~15厘米,重50~100克,大者150克,因种而异。腰部有5对腹肢,除游泳外,还有呼吸功能。尾肢与尾节形成强大的尾扇,平时栖息于浅海,水深不超过30米的泥沙质海底和珊瑚礁中,虽然游泳能力强,但主要喜营爬行生活,白天潜伏穴居,夜里出来活动,也是海洋生物中的清洁工。
夏季,滔滔的江河把大量动物尸体冲到海洋里,于是爬虾三五成群地忙碌起来,昼夜不停地清扫垃圾,遇到大型动物时,它们则组织力量突击一阵,抓紧在腐烂变质之前消灭干净,使海水能保持清洁透明。
在水族这个大千世界里,爬虾算不上强者,可它并不示弱,一旦遇敌’立即摆出迎战的姿态,一面伸展开形似铡刀、刃如锯齿样的触角,一面不住地跳跃卷曲身体,吓唬对手,要是抵挡不住,就施展自切术,扔下几条无关紧要的步足,以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自己趁机溜之大吉。
和大对虾一样,爬虾也是一种营养丰富、汁鲜肉嫩的海味食品,蛋白质含量达20%、脂肪达0.7%,维生素含量也不亚于大对虾,还含有氯酸、肌苷酸、氨基丙酸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具有一种特殊的诱人的鲜味。
海底里的游客
寄居蟹有一只巨大的右螯挡在螺壳门口,可以起防卫作用,以抵御凶恶的敌害的攻击,它只有躲在合适的空螺壳中,才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一时找不到现成的空螺壳,寄居蟹便要动武,先将螺壳内的肉撕出来吃掉,然后钻进去居住。
寄居蟹被称为海底游客,只要螺壳适合它的身体大小,便钻进去作为它的房客。不过它并不固定住在一个螺壳之中,每当它蜕一次壳时,身体便长大一些,于是原来的客店容不下了,它便到处寻找新的住所。
当它发现一个螺壳时,首先观察里面是否有别的动物居住,如若是空的壳,且适合自己的身体,它便很快钻进去寄居其中。因此,寄居蟹每蜕壳一次,就搬一次家,自然有了新家,它便忘了旧家,旧家再由小字辈们寄居。
寄居蟹虽躲在螺壳内,有大螯守在壳口,但有些凶猛的海洋动物依然是它的天敌,如章鱼,往往用它那十分有力的腕臂破门而人,把寄居蟹拖出来饱餐一顿。
为安全起见,寄居蟹也往往找到腔肠动物海葵来做它的卫兵。在大海中艳丽如花的海葵,满身长着剌细胞,分泌出非常厉害的毒汁,奇怪的是毒汁对寄居蟹毫无损害,原来寄居蟹的血液中有一种抗毒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