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去掉光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这更多地来自心理上的障碍。有些人很害怕这种落差:“我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怎么能让我过得不如从前呢?”
生活有千百种状态,没有一定的好或不好。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只要心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就没有过不好的日子。
也有的人害怕别人嘲笑的眼光:“我现在落魄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着看好戏。我死也不能让他们看笑话!”
不可否认,可能确实有一些人会落井下石,会借机嘲笑你。但越是这样,越需要你调整好心态。毕竟生活是自己的,好与不好跟别人无关,为什么要活在别人的舌尖上呢?
那些在此时此刻踩上一脚的人,都不是你的朋友,你完全不必为了他们的眼光而生活,更不必在意他们说些什么。要相信总有真心实意的朋友站在你这边。
想要活得更加快乐的人,更要主动去掉光环。把自己从高处放下来,才能多嗅到一些花香;把自己从象牙塔中放出来,才能多听几声鸟鸣。
光环就像一件装饰品,要戴得上去,也要拿得下来。收放随心,才能掌握生活。否则,光环就变成了负累,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4.你得知道自己是谁
总有人抱怨:“我做了那么多事,为什么别人还是不满意?”
这在职场中尤为常见,一些人认为自己为公司出了很多力,做了很多事,但就是得不到重用,反而还经常被上司批评。
不忿的感觉埋藏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以致自己很不快乐。
这种不快乐并不是源于别人对你不好,而是源于你把自己看得太高。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度崇拜自己,也就是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就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
有一个男人非常有才华,业务能力很出色,总是受到领导的表扬,还提拔他做了个小领导。
越优秀的人越容易贪恋高高在上的感觉,久而久之,他就有些飘飘然了,变得有些自大。为了在同事面前显出自己的地位,他常常在一些小决定上擅作主张。
有一次,他代表上司和客户谈判。临行前,上司特意交代了几个要点,并再三地告诉他:“这个客户很难缠,如果你谈不拢,就暂时压着。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随时保持沟通。”
他一口答应下来,收拾好文件出差去了。
果然如上司所说一样,客户很难缠,对合同的每个条款都很计较,不仅压低价钱,还提出了很多额外的要求。
刚开始谈判的时候,男人还记着上司的叮嘱,可几轮下来,他觉得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与其三番四次谈不出结果,不如换个合作方式。于是他答应给客户再降低两个点,并承诺提供一些服务。
合同谈成了,他满心欢喜地回到公司,把情况向上司进行了汇报。他本以为自己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上司一定会赞赏有加,可没想到,上司一听就发了火。
“谁让你把价钱降低的?临行前我一再地跟你强调这批货的底线,你没听见吗?”上司把合同“啪”地摔到他面前,生气地质问他。
“您先听我解释,”他还不慌不忙地说,“虽然这次看似我们赚得少了,但可以赢得长期合作。”
“供货商只有咱们一家吗?其他厂家不会抢咱们的生意吗?如果别人再降价咱们怎么办?赔本也要奉陪吗?这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更何况我非常了解这个客户,他绝不是那种能跟你长期合作的人。”
男人辩解道:“您的条件客户不同意,几次谈下来都没有结果,我只能转换一下方案。”
“那你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问问我的意见?你凭什么自作主张!”
男人被上司的一顿指责弄急了,不假思索地冲口而出说:“做生意要看得长远,怎么能只顾眼前的小利呢?”
这句话当真激怒了上司,上司拍案而起:“怎么做生意用你教我吗?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我看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上司的这一句“你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当真戳中了男人的心,说得他哑口无言。
从上司的办公室出来后,他闷闷不乐,既觉得丢了面子,也觉得上司过于严苛了。
一连几天,他都脸色阴沉,和同事说话面无笑容,就算见了上司也只是简单地打个招呼。
他的不快被母亲察觉到了,就问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他不想母亲为自己担心,就敷衍地说:“没什么事,和上司有点意见不和而已。我能搞定,放心吧。”
母亲听了随口劝了几句说:“你把本分事做好了就行。人哪,要知道摆正自己的位置。”说完这句话后,母亲就转身出去了。
然而,母亲的话却给了他很大的震撼。我真的做好了本分事吗?我是不是已经超越了本分?我的位置在哪里呢?究竟有没有摆正呢?
他开始反思这段时间以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总受到赞扬,所以就骄傲起来,以为自己到了一个了不起的层次;上司器重自己,所以就把自己当成了重要人物,以为自己可以代替上司作决策;本分事做得还算不错,但总是越权去做一些其他的事,连上司的叮嘱都不记得了……
“原来真的是我做错了,上司骂得对,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想通了这一点,他心头连日来的阴霾立时烟消云散了。
回到公司,他的脸上又露出了以往的微笑。心情一变,工作态度也有了变化。他变得谦虚了,做事也更有分寸。他还诚恳地向上司道了歉,表示以后绝不再犯。
几年以后,他有了更大的成就,重新得到了上司的肯定,提拔他为部门总监。
这个男人的经历很有代表性,很多人都曾经会有一段时间“不知道自己是谁”。这在优秀的人身上更为常见。
这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还会破坏人际关系,而这些是造成你不快乐的根源。
所幸,有一部分人能够及时反省自己,就像故事中的男主角一样,虽然受到了一些小挫折,但从中发现了问题所在,勇敢地放下了所谓的自尊,重新调整了自己的位置,使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
而有一部分人则越陷越深,在骄傲自大中放纵自己,不仅不反省,反而开始自我膜拜,把自己高高供在神像牌上。就算被人指出缺点,他们也绝不会承认,还会暴跳如雷,认为别人在诋毁自己。
人最重要的就是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管拥有多大的成就,不管能力多么卓越,都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
被誉为“战地玫瑰”的记者闾丘露薇曾说:“一个人懂的东西越少,看到的东西越少,往往容易自我膨胀。反而看得多了,懂的东西越多的人,更加地谦虚。谦虚并不是说否定自己,谦虚的人并不是说不自信,而是他们清楚自己的能力,清楚自己的定位。而且因为谦虚,更加愿意去学习和接受新的东西,让自己保持进步,从而在潜移默化当中增加信心。”
闾丘露薇的一番话充分地说明了人为什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是虚伪,不是自卑,而是为了进步。
当你开始膜拜自己时,就等于把快乐束之高阁,牢牢地关起来。只有别人夸奖你、赞扬你,把你捧上云端时,你才能够感到快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这样捧着你呢?所以,你的快乐便不会多。
为了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快乐,你必须打破这个囚牢。当你认为自己是对的,而别人却否定你时,请试着问自己几个问题:
为什么我说的就一定是对的?
我究竟能代表多少人?
我到底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我和别人比,到底哪里了不起?
……
当你真诚地反问自己,并坦率地得到回答时,便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你的成就、荣誉只是相对的,每天都有人超越你,都有人比你出色。
少对自己说一句了不起,把位置适当降低。这不是自贬身价,而是韬光养晦,是更为达观的人生态度!
5.不要过分关注,才能自在生活
人都会关注自我,这是很正常的表现。经常关注自我可以让人反省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的优点,调整前进的脚步,让未来之路越走越顺。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关注自己是对的,可一旦过分地关注,就会适得其反。经常提心吊胆地待人处世,唯恐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就连说完一句话也要左思右想,不知道是否恰当。
有一个女人就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典型。包里总放一面小镜子,经常拿出来照照自己,看妆是不是花了,衣服是不是皱了;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重要的事,并进行总结,如果有哪里做得不好就拿粗笔写下重重的一条“以后必须改正”;经常请同事给自己提意见,就算是批评也虚心接受……
其实她的出发点是很好的,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提升。但在不知不觉中,她对自己的关注变了味道——如果出门忘了带镜子,一整天都会坐卧不安,没有自信抬头看人,总觉得仪态不整;格外在意同事们的谈话,如果是谈论有关自己的内容,就会竖着耳朵听,同事的一句玩笑话她都会当真;被别人批评几句就会难过好几天,不停地反省自己到底哪儿做错了……
慢慢地,她变得疑神疑鬼,总认为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这种情绪让她感到焦虑,每天都觉得很累,好像戴着一副无形的枷锁,随之而来的就是失眠等生理疾病。
这就是过分关注自己的典型。什么样的人容易过分关注自己呢?
一是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做起事来力求毫无瑕疵,一点小细节都要反复地琢磨。
二是生性敏感的人。
这类人容易紧张,对什么事都不放心,一点小波澜都会引发内心的波涛汹涌。
三是缺乏自信的人。
有自信的人不会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议论,因为他们坚信自己是对的。越是缺乏自信的人越会关注自己,并企图从别人的口中探知自我形象。
这三类人在面对外界的压力时,都侧重自我否定,想通过改善自己的某些行为来获得别人的肯定。
关注自己当然是好的,但一定要适度,否则就变成了心病。它会导致你长期处在焦虑不安的状态中,时间长了很可能会患上强迫症或抑郁症等疾病。
试着放下对自己的关注,不要太在意别人说了什么。
美国国际公司的前任总裁马休·布鲁斯曾经与戴尔·卡耐基有过一次对话。卡耐基问他是否在意别人对他的批评。
布鲁斯说:“是的,早年的时候我曾经非常在意。我迫切地希望公司的所有雇员都说我好。如果他们没有这样说,我会感到非常困扰。我会试着取悦反对我的人,但是这么做又会让另一个人生气。然后,我又不得不想方设法满足这个人。继而我又会激怒另外一些人。最后我发现,我越是想平息别人的情绪,逃避别人对我的批评,越是会给自己树立敌人。所以,我对自己说,如果你比别人高出一头,你就一定会被人批评。所以,接受这个现实吧,这的确给了我极大的帮助。从那时起,我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尽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好,然后丢掉破雨伞,让批评的暴风雨从我身上流过去,而不是钻进我的脖子里。”
布鲁斯让批评的暴风雨从身上流过去,而有些人却让它流进了心里,一直耿耿于怀,无法开心。
别人对自己的非议可能只是表明一种观点,一种态度,并不是客观的标准,更多的是个性化的主张,是主观的倾向。它的出现可能像春风一样温柔,也可能像暴风雨一样激烈,有时候是为了帮助你、提醒你,但也有的时候是为了打击你、中伤你。
愚蠢的人在面对别人的非议时往往会采取三种方式:
一是像鸵鸟一样把头埋在地下,采取逃避的态度,不去听,不去想。但这并不能改变现状,除了让自己难过以外,还会让欺负你的人更加嚣张,让想帮助你的人无从下手。
二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你批评一些人,他们会不假思索地找出一万个理由,来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不会反省自己的错误,只会推给别人。
三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我就这样了”、“说我不好就不好呗,反正我没救了”、“我天生就是这么差劲的”……这些想法常在不自信者的脑海中浮现,成为他们保护自己的心理屏障。
这三种方式看似是放下了对自己的关注,不让负面情绪缠绕自己。但实际上,它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是被动地选择放弃关注,而不是主动地、理智地卸下包袱。
这二者看上去都是放弃关注,但前者是消极地抵抗,而后者是人生境界的升华。
而面对非议智者又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