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外生物故事
30637600000008

第8章 妙趣横生的动物故事(3)

大象性情温和,但一旦被激怒,则狂奔乱跳,难以驾驭和制伏,所以,自古以来驱象参战,大获全胜的战例屡见不鲜。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三月的一天,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部将李定国率军和前来镇压起义军的清将孔有德在广西严关城(今广西兴安县西南)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李定国令人驱使上百头威武雄壮的大象,在战场上横冲直撞,吓得清军丢盔弃甲,抱头鼠窜。孔有德带着残兵逃到桂林,紧闭城门,满以为这下可以平安无事了。不料,李定国驱象一直紧追不舍,又是一声令下,头头巨象一齐撞向城门,竟将城门撞了个稀烂,农民军一拥而入,占领了桂林城,孔有德被迫自杀。李定国的象军之所以如此勇武,并非一日之功,早在5年前,李定国就挑选了百头大象,由200名熟悉大象脾性的彝族士兵组成驯象队进行训练。他们经常派人穿上清军服饰,打着清军旗帜,骑着高头大马,前来抽打大象。渐渐地,大象一见“清军”便怒不可遏,攻得对方人仰马翻。几年过去,巨象不仅能够识别敌我装束,而且能按号令起卧进退,这才被李定国用在了战场上。初试象阵,李定国就尝到了甜头。严关城战后不久,李定国又接到情报,说清朝亲王尼堪、经略洪承畴分别率兵抵湘,湖南农民军告急,李定国立即率领自己的“象军”前去救援。农民军进至衡州(今湖南衡阳),就与尼堪遭遇,两军一交手,李定国假装败走,清军紧追不舍,直到一处丛林地带,正当前无去路之时,只听一声炮响,李定国的象军又冲杀了出来。大象迈着巨蹄,甩着长鼻,扑向清军。清军士兵个个吓得魂飞魄散,自顾逃命。尼堪见大势不妙,拍马便走,却为时已晚,一头大象横冲过来,将其掀翻在地,一脚踏上去,可怜的尼堪,一个堂堂亲王,落得个葬身象脚的可悲下场。

猪崽扫雷无与伦比,空前绝后无人能敌

传统观念中,猪似乎只是“好吃懒做”的代名词,再加上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关于猪八戒的刻画,更加深了人们对猪的印象:脏、懒、笨、馋,而且这一思想根深蒂固。然而,在古代战争中,猪具有敏捷的动作和破案的各种技能,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德军在作战中奉行“堡垒”政策,即每侵占一块地方,就迅速在阵地上修起堡垒,拉上铁丝网,网外再埋上地雷,以利坚守。这样一来,就给苏联敌后游击队的活动带来了很大困难。人们手中没有足够的探雷器,常常面对敌人阵地前密布的地雷束手无策。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之后,他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猪来探测地雷。他们找来一头猪,经过反复训练,使它具有了准确无误地探明地雷的本领。这时,游击队接到了任务,要在大部队到来之前首先突破敌阵,为大部队的歼敌行动创造有利条件。于是,这只“探雷猪”可露了脸,只见它在阵地上左拱右翻,这里嗅嗅,那里闻闻,不到一夜的时间,就用它那灵敏的鼻子嗅出了一个又一个地雷的确切位置,为游击队取得战斗的胜利立下了头功,猪崽从此也获得了“活的探雷器”的美誉。

今天,科学家们正在研究猪在战争和防毒、反恐怖中的作用。据报道,20世纪8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的西尔德斯海姆警察局驯养了一头名叫路易斯的“警猪”。它从1984年末就跟随警察们破案,凡是在搜寻毒品和爆炸物时,警官们都愿意带上它。它不但有军犬般的嗅觉,而且有一张长而大的嘴巴,当它发现地下有疑点时,便使劲掘地,直到把埋在地下的东西拱出来。这头猪还和摄影师配合,表演了它在参与破案时的各种技能,其动作之敏捷,令人惊叹不已。

万马奔腾赴战场,马到成功庆战功

在所有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然而马在强劲豪迈的模样背后,也有着自强不息、永不言败的龙马精神。马最初参战只是用来拉车的,后来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军队的主要战斗力和标志,让我们一起品读马高大威武背后的无与伦比。

马最初参战是用来拉车的,从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人开始使用战车起,到公元13世纪印度人最后使用战车止,战车曾驰骋沙场3000多年。中国是世界“战车”之王,传说在黄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战车,打仗时大将站在车上,休战时,便将车连接起来,围成一圈,以保护中军,只留下一隙,算是出入的门,这门也叫辕门,取的是两车车辕中间隙之意。

作为运输工具的车辆大约始于夏朝,夏朝末年广泛用于战争。据古书记载,商汤灭夏之战,曾使用战车70乘;商末的牧野之战,周武王动用战车300乘;周朝车战规模小者数百乘,大者数千乘,最大的一次要数周宣王南征,出动战车3000多乘。大约到了西周时代,马拉战车已成为陆军的主要兵种和重要的突击力量。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战车发展到顶峰,不仅是当时军队的主要突击力量,而且成为军事力量的标志。军队的编制以战车为基础,实施进攻的战斗队形以战车为核心,中间一架战车,前左右方各配属24名步兵,加上车上3名甲士,共75名,称为乘。春秋时代,衡量一国国力、兵力的强弱,不是以兵员数量,而是以战车的单位———乘来表示。当时的军事大国,如秦、齐两国的兵力达8000多乘。

后来,为了同北方、西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骑兵登上历史舞台,并逐渐取代战车,成为军队主要战斗力的标志。公元13世纪,蒙古人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骑兵部队,规模最大时达24万,创立者为蒙古族统帅成吉思汗。这支部队由若干个骑兵纵队组成,每个纵队1万骑兵,大体相当于现代一个骑兵师。每个骑兵纵队包括10个骑兵团,每团1000人;每个骑兵团包括10个骑兵连,每连100人;每个骑兵连又有10个骑兵班,每班10人。为了确保骑兵的机动性,每个骑兵都有一匹马或数匹马备用。这些蒙古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不论严寒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具有极强的忍耐力,必要时可连续行军而不吃一点东西,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在最险恶的地形上越过。由于行军时不需要为马匹备料,士兵又自带个人的装备和食物,加之大部分战马都是母马,士兵皆可喝马奶生活,因此减轻了军队食品供应的负担,不需要拖着庞大的后勤供应辎重车队,也不必建立后方供应基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凭借这支骑兵部队,骁勇善战,几乎踏遍整个亚洲和欧洲,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

在中国使用骑兵的同时,在亚洲和欧洲国家中,也先后出现了骑兵。据说西方最早的骑兵,由贵族组成,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占有许多马匹,置备得起盔甲和武器。古罗马最早的骑兵也是来自于最富裕的阶层。大约到公元前300年的时候,古罗马军团有骑兵300人。从公元3世纪到5世纪,骑兵逐渐发展壮大,成为罗马军队乃至西方其他国家军事力量的核心和主要作战兵种。

在近代战争史上,尽管火器的发明,使骑兵的核心地位逐渐被火器部队所代替,但世界各国的骑兵依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波兰军队曾用骑兵打败了侵略者,保卫了自己的国家。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曾使用过骑兵部队与法西斯作战。日军在侵华战争中,其骑兵的铁蹄曾踏遍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的广大国土,给中华民族造成巨大灾难。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建立了一支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骑兵部队,即骑兵十一师和十六师,在保卫锡察盟根据地、反击国民党大规模进攻的自卫战中,历经无数次战斗。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在平津战役中,这支骑兵部队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协同察北骑兵旅和北岳军区地方兵团,解放了张北、宝昌等察哈尔北部七县广大地区,从北面对张家口形成包围;同时,在张北一线阻击从张家口突围的敌人,遏制察北地区敌人对张家口守敌的增援,从而配合了东北、华北野战军攻占了张家口。平津战役发起后,骑兵第十一师的马队相继冲进张北城内,与北岳军区步兵一起,同敌人展开了巷战,经过10多小时的激战,解放了察北重镇张北城。接着,骑兵第十一师和察北骑兵旅,又将流窜到张北西面的敌鄂友山部暂编骑兵第十二旅2000余人击溃,粉碎了敌人突围企图。1948年12月24日,我军攻下张家口后,少数残敌向锡察草原逃跑。上级命令骑十一师和骑十六师追歼残敌于锡察草原上,不让其逃往绥远。我英勇的骑兵健儿们,马不停蹄,昼夜兼程,纵横驰骋在人烟稀少的千里草原上,迂回、包抄、追歼敌人,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配合下,圆满地完成了作战任务,随后又参加了解放绥远的战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除了马之外,马科动物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种群———驴。同马一样,驴也是一种草食役用家畜。驴的体格比马小,但耳朵很长,尾巴毛少,尾端又有些像牛尾,被毛呈灰、褐或黑色;性情温驯,富有忍耐力,但很倔强,俗语“犟驴”就从驴之本性引申而来。驴耐粗食、耐热、抗病力强,寿命比马长。驴虽没有像马那样战功显赫,但驴也确实曾经是动物部队的重要成员,长期以来一直担负着繁重的运输任务。隋朝时候,朔州总管杨义臣曾驱赶毛驴和牛一起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驴是意大利军队的主要运输工具,奔波于前线和后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意大利人为表彰驴的功绩,专门在罗马为驴建了一座纪念碑,驴背上驮着一尊大炮的炮筒。在美国和瑞士,也有与此相似的驴纪念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陕北的毛驴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电力十足的“鱼”

法国科学家曾在科学城举办了一次趣味十足的“时钟展览”,奇怪的是这是一座用带电鱼作驱动力的时钟。所以,这次展览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人们通过观察,发现带电鱼在放电过程中是有规律的,电流的方向一分钟变换一次,被人们称为“纯天然报时钟”。

我们常见的带电鱼有电鳗、电鳐、电鲶等。其中“电力”最强的要算电鳗了。它放电电压可达300~500伏,足以把附近的鱼电死,人和牲畜碰上,全身也会麻痹。据计算,10000条电鳗电能聚集在一起,足够使一列电力机车运行几分钟。

电鳗的外形像蛇,体长2米左右,体重约20千克。它主要生活于南美和中美等地的河流中,常常一动不动地躺在水底,不时也浮出水面呼吸。它通过“电感”来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一旦发现猎物,就放电将其击毙或击昏,然后饱餐一顿。由于电鳗有如此一手捕杀猎物的绝技,因此被人称为“江河中的魔王”。经过亿万年来“适者生存”的进化,其身躯和器官已经日臻完善。许多鱼类都已经不是它的对手了。

电鳗属脊椎动物,鱼纲,电鳗科,有6科23属约55种,是生活在中、南美洲的淡水鱼。这种鱼长着鳗鱼般细长的身体,却是鲤鱼的同类。它们有胸鳍,无背鳍、腹鳍、腰带骨、下鳃盖骨及颚骨;尾鳍很小或无;臀鳍很长且常约始于胸鳍下方。尾部包含身体的大部分,占体长的近4/5,内中有强力的发电器官。身体呈鳗形,粗壮,长达1~25米。体棕褐色,光滑无鳞,胸鳍小。肛门位于胸部。臀鳍发达,基部很长,始于肛门后方,延伸到整个尾部,为主要运动器官。在臀鳍的基部上方两侧,各具有一对纵长发电器,能发出强烈电流。电流由尾部的正极流向头部的负极,一次短暂电击发出的电流,强度可达550~800伏,有效作用范围可达3~6米,常有人触及电鳗放出的电而被击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甚至可击毙渡河的牛、马,为现存鱼类中发电能力最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