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秘的非洲大陆南部,许多失落文明的遗迹一个个像袅袅青烟般升起,津巴布韦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津巴布韦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考古遗址命名的国度,这里遍布着大小二百多处石头城,它们都被称为“津巴布韦”。因为在当地土着语言中,津巴布韦就是“石屋”的意思。面对这众多的石制建筑,人们不禁会问:是谁发现了这神秘奇特的“津巴布韦”?这庞大的“石头城”又有何用处呢?究竟谁才是津巴布韦真正的缔造者?带着这些疑问,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渐渐地揭开了“大石头城”的神秘面纱。
发现“津巴布韦”
卡尔·莫克是一个出生在德国斯图加特的木匠的儿子。他从1864年开始,花了6年时间徒步穿行于南部非洲,希望真正实现自己成为一个探险家的愿望。在非洲,卡尔遇到了一位名叫亚当·迈瑞斯科的德国传教士。亚当告诉他,在林波波河背面有一处庞大的石建筑物废墟,并认为那里可能就是《圣经》上记载的盛产黄金、宝石之地——俄斐的遗址。这更激发了卡尔火一般的探险热情。
1871年5月,卡尔从南部非洲东南部的德尔班向北进发。同年9月4日,他正在非洲中南部高原上寻找废墟遗址时,有人告诉他,几小时路程之外有一巨型石屋。第二天,卡尔终于找到了巨型石屋的遗址。矗立在他面前的是些大约6米高的花岗岩石柱,再靠近一点,他发现有一条粗石铺成的小路通向“柱”内。顺着这条路,在一堆堆粗石、一段段残墙、一丛丛灌木中跌跌绊绊地穿行,最后他才在一座塔状建筑物前停了下来。使他感到吃惊的是,这座塔竟是由切割得十分精确的石板砌成,镶嵌得天衣无缝,没有任何泥浆和石灰黏合的痕迹。
卡尔独自在这片废墟上攀登、挖掘、测绘地形。他深信,这里就是生产黄金、宝石的俄斐。最有力的证据是一根芳香的淡红色木条,也就是山顶上的一个圆形大围场中的建筑物大门上的一根木料。卡尔从这条木材上削取了一块薄片进行观察,认定它是檀香木。《圣经》上说过,所罗门王用黎巴嫩的檀香木建筑他的宫殿。于是,卡尔下了这样的结论:这一小块檀香木一定来自黎巴嫩。他据此推断,檀香木只能是古时在海上旅行的黎巴嫩人,即腓尼基人带到非洲来的。《圣经》上还说,示巴女王曾经到过所罗门王的宫殿。卡尔于是断定,他在山顶所发现的那个圆形围场一定是示巴女王模仿所罗门王的宫殿而建造的。发现遗址后,卡尔派人带信到德国宣布了他的发现。
卡尔去世后,过了数十年,这个在津巴布韦小沙丘上的废墟成了考古学上的一个热点。光临这个废墟的首批人士是探险家、寻宝者,但他们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他们没有找到黄金、珠宝。1899年,这个废墟被掌握在英国金融家塞西尔·罗德斯手里。他组织了一队人在废墟上驻扎下来。几年后,英国人镇压了非洲人的反抗,建立了一个叫做罗德西亚的殖民地。
罗德斯聘请的研究远古时期文明的专家詹姆斯·迪奥多尔·本特,经过艰辛的长途跋涉来到这个遗址,期待能找到津巴布韦与古代各种外来文化联系的证据。但在他看来,津巴布韦似乎是纯粹的非洲文化,并不十分古老。当他挖到四只用皂石雕刻的栖息在高大雕刻柱子上的大鸟时,他的观点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他眼中,这样的艺术珍品,似乎在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亚述、希腊、克里特、腓尼基的弦音!继本特之后,主持津巴布韦遗迹发掘的是考古学家理查德·N·霍尔。他在1902至1904年间对遗址进行了破坏性的发掘,由于急于把遗址上的废墟恢复到他自认为是“原来”的模样,竟鲁莽无情地把3.6米厚的泥土和石头从地堡里搬运出来。实际上,若采用较为科学的考古手法,本应获得更多、更精确的有关津巴布韦历史的信息。最后,经过一番折腾,霍尔得出了同本特十分近似的结论——津巴布韦是由从阿拉伯或近东来的北方人所建造。
庞大的石头城
大津巴布韦的一处主体建筑位于山下的平地,被称为椭圆形大围墙,因为它外围的城墙呈椭圆形,周长256米,内径长89米,宽67米。城墙高近10米,厚约5米,它所包围的总面积约为4600平方米。在东、西、北三面城墙上开有3个门,门顶都有巨大的花岗岩石砌成圆拱形。在围墙顶上矗立着几根细长的质地坚硬的独面,独面上雕刻着各种绚丽的图案花纹,有的独面顶端还雕刻着一只形状奇特的石鸟。在东南部有-道同围墙平行的、相隔1米左右的石墙,形成一条100米长的狭窄通道,通道尽头是一个类似院子的半封闭区。围城里面建有圆锥形石头高塔、石碑、地窖、水井和一些石崖的废基,像是古代宫廷的遗迹。围城附近还有许多小的房屋,这些低矮的颓垣残壁可能是一般官员或者黎民百姓的住宅区。在椭圆形大围墙的外面,有一连串形成堡垒的城墙。城墙内有错综复杂的通道、石级和走廊。沿着一条陡峭缝隙开凿出来的石梯而上就可以来到另一处主体建筑:卫城。卫城建在椭圆形大围墙旁边约90米高的悬崖上,居高临下,俯瞰着整个山谷。卫城的城墙随着岩石的起伏,顺其自然之势与大弧丘融为一体。它全部由花岗岩石块砌成,构筑坚固,气势雄伟,可能是一座重要的防御要塞。在卫城的内部有许多残破的房屋和复杂交错的通道的遗址。在那里发现曾有冶炼黄金的迹象,还有一个形似圣坛的建筑,也许是古人们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在整个大津巴布韦的建筑群中,最神秘莫测也最令人费解的是椭圆形大围墙内的圆锥塔。这是一座下粗上细的实心花岗岩建筑,高约二十余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它主要是用雕琢成砖块的平整花岗石一块一块地堆砌成,按照规划的图案线条砌起来。在石砖与石砖之间根本没有使用任何灰浆或其他种类的黏合剂来接合,磨光的石砖之间连接得极为严密,其缝隙竟连薄刃也难以插进去。它外观神秘新奇、精致美观,而且坚固异常。也许它已在此默默地站立了上千年,至今仍屹立如故。
19世纪70年代以来,一批又一批探险家、科学家来到这里想要弄清圆锥塔的秘密。来自英格兰的科学家本特曾花费极大的财力人力在圆锥塔的周围大规模挖掘了多年,但一无所获。几十年后,又一位来自欧洲的探险家霍尔在塔底的地下深入挖掘了一条地道穿过圆锥塔。为了寻找一个入口他搬开了许多石块,但塔是实心的,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进口,也许它根本就没有入口。那么这样一座直刺蓝天的巨塔究竟是用来干什么的呢?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的外表形状与当地的粮仓形状相似,也许是个巨大的粮仓。但是整个塔是个实心的整体,根本就没有用来贮藏粮食的空间。也有人认为它象征着男性的生殖器官,是流传于古代的某种宗教仪式的象征,代表酋长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些说法都缺乏有力的证据,也没有史料记载。也许它将一直站在那里保守着它的秘密。
缔造者谜团
面对这巧夺天工的“石头城”,人们不禁要问:“到底是谁缔造了这神秘的津巴布韦文明呢?”围绕这个问题,无数的学者各抒己见,各种假设众说纷纭。
19世纪末的时候,大量欧洲人纷纷搭船漂洋过海来到津巴布韦,但是他们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想和臆测就竭力否定了这个古文明遗址的非洲渊源说。对于他们来说,大津巴布韦应该是存在于神话中的黄金国度。他们认为石头城很像欧洲史书上记载的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的某些圣殿,很可能就是在《圣经·旧约》中提到的所罗门国王的金矿所在地。《旧约·列王纪上》篇中第六章记载:“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后四百八十年,所罗门作为以色列王的第四年西弗月,也就是二月,开工建造耶和华的殿。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殿,长六十寸,宽二十寸,高三十寸。殿前的廓子长二十寸,与殿的宽窄一样,高十寸,靠着殿墙,造了三层旁屋。下层宽五寸,中层宽六寸,上层宽七寸。”而卫城就是模仿所罗门王在摩利亚山上修建的耶和华殿建造的。那座椭圆形的大围墙则是为了模仿古埃塞俄比亚女王示巴访问所罗门时在耶路撒冷住过的行宫而建筑的。这种武断的主观猜测,一度引起了欧洲人到石头城寻找黄金的狂潮。他们来到石头城后,雇佣当地土人,配合从欧洲带来的先进机械在宝贵的遗址上四处乱挖,掘地三尺,把珍贵的文物劫掠一空。除了坚硬的花岗岩石块外,其他的一切东西都被拿走,荡然无存。所有那些有可能说明历史真相的文物资料,还没有来得及出现在研究者面前,就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后来,人们在它的周围发掘出大量的文物。其中有奇怪的生产工具、锋利的作战武器和精美的装饰品等,还有一些是来自遥远的中国的陶瓷碎片、阿拉伯世界的玻璃珠子、波斯的彩色瓷器、印度的佛教念珠等。由这些出土文物至少可以看出,消失于遥远年代的石头城曾经与古代的中国、阿拉伯国家、波斯和印度有过文化交往和贸易联系。不过,在上述古文明的历史典籍中却鲜有关于大津巴布韦的记载,也许这些物品是从第三者手中转购而来的,那么这些第三者会是些什么人呢?我们无从知晓。由壮观的大圆锥塔就可以看出,建造它的古代工匠们的垒砌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即使用今天现代人的眼光来看,那也是一个奇迹。他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了建筑学、几何学、力学等方面的高深知识。石头城中的建筑,不仅仅体现了高超的建筑技术,而且它本身也是一个别具一格、巧夺天工的珍贵艺术品。
究竟这一座座石头建筑是用来做什么的呢?人们一直也没有弄明白。有些人认为这里可能是一个业已消失的古老帝国的帝王的城堡,也有些人认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宗教场所。但是所有这些石头建筑上没有任何文字,也没有雕刻的图案或壁画,这与其他古老文明的遗迹,如美洲的玛雅城或东南亚的吴哥寺上成片成片的浮雕迥然不同。流传下来的古典文献中对这一切也没有记载,可以说是毫无线索可寻。与此相关的问题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运用什么工具和方法来建造这座规模宏大、雄伟壮丽的石头城?建造石头城的古人与今天生活在津巴布韦的人有什么样的渊源关系?为什么他们又在某一天突然遗弃了这个地方呢?有人推测,也许在1830年祖鲁战争时,原来居住在大津巴布韦的居民都被全部赶走了,那这些人又迁移到哪里去了呢?现在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是马绍纳族的一个分支——卡兰加人。他们大多数仍旧居住在非洲传统的低矮、简陋的窝棚里,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也与这些大堆的石块毫无关系。20世纪初,来自英国的考古学家麦基弗认为大津巴布韦的建筑风格丝毫也没有古代东方或西方欧洲任何时期的痕迹,因此它只能是出自非洲黑人之手。但是另一位英国考古学家霍尔却认为,自古以来非洲黑人就没有修建石头建筑的传统,在非洲其他地方也没有相同的例子,因此大津巴布韦绝不可能是非洲黑人所建。两派学说都有支持者,但都苦于缺乏证据,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没有人统计过需要多少工人、工作多少时间,才能使这样一座伟大的文明古城屹立在非洲茂密的丛林中,也许他们是怀着对统治者至高无上权力的敬畏,也许是出于对神圣事物的崇拜。
总之,大津巴布韦是除埃及外古代非洲文明高度发达的又一象征。它所留下的谜团仍旧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让我们拭目以待揭谜之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