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痛苦,笑对坎坷的命运
有一个男孩子,刚出生时只有可口可乐罐子那么大,躺在观察室里奄奄一息。他的腿是畸形,没有肛门,医生只好给他割了道深口,让他能痛苦地排便,而且他的膀胱和肠也不正常。医生断言,孩子几乎不可能活过24小时!然而,他挣扎着,活过了一周,又是一周……他顽强地活了下来。
他实在太小了,周围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像庞然大物。胆怯的他对任何比他大的东西都充满恐惧,甚至家里的狗也经常欺负他。父亲经常对他说:“孩子,你必须自己面对一切恐惧,勇敢起来!”
当他背着比他个头还大的书包,坐在轮椅上开始憧憬新的生活时,他压根也没有想到迎接自己的却是噩梦。个头矮小的他成了学校调皮学生的玩偶。他们掀翻他的轮椅,弄坏他轮椅上的刹车让他从走廊直接“飞”进老师办公室,最恶劣的一次是几个同学用绳子绑住他的手,用胶纸封住他的嘴,把他扔进垃圾箱里,接着在垃圾箱外点起了火,滚滚浓烟令他窒息,他恐惧极了,直到一位老师将他解救出来……
他终于无法忍受了,回到家,想着自己一次次被折磨、被侮辱的遭遇,他放声大哭。他想到了自杀,但他还是舍不得疼爱他的双亲……
高中毕业后,他决定给自己找个工作。每天早上,他趴在滑板上,敲开一家又一家的店门,问店主是否愿意雇用他。可等人家打开门时,根本就没有发现几乎趴在地上的他,就又把门关上了。
经过无数次应聘失败后,他终于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他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赶火车到镇上,然后爬上他的滑板,从车站赶到几千米外的工厂。尽管生活艰辛,但是能够自食其力,他勇敢而快乐地活着。
他12岁起,就开始打室内板球,后来还喜欢上了举重与轮椅橄榄球。他对运动的执着热爱,使他取得了一系列好成绩,相继获得了1994年澳大利亚残疾人网球赛的冠军以及2000年全国健康举重比赛第二名。他就是约翰·库缇斯。
后来,常有人追问他的种种故事;终于,在一次午餐会上,约翰应邀做了简短的演讲。他的经历与现状让在场的观众热泪盈眶,赢得了热烈的掌声。那次经历让约翰猛然发现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讲台上,讲出自己的挣扎与拼搏,讲出自己的恐惧与忧伤,讲出自己的渴望与梦想!
如今,约翰已在190多个国家作了800多场演讲,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和影响了无数听众……
任何苦难我们都必须勇敢面对,如果输了就会输掉一切,如果赢了则赢得了命运。一切皆有可能,永远都不要放弃信念。面对坎坷的命运,我们应当拥抱痛苦笑对人生。
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
西方圣诞节里不可缺少的歌--《铃儿响叮当》,它的作者正是皮尔彭特。这是他在一个圣诞前夜,作为礼物,为邻居的孩子们写的。歌中没有耶稣,没有圣诞老人,有的只是风雪弥漫的冬夜,穿越寒风的雪橇上的清脆的铃铛声,有一路的欢笑歌唱,不畏风雪的年轻朋友的美好心灵。
皮尔彭特或许没有想到,他一生中偶一为之的作品居然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与他个人的人生遭遇产生了强烈的反差。19世纪,美国人约翰·皮尔彭特从耶鲁大学毕业,遵照祖父的愿望,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职业。他的生活看上去充满希望。
然而,命运似乎有意捉弄他,皮尔彭特对学生是爱心有余而严厉不足,很快就为当时保守的教育界所不容,结果很快结束了教师生涯。
但他并不在意,依然信心十足。不久他当了律师,准备为维护法律的公正而努力。但他似乎一点都不理解当时流行的“谁有钱就为谁服务”的原则。他会因为当事人是坏人而推掉找上门来的生意;如果是好人受到不公正待遇,他又不计报酬地为之奔忙。
这样一个人,律师界感到难以容忍,皮尔彭特只好又离去,成了一位纺织品推销商。然而,他好像没有从过去的挫折中吸取教训,看不到竞争的残酷,在谈判中总让对手大获其利,而自己常吃亏。于是,只好再改行当了牧师。然而,他又因为支持禁酒和反对奴隶制而得罪了教区信徒,被迫辞职。
1886年,皮尔彭特去世了。在他81年的生涯中,似乎一事无成--除了一首大家熟悉的歌:
“冲破大风雪,我们坐在雪橇上,快速奔驰过田野,我们欢笑又唱歌,马儿铃儿响叮当,令人心情多欢畅……”
他虽然在事业上没有成功,但这并不说明他的理想和追求没有价值。今天,他的歌声凝固在人们的心灵深处,不正是有力的说明吗?
爱因斯坦曾说过“通向人类真正的伟大境界的道路只有一条--苦难的道路。”苦难换种角度看其实是上帝对人的馈赠,只要在苦难中怀抱美好思想并坚持下去,那苦难过后就是现实中的一片美好。
用左脚描绘出辉煌的人生
《夏天的影子》、《茂盛的百合花》、《锦绣前程》等这些名着都是爱尔兰作家克里斯蒂·布朗的遗着。
一直到5岁,小布朗还不会说话,头部、身躯、四肢也都不能活动,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可情况始终没有什么好转。最后连家里人也失去了信心,认为他可能要这样过一辈子了。
有一天,躺在床上的小布朗正在看着妹妹用粉笔画画玩,他忽然伸出了自己的左脚,把妹妹手里的粉笔夹了过来,在床沿上乱画起来。
妹妹大声哭喊:“给我粉笔!给我粉笔!”哭喊声招来了妈妈。妈妈的眼光没有停留在妹妹身上,而是落在了小布朗的左脚上。她高兴地惊叫道:“他的左脚还能动!”
真是喜从天降啊。母亲认为自己的儿子还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她开始教他用左脚写字。布朗的头脑并不笨,他第一天晚上便跟妈妈学会了英语字母“A”。1年后,26个字母他都能用脚写下来了。
他继续刻苦学习,除了写字,还要看书。全家人省吃俭用,节省下钱来为布朗买儿童读物和文学名着。布朗对文学作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布朗一天天长大,他慢慢能说话了。他想要写信、做读书笔记,还想试着练习写作。这样一来,笨拙的左脚趾就不太胜任了。他对妈妈说他要一台打字机。
妈妈迟疑地对布朗说:“孩子,买了打字机,你怎么使用呢?你没有健全的手啊!你能学会用脚趾打字吗?”
布朗回答妈妈说:“是的,妈妈,我没有健全的手。但我有一只健全的脚,我要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用脚趾打字的人!”
母亲想方设法替儿子买来了一台旧打字机。布朗把打字机放在地上,自己半躺在一把高椅上,用左脚按动键钮。他像着了迷一样,整天地练习。累了,就用左脚趾夹住笔画画。
由于脚趾掌握不好打字的力度,所以刚开始打出的字,不是模糊不清,就是打烂了纸。但布朗一点也不灰心。他仍然着迷似的坚持练习,不管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没有中止过一天。他的左脚趾长出了老茧。终于,他打出了力度适中、清清楚楚的字,而且还能熟练地给打字机上纸、退纸,还能用左脚趾整理稿件。
布朗学会打字后,写作的愿望变得更加强烈。他把自己想写一部小说的事告诉了母亲。母亲知道儿子是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她也理解儿子的心情,可她知道写作比学习打字不知要难上多少倍,她担心儿子一旦失败会承受不了心灵上的创伤,她不想让这个不幸的孩子再受什么伤害,再平添许多痛苦。另外,她也觉得,儿子还是个小孩子,没有多少生活阅历,有什么可写的呢?于是她劝慰儿子:“孩子,你有雄心壮志,妈妈很高兴。但是,人生的道路是很曲折的,不像你想的那么简单,万一失败了怎么办呢?我看你还是好好休养,读读小说,画画图画,玩玩打字机就行了,不要想得太多了。你现在年纪还小,等以后再说吧!”
“妈妈,人活着就应该有所追求。我是一个残疾人,丧失了生活中的许多乐趣,别人都看不起我,兄弟姐妹们也把我当成包袱。我要奋斗,我要让人们知道,我是一个有用的人。”
布朗躺在床上,静静地回忆着自己自记事以来不幸而坎坷的人生经历,决定一定要把自己的生命历程写成一部自传体小说。他在心中酝酿着。
过了几个月,布朗已经用他的左脚打出了他第一部小说第一章的初稿。
他首先把它念给母亲听。母亲被小说主人公的痛苦遭遇和坚强性格深深打动,她流着泪听儿子念完,然后把儿子紧紧搂在怀里,对儿子说:“孩子,一定要坚持下去,我相信你会成功!”
不知写了多少个日日夜夜,不知费了母子俩多少心血,不知克服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在布朗2l岁的时候,他的第一部自传体小说问世了。他把它取名叫做《我的左脚》。他想在小说的标题中,就开门见山地告诉人们:“我的左脚支撑起了我的整个生命,我的左脚在创造着自己不屈不挠的生活。”
布朗虽然只能用左脚来写小说,但这并不妨碍他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不断拼搏。16年之后,他的又一部自传体小说《生不逢辰》也出版了。再后来又出版了许多书,每部书都打动了读者,布朗一下子出名了。
以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精神同命运作斗争,原本暗淡的人生,也会变得灿烂。
限制因素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态度
弗兰克斯从西点军校毕业后如愿从了军,但是一次战争中一块手榴弹片戳进了他的左腿,没办法的情况下做了截肢手术。但现今看来,退伍似乎是唯一的选择。尽管弗兰克斯感到自己仍有许多值得发挥的东西,比如作战经验、技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贡献给部队,不过他也知道,受过重伤的军人很少有回到现役的:他们必须通过每年1次的健康考核,包括徒步行军2千米。弗兰克斯吃不准自己戴着假肢能否胜任那项任务。
手术后最让弗兰克斯感到悲哀的,是他再也不能在棒球场上一展雄姿了。他在西点军校时曾经是棒球队的队长。在每周举行的棒球赛中,轮到他击球时,都得靠别人代他跑垒。
有一天在等候击球轮次时,弗兰克斯注意到一名队友滑进了第三垒。他想:“如果我做同样的尝试,情况会怎样呢?”
当弗兰克斯击球时,他一棒把球击到了场中央。他挥手叫替其跑垒者让开,自己迈动僵硬的腿,开始了痛苦的跑步。在第一垒和第二垒之间,他瞅见外野手将球抛向第二垒的守垒员。他于是闭上眼,拼命使自己往前冲,一头滑进了第二垒。裁判喊道:“安全入垒!”弗兰克斯欣慰地笑了。
几年后,弗兰克斯率领一个中队穿越恶劣的地形进行战地训练。上司怀疑一位截肢者能否接受这种挑战,但弗兰克斯用行动做出了肯定的回答。“这使我跟士兵们的关系更为密切,”他说,“每当我的假肢陷入泥泞时,我就叮咛自己:‘这便是你无腿可站时的情形。”
今天,弗兰克斯已晋升为四星上将。“失去一条腿使我认识到:限制因素的大小,取决于你的态度。”他感慨地说,“关键是要全力集中于你所拥有的,而不是你所没有的。”
康德曾经说过:“只有乐观与希望,才能有助于我们生命的滋长,能够鞭策我们的奋斗意志,产生无穷的力量。”乐观的态度总能把你从黑暗中带出来。
接受考验才能脱颖而出
约翰尼·卡许从小就想当一名歌手,可他没能马上成功。没人请他唱歌,就连电台唱片音乐节目广播员的职位也没能得到。他只得靠挨家挨户推销各种生活用品维持生计,不过他还是坚持练唱。他组织了一个小型的乐队在各个教堂、小镇上巡回演出,为歌迷们演唱。最后,他灌制的一张唱片奠定了他音乐工作的基础。他吸引了2万名以上的歌迷,这使他获得了成功。
然而,第一次考验刚过,第二次考验又来了。经过几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热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须服安眠药才能入睡,而且还要吃些“兴奋剂”来维持第二天的精神状态。他开始沾染上一些恶习--酗酒、服用催眠镇静药和刺激兴奋性药物。他的恶习日渐严重,以致对自己失去了控制能力。他不是出现在舞台上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监狱里了。到了1967年,他每天须吃100多片药片。
一天早晨,当他从佐治亚州的一所监狱刑满出狱时,一位行政司法长官对他说:“约翰尼·卡许,我今天要把你的钱和麻醉药都还给你,因为你比别人更明白你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干的事。看,这就是你的钱和药片,你现在就把这些药片扔掉吧,否则,你就去麻醉自己,毁灭自己,你选择吧!”
卡许选择了生活。他又一次对自己的能力做了肯定,深信自己能再次成功。他回到纳什维利,并找到他的私人医生。医生不太相信他,认为他很难改掉吃麻醉药的坏毛病,医生告诉他:“戒毒瘾比找到上帝还难。”
卡许并没有被医生的话所吓倒,他知道“上帝”就在他心中,他决心“找到上帝”,尽管这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他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奋斗。他把自己锁在卧室闭门不出,一心一意就是要根绝毒瘾,为此他忍受了巨大的痛苦,经常做噩梦。当时摆在他面前的,一边是麻醉药的引诱,另一边是他奋斗目标的召唤,结果他的信念占了上风。9个星期以后,他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了,睡觉不再做噩梦。他努力实现自己的计划。几个月后,他重返舞台,再次引吭高歌。他不停息地接受考验,终于又一次成为超级歌星。
西方有位哲人指出:“人生乃是长期在考验我们的毅力,唯有那些能够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奖赏。毅力到此地步可以移山,也可以填海,更可以让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
我永远活在光明之中
1894年,朝鲜爆发了一场农民战争。
半个世纪后,朝鲜作家朴泰源决心把这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再现出来。
一旦下定了决心,朴泰源就废寝忘食地忙碌了起来。他的工作节奏是那么快,而且常常通宵达旦。也许是由于他太过于折磨自己的眼睛了,渐渐地,他的眼睛突然像蒙上了一层什么,视力急剧下降。医生告诉他,他患的是双眼视神经萎缩和色素性视网膜炎,并劝他该停下手中的工作,休息、检查、治疗。
医生的劝告,一些好心人的善意关怀,朴泰源都很感激,而且也反反复复地想过,但他却怎么也放不下手中写着的书,他觉得自己不能让工作半途而废。他决心争分夺秒地和黑暗来临之前的时间比赛。
朴泰源的视力越降越低,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一天,他正在洒满阳光的书房里专心整理资料,突然感到眼前一片黑暗。他惊奇地问妻子:“亲爱的,怎么突然天黑了?”妻子没有回答,她抑制着自己的哭声,她心里明白,她亲爱的丈夫此刻已完全失明了,她等待着,等待着奇迹发生:一瞬间丈夫会突然重见光明,她希望眼前的一切都是假象。桌上的闹钟在滴答滴答往前赶,什么奇迹也没发生。
朴泰源说话了:“亲爱的,太阳躲进了我心中,跳进我脑中了,我永远在光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