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克隆赢家
30689100000021

第21章 在克隆的融炉中铸造成功之剑(4)

盖茨的睡眠习惯与法国的拿破仑很相似,他不习惯在被单上睡觉,总是往没铺好的床上一倒,拉过一条毛毯往头上一蒙,立刻沉沉地睡着了。不管是穿衣还是睡觉,他似乎不太在乎那些他不关心的事情。他工作身先士卒,生活平易近人,哪里工作最关键,哪里工作最困难,他就会出现在哪里。他和员工同甘苦、共患难,和大家一起摸爬滚打,大家几天几夜不睡觉,他也几天几夜不睡觉。被称为“工作狂”的他,每天一边工作,一边想着“我要赢”。

盖茨在25岁的时候计划他30岁的时候成为百万富翁,可是他30岁的时候成了亿万富翁。正如拿破仑所说:“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最好。”

比尔·盖茨的成功,就在于他想到了,而且想一定要得到自己所想要的。而平庸的人,总是想得到,但不清楚,是否自己就一定要得到。没有了驱动,也就没有了燃起行动的能源了。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渡不过去的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付诸行动,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只是怨天尤人,而不付诸行动,那么什么样的结果也不会有。

克隆成功者“知道”并“一定要得到”的行动驱动力,就会燃起我们立刻行动的燃燃烈火,行动的火焰只有越燃越旺,成功对我们来讲就会唾手可得。

香港首富李嘉诚创业初期,因资金不足,所雇员工的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结果,产品的质量极为粗劣,很多客户前来退货,要求赔偿。原料商听说之后,也扬言停止供应原料,银行这时也派人来催贷款。李嘉诚的塑胶厂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四面楚歌”的李嘉诚选择了正面面对问题,而非逃避,他真诚地向银行、原料商、客户负荆请罪,该赔的赔,该退货的退货。正是因为李嘉诚及时对此事件做出反映,采取诚恳有效行动,人们才宽容地接受了他的道歉,大度地原谅了他的过错。李嘉诚有惊无险地渡过了这次难关。

可以设想,如果李嘉诚对于当时的形势,选择避而不动,那么也就不会有他现在的成就了。正如李嘉诚所说:“我的成功,归根于我的行动,推使我去行动的是我的思维,每每行动前,我都会问自己一些问题——我为什么还没有采取行动?马上行动对我有什么好处?如果总处于不动的情况下,对我会有什么坏处?我该怎样行动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成功人士的行动是卓越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们的行动是有目的地,是高效的,是有思想的。所以他们会成功。克隆他们卓越的行动力,对于我们的成功,会事半功倍。

沃尔特·迪斯尼出生于芝加哥的一个新教徒家庭,有兄妹四人。沃尔特从小就在父亲的农场里干活,久而久之对学习便失去了兴趣,但对绘画却情有独钟,闲时给农场里的动物画画速写。后来他又当过送报员,挣来的钱都花在了美术用品上,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与查理·卓别林的电影相识了,并为此而着迷。在他高中毕业后,当了1年志愿兵,回家以后不愿成为父亲果冻厂的合伙人,而是决心作个“职业画家”,走自己的理想之路。

他的第一份工作只画了1个月。沃尔特在被解雇后突发奇想,自己成立了一家商业美术公司,同时继续接受雇佣。他可以利用工作条件学习漫画和摄影。1922年,他成立了“欢笑动画片公司”,后他又开办了“免费动画学习班”,为的是集合人力来制作动画片。

在迪斯尼的喜好下,他不断地为自己制订下一个目标,冲激理想高峰。1928年11月,短片《威利号汽船》一炮而红,所有人都大赞这部从未打过广告的新片。米老鼠从此成为迪斯尼帝国的“首席形象代言人”。27岁的沃尔特·迪斯尼作为编剧、导演和制片人成了好莱坞新偶像,他的工厂也跻身为新锐的独立制片厂一。

他一生中获得了27项奥斯卡金像奖,是有始以来获得此奖项最多的人。1955年,由他投资创建的迪斯尼乐园成了全世界儿童梦寐以求的地方,被人们称为卡通世界的上帝。

美国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迈克·戴尔,因对电脑的喜爱,在大学读书时就组装电脑卖,感到不过瘾便开办电脑公司,是何等令人钦佩。埃里森因喜好甲骨文而放弃了哈佛学业,毅然决然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赚取260亿美金。

就像沃尔特·迪斯尼所说:“一个人除非做自己喜欢的事,否则很难有所成就。”成功必有方法,失败定有原因!他们的成功基于他们有卓越的行动力,以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依然坚持不懈。那他们卓越的行动力又源于何处呢?我们不难看出,正是他们做的事情,都是自己喜好的、热衷的,所以他们愿意为其付诸行动,并立刻行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是马上行动的驱动器,是卓越行动力的基石。

有句谚语说得好: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只有付诸行动,并坚持到底,成功就是件极为容易的事儿。正如庄子所言:“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也。”经历过多年的学习,但所获得的成果,却只能让自己停滞在原地,难以向前跨进一步。之所以这样,就在于,他把学习当作目的了。一位百战百胜的将军说过:在行动中学习,为达到一定目的去学习,才能学得更快、更好。

成功者之所以有卓越的行动力,是因为他们“想到”了,并“一定要”做到、得到;是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喜欢做的事,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想立刻为之去行动。他们的成功源于他们的不断尝试,每一次的尝试都基于行动之上,所以他们可以成功。让我们现在就克隆他们的卓越行动力,那不是件难事,只要你想,并“一定要”成功,相信自己,立刻行动吧!

河之横流巧于取舍

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选择总是要经过煎熬,有时候就要放弃对过去所拥有的或所适应的。人生的取舍过程就是你的影子,时时刻刻跟着你,逃避不掉,也逾越不了。

一位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英俊潇洒的席尔儿时就是游泳健将,经常参加比赛。因比赛成绩优秀常常受到大家的称赞。因此席尔不断追求成就。

他的辉煌从一幢建筑物开始,然后变成两幢,名气愈来愈响亮,业务不断扩充发展。最后,席尔的事业扩张到自己都弄不清楚究竟涉足了多少生意。他兼营制造业、中介业务、管理事业、旅馆经营、公寓改建等,每一种行业他都想发展。就在他的事业一天天壮大的同时,他非常兴奋,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所以想试探自己的潜能。他常因在报纸上赫然印着自己的名字,而感觉特别舒服。然后再看一遍,感觉更舒服。他认为凡事问题愈大愈多就愈好。

有一天,银行打电话通知他的公司已过于膨胀,缓付款也已到期,要求偿还贷款。席尔就这样崩塌了。刚开始席尔责怪每一个人,把错误归咎于银行、社会经济情势或公司员工身上。最后,他终于认识到了结症所在:自己走得太快、太远,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不懂得取舍,总是认为什么事都可以做。由于事事都想插手,结果无法把精神集中在某一件事上面。哪一个问题最迫切需要解决,就成为他的当务之急。他错把时间上最紧急的事当做最重要的事。

席尔的不懂得取舍,其结果就是把所有的事情弄得一团糟,明明预测可以成功的事情,反倒成了成功的累赘。然而下面这位老将军就比席尔庆幸得多了。及时的醒悟让他找回了自己。

曾有位老将军,酷爱收藏瓷器,近于痴狂。有一次,一件心爱的瓷器不小心从手中滑落,这位老将军奋不顾身,在瓷瓶落地前,又将它接在手中。瓷瓶未破,老人却惊出一身冷汗,他遥想当年自己领兵千万,出生入死也未曾怕过,如今一件瓷器却把自己吓出一身冷汗。终于他顿悟:是因为人有了得失之心。于是他决然地把瓷器摔碎。这位老将军砸碎了瓷器,却寻回了自己。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重在于懂得取舍,并取舍有道。摸清成功者的取舍套路,让我们取其之长,在克隆中不断完善自己。

万科——一家靠倒腾玉米起家的房地产公司,现如今已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企业,10余年的时间,万科凭借什么得以如此巨大的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万科不仅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而且比最初更加强大。是什么理念使万科历经磨难,辉煌成长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对此,用“取舍”二字作了详尽的注释。

在当时录像机的生意利润可达200%~300%,这种超额利润使得许多公司都挤进这个行当,万科也不例外,欲从这个市场获得一份羹。后因供过于求,使得录像机的利润急转直下。相关专家曾对1984~1992年的贸易作过统计,赔钱的远远超出了赚钱的很多,要想跳出这个混乱的圈子就要求变。

此后,王石提出万科超过25%的利润不做。在那个屯地就能增长利润的年代,万科坚持快速开发,而这也让万科躲过了更多的危机。同时在1998年,万科开始了一个舍弃的过程,退出了很多赚钱的行业,而现在被房地产界广泛提及的减法,万科早在7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正如王石所说:“每一个卓越的商人,都会看到很多市场机会,实际上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正因为机会太多,所以一定要懂得取舍。如果仔细观察一下,你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他们的成功是懂得取舍的结果。”

事实的确如此,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的头两年里,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有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业务等,这些都是GE以前起家所经营的业务。几年中,杰克·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同时也因为战略调整而经常出现大规模裁员情况,由此被称之为“中子弹”。

战略取舍的结果催生了韦尔奇的“数一数二战略”,而这种取舍,也令通用具有了“在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的业务,即使10年后都不会落伍”。

也许人们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很好的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机会中的取舍是近乎直觉的悟性还是审慎的理性抉择?GE在20世纪80年代所取得的傲人业绩,高速的发展,得益于“数一数二”战略的实施。

《拉封丹寓言》中有一头著名的布利丹毛驴,在面对两捆干草时不知该吃哪一捆好,最终竟被饿死了。在创造财富,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其实每个人、每个企业也和布利丹毛驴一样,时时面临着在两捆干草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关键的是,我们要认清哪些是重要的,并作出正确的取舍战略。但在认清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白:最好的不一定就是对自己有用的,眼前没有利益的,也许在以后会产生最大的能量。

杨迈、王均瑶均是英年早逝,而年近60的王石,却还计划在他60岁时,再登珠峰。为此,他要在2006年继续攀登两座山峰,“为了再登珠峰,我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舍弃,你自然会得到一些东西。

作为比尔·盖茨的好友,巴菲特认为他和盖茨都是“以小博大”的高手,都是从内心深处敢于冒险的人,但是与盖茨不同的是,巴菲特对人生的体验更丰富,对财富、风险的理解更深刻。这是作风强悍、咄咄逼人的微软文化所不能教给盖茨的,也是盖茨的短板。

“我知道你需要一些东西,这个肯定适合你。”巴菲特对盖茨说:“很多人问我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富翁,我觉得很简单——致富不取决于你的智商和天赋,它取决于你有多理性。人生的进退取舍是对财富管理的最大考验。”

故事讲到这里,不管比尔·盖茨现在找没找到那个坐在烫屁股座位上的年轻人,至少他有了鲍尔默来替他分忧解难。为此,他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他喜欢的程序设计,或是参加社会慈善活动里。看到这里,如果你是一家企业的老总,你是否会反思一下,这点你能做到吗?

而盖茨还在努力的工作,王石已经找到了他的职业经理人团队,为此他可以每年只用一半的时间工作,而另一半的时间去和世界高峰一较高下。

台湾宏达国际电子的创始人卓火土在其事业达至最高峰的时候,却悄然宣布退休,交棒给总经理周永明。而此后,他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自己最大的变化是:“我现在自己看事情的心境不同了。”

许多人渴望成功,都追求完美,这也是成功前必蹲的马步,但不管企业或个人要更上一层楼,就得懂得授权、放下,再创新高峰。这里的取舍智慧,已经有人看得透。该撒手的时候就撒手,然后到达另一种境界,我们会有新的发现,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为我们获得更高成就而创造阶梯。

有个小故事说道:有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外出。他们肩上各背一把铲子。这个铁铲有两个用处,一个是可以随时种植生产,用以生技;另一个用途是,如果在路上看到死东西就把他埋掉。两师兄弟在路途中忽然看到一个死人,其中一个禅师先念了一句“阿弥陀佛”,随后就挖土把他埋掉了;而另一个禅师则扬长而去,看都不看。

有人在路上看到两位禅师的做法截然不同,于是便跑到两位禅师的师傅面前,把事情的经过向大师说了一遍,并向大师问讯哪个小禅师做得对?师父的回答是: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因为人死了最终还是化成泥巴,摆在上面变泥巴,摆在下面也变泥巴,都是一样,所以说,埋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埋也对,不埋也对,同样的道理在取舍面前,取也对,舍也对。《金刚经》有文:“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种大彻大悟很难有人得到,舍得也好,取舍也好,最高境界恐怕不是你在权衡了各种利弊得失之后,作出的一种判断,而是在你看薄了名利,看薄了自己,看薄了世间一切“法”的程度上,一种随意的“舍”。这种舍,还是舍弃了你视为珍重的、费尽心力得到的、追求一生的“法”这个层面的东西上。的确“舍”掉“取舍”,比你判断后作出的取舍还难。

但是,这种境界常人恐怕无法是更高的境界呢?

弘成科技的CEO黄波和她的丈夫舍弃了在美国安逸的生活,选择回国创业,如今弘成科技旗下的中华学习网的注册学生人数已经超过10万,每年的利润增长都在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