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简直是一片疯狂生长高楼的沃土。”
又一次上海之行前,我的一位诗人朋友这样对我说。
事实证明朋友所说并非妄言。时隔仅仅10年,那天和来自遥远西域的新疆少数民族参观团一同走出虹桥机场,车子一驶入市区高架桥,我就强烈感受了朋友话语的确切与权威。
上海大剧院、博物馆、鲁迅墓、宋庆龄故居、东方明珠塔……接下来的数日里,虽然我按照自己意志尽情畅游了兴趣内此前没有光顾过的所有景点,但一刻都离不开的是那辆永远有着使不完劲的奥迪车和名叫大海的朋友的陪伴。原因简单得很,只要一进入那原始森林般的高楼世界,步行状态下的自己时刻有充当迷路羔羊的可能。
称上海为疯狂生长原始森林一般高楼的沃土,是朋友诗意的夸张,更是一种现状写真。
可不是吗,置身上海市区,不管浦西还是浦东,视力所及除了彩虹般凌空环绕的高架桥,剩下的除了高楼还是高楼。马不停蹄,东奔西走三四天时间,按理说我对上海的高楼已有了较为深刻的感知,可那天,当我灯下展开素笺时,我的笔下依然一派凝重生涩。
我把自己的这种痛苦告诉诗人朋友,朋友只是淡淡一句:功夫在诗外!
历经苦苦寻觅,沐浴着猴年的第一场瑞雪,终于,新华社2003年11月20日关于上海高楼现状的一篇文章使我眼放异彩,并对上海的高楼及整体城市风貌有了理性化深入骨髓的认识。
文章说,上海虽然早在1934年就有了总高82米,有“远东第一楼”之称的国际饭店,但高层建筑数量的迅速增加还是过去10年间的事。相关资料显示,上海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层建筑有40幢;建于80年代的有650幢;而90年代10年间就兴建了2000多幢,其中百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就有100多幢。自1993年以来,平均每天有一幢高楼在上海崛起。据上海市规划局统计,从1996年至2003年6月,上海全市经审批的已建、在建、未建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共有6783幢,其中18层以上2655幢,30层以上587幢。
其他的一切统统忽略不提,仅对6783这组数字做一模拟实物还原,闭着眼想想,丽日或星空下那该是怎样一种人间鲜见的壮观与奇丽呀。
此时此刻,你还会觉得数字还是抽象、灰暗、冰冷的吗?
或许你未曾领略过纽约、东京、巴黎、伦敦这样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风貌,告诉你,这些城市和数字背后的上海不差上下。换句话说,上海的高层建筑与城市风貌完全可以与上述城市相媲美。
高大、挺拔、欲与天公势比高的高楼构筑了上海的外在风貌,上海经济的命脉,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品牌。
不敢设想没有森林一般高楼大厦的上海是怎样一种情景。
建筑是什么?难道仅仅是钢铁水泥砖石和不同工艺手段的组合么?
注目上海的高楼,注目一组组鲜活跳跃的数字,一次次我自觉不自觉地沉陷于对这一问题的艺术思考。
建筑是凝固的华章!
那天,正当我在书架前随意翻阅披览之时,这句从雨果评价巴黎圣母院名言中脱化而出的警句悄然飘落在了我的面前。
还能找出比这句箴言更准确、生动的答案吗?难!
风从东方来,潮自浦江起。
若把上海的高楼看作一出规模空前,气势恢弘时代华章的话,那么,毫无疑问拉开这出华章序曲的肯定是那首《春天的故事》。
200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