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访罗卡角这方位于大西洋西海岸,以自然风光取胜的旅游景点,纯属我们集体的“节外生枝”。个中道理异常简单——自从踏上土耳其、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度,其间几乎所有的视野和思想完全被历史和宗教占据了,更具体、准确地说,占据我视野和思想空间的除了清真寺和教堂,剩下的便是形形色色,数也数不清的废墟。有时,即便有意视而不见,但那浓郁厚重的气息依然会使你沉重到连喘口气都觉得困难。
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那天在葡萄牙里斯本吃完早餐,一步出酒店,闪过导游,我们瞬间达成了高度的默契:取消早已安排好的JERONIMOS教堂,每人再追加10欧元,去欧洲最西端的罗卡角,实地感受一回大西洋的魅力。
在葡萄牙,罗卡角虽然算不上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但它绝对是感受大西洋的最佳去处。
从里斯本到罗卡角大约有50公里路程。中巴车在蜿蜒环绕的山道上奋力前行。窗外,右边是起伏有致,植被葱茏的荒原丘陵,左边则是烟波浩渺,白帆点点,海鸥翔集的里斯本海湾。车行仅40分钟,和着大西洋汹涌的涛声高高突起的罗卡角便遥遥在望了。
在葡萄牙语里,罗卡是岩石的意思,而脚下的罗卡角则名副其实一处三面环水,英雄一般傲然耸立于大西洋岸边的高岗。
整个罗卡角约有两个足球场大小,除了稀疏生长着的叫不上名的低矮植物,上面最显眼的建筑就是那座纪念碑了。
高约十迷,顶部镶有金属十字架的纪念碑以规整粗粝岩石砌成,其上正面镌刻着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名句:陆地从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另一面刻写着此地的海拔高程和经纬度。
地势险峻、风劲雾浓,是罗卡角的两大自然特征。站在纪念碑旁西望大西洋,远处海天一派苍茫,近处波涛汹涌,雪卷千堆,而脚下则是巨石嶙峋,不断被浪花拍打着的万丈深渊。虽然距里斯本海湾并不远,但这里的风却一派疾劲。
翻览地图,葡萄牙国土犹如停泊在欧洲大陆边沿的一艘驳船,而罗卡角则是最美丽明净的舷窗。从这里眺望海洋,会让人想到“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的诗句。中国诗人喜欢惊天动地,葡萄牙诗人则喜欢感性和温情,“海草满头,海鸥在肩”是他们对罗卡角深情的描绘。吟咏着这样的句子,会觉得罗卡角很美,生活很美。
向往绝佳风景,探究自然奇观,是大多数人的共性,但殊不知其中同时还隐含着巨大的代价。据说,因为此地景致太壮美大气之故,历史上曾有多位诗人、艺术家在此留恋徜徉之际,激情燃烧起来,便会情不自禁跃出悬崖,永远做了大西洋的殉葬品。
我乃一介俗人,虽然不可能萌生并做出那样惊世骇俗的壮举,但随后的一段时间,盘亘于我思想深处,怎么也挥之不去的依然是罗卡角及其纪念碑上卡蒙斯的那句名言。
“陆地从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是呵,就像在任何一处名人故居前吟诵他们的锦绣华章一样,只有在罗卡角,在葡萄牙我们才会更加深刻透彻地领悟这句名言及其背后深远的旨意。
21世纪世界格局下的葡萄牙既不是海洋大国,也不是造船大国,在整个欧洲版图上绝对算不上一流发达富裕国家,但500年前的葡萄牙的的确确涌现过一大批出色的航海家,当年,他们劈波踏浪从罗卡角出发,在蔚蓝色的大海上曾谱写过波澜壮阔的海洋发家史。
说到葡萄牙的海洋发家史其实用不着披览太多的古纸文牍,答案就在太加斯河畔,发现者纪念碑广场巨大的石质地图上。
那是一个充满诱惑和血腥的时代。凭借着独有的冒险精神和先进的造船技术,葡萄牙人于1419年占领了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群岛,1432年占据了大西洋上的亚速尔群岛,1438年占据了刚果,1445年占据了西非海岸,1456年占据了佛得角群岛,1460年占据了塞拉利昂,1471年占据了几内亚,1488年占据了南非,1500年占据了巴西和马达加斯加,1511年占据了科伦坡、爪哇,1514年占据了中国澳门……
让历史学家以特别的视角和文字表述,所列出的时间和地方或许还会有更长的一串,但我以为这些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放在一个特别的层面考察,恩里克王子面对海洋所表现出的雄才大略,麦哲伦首次环球航行对地球形状证实过程所表现出的胆量气魄,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与东方贸易的探索进取精神,的确值得后人学习称颂,但葡萄牙人由此带给有关殖民地国家人民的灾难也是巨大深重的。期间,葡萄牙人究竟从世界各地掠夺了多少资源财富,残害涂炭了多少生灵,只有浩渺无涯,蔚蓝色的海洋清楚,葡萄牙人心里清楚。
之于葡萄牙和发现者纪念碑广场上的这面巨型石质地图,我可谓典型的匆匆过客,但据随团导游讲,这里却是葡萄牙国家和民族的骄傲,是他们寄存精神和信念的地方。
时间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了,至今一想起那方巨大石质地图,想起MACAU(澳门)名字下标注的1514字样,我的心还似在隐隐作疼。
罗卡角——一个大西洋边,高耸峻拔,风起云涌,让我激情澎湃而又生发万般感慨的地方。
200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