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社会需要教师有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在网络文化氛围中,教师们有一种不学习会随时被淘汰的危机感。同时,国际互联网络已成为人类知识的宝库,教师必须掌握到网上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的方法。需要尽快培养出一批开放的教师研究群体,他们既精通学科教学又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资源进行教育改革。
四、网上教学资源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
建立中小学教学资源中心,能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和各地教学信息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扩大教学规模,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和现代教学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学生,促进现代化教育的发展。
与传统的中小学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相比,基于网络互联的教学信息资源中心有以下特点:信息显示多样化;信息存储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来源全球化;信息更新实时化;信息分享普遍化;良好的参与环境;体系架构开放化。
目前大学网络资源中心的架构体系(中国教育网)已经初具规模,而建立大规模的中小学网络资源中心的条件还未成熟,因为: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光纤、路由器、计算机等的购置均需大量资金,这对本来经费就不充裕的中小学来说更是捉襟见肘;中小学数目多,地理分布广,统一的规划建设有困难;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有些学校可能连像样的计算机教室都没有。
所以,目前较为合适的策略是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首先建立区域性的中小学教学信息资源中心,以此为基础,层次渐进,逐步扩大,最终建立完善的网络架构体系。目前宁波已初步具备了建立教学信息资源中心的条件。首先,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中小学投入的资金大;其次,教育部门和教师队伍的现代化教育意识较强,对于现代化教育的意义共识多;再次,学校普遍具备软、硬件设备,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络,具有自己的资源服务器,一些学校还配置了光刻机、软件开发系统,积累了一批教学资源。这些都为建立网络互联的教学信息资源中心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网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的途径
网络是信息化的一种形式,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构建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与实质。在这个意义上,网上资源的建设是构建网络文化的基础。网上资源的建设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建设网上教育教学信息管理库
教学信息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教学管理方面的信息,如学生的学籍、成绩等;教学辅助素材,包括声音、图像、动画等素材;教学软件,包括多媒体课件;各种教学的资料报刊,以及和教学有关的动态。它主要利用校园网络办公管理系统,面向学校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学校的校务、总务、教务等管理。例如,可通过网络对教育综合信息、学生情况、教工情况、教学改革情况、教育科研情况、电化教育情况、基本建设情况、财务情况以及招生录取情况等信息进行高效率的综合、统计与分析。充分利用网上的教育信息管理资源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高度共享,为教学、科研、管理提供网络联系,提供文件、资料、数据的网上传输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计划、组织、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手段,从而实现办公现代化、信息资源化、传输网络化和决策科学化。
2.建设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库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由教师和专业人员制作的用于教学的完整的软件,它针对特定的教学对象,依据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计算机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多种媒体信息,利用交互机制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策略控制。它可以面向学校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学生的课外自学与辅导。建立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库,满足学科齐全、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等要求,以适合各级各类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的需要或学生个别化学习的需要。建立教学资料库为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提供丰富的备课参考资料。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搜集素材制作了许多个课件。这些学习软件包和多媒体课件不仅涵盖了原有文字教材的全部内容,而且图文、音像并茂,比原有文字课本丰富、生动得多。此外,还具有辅助教学功能,可以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布置作业。每个教学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提问、测验、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要求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这些教学信息资源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把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而且它具有开放性,素材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阵地。
3.建立电子图书馆
在校园网上建立CD服务器,采用光盘阵列来储存与教育有关的视听材料及重要的图书资料。除此以外,还将图书馆主页连接到学校主页上,从而组成一个庞大的网上电子图书馆,实现一种全新的图书资料检索模式。阅读的对象从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三维动画等多种媒体,有形象直观的演示功能,使阅读和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兴趣和效率,也使有关内容变得易于理解。这种信息时代全新的阅读与检索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信息社会对个体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挑战与激发。在电子大百科全书中,它的每个条目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声音、图形,甚至活动画面的配合。例如,当查询到动物的“虎”这个条目时,不仅能读到关于虎的动物学特性的描述,还能听到虎的吼声,看到虎的威猛形象。教育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主动学习之上。因此,在各种形式的阅读理解中获取资料和信息,这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样,给学生创造最有利的信息环境,教会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则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4.构建网络信息发布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在Internet上发布学校信息,由学校主页、校内热线两部分组成。其中学校主页包含学校简介和教师介绍、校园一览、学校生活、各科室情况等内容;校内热线包含BBS、个人(教师、学生)主页、电子刊物、心理辅导站、校长信箱、家长信箱、学生论坛等内容。校园网页的内容都是由老师们精心设计和制作的。每个班级设立自己的主页,让学生拥有发表言论的一席之地,并能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帮助。如,在“热点新闻论坛”中,网络为所有师生提供国内外最新新闻报道,同时还为师生提供交流观点、发表评论的公开论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学生论坛中学生可以书写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困惑,寻求理解和帮助,这种方式利于学生排解压力、宣泄郁闷,也可以重新认识自我,形成健全的人格。心理辅导老师可以在网上对某个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教育或对多个学生就某一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开展讲座,以此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由此可见,校园网络不仅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广阔空间,而且营造了一个理解、信任、和谐、开放的情感氛围。在这里师生们畅所欲言,交流人生体验,发表个人见解,创造了一个反映师生精神和创意的网络文化。
五、师生的广泛参与和乐于使用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建设校园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教育和教学上的实际应用,是要探索和营造一种在网络文化的新环境下,超越传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模式,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飞跃,为培养能够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的有效模式。因此在设计和建设中,不但要考虑到网络环境下学校的教学、办公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性需求,更应着眼于在网络建成后,是否能让师生们都能广泛、自觉地参与进来,并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乐于使用,因为这才是衡量校园网最后成败的关键。而这又取决于学校所设计和提供的网络环境和资源等能否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方便实用、轻负担、高效益”等重要特色。
(一)让网络时刻在师生们的身边
这个思路的目的是要通过将日常的教学、备课、办公、培训、自学、科研等各种环境进行综合的考虑,使它们能够为师生们构成一个“边办公、边学习、边培训、边应用”的理想和高效率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让网络时刻都在身边。可以为每个教室、办公室内的每个教师及一些重要的教学场所全部都配备电脑,还可以将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像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备到每个教室及一些重要的教学场所。师生们在这样一种有效的教学和工作环境下,结合学校开展的一些针对具体环境的必要的操作培训,能从一开始就处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和地区的中学在这方面的效果和进展都十分显著。
(二)多种手段共存,特长、优势互补
当前的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是各有长处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它们都有机会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做到优势互补。
校园网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工具,它在师生的认知、交流及学校的管理等过程中都具有很多良好的特性,但不能因此就排斥其他教学手段的使用,而应该让各种媒体和教学手段的特长能恰到好处地得到发挥。因此,在进行教室环境的设计时不但配备电脑、数字投影仪、实物展示台、音像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而且还应继续保留传统的黑板。这不仅仅是出于要应付停电这样的实际情况的考虑,更重要的是可以发挥各种教学手段优势。使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并不是要全面取代一切的传统教学手段,实际上也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采用多媒体或电脑来进行“辅助”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相反地,如果能根据学科的特点及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合理的教学媒体和手段,往往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提供广泛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