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智慧故事
30807400000038

第38章 低调是人生的一种智慧(3)

在生命的最后历程,陆幼青听到了死神的召唤,他坦然地对待,并决定写一本名叫《死亡日记》的书。他说:"我要将死亡的过程袒露出来,但这不是袒露死亡降临的恐惧,更多的是探讨活着的价值,让所有癌症病人关注生的意义。"于是,陆幼青每天清晨6时半起床,坐在卧室里的单人沙发上,捧着手提电脑"写我真实的生活"。

陆幼青能在死亡之日日益逼近之时以从容的心情写下他的《死亡日记》,这让每一个不得不思考生命意义的人充满了敬意。陆幼青说:"我希望能把我的文字带给一些人,那些在我们身边,还在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陆幼青只是一个普通人,并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和伟绩,然而他却让还活着的人们学习到了许多东西。如果将生命量化到只有几年、几天、几小时,甚至几秒钟的时候,你还能用从容不迫的目光注视着死神的降临吗?或许只有在生与死的悬崖边,我们才能真正看清谁是最懂得珍惜生命的人。

在我们面对人生的不容易、世事的艰难的时候,难道我们就只能一直受其搅扰而无能为力吗?不是的,其实,只要我们低调一些,看淡一些、看开一些,一切忧苦烦难便都烟消云散了。

当你发现自己不如意时,赶快告诉自己世界上本就不存在完美,即使作出别的选择也总会不如意。如此,选择的主动权便掌控在自己手中,人生不再成为不能承受之重。所以看淡了,便能拨开命运的云雾,享受命运带来的光彩。

世界上没有免费

的午餐人人都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就像农民想要收获粮食,就必须先在春天播种,夏天耕作,秋天收割;学生想要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就必须在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做复习,认真考试;业务员要想取得好的业绩,就必须先学会培养忠实客户,掌握一定的销售技巧;歌唱家想要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不但先把音乐学好,还要学习表演和做人。这些都是"先予后取"的例子,这个成语告诉我们要不计较当前利益得失,而应该看重长远发展前景。通俗地讲就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低调的人之所以成功,主要因为他们把握好了"先予""十予不一取"的原则。

早在三国鼎立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七擒七纵"的故事。那时诸葛亮准备北伐中原,完成统一大汉的伟业。可就在这个时候,与蜀汉接壤的南中地区发生了叛乱,首领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一个人物,名叫孟获。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也为了不让叛乱影响自己的大计,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向南中进军。

诸葛亮出兵不久,就下了一道命令:不准杀害孟获,一定要捉活的。这是诸葛亮定的方针,目的是收服孟获的心。第一回合,蜀中大将王平依诸葛亮之计将孟获引到埋伏圈内,将其生擒。孟获一副"要杀便杀,要剐便剐"的架势,没料到,诸葛亮却放了他。孟获第一次战败,心中本就不服,于是被放回去后便又开始挑战,就这样,先后与蜀军大战了七次,结果每次都战败,而且被生擒。就这样,诸葛亮一共放了他七次。

"七擒七纵"之后,孟获彻底服了。自那之后,孟获死心塌地归顺了蜀汉,直到诸葛亮死,他都没有再叛乱。

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遵循的正是"先予之,后取之"的道理。诸葛亮深深懂得低调的内涵及意义,对于十分顽固的孟获,他没有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去硬碰硬,而是以柔克刚,感化他;如果诸葛亮高调行事,以暴制暴,那就会完全适得其反了。

"先予后取"说的就是不要只看到当前利益,要看重长远的利益,免得占小便宜,吃大亏,所有的退却都是为了将来更大的发展做铺垫。我国著名的史学家范晔说:"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人为取。"予与取是可以转化的,即使效果不是马上就能看到,天长日久,功效自然就显出来了。

智者都知道先予后取,而愚者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当我们放下索取的欲望,真诚地付出,无私地帮助别人的时候,我们最终会获得应得的回报。

得饶人处且饶人

古代的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意思说,人格高尚有道德才能的人能够容得下被放弃,懂得停止,能够容忍别人的无知;虽然知识渊博,却能和没有文化的平民相处;即使自己是专一和精通某种理论,却也可以容得下其他不同的见解。简单来说就是能容忍别人的缺点,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自以为是。这是对低调者品格的最佳诠释。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说了对不起自己的话或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的人。这时候,如果能够宽容相对,而不是去针锋相对,那么不仅可以显示我们高超的人格,更能使我们受到更多的尊敬。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高僧受到邀请去参加一个大型的素宴。开席的时候,高僧发现在一盘素菜中竟然有一块猪肉。这时候,高僧的徒弟故意用筷子把肉翻出来,打算让主人看到,去惩罚厨师。然而,高僧却立刻用自己的筷子把肉又掩盖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徒弟又把猪肉翻出来,高僧再度把肉遮盖起来,并在徒弟的耳畔低声说:"如果你再把肉翻出来,我就把它吃掉!"徒弟听到后,就此作罢了。

宴会结束之后,在回寺的途中,徒弟很不理解地问:"师父,刚才那厨子明明知道我们和尚不吃荤的,还把猪肉放在素菜中,真是可恶之极。徒弟只是要让主人知道,处罚处罚他。师傅为什么当作没看见呢"高僧说:"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无论是有心还是无心。如果让主人看到了菜中的猪肉,盛怒之下他很有可能当众处罚厨师,甚至会把厨师辞退,这都不是我愿意看见的,所以我宁愿把肉吃下去。"一个人如果得理不饶人,反而会把对方逼得走投无路,这就有可能会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对方也因此会不择手段地反抗。所以,在别人理亏的时候,更要学会放别人一条"生路",这样也更容易让他改过自新,并对你心存感激。

美国总统林肯对政敌一向以宽容对待,这也是他为人低调的一种体现。有一次,他的一位部下就此事向他提出了意见:"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然而林肯却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事实正是如此,我们既要容忍别人犯过失,也要容忍别人改正错误。不能因为某人某时有某种过失,便一棍子打死。有句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放对方一条生路,给对方一个台阶,就是给别人一个从新改过的机会,也是给了自己一次帮助朋友的机会。

在夹缝中穿梭,在艰辛中涅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左右不定、进退两难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如果你没有选择的机会,那么就不妨低下头来,学会看别人的脸色,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心迹。然后在两难的夹缝中求得保全的一线生机,再将这种历练转化成巨大的力量,有朝一日,这必将成为自己一飞冲天的资本。然而,总有许多人认为在夹缝中求生存是无能、无用之人用的"下下策",所以对此十分不屑,结果却惹祸上身,甚至遭受杀身之祸。

在明朝,有一个叫王朴的人,是洪武年间的进士,因性情耿直,所以经常与朱元璋发生争辩,而且每一次都不肯屈服。一次,又因小事触犯了龙颜,因此被罢官回家。

朱元璋素来惜才,所以不久之后,便又召王朴进京,任监察御史。

本以为被罢过一次官之后,王朴的性情能有所收敛,但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任监察御史没多久,王朴就上千言书,指责朝政。朱元璋对此颇为不满。

一日,王朴又因事与朱元璋开始争辩,而且言辞十分激烈。朱元璋大怒,下令杀他。刚推到刑场,朱元璋想给他一次反悔的机会,又把他叫回来,问:"你改变自己的主意了吗?"王朴不明就里,仍义正词严地说:"陛下不认为我是无才能的人,升我为御史,为何现在将我摧残污辱到这个地步?假使我没有罪,为什么杀我,有罪又为何让我活下去?我今日只求速死!"朱元璋听后更是大怒,命令赶快行刑。

路过史馆时,王朴还高声喊道:"翰林学士刘三吾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皇帝杀无罪御史王朴。"王朴就这样丢掉了性命。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在一言九鼎的皇帝面前,如果稍有不慎,触犯龙颜,随时随地都有人头落地的危险。所以应懂得如何在险象环生的夹缝中求生,如何保全自己,如何寻找机会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才是身为人臣的关键。一味地心高气傲,一点都不懂处世策略,只能毫无价值地送了自己的小命。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谨慎一些,不但可以保全自己,还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

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刘备孤贫,以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一同剿除黄巾军,有大功,之后任安喜县尉,不久辞官。董卓乱政之时,刘备随公孙瓒讨伐董卓,和关羽、张飞三人在虎牢关大战吕布。后来,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前夕,刘备在荆州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在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打败曹操。之后,刘备又占领荆州、益州,夺取汉中,建立了横跨荆益两州的政权,从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有句话说得好:"夹着尾巴好做人。"如果想要在夹缝中保全自己,那么就要夹着尾巴做人,事事小心谨慎,低调的人知道耐心地营造自己,在夹缝中穿梭,在艰辛中涅?。

刘备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大人物,但他却能在夹缝中生存了下来,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由此可以看出,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潜伏、躲藏,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会在夹缝中被压迫、利用,甚至被挤压窒息。只有那些能够在夹缝中生存的人,才能具有非凡的韧劲与超常的忍耐力,他们经历过夹缝中的历练,终归会成大器。

面对祸福,心境平和

低调有着一种非常深远的"意境"。例如,有两个人看到一朵玫瑰花却会有不同的见解,一个人抱怨说,每一朵玫瑰花上面都有刺;另一个人则充满惊喜地说,每一枝带刺的枝条上都盛开着鲜艳的花朵。一样的玫瑰花,不一样的人却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悲观的人看到的是丑陋的刺,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美丽的花。所以,在成败祸福面前,要学会心境平和,坦然处之。

有些人遭遇了苦难和挫折时,眼中的世界总是灰暗的,阴霾漫天,充满了凄风苦雨;而另外一些人却在此时仍能感受到世界是洒满阳光的,即使是偶有风雨袭来,他们也相信天空终会平静,一道彩虹会划破天际。为什么在人们的眼中同样的世界会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呢?正是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所以说,要想让自己有好的心态,不妨换个角度看世界。

如果你用阴暗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么世界就是阴晦和单调的;如果你用明亮的眼光来看世界,那么世界就是充满光明和色彩的。当我们受到挫折或遭遇不幸时,常常会用"塞翁失马"来安慰自己。这个成语比喻人们暂时受到损失,但没有想到的是却由此得到好处。"塞翁失马"可以是"坏事能变成好事",也可以是"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塞外住着一个老人,人们都叫他塞翁。塞翁的儿子很爱骑马,有一天,塞翁放牧的时候,走失了一匹马。马是牧民的命根子啊,乡亲们怕他受不了打击,都来好言相劝:"你丢失一匹骏马,这真是个大损失。但千万要想开点,保重身体要紧。"这时,塞翁却十分平静地说:"没关系的,丢失好马虽然是一大损失,但谁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没过多久,那匹马竟然奇迹般地跑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一匹北方少数民族的良马。众乡亲闻讯,纷纷前来道贺。这时,塞翁又意味深长地说:"谁知道这不会变成一件坏事呢?"这时因家里又多了一匹良马,塞翁的儿子高兴坏了,天天骑马出去玩。这下可出大祸了,有一天,他骑得太快,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下来,把大腿骨摔断了。左邻右舍又来探望他,安慰塞翁。这时塞翁又说:"谁知道这不会成为一件好事呢?"众人听了都不明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觉得他的脑子出了问题。

大概又过了一年的光景,由于北方的部落大举入侵塞内,青年男子都被抓去当兵了,这些被抓的人十之八九都战死在战场上了。而塞翁的儿子却因为跛脚未上前线,保全了一条性命。

"塞翁失马"的这个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辩证思想,同时它也告诉我们祸与福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的。真正的低调者都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们能用一种深远的、泰然的"意境"去面对旦夕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