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得意之时,不要忘乎所以;当我们遭遇灾祸,不要沮丧绝望。这是低调的高超境界。面对人生的祸福,我们可以试着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心境平和,目光看向远方,人生才会更好。
把光环送予他人
作为一个高调的人,汲汲以求得名声,然而名声却离他而远去;低调的人,拒绝名声放弃利益,懂得把自己的光环让给别人,这使得他往往能够留得美名传。
在后汉时期有这样一个故事,大将郭威曾被后汉隐帝任命为两军招慰安抚命。郭威领兵平定以李守贞为首的三镇(河中、永兴、凤翔)割据后,回到了国都开封(当时叫大梁)。
第二日,郭威入朝参拜汉隐帝。皇上对他十分满意,并对他进行了安慰,赐予金帛、衣服、玉带等一大堆的物品。郭威却没有接受,反而一一加以推辞。他是这样说的:"为臣自领命以来,仅仅攻克了一座城池,没有什么功劳可言!况且我又领兵在外,而镇守京城,供应所需,使前方不缺粮,这些都是朝中大臣的功劳啊!"后汉隐帝听到这一席话十分感动。
又过了一段时间,后汉隐帝又提出加封郭威为藩镇,郭威还是不受:"宰相位在臣上,未曾分封藩镇,还有节度使也有功劳。"后汉隐帝越发觉得郭威淡泊名利,十分难得,打算再赏赐他,郭威第三次推辞道:"运筹策划,出于朝廷;发兵供粮,来源藩镇;冲锋陷阵,出于将士,功独归臣,臣何以堪之!"大将郭威没有因自己的功劳而自傲,反而将功名归于大家,这真是低调处世的典范。他这样做,不仅使他免遭朝廷上下的嫉妒,还为自己留下了好名声。
可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自己才是一切事物的中心,世界都要绕着自己转。比如,把一次郊游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拿给你看,你的眼睛首先往哪里看呢?当然是你自己。为什么呢?因为你最感兴趣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这并不是批评,只是一种实际情况,人对自己大凡都是如此。的确,人人都渴望自己被关注、被倾听、被景仰、被认为不同凡响,而且通常是跟另外一个人比较而言。这种意识驱使着我们经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总是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以便将周围人注意的中心引到自己身上。想想看,这在无形中却败了别人的兴致,从而疏远了自己与他人,真是对谁都没有好处。
虽然我们积累的习惯一时难以根除,但是想想能拥有这种把光环让给他人的心态,将是多么令人愉快的好事,更何况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面对艰难困苦,你需要的只是勇气和毅力,以及一点点谦虚而已。而当你克服了爱抢风头的习惯时,你就会跳出需要别人关注的消极心态,转而拥有一种慷慨地把光环让给他人的自信。你不会因此而失去什么,相反,你的成熟美自然地昭示着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度,一种并不张扬的高度,你的内心就会升起一股奇妙的平静感。
光环留给别人,这是一种低调处世的谋略。任何一个人在付出了必要的劳动和热情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都期待着别人的赞许。作为一个低调的人往往会把别人最需要的东西慷慨地奉献出来,因为他们懂得怎样为别人着想。赞许别人的实质,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和评价,而且是送给别人的最好礼物和报酬,是搞好人际关系的一笔暂时看不到利润的投资。能把光环让给别人表达的是我们的一片善心和好意,传递的是你的信任和情感,化解的是你有意无意间与人形成的隔阂和摩擦。因此,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没有人会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
大家经常听到有人在抱怨:"学习真是枯燥极了!""工作总是重复,真是太无聊了。"其实不然,没有人会因为平凡而注定平庸。平平凡凡的雷锋同志,死后连毛主席都为他题词;平平凡凡的李素丽,是整个公共服务业的榜样;还有那些被称之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们……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有多少不平凡的业绩啊!所以,只要我们找准位置,每个人都是社会的英雄,都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样可以汇聚成江海。而这些平凡的人之所以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正是因为他们找准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芸芸众生,每一个人就像是棋盘上的一粒棋子,各有其位,各有其职。只有我们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得心应手、大展宏图,否则便很难有所成就。
有这样一个故事:在2002年日本人田中耕一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这之前,田中耕一是岛津制作所的一名很普通的工程师,名不见经传。他的经历也非常平凡,而且既非教授亦非博士,连硕士学位也没有,只是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与化学、生化等领域完全无关。
田中耕一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岛津制作所,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怀着很大的热情埋头于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并把自己的终身大事、荣誉和升迁统统置之度外。在没有获得诺贝尔奖之前,他的头衔也只是个主任,经济上也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说,田中耕一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
由于这些平凡,田中耕一在日本学术界几乎无人知晓,以至于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来时,日本学术界都措手不及。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古屋大学的野依,对于此事是这样说的:"这说明只要自己努力,不在学术界活跃也能得到诺贝尔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沙的里面。"从田中耕一的经历和自身条件来看,他实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他获奖之前,一直在默默无闻地专心研究。由此可以看出,他的成功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他找准自我,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潜心研究而得来的。
德国的一位伟大作家和诗人歌德说过:"只要不失目标地坚持下去,我们都能获得成功。"《浮士德》这部著名的诗剧,是歌德花费了60年之久完成的巨著。《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那时他已是83岁的高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花费40年的时间去写《资本论》,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和刊物,做过笔记的也有1500种以上,到临终的时候,《资本论》还有两卷没有完成……
古今中外,多少有建树的人,哪一个不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有句诗写得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岭和峰都有自己独具的美韵,每一个人亦有自己的不同:身体条件、智力条件、家庭条件的差别,形成了大千世界每个人位置的千差万别。只要你着眼于现实,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位置,默默奋斗,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奏出属于自己的、动人心弦的最强音。
换个角度,你会有新发现
有一位哲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痛苦不是问题的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而产生的。"换一个角度切苹果,换一个角度看你自己,换一个角度看这个世界,便是一种解脱,一种高层次的淡泊与宁静。
某一集团公司要招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良好的福利待遇吸引了很多求职者。经过初试和复试之后,只剩下5名求职者。
这时主考官对这5名求职者说:"你们都先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星期后,总裁将会亲自对你们进行面试。"过了一个星期,5名求职者都如约而至。结果,却只有一名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了下来。总裁问他:"你知道为什么留下你吗?"这名求职者如实回答:"不清楚。"总裁笑着说:"事实上,你并不是这5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他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但他们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一份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情况的市场调查报告。你在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我们还能用谁呢?"作为一个善于为人处世的低调者,他往往都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有时候还会用更为发散的方式去研究思考问题。毕竟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片面的,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可能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感受。而且多角度地研究问题,也更容易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更容易去解决问题。
埃尔科兹酒店的电梯装载量不够,于是酒店招集了一些专家和工程师来讨论,看看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大家意见基本上一致:多装一部电梯。但是这需要从底层起,要对每层楼都进行施工。正在工程师和建筑师们到会议室讨论安装事宜的时候,正在拖地的清洁工人听他们说要对每个楼层都进行施工,就说:"那就要乱得不得了!""当然,不过我们会处理好的。"一个工程师说。
另一个人说:"如果不得不暂且休业的话,我们也只能这么做了,因为不装一部电梯不行啊!"清洁工人拄着拖把,看着他们,说:"你们猜猜如果让我来干的话,我会怎么干?"一位建筑师好奇地问:"你会怎么办?""我会把电梯安装在酒店的外面。"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面面相觑。
后来,他们真的把电梯装在了酒店的外面。这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
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是一种灵活的方法。《诗经》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是一种对多角度思维方式的描述,而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是低调者经常采用的方法。低调的人,有审时度势的清醒,有深谋远虑的城府,有欲成大事的胸襟。他们往往能摆脱常规的思维方式或是习惯的束缚,换一种或多种新的观察角度去考虑,从一些其他或是无关的领域中去探讨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只钻牛角尖。对自己固有的习性进行一下创新,不跟在别人身后漫无目的地奔跑,你将会为自己赢得机会。懂得变换方式的人,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在现实中眼高手低的人不在少数,这种人总想着干大事,而不屑于做小事,即使做了,感情上却总是很不情愿,心理上也觉得很不舒服,当然有这样心态的人是肯定无法成事的,连一件小事都干不好的人,怎么能干大事呢?当他们怀抱着过高的目标接触现实环境时,会感到处处不如意,事事不顺心,于是就整天地抱怨。结果他们也得不到重用,如果委以重任,十有八九把事情做不成。想扫天下的人必须有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是通过持续性地扫一室而积累和培养出来的,整天只想做大事的人肯定没有扫天下的能力和心态,不仅天下扫不了,而且一室也肯定扫不好。
某著名大学工程系生马志,一直想要进入高端的外企工作。可是由于就业形势很严峻,几番求职遭遇挫折之后,最后却不得不进了一家民企暂时"栖身"。心高气傲的他根本没把这家小公司放在眼里,他只是想把它当作自己的一块跳板,利用工作的试用期去"骑驴找马"。
在马志的眼里,这家小公司的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不修边幅的老板,不完善的管理制度,土里土气的同事---这和自己梦想中的工作相差实在是太远了啊。
"怎么回事?""什么破公司?""整理文档?这样的小事怎么让我这个工程系的高才生做呢?""这么简单的报告必须我来写吗?""噢,我受不了了!"就这样,马志天天抱怨老板和同事,双眉不展、牢骚不停,而实际的工作却常常是能拖则拖、能躲就躲,因为这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根本就不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他梦想中的工作应该是一言定千金的那种。可是,虽然一直在不停地投简历,也常常借机去参加面试,但是却一直没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后来,他有些灰心了,心里想着:实在不行,先在这混吧。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试用期之后,老板却对他说:"我们认为,你确实是个人才,但你似乎并不喜欢在我们这种小公司里工作,因此对手边的工作敷衍了事。既然如此,我们也没有理由挽留你。对不起,请另谋高就吧!"被辞退的马志这才清醒过来,当初自己应聘到这家公司也是费了不少力气的,而且,就眼前的就业形势,再找一份像这样的工作也很困难。初次工作就以"翻船"而告终,这让他万分失望与后悔,可一切都已经晚了。
但凡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常常会有这样一种"眼高"的人,他们总是很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总会提出一些激情冲天、大而无当、不切实际的计划。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沉浸在自己宏伟的梦想中,不可能、也不会做出什么成就,长此以往,他们就慢慢地沉沦下去,或者跳到其他的环境中去继续发牢骚。事实证明,他们往往以失败告终。即使这样,他们还不会因此而汲取教训,同样的悲剧也难免再次上演。可见,不切实际、眼高手低是人生的大忌。
因此,只有以低调的心态去接触现实环境时,你才会感到处处如意,事事顺心,每一天也会生活得快快乐乐,工作中也更容易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