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1962年正当40岁的时候来到兰考县任县委书记。兰考县在河南省东部,是当时全国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庄稼田地都被内涝、风沙、盐碱无情摧毁,全县粮食产量降到历史最低,人民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深入一线,了解灾情焦裕禄来兰考县的第二天,就开始下乡考察了。带着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他首先来到灾情最严重的生产队,在社员的草屋、饲养棚里,以及田间地头上逐一察看灾情。这里的灾情比他所想象的还要严重得多:群众住在草屋里,家里都缺衣少食;饲养棚内的牲畜也都饿得皮包骨头;而贫瘠的土地更是看不到一点点生机,放眼望去,除了无边无际的风沙的黄,就是盐碱地茫茫的白,或者内涝后留下的泥洼的灰青。
可焦裕禄并没有退缩,他以一名共产党员干部特有的沉着和冷静,全心投入到抗灾工作中,立志要将兰考建设好。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焦裕禄走遍了整个兰考县,他详细地了解了各个公社受灾状况,以及抗灾工作的开展情况。回到县委后,他为大家分析灾情,说道:"目前,我们面对的主要灾害有风沙、内涝和盐碱地。针对这些灾害,我们要开展相应对策,可以在风口区域植树造林,以抵抗风沙;内涝产生的洼地也可以充分利用来种蒲草、栽芦苇、养鱼等。一旦这些问题解决后,盐碱地的问题也会得到相应的改善。"他还鼓励大家:"兰考的确是重灾区,这里不仅贫穷,而且自然环境恶劣。我们面临很多困难,但是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可以把它建设好。"他的这番话点燃了大家建设兰考的信心。
排除万难,全力抗灾由于兰考受灾频繁,救灾也频繁。人们都说:"县委机关成了救灾部。"面对这种情形,许多领导对改变兰考的现状缺乏信心,甚至想离开兰考。焦裕禄通过调查,对兰考的情况有了更加深人细致的了解。他明白,在灾难中,群众的眼睛紧盯着县委,县委领导要是不挺起腰杆,就不能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要改变兰考的现状,首先就要改变县委领导的精神状态。
一天晚上,焦裕禄去找县委副书记张钦礼谈心。焦裕禄对张钦礼说:"你在兰考工作了十多年,比我更加熟悉这里的情况。你觉得,改变兰考现状的关键在哪里?"张钦礼回答说:"在于改变人的思想。"焦裕禄说:"我看应该在"人"的前面加上"领导"二字。没有抗灾的领导,就没有抗灾的群众。"经过倾心交谈,他们两人达成了共识:要战胜"三害",首先要消除人们思想上的病害,特别是要对县委全体干部进行抗灾思想教育;要除掉"三害",首先要从思想上把人们武装起来,否则是不可能有效果的。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焦裕禄带领县委全体委员来到火车站。火车站里挤满了逃难的灾民,他们穿着国家发放的救济棉衣,有的蜷缩在车厢里,有的拥挤在候车室里。焦裕禄对县委委员们说:"是灾荒让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也有责任。党把兰考县36万人民群众交给我们,我们却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渡过难关,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我们应该感到愧疚和痛心啊!"他们回到县委,已经很晚了。焦裕禄和委员们开了一个会。焦裕禄听了大家的发言之后,说道:"我们经常讲要为人民服务,我希望大家牢记今晚的情景,这样我们就会带着责任感去领导群众,从而改变兰考的面貌。"委员们的内心都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和触动。他们很快明白了过来,决心和焦裕禄一起努力,改变兰考的面貌。不久,焦裕禄和其他县委领导一起,制定了改变兰考面貌的具体计划。根据计划,大家努力奋斗,争取在三五年之内,取得治沙、治水、治碱的基本胜利。
由于长时间的紧张工作,焦裕禄渐渐体力不支了,原有的肝病也越来越严重。但是焦裕禄却顾不上休息,因为摆在他面前的问题还有很多。他不仅没有休息,反而更加努力地工作。他深入群众,经常住在群众的草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看到群众在治沙、治水、治碱的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他非常高兴。群众奋力根治"三害"的精神也极大地鼓舞了焦裕禄。
转眼到了1963冬天,群众过冬的问题又摆在了焦裕禄和其他县委领导的面前。这一天黄昏,北风呼啸,雪花纷飞,天气异常寒冷。焦裕禄见状,立即通知各公社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保证人民安全过冬,保障人民财产的安全。
所有的工作部署好后,他仍然不放心。第二天天刚亮,焦裕禄就去乡村了解御寒的情况。一路上,风雪铺天盖地袭来,寒风尖厉地呼啸着,积雪足有半尺厚。迎着风雪,焦裕禄带着几个年轻的小伙子,艰难地向前走着。
一整天,焦裕禄都没有休息过片刻,他走过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群众。在梁庄,他走进一户老年人家中,发现两个无依无靠的老人躺在床上。老大爷有病,老大娘眼睛瞎了。焦裕禄见状心酸不已,就坐在老人的床头,嘘寒问暖。老大爷问他是谁,焦裕禄说:"我是您的儿子,我来看你们来了。"老大爷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他拉住焦裕禄的手,一个劲地点头流泪。
身患重病,仍坚持工作1964年春天,兰考人民治理"三害"取得胜利。这时,焦裕禄的病情却越来越严重了。他开会作报告时,经常把脚踩在椅子上,用右膝顶住肝部的位置。有时候,他用一根木棒的一头顶住肝部,另一头顶在藤椅上。时间长了,那把藤椅竟被顶出一个大窟窿。其他同志都劝他休息,焦裕禄却笑着说:"病是一个欺软怕硬的东西,你压住它,它就不敢欺负你了。"焦裕禄独自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没有告诉他的亲人。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改变兰考面貌的斗争中,已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焦裕禄到地委开会,地委领导劝他住院治疗。他说:"春天要安排一年的工作,我不能离开。"地委领导为焦裕禄请了一位中医并为他做了诊断,还给他开了几副药。但焦裕禄无论如何都不肯收下药品,他说:"灾区群众的生活这么困难,而我却花这么多的钱买药,我能吃得下吗?"一天,焦裕禄和县委干部张思义一起,骑自行车到三义寨村去考察。走到半路,焦裕禄的肝病突然发作,他痛得实在骑不动了,两人只好推着自行车慢慢行走。到了村子,大家看他气色不好,都劝他先休息一下。焦裕禄却说:"谈你们的情况吧,我不是来休息的。"焦裕禄一边听汇报,一边强按着肝部做笔记,钢笔好几次从他的手中滑落下来。汇报的同志看到这情景,满眼含泪,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临危不忘治理三害1964年3月,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斗争达到了高潮,焦裕禄的生命也到了危急关头。这时,上级组织强行送焦裕禄去开封看病。临行那一天,由于肝部痛得厉害,焦裕禄是弯着腰走向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啊!
一年来,他跑遍了兰考县149个大队中的120个,把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兰考。现在治理"三害"到了紧要关头,他怎么能离开呢?他感到非常痛苦、内疚和不安。焦裕禄几次向送行的同志们说,不久他还会回来的。然而,他的这句承诺并没有成功兑现。焦裕禄的病情已经开始恶化。开封医院把焦裕禄转到郑州医院,郑州医院又把他转到北京医院。面对这位与病魔作顽强斗争的县委书记,医生们深深地感动了,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焦裕禄细心诊断。诊断书出来了,上面写着:"肝癌晚期,皮下扩散。"焦裕禄病危的消息传到兰考后,全体干部和群众都惊呆了。当他们来看望焦裕禄的时候,焦裕禄却不谈自己的病情,只询问县里的工作。
5月初,焦裕禄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县委副书记张钦礼来探望他。焦裕禄用他那干瘦的手握住张钦礼的手,问道:"听说豫东下了大雨,雨多大?淹了没有?""没有。""这样大的雨,怎么会没淹?你是在安慰我。""真的没有淹,排涝工程起了作用。"于是,张钦礼给焦裕禄讲了兰考人民抗灾斗争的情况。焦裕禄这才放下心来,他忍着痛,问张钦礼:"我的病怎么样?为什么医生不肯告诉我?"张钦礼迟迟没有回答。焦裕禄追问了好几次,张钦礼才说:"这是组织上的决定。"听了这话,焦裕禄点了点头,镇静地说:"哦,我明白了……"过了一会儿,焦裕禄从怀里掏出自己的照片,交给张钦礼,说道:"钦礼同志,现在我有几句话要跟你说。你回去后,对同志们说,我不行了。你们要领导兰考人民坚决奋斗下去。我死后,不要多花钱,我只有一个要求,希望组织上能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没能治理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理好。"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同志因患肝癌不幸逝世,走完了他不断奉献的一生。他勤劳俭朴,始终坚持艰苦奋斗;他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他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人民的楷模。焦裕禄的这种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他是人民的好公仆,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