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即位之初,桓公与管仲之间政见不同。桓公急功近利,急于对外用兵。而管仲不同意这一主张,面对齐国大乱后的动荡局面,他主动先修内政,富国强兵,亲邻国,然后团结诸侯择乱而征。君臣二人意见不统一,远未达到配合默契的程度。
齐桓公即位之初,中原比较强盛的诸侯国还有鲁、宋、郑、陈、蔡、卫。在这几个国家中,原来郑国最强,郑庄公曾最先挑战周王室的权威,小小称霸了一回。郑庄公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互相争夺王位,内乱不断,所以国势迅速衰落。与此同时,宋国与卫国也因为内乱而逐渐走下坡路。所以桓公即位时,只有鲁国比较强大。
桓公急于有所作为,便雄心勃勃想东征西讨,一展雄才大略。桓公二年(前684)正月,借鲁国接纳公子纠的罪名兴兵伐鲁。本来鲁国就是强国,再加上鲁庄公又是个性情刚烈而崇尚武力的人,一听说齐军来犯,也摩拳擦掌,下令征发全国的军队,与齐军决一雌雄。双方军队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了。
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人,只是一个普通百姓,但他很关心国家兴亡,听说齐军大兵压境,十分着急,就挺身而出,决心为国家出力。
有人劝他说:“曹刿啊,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当官的去解决,你不过是一个普通老百姓,何必操这份心呢!”曹刿说:“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能有什么好办法呢?我一定去见见国君,把我的打算说一说。”
鲁庄公见齐军已经打了进来,马上准备出兵迎战。听说有人来献策,立刻召见。
曹刿见了鲁庄公,便问:“齐国的大军已经打来了,听说您准备抵抗,您靠什么来战胜齐军呢?”
鲁庄公回答说:“我有大家的支持。平时好吃好穿的,我常常把它分给臣下,从来不敢一个人享受,别人感谢我,当然就会支持我啦!”
曹刿说:“这不过是小恩小惠,而且只是您身边少数人能够得到,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能得到您的好处,百姓是不会为您去卖命的。”
鲁庄公又说:“我祭祀神灵的时候,总是诚心诚意,该供奉什么就供奉什么,该供奉多少就供奉多少,从来不敢弄虚作假,神灵会保佑我打胜仗的。”
曹刿摇了摇头说:“这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神灵不会为这个就保佑您打胜仗的。说点实在的吧。”
鲁庄公接着又说:“老百姓来打官司,我虽然不敢保证一件件都过问,但凡是我处理的案件,我尽量做得公平合理。”
曹刿高兴地说:“这还差不多。能想到老百姓的疾苦,就能得到民心,凭这点是能够打胜仗的。”
鲁庄公不了解曹刿,不知他有什么真本事,就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战胜齐军呢?”
曹刿笑着说:“打仗这件事,需要随机应变,哪里有固定的方法呢?请您带我到战场上见机行事吧!”鲁庄公听曹刿说得十分有理,觉得他一定有办法,便带着他乘上兵车,奔赴长勺。
长勺战场上,齐鲁两军严阵以待。齐国的鲍叔,因为曾经打败过鲁军,所以这次根本不把鲁军放在眼里。他求胜心切,两军刚一接触,便下令擂鼓进攻。鲁庄公听到齐军鼓声震天,沉不住气了,也要下令擂鼓冲锋。曹刿赶忙拦住道:“且慢!”随后便请鲁庄公传下命令:“有吵嚷叫喊、随意行动、不听指挥的,一律处死!”这时候,齐军随着鼓声冲了过来,鲁军却纹丝不动。齐军见无隙可乘,只好退回去。过了一会儿,齐军鼓声又起,鲍叔催着士兵再次冲锋。鲁军还是不动。齐军只好又退了回去。这样连冲了两次,不见鲁军出动,鲍叔更得意了,对手下的人说:“鲁军怕是吓破胆了,不敢出战。我们再冲一次,他们准垮无疑。”说着就又传令擂鼓。这时候,眼看着齐军逼到鲁军的阵前了,鲁军士兵憋足了劲,要决一死战。曹刿手提宝剑,向北指道:“打败齐军,在此一举!”随后立即请鲁庄公下令擂鼓冲锋。
再说齐军连冲了两次,见鲁军不还手,都以为这第三次冲锋还跟过去一样,所以一个个拖着戈矛,扛着刀枪,无精打采地跑了过来,全没把鲁军放在心上。不料,这时候鲁军阵营中鼓声大作。鲁兵如猛虎下山般冲了过来,刀劈箭射,直杀得齐军七零八落,狼狈而逃。鲁庄公马上下令追击,曹刿连忙拦住说:“先别忙,让我看看再说。”他跳下兵车察看了地面,又登上兵车瞭望了前方,过一会才说:“可以追击!”鲁庄公指挥鲁军,直追了三十多里,缴获了齐军的许多车马和兵器,凯旋而归。
齐桓公初试锋芒就遭遇惨败,难免恼羞成怒,将所有罪过都推到管仲头上。管仲心里明白,此时的齐桓公急于有所作为,听不进不同意见,不撞几个钉子,不碰得鼻青脸肿,他是绝不会服输的。
鲍叔对桓公说:“长勺之战不比乾时之战,这次是在鲁国境内作战,人家是主人,因此打败了我们。胜败乃兵家常事,并不能说明我们不及鲁军。君主如果想洗雪长勺之耻,我们可以和宋国联合,齐、宋联合起来必然会战胜鲁军。”
齐桓公同意鲍叔的建议,便准备联宋再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