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春秋名相:管仲
30877500000008

第8章 庙堂陈谋

齐桓公是个急性子,一得到管仲,马上就向他请教为政之道。他说:“从前我们齐国的先君襄公,筑高台,修广池,耽乐饮酒,田猎捕射,不理国政。鄙视圣贤,侮慢士人,只知宠爱女色。九妃六嫔,侍妾数百之多。食必梁肉,衣必文绣。而战士挨饿受冻,战马的补充等待的是游车用过的老马,战士的给养使用的是侍妾食用的剩余。亲近歌舞、杂技艺人而疏远贤良大夫,所以国家不能日新月异地发展。我真担心有宗庙无人打扫、社稷无人祭祀的一天。请问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从前我们的先王周昭王和周穆王效法文王、武王的远迹,以成其名。集合高年硕德的老人,考察人民当中表现好的,立典型以为规范。准备有格式的表卷,让人民原原本本地填写。然后用赏赐劝勉好人,用刑罚惩治坏人,治理人民始终如一。”桓公听到这里,很感兴趣,进一步请教治国之方。管仲提出了一连串的治国方案,桓公听了后,佩服得五体投地,这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鲍叔会如此崇拜管仲。于是,立即任命他为齐国的大夫,并委以齐国之政。

当时,齐国刚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内乱,局势仍不稳定。于是齐桓公又召见管仲请教安邦之策。桓公问道:“国家能够安定么?”管仲回答说:“您能建立霸业,国家就能安定;建立不了霸业,国家就不能安定。”

桓公想的是如何尽快地稳定齐国、稳定君位,至于建立霸业之事,他连想也没想过。于是他略带不满地说:“我不敢有那么大的雄心,只求国家安定就成了。”管仲坚持要谈建立霸业的事,桓公还是说:“我不行。”管仲气愤地向桓公请求辞职,他说:“君免我于死,是我的幸运。但我之所以不死节于公子纠,是为了把国家真正安定下来。国家不真正安定,要我掌握齐国的政事而不死节于公子纠,我是不敢接受的。”说完就走了出去。

“先生快回来。”刚走到大门口,桓公忙叫住管仲。

管仲只得回来了。桓公流着汗说:“如果你一定要坚持,那我就努力图霸吧!”管仲躬身再拜,起来后说:“今天您同意完成霸业,那我就可以秉承君命执掌齐国大命了。”

管仲说出自己的治国理念:欲建立霸业,称霸诸侯,第一步必须稳定局势,安定国内的民心,实现富国强兵的战略。要取得民心,首先是爱民,而爱民的关键是要富民。百姓富足了,国家自然就富强;国家强大了,建立霸业的宏伟蓝图也就实现了。

齐桓公不好意思地对管仲说:“不瞒你说,寡人有三大缺点。你看还能把国家治理好吗?”

管仲说:“我还不知道您到底有哪些缺点。”

桓公说:“寡人喜好打猎,经常整日整夜地田野里奔跑。诸侯使者不得当面致意,百官也无从当面汇报。”

管仲说:“这虽然不是一件好事,但还不是最要紧的。”

桓公又说:“寡人嗜好饮酒,经常通宵达旦,诸侯使者不得当面致意,百官也无从当面汇报。”

管仲说:“这虽然也不是一件好事,但也还不是最要紧的。”

桓公迟疑了好一阵,最后才鼓起勇气说道:“很不幸,寡人好色,连姑姐都有留着不嫁人的。”

管仲回答说:“这也不是一件好事,但仍然不是最要紧的。”

桓公听管仲回答说自己的三大缺点都不是最要紧的,心下如释重负,心想,这要是换成鲍叔,不把我骂个狗血喷头才怪呢,管仲的气魄就是不一样啊。转念一想,又怀疑管仲是不是个佞人,想把我带到沟里去,便翻脸说:“这三者都可以,难道还有什么不可以的事情吗?”

管仲回答说:“国君能不能成事,只看他是不是优柔寡断和有没有上进心。优柔寡断则无人拥护,没有上进心肯定成不了大事。”管仲不以道德信条为最高标准,而注重事功,讲求实际,这是他和正统儒家的最大不同,也是当时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必然选择。

齐桓公又让管仲评论百官。管仲说:“升降揖让有礼,进退熟悉礼节,言辞刚柔有度,我不如隰朋,请任命他为大行(负责礼仪和招待宾客的官)。开发荒地使之成为城邑,开辟土地使之增产粮食,增加人口,尽土地之利,我不如宁戚,请任命他为大司田(亦作大司农,负责农业生产的官)。在平原广郊之上,使战车不乱、战士不退,鼓声一响而三军视死如归,我不如王子城父,请任命他为大司马(负责军事的官)。判案公平,不妄杀无辜的人,不冤枉无罪的人,我不如弦宁,请任命他为大司理(负责司法的官)。敢于冒犯君主的威严,进谏必忠,不怕死,不贪图富贵,我不如鲍叔,请任命他为大谏(负责向君王指陈过失以劝谏的官)。这五个人我一个都比不上,但是要用我去换他们,我也不愿意。君主想要治国强兵,有此五人就足够了;但如果要图霸王之业,非微臣不可!”

齐桓公完全采纳了管仲的建议,并让他们五人都受管仲节制。

桓公又问管仲,在外交有哪些人可用。管仲建议说:“公子举为人见闻广博而且识礼,好学而且言语谦逊,请派到他鲁国,开展外交;公子开方为人灵活而敏捷,可出使卫国,开展外交;曹孙宿为人有小廉而且有小聪明,十分谦恭而且善于辞令,正合乎荆楚的风格,清派他去那里,开展外交。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与能力,尽量结交诸侯,建立与诸侯的稳固联盟,为我们下一步称霸天下作准备。”

齐桓公一一答应了。

管仲虽被齐桓公任命为大夫,执掌国政,但他深知自己出身微贱,齐国那些高傲的门阀贵族不会听他的。比如国、高二氏是周王室所任命的卿士,比一般诸侯的卿大夫地位高出许多,而且掌握着齐国的实权。在这个等级社会,地位低贱的贫穷之人要去管理那些地位很高的纨绔子弟是相当困难的。

于是,他向齐桓公要求说:“虽然臣能得到君主您的信任,但是臣的地位卑下。”齐桓公明白了,便同意把管仲的等级提到高、国二氏之上。

管仲又说:“承蒙君主的提拔。然而臣虽然地位提高了,但仍很贫困。”桓公想了想,决定把齐国的市租赐给他。

管仲又说:“承蒙君主您的惠赐,臣已很富有了。但是臣与君主的关系很疏远。”齐桓公沉吟片刻后,决定拜管仲为“仲父”。

管仲这才敢毫无顾虑地开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