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长河——恃国而战
3090400000049

第49章 顿兵坚城

“我们到底要干什么?”法国外交部长德尔卡塞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这样问自己。

还用说吗?当然是向德国复仇,拿回阿尔萨斯。1871年以来,这个任务就像无形的重担,压在每一任法国政府的肩头。但直到二十世纪初,法国政府才有余力认真考虑这个任务。

1871,在那一次众所周知的耻辱中,法国失掉了阿尔萨斯和洛林。除了沉重的战败赔款,还有50万德军进驻法国,从法国的乡村无偿的获得食物,财富和村姑。从1815年就已经熄灭的法国民族主义之火就此重新点燃。

然而,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法国根本无从进行一场战争,法国的安危实际上依赖于德国宰相俾斯麦的的清醒。这个同时玩转六个球的老人,完全理解“大英帝国不会认同任何存在于欧洲大陆的霸权主义”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清楚初生的德意志帝国无力挑战大不列颠的霸主地位。法国,就是在大不列颠的“大陆均衡政策”的间接保护之下,度过了风雨飘摇的七十年代。

当1881年,法国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出兵占领******的时候,英国人,却给了法国沉重一击。1882年,英军占领埃及,建立了直接殖民统治,并公开排除法国在北非的传统权力。英法两国的关系迅速恶化。

德国再次看到了机会,对法开战的呼声响彻菩提树下大街。不知道是否值得庆幸,由于英国对埃及的占领使得德国任何在北非的军事行动都有可能引起英国不可预料的反弹,德国人轻率的把对法开战的突破口选在了远东——交趾支那的金兰湾。1884年毫不费力的占领行动使得当时的皇孙威廉二世头脑发热,两个师的德军携裹着近十万南越民夫北上,准备将整个安南收入禳中。

这一次,德国人终于遇到了共和这个庞然大物。以前,共和军的可怕只是由俄国人的失败得来的间接印象。俄国一向被称作欧洲压路机,用来描述俄国人那种毫无技巧,蛮打蛮撞的军事风格。然而,直到小威廉遇到共和军之后,才明白,俄国不过是“农业社会的压路机,共和才是工业化的推土机。”

红河决战,共和军剑南四镇以二比一的兵力优势,却拥有四比一的火炮优势,漫天的炮火把共和军的冲锋路线炸成一片平地,共和军突入阵地时,如同波涛一样排山倒海。这本来应该是德国机枪手最喜欢的场面,可惜的是,所有可能架设机枪的场地一定会预先被共和军的炮火犁平。德军的火力,根本没有还手的可能。最后“十二万德军坐困孤城,威廉王子束手就擒。”共和的报纸这样描写。

德国得到了一次教训,法国看到了一个机会。敌人的敌人,本应走到一起,何况,现在仍在法国政界若隐若现的那些老人,很多都和共和的创始人达功鸿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有袍泽之谊。除去军事上对共和的赞赏,共和当时正在发生的“黑色革命”也让法国的剩余资本看到了机会。“高利贷帝国主义”的美名岂是白叫的。截至1900年,法国对共和的资本输出累计达70亿法郎

1884年底到1885年初柏林和会,得到投资的共和投桃报李,以“不损害英国对东南亚的保证换取英国对法国的和平保证”,英法德确立了欧洲列强之间不作战的基本方针。法国在德国的压力面前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1888年,由于和意大利的关税争端导致了法国民族主义思潮的爆发,陆军部长布朗热以高票当选国会议员,并以民族复仇和夺回阿尔萨斯为号召,试图组阁。虽然在英国和德国的压力下,宪法法院宣布布朗热“试图颠覆共和政府”。布朗热被迫流亡,最终于1891年自杀。但法国的民族复仇主义之火,再也无法熄灭了。

当1898年德尔卡塞登上外交部长宝座的时候,他面对的是这样一种局面,国内的青年们自发的举行军事集会,呼吁对德开战。英国独占埃及,并试图在上尼罗河将法国的势力完全排挤出去,德国在咆哮,“欧洲列强不开战”的锁链已经裂痕累累,意大利则对阿尔卑斯上边界怀有野心。俄国虽然和法国在1896年签订了针对三国同盟的条约,但又在和德国考虑重建三皇同盟。美国闷头品尝塔德南美盛宴,根本顾不上欧洲。遥远的共和虽然对法国心怀友善,但毕竟太远了。

1898年9月25日,基钦纳的英军和马尔尚的法军在苏丹马绍达相遇,基钦纳公然“命令”法军撤走,英国政府拒绝谈判。法国政府明智的屈服了。1899年3月21日的英法条约,在尼罗河和刚果河之间的地区,划分了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范围,英国完全控制了上尼罗河。但这对法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火上浇油。1899年8月,德尔卡塞当面对英国大使说,“事态似乎表明,要在友好的基础上和英国保持关系是不可能的”。

同样是在1898年,法国和意大利之间达成了新的新的协议,以结束1888年以来的关税争端。意大利获得了满足,法国唯一得到的是“意大利愿意在法国面对德国的进攻时保持中立”的秘密承诺。

1899年海牙和会期间,法国和俄国找到了共同利益,两国除了都面对德国的威胁,还对奥匈帝国的崩溃心怀警惕。1899年8月9日,法俄之间交换了******,将两国同盟的主要目标“维持和平”——在面对三国同盟进攻时的自卫行动,改为“维持力量均势”——更为主动,而英国则直接把这种调整解读为“挑战英国维持欧洲均势的权力”。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了,具有亲法气质的爱德华七世希望和法国之间达成谅解。德国在布尔战争中公开站到英国的对立面。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在德国和法国之间摇摆不定。不过他说“保卫德国和奥地利的边界免遭俄国侵犯,要比保卫英伦三岛免遭法国侵犯的负担更重一些”。

1904年,似乎是德尔卡塞的一个胜利,英国决定和法国达成谅解,并签订了“维护欧洲均势”的英法协约。法国似乎从德国梦魇中最终解脱出来。可就在这个时候,共和与俄国的北亚战争爆发了。

基于法俄的自保同盟,这一次是俄国受到进攻,所以法国对俄的战争贷款自动启动。但共和是如此强大,又和法国“具有深厚的传统友谊”,德尔卡塞不止一次被共和称作“共和人民的老朋友”,如果法国过于支持俄国,那么,法国将又有一名新的巨人成为敌人。但如果法国不支持俄国,那法俄同盟就会暴露他的脆弱性,最高兴的,可能就是德国了。

十字街头,法国该怎么办?法国能怎么办?德尔卡塞没有答案。法国没有答案。

PS:这一节虽然只有2200字,但写得非常辛苦,将近7个小时。这一节里所讲得东西,影响至少三十年以内的世界局势。大家有兴趣可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