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皇帝先说出上联:
灯明月明,大明一统;
彭印山年纪虽小,但却明白永乐皇帝这即景的上联说些什么。心想这大明江山令百姓安居乐业,到现时歌舞升平,实在是皇恩浩荡。下联便有了,彭印山胸有成竹地说:
君乐臣乐,永乐万年。
永乐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当晚便召了彭印山进宫。
045白居易哑语巧对
相传白居易七个月大时,口中就常咿咿呀呀如同吟诗般,同时又可分辨有无二字。三岁时就开始跟父亲学念诗,五岁起就能写出许多首诗来了。至九岁时,已经能掌握诗的韵律,并善于对句。
十岁生日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祝贺。饭余,其舅父叫白居易到堂上对句:
曹子建七步成诗;
白居易稍一思索,便已有了腹稿。但他为了逗引大家,故意默然不语。舅父以为他答不上来,取笑他道:“神童神童,今日如虫。”
白居易笑着说:“我早已对上,只未说而已。”
众人皆奇,催促白居易快说,白居易便说道:
白居易一时无对。
舅父听了大为高兴。
046可惜了一园竹子
解缙家的房子正对着曹尚书的竹林。某年除夕,年幼的解缙在大门上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曹尚书见此联后,心里很是不悦,心想贴副春联干吗拿我的竹林作陪衬。于是叫人把竹子砍掉一半,故意使解缙无法作联。
解缙见此情景,便在联末各加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曹尚书见后,非常恼火,干脆把剩下的竹子全部砍掉,心想:看你解缙如何再写?可是解缙泰然自若,只是在上下联又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解缙两次在联尾加字,表面上看很有些“无理”。从内容上讲是画蛇添足,语法上也有些不通。但在这则故事具体情况中,这种“无理”却是绝妙的“有理”。真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曹尚书终于无计可施,只可惜了那一园好竹子。
047巧对识神童
一年夏天,唐伯虎手摇折扇去访友。午后天气炎热,他在大树下乘凉。忽见一个牧童赤身裸体跳入荷塘之中摸藕。唐伯虎看得有趣,拍手大笑。
那牧童说:“相公,想吃藕吗?”
唐伯虎笑道:“正是。”
那牧童道:“相公乃读书人,如敢与我对句,当以此藕相赠。”
唐伯虎惊奇道:“原来你会对句,快快道来。”
牧童举藕吟道:
藕入泥中,玉管通地理;
唐伯虎听后感觉出句不凡,不知是谁家儿郎如此有才华。他见荷花盛开,亭亭玉立,笑道:
荷出水面,朱笔点天文。
牧童拍手笑道:“相公对得太妙。”说完将手中莲藕洗净抛上塘边。
唐伯虎忽听枝头鸦雀之声,笑道:“我也有一联,你若能对,我以折扇相赠。”
牧童喜道:“当真?”
唐伯虎说道:“君子一言九鼎。”即刻说出上联:
雀噪鸦啼,并立枝头谈祸福;
牧童沉思一会儿,笑道:“你的折扇输定了。”说毕大声吟道:
燕来雁往,相逢路上话春秋。
唐伯虎也拍手笑道:“你真是个神童,折扇归你。你如此聪明,为何不读书?”
牧童闻言,神色黯然。唐伯虎拿出廿两银子,说道:“途中所带不多,就作你求学之用吧。”
048解缙助秀才
有一年,某大户的千金以才招婿,那千金小姐是出名的美人才女,慕名而来的人不少。但那小姐只以文择婿,不求富贵,所以求婚之人虽多,能进门的却很少,因为门上贴着一句上联: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小解缙在门外偷看,见那些纨绔子弟在门外急得团团转,心中暗自好笑。忽然,又一人匆匆而至,解缙见那人英俊潇洒,认得是县中秀才,便上前看他如何应对。
但那秀才也只摇了摇头,便愁眉苦脸地转身而去。解缙也觉得可惜,追上前去,见秀才摇头叹气,便笑道:“要进此门,有何难哉?”
秀才急道:“难道你能对此联?”
解缙点了点头,说道: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秀才大喜道:“真不愧为神童,不知如何谢你。”
秀才本身也有才华,由此过关斩将,终于抱得美人归。
049顾鼎臣应对
明代名臣顾鼎臣,字九和,苏州昆山(今属江苏)人。他幼年时读私塾,有一回,馆师出对曰:
花坞春晴,鸟韵奏成无孔笛;
顾即对道:
树庭日暮,蝉声弹出不弦琴。
又一日,他的父亲出对考他:
柳线莺梭,织就江南三月景;
他也快捷对句:
云笺雁字,传来塞北九秋书。
050索球对
解缙小时候很贪玩,常和小朋友玩游戏。一次,他们踢球,其中一人用力过猛,将球踢进人家的花园中,此家主人是当地的一个有势力的将军,没人敢进去要球。
解缙挺胸说道:“你们等着,我去。”
说完,解缙便往大门口走去,但守门的家丁不让他进,他们便在门前吵起来。那将军出来一看,见是解缙,便对家丁道:“那解缙有神童之称,文才很好,快放他进来。”
解缙进来后说明原委,将军笑道:“听说你很会对句,有神童之称,我出个上联,对得好重重有赏,对不好就不还给你球。”
解缙说道:“既是将军有令,解缙莫敢不从。”
将军便指着墙上挂着的龙虎图说道:
画图中,龙不吟,虎不笑,见个童子,可笑可笑;
解缙看见台上一棋盘内,正有一残局,随即答道:
棋盘内,车无轮,马无辔,喝声将军,莫跳莫跳。
将军又惊又喜,命人将球取来,并赏纹银百两给解缙,并道:“银子助你上学,好好用功,将来必有作为,有空别忘了来看看老朽。”
斗智施才篇
001朱元璋出对求贤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举事前,有一次冒雪外出,路上遇见一个名叫葛恩的人正在快步疾驰,朱元璋便问他有何急事,葛恩答道:“天寒地冻,不知百姓如何御寒,特出来四处看看。”
顿时,朱元璋觉得此人关心百姓疾苦,可为己用,于是口出一联,以试其才学,联曰:
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
葛恩一听,知是拼字对,“水”加一点是个“氷”字(冰的古时写法),遂据此结构,即刻对道:
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王字上面加一点是个主字,好似“王”字出头,一语双关。朱元璋蓄积力量,正欲出头称王,听了十分高兴,于是相邀共图大事。
002独吞
明朝时,苏州有个人称“不是正经人”的读书人叫张敉。其人博学多才,却油腔滑调。一天,张敉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并在门外贴上了这副对联:
老不老,小不小;
羞不羞,好不好。
张敉言明,能由此引出其他对联者方能入席。张敉以为无人能对,谁知来人中有个叫王百谷的,略加思索便写下了:
太公八十遇文王,老不老;
甘罗十二为丞相,小不小。
王百谷还当众解说:“姜太公80岁遇文王,老矣,但他力保周朝八百年,却又不算老。甘罗12岁做了丞相,年纪虽小,官却不小。”
说完再续道:
闭了门儿独自吞,羞不羞;
开了门儿大家吃,好不好。
王百谷话音刚落,张敉慌忙顺口应道:“好,好,各位请入席。”
003师徒对父子
纪昀字晓岚,才华出众,博学多才,担任过清朝四库全书馆总纂官。一天,他的老师请他去喝酒,席上有父子两人,是戊子年(1768年)科举考试时的同榜举人。
酒过数巡,喝得兴高采烈的老师忽然对纪昀说:“晓岚,你很会对对子,现在我出上联,如果你能即席对出下联,我将以一方百金古砚相赠,要是对不上来,就罚酒三大杯!”纪昀微笑点头答应。
于是,老师指着那两个同榜的父子说:
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
上联刚出口,在座的其他客人都觉得要对出下联很是不易。因为“父子”和“戊子”,下字相同,上字一为“父”一为“戊”,虽非同字,却是谐音(“父”音fu,“戊”读wu音)。全句两“父”三“戊”五个“子”字,要对得字字工整,实在比登天还难哪!
才思敏捷的纪昀,看了老师一眼,立即想到师徒两人的官职:老师现任户部尚书,自己现任户部侍郎,是一正一副的户部长官,而古代管领全国户口簿籍的长官叫司徒。
因此,后世也将户部尚书和侍郎俗称为司徒。于是一句妙不可言的下联顿时脱口而出:
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众人无不拍案叫绝,满面春风的老师亲自把价值百金的古砚送到了纪昀的手上。
004东西当铺当东西
相传,乾隆南巡时,一行人马来到顺天府通州,乾隆来了雅兴,随即出了一句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乾隆让随行人员对出下联,众人想了半天,面面相觑,谁也对不出来。乾隆以目示纪晓岚,纪晓岚本无心应对,但到这了这份上,只好对道: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赞叹不已。
005渔璜联语妙趣
清代著名诗人周渔璜年轻时,在一座庙里读书,常挑灯苦读,甚至彻夜不眠。庙内长老很喜爱他,二人相处十分融洽。
一天,长老想试试他的才学,便以“蜡梅含苞待放”为题,出了上联:
梅蕊未开,光棍先生白嘴;
渔璜会心而笑,立即对道:
椒实既熟,夹壳长老黑心。
长老听了,哈哈大笑,从此更加重视渔璜。
周渔璜有一次奉旨阅兵江淮,来到了江苏镇江。一日闲暇,便到古刹金山寺游览。金山寺长老听说他生于“蛮荒之邦”的贵州,就有点鄙夷他。
这时,正巧暴雨骤至,长老灵机一动,就故作谦逊地说:“贫僧偶尔想到一副对子的上联,苦于不知如何对下联,恳请大人赐教。”接着,道出了上联:
雨打沙滩,沉一渚,陈一渚;
周渔璜洞察其意,指着祭坛上摇曳的烛光,回答:
风吹蜡烛,流半边,留半边。
长老十分惊异,连声称赞。
006恩爱夫妻
相传,清朝末年有个姓刘的秀才,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找人对对联,他总喜欢出上联,如对方对不上,他就乐不可支。
有一天,刘秀才到同窗好友李秀才家拜访,少不了要喝上几杯。酒过三巡之后,刘秀才又来了对对联的兴致,于是说:“咱俩只喝闷酒没啥意思,对上几句如何?”
李秀才也不示弱,说:“请出上联。”
刘秀才出口说道:
此世界,彼世界,大千诸世界,并作新世界,大世界,可谓游戏世界,欢乐世界;
李秀才听了上联,半天没有对上下联。这刘秀才紧催,又说,对不上罚酒三杯。李秀才苦思冥想,还是找不出恰当的对句。
这时,刘秀才说:“这样吧,我到外面去一趟,回来你再对不上,不仅要罚三杯,还要罚你去酒店给我打一壶酒来。”
说完,刘秀才下桌上茅房去了。这工夫,李秀才夫人走上前来,丢给李秀才一张纸条,李秀才看了,只觉豁然开朗。
刘秀才回来,马上催李秀才说出下联,李秀才不慌不忙说道:
似夫妻,非夫妻,算什么夫妻?勿论长夫妻,短夫妻,不如患难夫妻,恩爱夫妻。
刘秀才听了,立刻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原来,刘秀才向来夫妻不和,想不到家丑让李秀才知道了,自觉脸上无光,并深感内疚。
此后,刘秀才对妻子逐渐好了起来。
007孙行者与祖冲之
陈寅恪先生是我国的国学大师,现代著名的史学家,他在1932年主持的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国文试卷上,加了一道对联题,出联是:
孙行者。
许多考生的应对让人啼笑皆非,有对“猪八戒”的,有对“唐三藏”的,甚至有人一气之下对了个“王八蛋”。
一位名叫刘子钦的考生对的“胡适之”,得了满分。胡适之即胡适,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化名人。此对中,“胡”对“孙”为谐音借对,暗指猢狲。
还有一个对“王引之”的,也得了高分。王引之,清代著名学者,高邮人,与其父王念孙世称“高邮王氏父子”。
但陈寅恪的标准答案据说是“祖冲之”。这副对联是:
孙行者;
祖冲之。
“祖”对“孙”,姓氏对姓氏,又是辈分上的名字对;“冲”对“行”,动词对动词;“之”对“者”,文言虚词相对。真乃天造地设,无懈可击。有好事者为此捏了两句诗,曰:
天生一个孙行者;
地生一个祖冲之。
008申红脸巧写对联
清朝道光年间,湖南祁东县一申姓男子能说会道,机智过人,碰到不平的事专唱“红脸”,加上他喜欢饮酒,一喝酒脸便红。因此,大家送他一个外号叫“申红脸”。
申红脸家与大财主五爪子的高楼只隔几条田畦,一高一矮,一贫一富,正好南北相对,每当过新年时,五爪子都会在大门两边贴上一副春联。
五爪子虽然也读过“四书五经”,但写出来的春联不如申红脸的好。申红脸还常常利用写春联,掐掐五爪子的尾巴,揭揭他的老底。
五爪子因此差点气破了肚皮,于是横下心来,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即以后每年的春联就索性照抄申红脸的。申红脸写什么,他也跟着写什么。
有一年,申红脸在大门上贴上这样的对联: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对门样样好;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我家事事难。
五爪子一看,眼睛笑得眯成一条缝儿了,可一转念,这怎么能照抄呢?他抓了抓头皮,左思右想,自己想不出更好的句子,最后还是照抄了。不过,第二天贴出来时,他略略地换了几个字,联文成为: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我家样样好;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对门事事难。
对联贴出后,五爪子自鸣得意。可他哪里知道,申红脸的对联只写了上半截。当五爪子的对联贴出来,申红脸立即在自己门口的春联联尾各添了4个字,联文变成了:
对门过年,我也过年,对门样样好景长不了;
我亦做人,彼也做人,我家事事难处总有完。
大年初一,天还未亮,就有人把申红脸家的春联告诉五爪子。五爪子一听,气得三天没吃米。
009三星白兰地
据说民国时期,重庆有一酒家,在门口放一瓶“三星牌”白兰地酒,并出一上联征对:
三星白兰地;
前来应对者非常多,最后中奖的是一位青年的一句下联:
五月黄梅天。
这是一副绝妙无情对。上联与下联毫不相干,但字面上字字绝对。“黄梅天”,五六月间为梅雨季节,叫“黄梅天”。
有人认为这位才思敏捷的青年人是郭沫若。这倒未必可信。后来,有好事者将这副对联上下颠倒,联尾停顿,各加一字,成为如下一联:
五月黄梅天,湿;
三星白兰地,干!
以“干”对“湿”,反义词相对。同时,“干”字双关,又是“干杯”的意思。
010挑和尚与抱秀才
祝枝山有一次与沈石田出行,看见田里有一个尼姑挑着一担禾走过来。祝枝山先出一联:
师姑田里挑禾上;
师姑,即尼姑。“挑禾上”,双关语,谐音挑“和尚”。这是戏谑沈石田,沈是出家人。沈石田应声对出下联:
美女堂前抱绣裁。
抱绣裁,谐音抱“秀才”。秀才暗指祝枝山。两人对联斗嘴,旗鼓相当。
011母狗风波
韩慕庐是清初康熙年间的状元,他未及第时曾经在一个蒙馆任教。该馆的学生有一次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语出《礼记·曲礼》)中的“毋”字读成“母”字,于是“毋苟”听起来便成了“母狗”。
此时,有一吴中名士路过蒙馆,听后哑然失笑。他以为是韩慕庐教学生这样读的,于是出了一上联讥讽韩慕庐:
曲礼一篇无母狗;
韩慕庐一听哭笑不得,知道是名士误会了。他又不便解释,以免越描越黑,更添笑料。于是灵机一动,对了一个下联:
春秋三传有公羊。
《春秋》一书有三部解释它的著作,即《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这三部书又分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下联说“春秋三传有公羊”,史据凿凿,又恰好与上联成对。同时又悄悄转移了受攻击目标,巧妙应对了名士的嘲谑。
012善对的厚脸皮客人
有位老农带着儿子在地里干活,忽然天下起雨来,只好往家走。在路上,老农即景脱口说出一条上联:
迷梦雨至,难耕南亩之田;
儿子还没有对出下联,便听见一个过路人应声答道:
泥泞途遥,谁作东家之主?
老农见状,便把客人邀到家中避雨。进了家门,老农说:
客已至矣,庭前整备茶汤;
这是招呼家里人准备热茶招待客人。客人顺口说道:
宾既来兮,厨下安排酒席。
老农又说:
不嫌茅屋小,略坐片刻;
客人接着又说出下联:
且喜华堂宽,何妨数日。
主人没办法,只好留客人住下,安排好以后说:
匡床已设,今宵且可安身;
客人笑着答道:
主意甚殷,明日定留早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