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3095100000020

第20章 最有趣的对联故事(7)

第二天,客人很早便起来磨刀。主人见了,甚为惊讶,赶忙问道:

借问嘉客,何故操刀而磨?

客人回答:

无故扰东,定当杀身以报。

主人听了,惊惧地说:

倘死吾家,未免一场官府事!

客人接声说道:

欲全我命,必须十两烧埋钱。

这意思是说:若我死在你家,你得花钱埋葬,现在我不死了,你把省下的十两银子给我得了。主人无奈,只好凑出十两银子给他,对他说:

首饰凑成十两;

客人拿在手里掂了掂说:

戥头尚短八钱。

好不容易把客人打发走,主人送到门口说:

千里送君终一别;

客人回答说:

八钱约我必重来。

客人这样厚脸皮,主人倒觉得好笑,于是便笑着说:

恶客恶客,快去快去!

那客人回过头来,也笑着说:

好东好东,再来再来!

013蒲松龄巧骂石先生

蒲松龄屡试不中之后,决定发奋著述,他特地写了一联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这副对联一时风传乡里。同乡有个姓石的豪绅,人称石先生,他粗通文墨,自命不凡。看到这副对联,石先生很不服气,他要和蒲松龄一比高低。

一天,石先生见一只小鸡死在砖墙后面,便以此为题出了句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他要蒲松龄对出下联。蒲松龄看出他不怀好意,便暗想一计,故意装作初学无能,谦虚地说:“我不会对,但又不能不从命,我就学着一字一字地对对看,望先生别笑话,并请一字一字地帮我记下来。”

石先生以为蒲松龄真无能,便笑着点点头说:“你说我记。”

蒲松龄看着上联,一本正经地对道:“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完了。”

石先生写完一看,见录出的下联是:

粗毛野兽石先生。

他顿时面红耳赤,无地自容。蒲松龄说声“见笑了”,便昂然而去。

014乾隆贺喜

清代乾隆皇帝好戏谑,某次出巡江南,途见一农家操办喜事,于是送上三个铜钱和一句上联,上联是:

三个铜钱贺喜,嫌少勿收,收则爱财;

谁知主人也是个知书才子,随即对上一句:

两间茅屋迎宾,怕穷莫进,进为贪吃。

015一石三鸟

解缙的超群才智使朝中曹尚书不得不暗自叹服。一日,曹尚书又邀解缙进府,想试试解缙近来的学业是否有长进。

于是,你来我往地对了几联后,曹尚书一直未占上风。于是,便使用最后绝招:利用谐音双关,企图“一石三鸟”压倒解缙。他出的上联是:

庭前种竹先生笋;

解缙立即对出:

庙后栽花长老枝。

曹尚书笑道:“我这上联的意思是,庭院前面种的竹子,先长出了竹笋。”

解缙说:“我下联的意思是,庙后头栽的花,长出了老枝。”

曹尚书又道,其上联另有别解,说是庭院种的竹子长得不好,教书先生把它砍了,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损;

解缙马上接着说,我这下联也还有层意思,说的是庙后栽的花被风吹斜了,长老用木棍把它支撑起来,故有:

庙后栽花长老支。

曹尚书哈哈大笑说,我上联还有第三个意思,说的是庭前种竹子,教书先生询问别人,这是什么原因,所以是:

庭前种竹先生询;

解缙也拍手笑道,其下联也另有意思,是说庙后栽上花,小和尚急急忙忙地去告诉长老,长老说早已知道了。所以是:

庙后栽花长老知。

曹尚书“一石三鸟”,仍然没有难倒聪明的解缙,不禁由衷地赞许道:“真乃盖世奇才也!”曹尚书实在爱才心切,欣喜之余,就把爱女许配给解缙了。

016进士进土

从前,有个财主斗大的字不识几个,但好炫耀,花了大把的银子,父子二人都买了进士的功名,妻因夫贵,婆媳二人也被封为夫人。

除夕这天,为炫耀门庭,他家门上贴出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皆夫人。

邻里看了不顺眼,有好事者暗中将此联添了几笔。第二天,财主出门一看,气得发昏,原来对联成了: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同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皆失夫。

一两笔之别,吉凶相反,改者奇想,令人叫绝!

017东坡与佛印互嘲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一日,好友佛印和尚来访,二人江上泛舟。苏东坡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手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禁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绝妙的谐音哑联。苏东坡的上联是:

狗啃河上骨;

佛印的下联是:

水流东坡诗。

“河上骨”谐音为“和尚骨”,“东坡诗”谐音为“东坡尸”,用的是谐音双关法。两位好友都多才善谑,可谓旗鼓相当,谁也没占着便宜。

018智胜师爷

一天,祝枝山遇上师爷徐子建。这徐子建也是精通文墨之人,却自命不凡,恃才傲物,见了祝枝山,当然想出题难他。

徐子建道:“祝兄,久违了,今日正好对个句子。”

祝枝山道:“谁出?谁对?”

徐子建道:“不妨你出,我对。”

祝枝山心知肚明,卖弄一些家底也不碍事,于是笑着说:

三塔寺前三座塔;

徐子建一听,认为太过容易,随口道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

话音一落,方想催促祝枝山再出句,殊不知祝枝山却道:“且慢,我还没有说完。”继续说道:

三塔寺前三座塔,塔,塔,塔;

徐子建听后,又随口道出:

五台山上五层台,台,台,台……

徐子建委实不能再说,怎能说五个台字来对!祝枝山笑道:“怎样,抬不动了吧!不能再抬了。”

019唐伯虎巧对祝枝山

一年夏天,唐伯虎与祝枝山郊游。当时一些农夫正忙着插秧,一些农夫正在车水。唐伯虎看着农夫车水,看了又看。忽地,祝枝山对唐伯虎说道:“贤弟,这水车很有意思,我有一上联,请你来对。”说完便吟出上联: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上联用顶针续麻法,前一词的末字与后一词的首字相同,若要对出下联,必须下一番工夫。但这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实至名归,他稍想了一想,便对出下联:

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祝枝山听后,大赞其妙。

020皆无从考出妙联

纪晓岚满腹经纶,才高八斗,乾隆皇帝很想出个题难为他一下,以压压他的才气。有一天,君臣来到关帝庙,乾隆皇帝忽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个怪题,对纪晓岚说:“纪爱卿,关武帝是个大忠大义之人,歌颂他的联语随处可见,可是从没见过吟咏他妻子的对联。朕命你吟出一联,颂扬关夫人的品德。”

此题的确很难,因为不论史书《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都只字未提这个关夫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材料,如何“歌功颂德”呢?不过,纪晓岚毕竟是纪晓岚。只见他略加思索,就吟了出来:

生何年,殁何月,皆无从考;

夫尽忠,子尽孝,岂不谓贤?

妙!关夫人的事迹,书无所载,史无从查,自然是生和死“皆无从考”了,然而,既然其夫大忠,其子大孝,那么她理所当然可以称为“贤”了。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重赏了纪晓岚。

021张居正吃大亏

明朝嘉靖年间,据传张居正与艾自修同科中举,但艾自修是倒数第一名。一次闲谈中,张居正随随便便地对艾自修说,今有半联请教:

艾自修,自修没自修,白面书生背虎榜;

“虎榜”即是末名。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居正说完就完,但这半副对联却始终似石头般压在艾自修的心中,使他处处发愤,时刻留意张居正的一举一动,以便寻得下半联报仇雪恨。

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由张居正主持,大权在握,显赫一时。但人也有倒霉的时候。一天清早,天刚蒙蒙亮,艾自修想在上朝前拜访张居正,便来到张府。

家人告诉他说张居正在花园里,艾自修便径直走到花园,见张居正在一假山旁,但眨眼之间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急忙跑去,只见一块石板刚刚盖上,还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缩。艾的修灵机一动,抽出佩剑割下袍角,离开了花园。

这天早朝张居正没来,艾自修心想,他到哪里去了呢?为了揭开这个谜,艾自修找了一个机会,从那石板洞里钻进去,原来是一条暗道,出口恰是太后娘娘的卧室。

艾自修此时心里有了底,久久压在他心头的那半副对联终于有了。于是,他把下联写在黄绢上,并用它包了张居正的袍角,呈给了神宗皇帝。

神宗打开丝绢,先见袍角,再看绢上写道:

张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卧龙床。

先不说龙颜如何大怒,且说对联的巧妙。这是一副复字联,以双方的名字重复,寓意自然,平仄恰当,特别是后面的“白面”对“黑心”,“虎榜”对“龙床”,可谓绝对了。

022尼庵联趣

古时,闽南有一“清德庵”,尼庵女住持十分重视庵里的楹联,每年总要差小尼请贾秀才撰联张贴,润笔费十两银子。

有一年,清德庵改建一新,好生气派,尼庵住持决意在门前刻下一副永久的对联,为清德庵增辉,于是亲自到贾秀才书斋相议写联一事。

贾秀才是个见财眼才开的人物,他开口要一百两银子。尼庵住持一口答应,并要求贾秀才根据庵前新开辟的大道和新庵巧夺天工的两扇大门撰联,贾秀才满口应允。

尼庵住持旋即回庵,差小尼送上一百两银子。哪想到小尼路上思忖:“往年仅送十两,今年竟送一百两,定是住持算错了账。”于是便起了贪财之心,从中扣了五十两中饱私囊。

贾秀才接了五十两银子,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令小尼明早来取联。

翌日,小尼顺利把联取回,正忙于诵经的住持令其鸣炮贴联,并请来四方僧徒观光,意在郑重其事。谁知对联张贴后,令人费解,观者议论纷纷。女住持闻知,亲临观看,竟然写着:

一道直直,

两扇开开。

住持观后满脸不悦,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都说不像对联,有辱清德庵雅气,住持若芒刺在背,遂唤小尼问个究竟,小尼见马脚已露,便和盘托出偷银丑事。

主持责令小尼上门赔罪,并请来秀才改联。贾秀才来到庵前,拂袖挥毫,在上联添上“西天路”,下联加上“佛地门”,一副巧妙的对联即成:

一道直直西天路,

两扇开开佛地门。

观者无不翘指叫绝。

023包公智破谜案

新婚之夜,新娘想和自己的夫君开个玩笑,便隔着房门对新郎说:“我出一句上联,你来对下联,对出来方能入洞房。”接着便出了上联:

点灯登阁各攻书;

新郎年轻气盛,书生气十足,在门外苦苦思索了很久,也没有对出下联,竟赌气离家去了学堂。

第二天清晨,新娘早起出门,发现新郎坐在门厅里,愁眉不展,仍在为对不出对联而发愁呢。新娘不禁笑道:“你昨夜独自在院内的梧桐树下徘徊良久,后来终得佳句,不是已经对给我听了吗?”

新郎一听此话,吃惊地说:“我昨夜因对不上下联,一气之下跑到学堂里过的夜,并没有回家,怎么说对上了呢?”

新娘听后,也大吃一惊,回忆起昨夜的情景,方知引狼入室,被坏人钻了空子,失去贞操,不禁悔恨交加,一气之下竟悬梁自尽了。

包公听后,深感事关重大,便决定留下来细细查访。第二天早晨,包公马上令人上街贴出告示,张榜招贤,说是开封府要在本地招考一名有才学的书生,到开封府任职,欢迎有志者到府衙应试。

张榜后,考生们纷纷前来应试。谁知这次招考的题目只是一个对句,以求续对,曰:

点灯登阁各攻书;

应试的书生虽多,但没有一人能对出理想的下联,不禁愁眉苦脸,眼看着失去了一个难得的做官机会。正当人们在衙门前议论纷纷时,只见一个20岁左右的年轻书生大摇大摆地挤进人群,摇头晃脑地假装思考了一下,就对出了下联:

移椅倚桐同赏月。

然后,他扬扬得意地问包公:“包大人,看来本地只有学生我能进京做官了。”

只见包公冷笑一声,把惊堂木一拍,大喝一声:“给我拿下!”那书生一时没有准备,大喊冤枉。

包公斥道:“大胆淫贼,你半夜淫人妻,害死人命,国法难容,该当何罪?还不从实招来!”书生一听,吓得头如捣蒜,赶紧交代了罪行。

024解缙巧对权贵

明朝时,解缙刚正不阿,不媚权贵,常以诗文对联嘲讽封建统治者,并且文思敏捷,出口成章。相传,在一次宴会上,某权贵蓄意要当众讥笑解缙,出了一句上联让解缙对: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解缙听后不慌不忙地对道: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牲怎能出蹄?

两人皆用谐音双关法互嘲。那位权贵用“小猴子”喻指解缙,以“锯”谐“句”,出言不逊;解缙以牙还牙,以“老畜牲”喻指权贵,以“蹄”谐“题”,反唇相讥,针锋相对,锐不可当。

025联难秀才

有一年,祝枝山去杭州访友。当地的文人才子闻之,纷纷前往结交。其中有一秀才心胸狭窄,见祝枝山受其他人推崇,深感不服,便趁祝枝山和其他人闲谈时,上前说道:“先生吴中才子,在下不才,有一联求对。”

祝枝山点头答应,那秀才便道:

湖山倒影,鱼游松顶鹤栖波;

祝枝山暗暗称好,此人非一般文人,出言极雅。他稍加思索,便道:

日月循环,兔走天边乌入地。

秀才不防祝枝山才思如此敏捷,无话可说,只好拱手告辞。祝枝山心想,这秀才心高气傲,若不施以颜色,料他必不服我。当下立即说道:“且慢,在下也有一联求教。”

秀才只得应允。祝枝山道:

梅花;

秀才大奇,这祝才子怎么出对寻常?想也不想,答道:

竹叶。

祝枝山又道:

落地;

秀才又答道:

升天。

祝枝山再道:

鱼鳞薄;

秀才又答道:

龟壳厚。

答完后,秀才心中正自鸣得意,祝枝山忽然说道:

梅花落地鱼鳞薄;

秀才也信口吟道:

竹叶升天龟壳厚。

众人闻后莫不大笑,秀才方知失言,这才服了祝枝山。

026如此健忘

李某请一先生来教自己的孩子,请时允诺,每到七夕一定会宴请先生。一连几年过去,李某却从没有兑现过他的诺言。

又一年七夕到了,先生依然是粗茶淡饭,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传来学生,作对曰:

客舍凄清,恰似今宵七夕;

学生对不上来,便回去问他的父亲,李某代替他的儿子答道:

寒林寂寞,可移下月中秋。

到了中秋,李某又失约。先生再传学生作对:

绿竹本无心,遇节即时挨不过;

李某见了,又代其子对曰:

黄花如有约,重阳以后待何迟。

到了重阳,客舍依然清冷,先生只得再传学生作对:

汉三杰,张良韩信狄仁杰;

李某在旁听了大笑道:“先生谬矣!狄仁杰乃唐人也。”

先生答道:“前汉后唐记得烂熟,为何一顿饭却如此健忘?”

李某顿时语塞,赧然而退。

027以双对单

相传,一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一小溪,从桥上经过,见有座关帝庙,他触景生情,脱口而出一句上联:

孤庙独桥,一关公单刀匹马;

这上联颇巧,“孤”、“独”、“一”、“单”、“匹”五字,都是“单一”的意思,下联竟一时无法对出。走了一段路程,仍然想不出来。

正当秀才一筹莫展之时,迎面走来两位渔翁,与秀才攀谈上了。一位渔翁想了想,说:“有了,何不就以我们打鱼的事相对?”于是吟道:

夹河两岸,二渔翁对钓双钩。

“夹”、“两”、“二”、“对”、“双”五字,都有“一对”的意思,与上联相对,真是天衣无缝,绝妙佳对。

028巧对药联

苏东坡被贬,赴海南上任,途经湘南,遇到一位姓柳的郎中。柳郎中久闻苏东坡才学渊博,精通医药,他决定亲自见识见识。于是,征得苏东坡的同意,与他对药联。

只听得柳郎中吟道:

仙鹤弹琵琶(枇杷)高奏神曲;

苏东坡想了一下,对出下联:

雷公敲木瓜大惊云母。

柳郎中又出了上联:

红孩子戴红花吃红豆;

苏东坡一听,立即对出:

白头翁摘白梅尝白果。

柳郎中再出上联:

何首乌身披穿山甲,骑地龙,挥大戢与木贼战百合;

苏东坡应声对出下联:

吴茱萸头戴金银花,坐河车,握三棱比草寇(蔻)胜五倍。

柳郎中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声说:“奇才,奇才!”

029且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