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是由民间自发的、有组织的社事习俗活动。八村轮流值社,周边30余村村民参与,两次祭祀活动由总社统筹,值社社首执“转单”,交总社首过目审阅后,移交下年值社社首。祭祀分春祭和秋祭。当地有“惊蛰过后地脉开”之说,寒冬刚过,春寒未消,冻土仍结,不宜耕作,故春祭一般在立春后的第五个戌日(即春社日)进行。其间40余天为筹备阶段,安排扎糊春牛,“勾芒神”扮人,“勾芒神”须是虎年生人,意喻“牛似南山虎”,逢虎年虎人避之,选鸡、猴年生人,谓“鸡鸣即起,下地耕作”和“聪明伶俐,种田有方”之意,并安排编写祭文,主祭的前两天,由值社社首率人寻挖黄、红、青、黑、白五色土,分置于五个“升子”内,另备五个“升子”,内装稻、麦、黍、豆、高粱五谷备用,并让身净妇人扫庙净坛,能工巧匠修装“神楼”(每神一乘)。立春后的第五个戌日(即春社日)寅时后卯时前,从社首沐浴净口进庙,将装有五色土的“升子”在供桌前方桌上,按青东、红南、白西、黑北、黄中摆成“噐”形,其后呈弧形摆放五谷“升子”。然后将五色土合为一斗,仍置中央,装有五谷的“升子”移往斗前呈“一”字形摆开,前置香炉一尊和酒盅三盏。前期造型由值社社首摆放,摆妥上香行三拱手礼。后期造型由总社首摆放,摆妥后上香,奠酒,行三叩九拜大礼。祭拜社神毕,众社首在牛、马、药王像前焚香,行大礼。其他人出殿,由总社首交三神神位给值社社首,值社社首分三次将牛、马、药王之神位,奉入殿外神楼,每出一神,殿外人跪拜。辰时前抬神楼启程,沿村中大道巡行一遍。村中百姓在自家门前设案接神祭叩。神楼启程后,留庙人抬春牛至庙院中央。“勾芒神”扮人戴面具,裸上身,着黄、绿带裙,执神鞭在旁等候。另外侍从四人执柳条,穿布背心,黑裤,赤脚立于“勾芒神”后两侧。神巡回庙后,将神楼安放在殿前。午时前进行打春牛仪式。执柳条人立于春牛两侧,待“勾芒神”扬鞭四方,每方三鞭后,开始击打春牛,打出的五谷由此五人抛撒全场。最后是请神归位,由总社首、值社社首、副社首每人捧一神位进殿安神,殿外奏祭祀民乐。春社大祭完毕,百姓各家进殿拜祭,喂养牲口之户,执牛鞭入庙,先在庙院净水缸内浸沾一下,然后进殿在三神塑像前,举鞭过顶三叩九拜,祈求牛强马壮,全羊无病无疮。抱鞭回家槽头焚香在牛马身上轻浮两个来回,然后在槽前甩鞭一声,鞭挂槽头,再用毛刷,刮子清刷畜身。最后出尽圈内粪便,于地薄撒白灰一层。开春头道犁,则扛犁吆畜至牛王庙,焚香祭犁。秋祭在立秋后第五个戌日(即秋社日)进行。此时地里农活仍未结束,故准备阶段短促,只在秋社日前四五天由村内老者和妇人操办,各社准备时鲜水果,改“油轮”为面塑献糕。秋社日谢神,由总社召集各分社社首进殿依次分别上供,参社锣鼓队由彩门进场。祭拜顺序是先祭三王,后谢土神、谷神。哪社上供,哪社锣鼓奏响,演奏曲牌大多为《太平乐》,全部祭拜完,合奏《大得胜》,而后开戏,人神共乐。锣鼓曲牌避讳《吃凉粉》《风搅雪》等。
5、后土祭祀习俗
后土祠位于山西省万荣县汾河交汇处的汾阴脽上,是祭祀后土圣母的场所。
据史料碑文记载,从轩辕黄帝扫地为坛举行祭祀活动开始,历经尧舜二帝,夏商周三王,汉唐宋等各个朝代,历代帝王曾先后24次亲临万荣后土祠祭祀圣母,并多次派官员祭祀或管理祭祀事宜。后明成祖永乐十九年在北京建“社稷坛”取代汾阴后土祠和“扫地坛”。时间为农历三月十八日和十月初五日。
史料记载,当时举行封礼的土坛顶部为方形,宽1丈2尺,高9尺,它的下面放有用玉装饰的简牒祭文。筑坛的用土要曝晒三年,并有五种颜色。天子朝臣一律都戴着鹿皮帽子,穿着黄色的布料祭服。整个祭祀过程都演奏着悦耳动听的祭祀音乐,精心挑选增招歌手、乐师,制作了25弦的管篌红弦琴。祭祀还采用了长江淮河之间出产的一种一根茅草有3条棱背的灵茅,来作神灵的垫席。在祭祀仪式上,要释放从边远地方捕来的奇兽飞鸟和白色野鸡等各种动物,文武官员还要进行精彩激烈的射牛仪式,天子还要祭天、祭地、迎神、辞神、宣读祭文。
汉武帝《秋风辞》、唐玄宗《祀汾阴后土碑》、宋真宗《汾阴二圣配飨铭》碑,三位皇帝都有手书真迹留存。
万荣后土祠里,有一组驰名海内外的戏剧舞台,形式独特,结构巧妙。其整体是由祠中间两个并排舞台和祠前山门过厅舞台组合而成,形状类似品字,故称“品字台”。品字台同时能演三台戏或两台戏,也能一台戏单独演出,在我国戏剧舞台史上是罕见的。后土祠的戏剧文化相当丰富,演戏的讲究很多。对台戏,讲究东起西落火炮戏,就是东台(当地老百姓把并台东边的叫东台)要先开始,西台(西边叫西台)要最后完。火炮戏主要在开戏之前,以点炮为号,互相联络,为双方做好演出准备。每年几个古会的戏曲演出,由周围10村6社轮流当乡约掌管,一演就是半个多月。后土祠演出的剧种有蒲剧、眉户、秦腔和豫剧。其中蒲剧的《黄鹤楼》和《龙凤配》是后土祠必演戏,这是老早就留下的规矩。一般剧团没有这两本戏,就没有资格在“品字台”上演出。后土祠演戏最大的讲究是禁演《无影簪》。这出戏说的是女娲圣母寿诞之日,殷纣王前往女娲娘娘庙降香,他见女娲神像端庄秀丽,不由淫心顿生,在墙上题诗一首,女娲娘娘大怒。于是赐给九尾狐无影簪一支,命令她下界蛊惑纣王,灭了商朝。这个遥远的故事,也从侧面说明了古代帝王祭祀后土圣母的历史。后土祠一般演“对台戏”,自建祠以来,就演出过一次“三台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了。
后土祠东西戏台前,有两棵雄伟苍健的古柏,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这两棵古柏人称“龙凤柏”。据传,龙柏是远古时期伏羲氏的化身,凤柏是地皇后土女娲氏的化身,他们兄妹结成了夫妻。演戏必演的《龙凤配》也与此柏相关。当地青年男女结婚,都要长抱此树合影,祈祷夫妻恩爱、天长地久。至今当地仍有新婚夫妇在结婚当日上庙拔花求子,每月初一、十五,后土祠十村六社村民上庙送花,演戏酬神。民间传说后土祠是女娲在河边抟土造人的地方,当地流还传着许多与之有关的风俗,在民间的祭祀活动一直延绵不绝,滋生化育万物的“后土”又兼起送子娘娘的身份和职能,成为繁衍人类、创造人类的“始祖”。汾阴后土祀的正殿巍峨高大,气势恢弘,殿中塑造一尊后土圣母娘娘坐像,头顶凤冠,身披霞翍,慈眉善目,栩栩如生。左右两侧分立侍女,右侧侍女怀中抱着一个襁褓婴儿,即将婴儿赐予民间。当地民间有一说法,后土圣母娘娘就是造人的女娲娘娘,因而又将后土圣母称作送子娘娘。后土祠东门有一“麟趾呈祥”的牌匾,是描述麒麟送子流传不断的意思。从后土圣母娘娘这里兴起了许许多多有关民间生育的风俗,如拔花求子风俗,正月十五,在后土圣母娘年庙里,摆设许多彩纸花瓶,黄色花代表男孩,红色的代表女孩。元宵节新媳妇或长期未生育的媳妇由婆婆领着,向娘娘叩头礼拜,口念许愿词:“送子娘娘慈悲,给我送个亲孙。明年我们谢恩,红袍给你加身,全猪献到面前,鼓乐侑食细吹。”婆媳烧上高香,香气缭绕庙堂,这时让人留心花瓶,哪一朵微微晃动,就说明是娘娘赐给儿子,由婆婆拔上,插在媳妇卧室的炕角。还愿仪式:向后土圣母娘娘求子后,如果妇女怀孕,得了男孩的人家,因有年前向娘娘许愿之诺,在次年正月十五日或小儿满月之时,要向娘娘庙还愿。一般要做两瓶纸花置于神前,由鼓乐伴奏,向娘娘披红袍、敬高香、焦黄表、献“全猪”等。
千百年来,民间形成了浓厚的后土信俗活动。由6社10村轮流掌管后土祠的祭祀、唱戏活动。最快的6年轮一次,最慢的要24年才能轮一次,各村各社都非常珍重这个位置。每逢正会,晋、陕、鲁、豫和稷山、河津、临猗等各省各县的客商,不远千里而来,有祭拜的、有求子的、有看戏的、有赶会做生意的,后土祠里人山人海,场面壮观。
6、翼城汤王古庙会
在山西最著名的庙会要数晋南翼城的汤王古庙会了。汤王即商代商族始祖与部落领袖,在山西南部有其活动的大量遗迹,据考证汤王建都于晋南垣曲,后世称为?“成汤”。汤王庙会每年农历十一月起,会期历时半月。汤王庙会以估衣为主要特色,汤王庙院内聚集着120多家估衣铺,庙外上百亩大的场地,分四条大街起棚设摊,京货和鞋帽占两条大街,首饰、土产和杂货、食品各占一条大街。大街之外又有木材、骡马市场。其间,家常饭摊、风味小吃纷纷排列。耍洋片、马戏团、卖艺讨钱,三教九流,形形色色,应有尽有,熙来攘往,接踵摩肩。据历史记载明清时汤王庙会每年逢会时,既不张贴广告,更不演戏,却不减繁华热闹;各处商店摊棚,不论客商参会与否,均照常支付地皮租金,商德信誉,年久不变;会期无保卫组织,但从未发生抢劫哄闹事件。汤王庙会之所以不招自来,经久不衰的主要是因为会期适时,正值农闲又临近春节,人们普遍需要购买衣物年货。其次是商风好,翼城百姓素有唐虞古风,性善诚实。汤王会上,一般人购衣买饭都可赊欠记账,但到会终时绝不拖欠,皆各如数清偿,百年来从未发生债务纠葛。再次是毗邻各县需要用自己的木材、铁器来这里交换棉花,时值晋南棉花收获晾干,汤王庙会成为难得的购销市场。再者是历年参会各商号对这里的行情十分熟悉,准备货物胸有成竹。
汤王会会风好,商风正,因而自古被称为“义会”。大约在民国十年(1921年),汤王庙外一京货庄夜晚不慎失火,火借风势弥漫,将庙外各条大街一烧殆尽。但大批受损商人仍不灰心,抱定“火里丢水里捞,汤王会上找元宝”的决心,不惜转借高利贷进货,依旧来赶汤王会,果然重振旧业。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铁蹄侵翼,将汤王庙拆毁,汤王会自此无形而亡,但在众多百姓脑海里总念念不忘那热闹而繁荣的场面,新中国成立后,翼城县人民政府根据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于每年农历十一月汤王庙会之期,在县城西大街举办物资交易大会,其热闹场面不亚于旧日汤王会。
7、晋祠庙会
晋祠庙会是流传于我省太原市晋源区的一种民俗活动,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
《晋祠志》中有关于“祀圣母之神”的记载,“农历七月初二,太原县城和晋祠绅耆于圣母殿举行祭典”,“高潮似乎在初四、初五两日,那些头面人物领着八人抬搁(铁棍),至圣母殿前恭请一尊圣母出行神像,百姓则备鼓乐旗伞和铁棍十数台一起巡游。队伍浩浩荡荡穿村入城”,“日暮时分,搁上张灯,远看犹似星河闪烁”。除此以外,晋祠庙会的另一特色是演剧和赛会,“数日之内,水镜台上锣鼓铿锵、弦乐悠扬,各地民间戏班子相继登台献艺,演绎人间悲欢”,“祠庙之内及附近街市,农商云集,摆摊设点,货品琳琅,人流如织”。同时还有像背棍、铁棍、龙灯、旱船等传统的民间社火活动,热闹非凡,方圆数百里的百姓,聚集到这里,烧香拜佛、求神祈雨,以求丰收、安乐的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