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31048100000015

第15章 千古悲歌《关公与貂蝉》

蒲剧新编古代故事剧《关公与貂蝉》,又名《貂蝉泪》。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吕永安与张大魁编剧,演出后轰动一时。故事源自旧剧《关羽月下斩貂蝉》及明人《斩貂蝉》杂剧。

在传统戏曲舞台上,被神化了的关公以红脸出现,代表其忠勇。被丑化了的曹操则以白脸出现,代表其奸诈。戏曲脸谱作为剧中人物性格外化的一种表现手段,具有装饰、夸张的特点。

脸谱最早是以面具的形式出现。现在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有戴着面具进行表演或从事祭祀活动的习惯。戏曲舞台上的脸谱即由此衍生而来。

关公斩貂蝉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现经剧作家妙笔生花重新演绎的《关公与貂蝉》,在貂蝉对关公的深情上做文章。将貂蝉对关公的至情至爱及关公对貂蝉爱的流露,表现出来。将神化的关公还原其平民性,赋予其七情六欲,进而从人性的角度完成对两个角色的塑造。

一个盖世英雄,一个绝色女子,在风云际会、群雄争霸的年代,他们留给后人的唯有一曲千古绝唱。

东汉末年,暂栖曹操帐下的桃园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破下邳、斩吕布,并俘获了貂蝉。

因司徒王允借貂蝉之美貌,对董卓、吕布父子使用连环之计,曹操欲斩杀貂蝉。关羽同情貂蝉,出面阻拦,貂蝉遂对关羽产生敬慕之情。

曹操看出貂蝉之心,将其收为义女,意许关为妻,借以拉拢关羽。

当关羽提出一切由兄长刘备作主时,曹操感觉到桃园兄弟的深厚情义,于是随机生变,又使一计,让关羽做媒将貂蝉许配刘备。

眼看当年连环之计又将重演。刘备恳求关羽立斩貂蝉,以绝后患。

在中国历史上,关公与貂蝉都是留名青史的人物。

关公,是山西运城解州人氏。解州关帝庙据说是全国最大的一座关帝庙,气势恢宏,香火旺盛,颇负盛名,成为当地一大景观。而关公文化,则成为山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所推崇。

貂蝉,是与我国唐代之杨玉环、汉代之赵飞燕及春秋之西施齐名的四大美女之一。因其貌美,又因特殊的时代背景,她由一个普通的女子,而陷身于政治斗争的漩涡,继而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现常演出于戏曲舞台的《连环记》,又名《凤仪亭》,描写的就是关公斩貂蝉之前发生的一段故事。

自古红颜多薄命。貂蝉似乎也难以逃脱厄运的魔咒。

最后一场“貂蝉之死”成为全剧的高潮戏。

在舞台上的追光之下,一个美丽而柔弱的女子,身披斗篷,掩面而泣,原地旋转起舞,斗篷随之飘起。美的舞蹈,美的画面,美的心灵,却要面对被毁灭的命运。

面对如此绝色而痴情的佳人,关公无语。

貂蝉同样无语。她为成全关公的忠勇大义,咬破手指写下了“还我真情”四个大字后,自刎于关公剑下。

对美的终结,对美的毁灭,悲剧的震撼力量无疑是巨大的。但对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封建卫道者们来说,似乎被削弱了许多。

想来关公一生以侠肝义胆的忠义之举扬名天下,是人世间公认的顶天立地的男儿。然而,他与貂蝉这一弱女子间的一段爱恨情仇,却为他的一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吕永安、张大魁编剧,郭关明(饰关羽)、景雪变(饰貂蝉)演唱《关公与貂蝉》中之唱段——

关羽每日里东荡西杀南征北战,

沙场上难免得刀光箭穿。

貂蝉苍穹有洞女娲补,

征袍破烂无人缝连。

关羽叹关羽似有巨掌能把乾坤转,

却无有绣花女把针线来穿。

貂蝉疆场上餐风露宿枕戈待旦,

征袍烂怎抵御风冷霜寒。

关羽人只羡凯旋门前庆功宴,

怎知晓征人也有衣食难。

貂蝉小桃妹速快去拿来针线,

关羽闻言心潮起伏似浪翻。

知道她为关羽拿针引线,

貂蝉貂蝉与将军把破绽缝连。

关羽自古道男女有别当疏远,

衣衫破让她缝惹人笑谈。

多谢小姐盛情一片,

不需缝补勿强人难。

貂蝉他为何拒针线对我嗔怒?

莫非为昔日事嫌弃貂蝉?

望将军自惭形秽羞难相伴,

叹貂蝉陷污池柳败花残,

羞对那污泥不染出水莲。

关羽说什么耻对莲花污泥不染,

你本是芙蓉出水冰清玉洁

不是青莲胜似青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