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小张村大解放
31051700000022

第22章 继承创新 文化化人(4)

我们村还将村中心原来的大泊池改建成了一座现代广场,因有大槐树而名为古槐广场,实为英雄文化广场。在古槐下,矗立一座四明碑,即“抗日英雄纪念碑”,在纪念碑对面(广场另一侧),还竖立一座村史碑。广场北侧还安装了现代健身器具,每天都吸引着许多人来此锻练,成了我村民的休闲活动中心,并不断进行改建升级,提高现代化程度。在建造文化中心广场的同时,我们村还在各巷建造门口文化小场,以方便村民使用。还积极发展各种文化家庭大院,以满足村民特种文化需求。

我们村还在村公所院内,建立小型图书馆一座,面积30多平米,存书千册。我们支村委还将扩大图书馆存书量并增设阅读桌凳,同时还计划在各巷发展门口阅览室和家庭阅览室。

我支村委还在发展定时广播、电视插播、广场液体电视屏幕、巷道板报等公共设施,以不断满足我村民的精神文化的需求。

八、推崇民风民俗,以培养我村民的精神素质

民风民俗是我们村民生活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之一,它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自古有之,由来已久。好的健康的民风民俗,对我们村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一种特有的滋润作用和幸福感受,相反,不好的民风民俗将对我村民的精神生活起了一种颓废、毒害的作用,所以我们不能小觑和无视。为此,我们村干部、有识之士以及全体村民都在着意改良民风,改善民俗,探索创新积极健康的富于情趣的民风民俗。

对婚丧嫁娶的一套礼节,正在进行革新规范,要去除封建迷信的糟粕,吸取一些传统有益的优秀传统礼法,并与现代化接轨,制订出一套系列作法,以创文明之风,以利村民之行。

对小孩满月、生日,对庆贺老人寿诞,对立柱上梁搭顶,以及对患病伤害的救护,对意外灾害的救助,对邻里间的人文关怀抚慰,都在制订具体的明确的要求和作法,以利养成我村民良好的精神素质。

九、开展文体活动,以提高我村民的精神生活

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是我们村自古就有的文化传统,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中都是非常出色的,而且经久不衰,并有与时俱进的发展。

第一,继承优秀传统。根据村人的记忆,百年来,首先是我们村在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打击乐上一直是有好的传统,如有骡车鼓、牛车鼓、锣鼓和花鼓,它们都有规范的曲牌、音韵悠扬,声调铿锵,意境幽远,格调高雅,富涵文化哲理,充满浪漫情趣。

骡车鼓,也叫马车鼓,这是古代争战时军队的指挥车,它根据战事的需要,和军人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指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打击法,后经过长期的洗练,就成为了现在鼓车的曲牌。我们村的骡车鼓,曲调特殊,非常讲究音乐中的散逸板式在打击乐中的运用,重视休止,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静默听雷鸣,唯闻钟磬音。我们村标准的骡鼓车,是车上前后安装两个一米二直径的大鼓,由两个或四个人齐敲或对敲,车中间有两个苏钹,两个咂钹,两个提锣,两个五韵掌锣,真是一个流动着的五音融会的交响乐。尤其我们村的鼓手传人老艺人杨森元,打起来时,两眼微瞑合,浑身悠韵情,静之如太极,动之如电雷,鼓手在表演,听众心感染,一曲早敲完,观众不知散。所以我们小张村的骡车鼓,百年来久盛不衰,每年闹社火,赶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要来看小张鼓车。新中国成立后每年元宵节,社火进县城、赴运城、赶临汾表演,我们村的鼓车稳夺冠军,连连得奖。

我们的村的骡车鼓,是选用膘肥体壮,虎气漂亮,驯顺灵性的好骡子来拉车,最少选7匹,多至16匹,31匹,并加以装饰,十分气派威风,实际上这是农民在夸骡子,是夸牲口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也是对农村畜牧业的大检阅。

近来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又由于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我们又用拖拉机、汽车,代替骡子,并装饰成花彩车了。村民们在与时俱进,创新性的继承这一优秀文化传统。通过总结,我们更要自觉地保护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并要创新性地发扬光大。特别是我们村骡车鼓乐曲牌,我们更应总结、挖掘它的乐理哲学价值,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申请保护。

我们村还有牛车鼓,顾名思义,这是用牛来拉的,是模仿骡车鼓而来的,也是选用多头好牛壮牛来拉,也是在夸牛、敬牛。和骡车鼓不同的是,鼓乐曲牌不同,这是用一个大鼓,用大钹、大锣,节奏缓慢文雅,和牛的慢步相谐调,打起来也好优雅,好威风。

我们村还有锣鼓队,早先是每个姓氏的祠堂都有一合锣鼓队,后来发展成每个巷都有一合锣鼓队,每个队一般是二大鼓、二小鼓,二对钹,八个锣,根据人数也可再增多,人人参与,自娱自乐。鼓乐也有规范的曲牌,曲调也别有韵味。打的形式,是有方阵布局,有龙套路数。因为锣鼓是村民的普通音乐,一般是作祭祀来用,表演者也都着民族礼服,所以打起来也非常壮观。后来在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中,村民红白喜事禁止用乐队时,我村民就自发地用锣鼓来代替乐队,其实倒也很有乐味。所以我们对此传统项目也应继承发展。

我们村还有花鼓队,花鼓是小型组合打击乐队,一支叫一合,一个背鼓,化装为老汉,边打边演,还有三个化装成姑娘,手敲提锣表演,有时还配一媒婆样的人,也参与搞笑表演,乐器配一苏锣,一苏钹,两个人配合,曲调欢庆喜乐,实为民间一种幽默小品式的打击交响乐。我本人小时多年都称是背鼓好手,曾受到十村八村群众的称赞。花鼓队由于组合精干,所以活动方便,我们村就有多支花鼓队,每有祭祀活动和节日都出来表演,每年春节,还到各家各户去表演,即所谓的镇院(振院),意思是镇邪纳福。表演完之后,主人感谢,还给一些小食品和一个小红包,这样也解决了这种真正民间的即不是有祠堂和村里和社下组织的小乐队的一些花费问题。这种全表演的打击乐,富含技艺性,在表演中能施展才能,一些武术、杂技活动都可以顺势夹合表演,打鼓人有时还可背几个鼓同时流转打击,我本人就曾背过两个鼓,实为壮观。同时,这种曲牌,每套中间还夹有三四个说唱节点,更丰富了这种打击乐的内容,很适合一些宣传、庆典活动,我们村民对这种组合简单、活动方便、内容可适时改变、曲调喜庆欢快的打击乐队,都十分欢迎、爱见,所以我们应该挖掘继承,让其焕发青春,创新发展。

第二,发扬戏剧优势。我们村也有戏曲传统优势,以前叫闹家戏,以蒲剧为主,还有眉户、道腔和快板说唱。曾闹到有两三个戏箱的程度,所谓戏箱是表演时用的戏装,几个箱就表示戏装多少的程度,一般专业江湖剧团也是七八个箱,所以这说明我们村这种民间后来叫业余剧团的实力程度。每逢节日和祭祀之时,我们村都组织表演,周围村人都来观看。老一代我村的演员生旦净末丑,比较齐全。有的人尽心尽力,演技不凡,如现在还健在的李敏文老人,原来就是人爱人迷的好青衣,演杀庙十分出名。还有赛过江湖团的花脸行里一杆旗杨德勤,还有功夫出众、声音见长的须生李纪舜、杨德水,还有舞台上的母亲老旦樊生春,这些人都是当时出名的台柱子。新中国成立后,公社化、“文化大革命”中,又改叫宣传队,还排演几个样板戏,很有水平,经常受邀外出演出。其中演员李福义、李柴山,扮演须生,唱功很有造诣,群众十分爱听,都称赛过专业剧团。配乐队也有10多人,规模较大。

近来,在文化建设中,我们村支村委又很重视聘请原来的老骨干,组织传授培训,以继承发扬我村戏曲传统优势。实践中我村民都十分喜爱戏曲这种综合艺术的表演形式,所以很受大家喜爱。特别是我村民都体会到戏曲不单是娱乐,它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它能让人在观看中以心感物,生发激情,从而升华自己的境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濡染人间真善美。

第三,发展现代项目。在继承、发扬传统优势项目的同时,我们村还与时俱进地发展了现代项目。如集体健身操、集体健身舞、单人健身舞、秧歌舞、歌咏队,这些都经常在我们村的广场上活动。还有太极拳、剑术、传统武术等各种健身功法也在发展。台球、桌球更成为广场上的一大亮点,吸引着许多爱好者去练去看。各种健身器械,更成为不少村民喜爱的活动项目。综观现状,我们村现代项目,还不能满足广大村民的需求,还应大力发展。当然在此同时,过去一些便于村民活动的如栽方、象棋、扑克、花花牌、不赌钱的麻将牌等,在村民家户中都还可见。总之,通过上述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丰富了我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满足了我村民的精神需求。正是:

人文精神,立身之本。

继承创新,文化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