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小张村大解放
31051700000023

第23章 和谐社会 幸福追求

一、我村民都深深体会和谐社会是历史主流和自己的生活追求

在长期为了劳苦大众解放的斗争中,在长期地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实践中,我们追求的就是要建设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和谐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曾取得过阶段性的成果,解决和消灭了一些造成不和谐的政治社会矛盾,相对地达到了阶段性的和谐社会的目的。特别是我们长期开展的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实践证明,那也是赋予我们村民的历史任务,首先使得我们翻身解放,进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历史的必要,也是十分正确的。

在我们得到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如何治理,我们村民也在翘首以盼,俯首以行,探索着和谐社会的路子。改革前的30年间艰难曲折的实践道路,终于使我们村民猛醒,再不能斗斗斗,斗得没个完,要一心一意搞生产,奔小康。在关键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经过了30年,我们村民果真都早已实现了温饱,而且也初步达到小康了,村民们也空前未有地实现了和谐社会的生活。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后,我们村民又欣喜地听到党建设和谐社会的主张,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我们村民都打心眼里拥护党的这一创新理论和英明指导,并都觉得这才归入了革命的正道,革命的目的就要追求和谐社会、幸福生活,对抗性的革命斗争应是短时的,不是无休止的,非对抗性的和谐社会应是长期的,应是历史的主流。

二、我村民都把和谐社会当作自己的绿色生活和幸福指标

我们村民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就由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中走上了和谐之路,已经深深尝到了和谐社会的温暖和甜蜜的幸福味道了,从而更加增强了我们村民追求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更加激发了我们村民实现和谐社会的创新精神。村民们都认为和谐社会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要实现社会和谐,这才是我们村民的当代绿色生活。同时也都认识到,只有科学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所以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当作长期的历史任务。为此,我们村党政领导和全体村民,都在建设小康新农村中,对中央提出的五个项目20字的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有更为深刻更为全面的领会,认为其中至少有三个项目12个字,是有关和谐内容的。所以更加自觉地树立了和谐社会是我们村民幸福生活指标的思想,更新和发展了幸福生活的理念。因此我村民也都更加体会到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和发展,和谐成为我们党引领社会建设的一面旗帜,成为治国的创新方略。

三、我村民都一致在继承、发展和创新建设我们村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两千多年前的《国语》中就有“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创造性的人类文明的文化成果。在更早的三四千年前的《易经》中的太极图,更是彰显了和谐的精义。太极图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宇宙构成的奥秘,阴阳互补共生,相反而又相成。体现了从社会人生到宇宙万象的多元综合性,互补和谐性,动态演化性,彰显了宇宙关系、人伦关系的阴阳互补,动态平衡的境界。所以我们的古文化就称:“和为天下第一,为万物之宗,万事之纲,万世之本也。”这些也都还将为我们创建和谐社会提供宝贵的哲理依据。

我们村民在这个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后,自觉不自觉地也在实践着和谐文化,诸如:“和而不同”、“中和”、“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和和平平”这些一直都成为村民在居家处世的行为法则。

然而,由于近两三个世纪的工业文明的发展,引发了对和谐的失衡,以及我们对阶级斗争的扩大化,更造成了对和谐文化的贬斥和摧毁,甚至使我们村民谈和谐而色变。

经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我们正确贯彻党的和谐发展的思维,就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在非对抗状态下的“和谐哲学”。我们村民都在实践着,“和而不同”,不能简单地认为有矛盾就斗争,而是要尊重多元化,承认差异,包容不同,而且要保持矛盾在最佳状态的和谐发展,也就是实行中庸,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所以我们村的党政领导,也由此明确而坚定地树立起民主意识,坚持民主作风,实行民主诉求和民主裁决制,以继承、发展和创新建设我们村的和谐文化。

四、我村民都自觉地在进行着自己本身的和谐思想修养

我们村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也就是在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日常生活中,都深深体会到,和谐社会不仅有赖于经济发展作为基础,有待于制度调节作为杠杆,而更重要的是依靠人的内心和谐,这是前提,这是根本。村民都体会到人的内心和谐,是心灵美,是内外兼修的美,是外在内心统一的美,是自己生命的真正珍品。村民更体会到,这种珍品,内心和谐心灵美,是自己修养的结果,也是自己的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一种境界。所以,可以说我们人与人的差别,也就在于此,一个人的幸福不幸福的区别也就在于此。因为幸福不是完全由物质决定的,幸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文化的心态和感觉。从现实的生活中,村民常有一种感觉和体会,就是在饿肚子时,只有一个烦恼,一旦吃饱饭后,就会生出无数的烦恼。这一个烦恼是生存的烦恼,无数个烦恼是发展的烦恼,解决生存的烦恼,主要靠物质,解决无数个烦恼,很大程度上要靠文化,要靠修养。

我们在总结回顾村民的修养时,也可总结为:“修身养性,克己自胜,不断超越,提高价值。”这其中的关键就是村民树立了尊重现实存在差别的思想,树立中和中庸的思想,是要协调和谐,共生共存,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村民不仅考虑个人的生存价值,还要考虑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就能达到克己自胜,不断超越自身,超出自我,实现自己的最大社会价值。古语:“君子不器。”我们村民在追求和谐中,也从不回避矛盾,遇事而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能拿捏到恰到好处的分寸,做到柔而立,直而温,我们深为感叹,这真是我们村民的高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五、我村民都认真地在建设我们村的和谐社会

在加强自身修养取得个人内心和谐的前提下,我们村党政领导和广大村民都在认真构建村中的和谐社会。

首先是实现党的公平正义的主张,把公平正义作为我们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和重大任务。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解决现实问题,以形成和谐局面。

同时又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修养和建设,自觉履行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和邻里关系,达到和睦相处、和谐共存的目的。

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村民十分注重讲人情。村民都深深体会,人情是以人为本的灵魂,人情是和谐的基础。人情好坏是社会美丑的晴雨表,社会美丑又是人情好坏的反哺器,一个风气恶劣的社会必然没有人情味,一个充满温情的社会必是一个和谐的社会。当然,我们讲的这个讲人情,是在人与人的私交空间,不是扩大到或者混淆到公共领域,不能凌驾在国法、公务和公理之上。我们村民在讲人情中是越来越自尊,越来越自信,都体会到“心心交易人情香,权钱交易人情臭”。

构建和谐社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关键,我村民的经验是不能回避矛盾,解决矛盾的三部曲:一是承认现实,和而不同;二是互相忍让,实现双赢;三是修身为本,提高品格。我们认为这些新鲜经验,是非常符合中华文化的哲理,应该发扬光大,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辉煌。正是:

和谐文化,内外兼修。

社会价值,境界追求。

和谐社会,历史主流。

共同建设,共同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