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义
老谢是我多年的挚友,言谈不多,却对山西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长期从事山西省历史地理的研究工作,曾用时十五年,策划、组织,编写了我国首部省区综合性历史地图集--《山西省历史地图集》。2002年,太原师范学院聘谢老为学院历史地理与环境变迁研究所教授。从研究所的创立、资料的收集、研究课题的选定,包括人才的培养,他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多年历史地理的研究工作中,他留心于唐诗与山西地理之关系,每有心得便勒文一篇,从1993年至1995年,陆续见诸《太原晚报》。如今闲赋在家,又增补润色,辑成《唐诗与山西》一书出版,实为山西历史文学地理研究之幸事。
《唐诗与山西》以唐诗为依据,由诗及人,反映唐诗在今山西的地理分布和诗作者的活动范围。所收录的唐诗,有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包括诗人在山西作诗和外地寄诗山西及专门以山西史事作诗,也有间接描写山西的唐诗。
文学的孕育和发展,除了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外,还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相关,所谓“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民风民俗存在差异,从而影响着文学的发展。《隋书·文学传序》中言:“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就是对地理环境差异影响文学发展的精确判断。山西地处黄河中游,东有太行为之屏障,西则大河为之襟带,境内山谷纵横,史称“表里山河,形势完固”,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尤其在唐代,视山西为“龙兴之地”,所设四都,山西占其二。同时山西也是当时全国经济发达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玄宗时,河东道储粮三百五十余万石,为天下第二。重要的地理位置及经济的繁荣,无不在描述山西的唐诗中打上深深的烙印。纵观“山西”唐诗,总的特点是“兵”气较浓,然不同的区域又各有其特色。
山西南部唐诗多“文”气。南部以唐河中府所在之永济市古蒲州为代表。河中府,上古为舜都,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唐代为中都,又处东、西、北三京交叉点上,四方文人赴举,官吏除职必途次河中,是全国少有的繁华地区之一,因此诗人多与河中地望有缘。相邀聚会,饮酒赋诗,或游栖岩、万固,或登鹳雀、逍遥,或论伯夷叔齐,或泛“汉武楼船”。唐李翰《河中鹳雀楼集序》云:“前辈畅当题诗上层,名播前后,山川景象,备于一言。上客有前美阳尉宇文邈,前栎阳郡郑鲲,文行光达,名重当时;吴兴姚系,长乐冯曾……声闻远方。”《蒲州府志》亦云:“唐河中鹳雀楼……冠盖游集,莫不登临,畅游山河形胜,才子名流赋其上者,篇什甚众。”《全唐诗》收录王之涣、畅当、李益、许浑、张乔、吴融、马戴等十诗人12首诗,可以说唐代一流诗人均游历河中。
中部唐诗多“官”气。中部以唐北京所在之太原为代表。唐朝由晋阳开基,视晋阳为“帝乡”、“桑梓”。中国第一位女皇武则天为并州文水人,加之晋阳地当北门,风俗尚武,国之安危所系,故设立北都,为当时天下三都之一。凡镇北京者或为皇亲或为文武咸备,如狄仁杰、张说、令狐楚、李德裕等一代文豪皆由晋阳入居宰辅。时不少诗人将入幕并州视为博取功名的捷径。张裕《献太原裴相公三十韵》、《投太原李司空》两诗就是歌颂裴度和李石以求效用的。《冬日并州道中寄荆门舍》云:“圣明神武尚管边,我中何人不控弦……”就是投诗而被用的例子。开元二十三年,李白北游太原,渴望入幕而未果,故有“北厥青云不可期,东山白首还归去”。开元年间,唐玄宗率军三十万耀武北边,于北都赋诗刊碑,宰臣苏颋、张说、张嘉贞、苗晋卿以诗奉和,王昌龄于修候驾,作《驾幸河东》诗。与张弘靖镇守太原,作《山亭怀古》,以颂晋阳城西之风光。江南名士欧阳詹游太原作诗八首,其中五首是陪“郑中丞”、“严长官”、“李尚书”而作。虽然不少诗不一定为官而作,但较之南部,以太原为中心的山西中部带有不少的“官”气。
而北部的雁、代、云、朔及上党地区,地当边塞,诗中自然多了几分“兵”气。集中有“庄南杰咏雁门太守”、“张孝嵩咏平城”、“于鹄咏塞北”、“唐人咏长平之战”、“独孤及咏太行道”等,皆属此类。唐宝应元年,安史之乱尚未结束,潞州节度使李抱玉赴任,经太行道,时值兵事方殷,暑天酷热,乃与吕评事作《太行苦热行》诗。诗人独孤及和诗,其中“长蛇稽天讨,上将方北伐”、“已忘羊肠险,岂惮湿风热”诸句,正是李抱玉身负王命,心急如焚,虽涉山道,夏日炎炎,而皆已不顾,相较汉末曹操的冬日行军太行,更是别有一种滋味。唐开元十年十月,张孝嵩以老迈之身出任太原尹、河东节度使;十四年十月,秋高之时,他率部巡视并州北部边塞,至北魏国度平城(今大同市)临废墟之城,作《云中古城赋》,赋后有歌行十六句,其中云:“城阙摧残犹可惜,荒郊处处生荆棘。寒飚动地胡马嘶,若个征夫不沾臆。人生荣耀当及时,白发须臾乱如丝。君不见魏都行乐处,只今唯有野风吹。”作者由平城的兴废想到人生苦短,正是慷慨悲歌,催人泪下。没过多久,张孝嵩便死于任上,由其诗意尽可体会出边塞兵气对这位年暮诗人惨烈的冲击。
老谢的这个唐人咏晋的选集,还可作多方面的解读。唐代发生在山西的诸多大事,从诗的角度,予以多方的反映,诸如李唐起兵太原,北都和蒲州城的建置及市井生活,都有许多可供参酌的细节;而文学史上的诸多名作、名诗人,也可以借集中的选诗,见出基本的轮廓,更有一些《全唐诗》中未收的诗,也采于此集之中。由此可知山西在唐代诗坛的兴盛中,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仅山西的王绩、王勃、王昌龄、王之涣、王维等王姓诗人,他们在唐诗中的长河之中,都闪耀着永恒的光彩,而他们吟咏故乡的诗作,无一不为山西增添了无尚的荣耀,这或许是老谢编辑这个集子的初衷吧。因此,我以为,仅从这一点而言,本集的意义和价值也是极为值得肯定的。
是为序。
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