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杰出青少年的记忆力训练
31100600000010

第10章 联想记忆训练(1)

法国格洛阿是位天才数学家,只活了21岁,直到死后40年,他的数学遗稿才被人引起注意,并以书名《格洛阿理论》出版,被赞为“纯数学的艺术品”。

有一天,他去找朋友鲁柏,来到迪·罗威艾街的一幢四层楼的公寓,走进二楼九室,不禁停住了。“鲁柏先生在两星期以前就死了”,看门的女人告诉他,并告诉格洛阿说,是被人用刀子刺死的,他父母刚寄来的钱也被偷去了,犯人还没有抓到。这女人抽了抽鼻子继续说“鲁柏是我的同乡,我每次做馅饼,总要给他尝尝,他死的时候,两手还紧紧握着没吃完的半块饼。警察也感到迷惑,一个腹部受了重伤都快要死的人,为什么要抓住那小块饼呢?”

这位数学家问:“有没有犯人的线索?”

看门的回答:“请说得轻一点,犯人肯定住在这幢公寓里。出事前后,我都在值班室里,没见有人进这公寓。可是这公寓有60个房间,上百人……”

格洛阿发动“脑细胞”,帮助寻找杀害他朋友的凶手。默默地过了几分钟。“三楼有几个房间”,“1号到15号”。“请带我去看看”,“请跟我来。”走到三楼的走廊尽头,“这房间住的是谁?”“是个叫朱塞尔的人,是个浪荡子,爱赌钱,好喝酒,他昨天已经搬走了。”

“糟糕!这个家伙就是杀人犯!”格洛阿下了断语,后来朱塞尔落入了法网,这事确实是他干的。格洛阿的思路是这样的:被害人手里紧握着的馅饼是一种暗示,这馅饼英语叫“pie”,而在希腊语就是“π”。大家知道它代表圆周率,是3.1415……,一般以3.14计算,这块饼所暗示的就是凶手住在三楼14号房间。鲁柏也喜欢数学,他临死时极力想留下有关凶手的线索。

以上这个事例似乎离开了“记忆”这个中心,但笔者只是想告诉读者,联想具有神奇的力量,科学家、文学家、侦探等正是运用了联想,在他们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不凡的成就。

原理:联想由此到彼

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无不处在普通联系和互相制约之中。因此,我们从观察客观事物中懂得,在大脑中所识记和保存的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和零散的,而是彼此联系着的,构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神经网络。因此,我们在知觉或回忆到某种事物的时候,就必然会连带地回忆起其他的有关事物。像这一类心理活动,被称为“联想”。

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联想是由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物同时地或连续地发生作用而产生的暂时神经联系。联想是在头脑中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靠着它,每个人都能把输入大脑的信息串联起来,构起记忆的网络,从记忆的仓库里提取所需要的信息。联想具有超越古今、横贯宇宙、不合常情及种种神奇色彩。如果能抓住联想的规律,学会联想的方法,不但有助于我们记忆,而且有助于我们迅速回忆起所记的事物,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一件在脑子里的事实,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联想,就容易很好记住。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钓钩一般,能把记忆着的事物钩钓出来。”

联想能克服两个概念在意义上的差距,把他们联结起来,联想的生理和心理机制是暂时的神经联系,也就是神经元模型之间的暂时联系。联想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不过作为一种创造能力,它还有待于我们在后天加以发展,这无疑有赖于经验和知识的积累。

当代俄国心理学家哥洛万·斯塔林茨做实验表明,任何两个概念,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比如“木质”和“皮球”怎样建立联系?可以通过中间环节联系起来,木质是起点,皮球是过程的终点,是事先给以规定的。

木质——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又如:“天空”和“茶”。天空——土地,土地——水——喝,喝——茶。

可以举出许许多多这样的例子,一般可以较自然地通过四个联系步骤,偶尔也需要五六个步骤,这取决于概念之间的“意义距离”。

联想在我们学习中是经常要接触到的,任何人都在运用这个方法。美国哈利·罗莱因先生甚至说:“记忆的最基本规律,就是对新的信息同已知的事物进行联想。”假如有人问你,瑞士和法国的国土是什么形状,一般人当然说不清楚,可是问你意大利国土是什么形状,很多人会回答“像一只靴子”。人们比较熟悉靴子的形状,因此把意大利与靴子联系起来,就牢记不忘了。

我们在记忆时,用联想的办法把每件事情、每个事物、外语单词等串联起来,这样,也就能记住一系列的事情、事物和单词了。

著名的哈利·罗莱因的记忆方法中有“记亿链记忆法”。假如要记忆A、B、C、D、E几件事,首先可在A与B间联想,然后再在B与C间联想,依次联想下去,产生链锁反应,所有应记忆的事情都能回忆出来。如图所示:

A—→B—→C—→D—→E

举一个例子吧,某公司某人有5件事必须在一日内办好:

(1)订购电视机;

(2)打字;

(3)订一套西服;

(4)与交易对手欧阳会晤;

(5)购买邮票。

试将这5件事按顺序记忆:

(1)电视机和打字机——由电视机上装有按键想到打字动作;

(2)打字机和西服——想像自己打字时穿一身新式西服;

(3)西服与欧阳——想像欧阳穿一身肥大的西服在跳舞;

(4)欧阳和邮票——想像欧阳的像被贴在一张邮票上。

关于第一件购买电视机的事,如果把公司大门想像为电视画面,那么每当出入大门时,这5件事就立刻浮现在眼前。

联想记忆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也是记忆的一种方法。我们知道,记忆的一种主要机能就是在有关经验中建立联系,思维中的联想越活跃,经验的联系就越牢固。如果能经常地形成联想和运用联想,就可以增强记忆的效果。

训练:由联想规律的分类记忆

联想是有规律可循的,联想的规律有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因果律等,这样应有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根据联想的这几个规律我们可以把联想记忆法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接近联想记忆。利用事物在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这一方面在历史、地理的学习中运用较多。二是类比联想记忆法。类比联想是对一件事的感知和回忆引起和它性质上相似的事物的回忆,反映事物间的相似性和共性。例如对同义词的辨析和记忆即属于类比联想。三是对立联想记忆法。用某一事物感知或者回忆引起与它有相反特点事物的回忆,称作对立联想,它反映了事物间的对立性。在语文学习中把反义字集中起来对照,在数、理、化学习中,把对立的公式、规律、逆定理收集起来,能加强理解和记忆。四是因果联想记忆法。利用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记忆数学公式、物理定律、化学反应、语法规则等均可运用因果联想记忆法来增强识记效果。

对于这几种联想的记忆法,上文中都已经举过很多例子,下面将挑其中几种更加具体地给读者阐述。

接近联想

接近联想法是指根据有些事物在空间或时间上有所接近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方法。如看到带鱼,马上会想到大海,提到哈尔滨,必然想到气候寒冷、冰灯、冬泳等现象;一提到井冈山,会想到朱德和毛泽东曾在那里会师等,这些都是因为在空间上有接近之处。又如,一提起诸葛亮,马上就会想“借东风”和“三顾茅庐”;一提起鸦片战争,马上就会想起1840年和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等,因为这些事情在时间上接近。

学习中,如果运用这种方法,把遇到的事实、事物和学到的知识,与接近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空间或时间上有相关之处的系统,就可产生联想,帮助记忆,而且提起一种东西就可能联想到一大串内容。

类似联想

类似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在现象或本质方面有类似之处而建立起来的联想。类似联想主要是突出事物的共同性和相似性,它对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集中识字教学,其所以能得到大力推广,就是因为它利用了汉字结构具有音、形、义方面的类似性,依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抓住特点,把常用汉字分别归纳成不同的类,然后编成《快速集中识字手册》在全国进行推广。又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导出,就是利用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相似特点推出来的。把一平行四边形的两个对角顶点联起来,就构成两个全等三角形合起来构成的平行四边形,正是一个三角形的二倍,二二抵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是“底乘高”。这样就很容易记住了。

类似联想在各科教学和学习中使用非常广泛,它要求在合乎逻辑、忠于现实的前提下进行。不合逻辑、违背现实的两种事物,不能强行联系起来。类似联想用得好,不但对高效记忆有作用,而且有利于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对比联想

对比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往往具有对立性的特点而建立起来的一种联想。如由热想到冷,由甜想到苦,由爱想到恨,由落后想到进步等。由于想到的事物具有对立性,因而将其归纳到一起。用对比联想增强记忆,效果就特别显著。

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对比联想增强记忆,效果就特别显著。如把同义词与反义词联系到一起教;中学分析小说时,常将这一人物与另一人物的形象对比起来教,能增强感染力;数理化教学中,也可将彼此对立的定理、公式、规律等归纳起来,运用对比联想帮助记忆。对比联想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是提高记忆效率的极好方法。

因果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