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哈佛所敬重的事业观(哈佛家训)
31100900000019

第19章 创新是腾飞的翅膀(1)

我们是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里,变化是常态,惟有不变的是变化,每时每刻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变化着的,变化刺激我们去思考,强压我们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只有创新,个人与社会才会有未来。

任何一种创新都是相对的

哈佛故事

推销员金·吉列发明了安全剃须刀,投放市场后,十分畅销。由此,金·吉列剃须刀公司也由此而诞生。

当金·吉列在市场上走俏时,他的同行盖斯门公司并未马上进行针锋相对的竞争,而是不动声色地进行大量而周密的市场调查,收集金·吉列剃须刀的弱点。

17年后,盖斯门公司推出一种两面使用、锋利安全的刀片,它既能安在盖斯门公司生产的刀架上,又能安在金·吉列公司的刀架上使用。这种刀片推出后,很受顾客欢迎。盖斯门的这一行动让金·吉列公司深感压力,连忙推出双面刀片。然而盖斯门公司又推出了一款更新的既能使用盖斯门公司又能使用金·吉列公司的刀片的刀架。金·吉列公司也研制出刀架通用型、刀片双面刃的剃须刀,企图压垮盖斯门这个后生,谁知盖斯门又研制出刀架重量轻、双面不锈钢刀片的剃须刀,发发打中金·吉列公司的要害。

在十多年的较量中,金·吉列公司剃须刀的全球市场占有率从初期的90%下降到不足25%,而75%的市场则被以盖斯门为代表的后来居上者瓜分。

阅后警言:

当自己的事业达到一定规模以后,经营者往往会以为自己的公司已经步入正轨,从而坐在办公室里悠闲地享受着已经取得的最新的成果。殊不知,所谓的创新不过是相对旧的而言,它是没有止境的,你如果停下继续创新的脚步,马上就会被别人新的创新所取代。人们的需求也是变化多端的,这种保守的创新理念最终会失去优势。只有连续不断地创新,才能使自己领先于别人。

有创意才会有生命力

哈佛故事

有位叫波登·迪尔的作家突发奇想,他写了一本没有书名的书。书中叙述的情节很简单,讲的是一个养蜂者的故事,因此书只有2万字。里面有16幅彩色精美插图,描绘的是一年四季的变化。

这本书里的文字和图画之中隐含着一个谜语,而谜底就是这本书的书名。书同时在7个国家发行,谁猜中了谜底,就可以得到一个镶着各色宝石的金质蜂王饰物。

书上声明,在该书发行一周年之日,作者将从密封盒子之中,取出惟一一本写有书名的书。在这个盒子里,还装着金蜂。

不到一年,这本书在7个国家已经发行了数百万册,作者波登·迪尔也因此为许多人所知晓。至于那只金蜂送给了谁,倒显得不重要了。

创新思维本身没有游戏规则的束缚,否则规定得死死的,就找不着创意了。但是创意形成之后,就要设计游戏规则来引导参与。

另有一位商人同样通过创意让自己的生意越做越强。这位商人在一次休假旅游中,小瀑布的水声激发了他的灵感。他带上立体声录音机,专门到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逛游。他录下了许多条小溪、小瀑布、小河流水、鸟鸣等声音,然后回到城里复制出录音带高价出售。想不到他的生意十分兴隆,尤其买“水声”的顾客川流不息。费涅克了解许多城市居民饱受各种噪音干扰之苦,却又无法摆脱。这种奇妙的商品,能把人带入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使那些久居闹市的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还可以使许多失眠者在水声的陪伴下安然进入梦乡。

阅后警言:

生活中,很少能让人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职业或事业,再也不用为没有事做而去费神、费力。每一件事和事业都有它的起始和终止时间。如果一个人缺少发展的眼光,只局限于眼前的事固步自封,或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最后,将有被时代所淘汰的危险。

在生意上总是具有创意者领先

哈佛故事

在纽约市的一个街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

其中一个报童很卖力,总是一刻不停地沿街叫卖,嗓门也响亮,可销量并不是很多,当然,收入也很有限。

而另一个报童和第一个报童叫卖的方法不一样,他也沿街叫卖,而另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儿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但很小,挣的也比第一个报童多出许多。

因为相对于第一个报童的叫卖方法,第二个报童融进了一些推销技巧,实际上,他是由一个人卖变成了多个人卖,这里面虽然他要支出一些劳务费,但薄利多销,利润仍然会很丰厚,这就是创新的收获。

阅后警言:

即使是小小的一个卖报生意,就可以发明出促销的技巧,可见,生意经是本永远学不完的学问,任何时候,只要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就会有独特的收获。

学习让人走着前进,创新是让人飞着前进

哈佛故事

在汽车领域,李·艾柯卡几乎是无人不晓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先是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后又任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总经理。他的经营理念是:“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就要首先学会营销,特别是智慧营销。”

1946年,21岁的艾柯卡进入福特公司做见习工程师,但他对技术不感兴趣。他喜欢搞营销,对此,上司很不高兴,不过,由于他的坚持,公司最后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他成为了一名推销员,要学会营销术,需要时间和精力。1949年,艾柯卡当上了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小地区的经理,他的任务是同当地的汽车商取得密切合作。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此期间,他受到了福特公司东海岸经理查理·比比彻姆的影响。

有一次,通过对本地区的13个小区的汽车销售的考核,艾柯卡的销售情况最糟,他为此而情绪低落,查理把手放在他的肩上说:“为什么垂头丧气?总有人要得最后一名的,何必如此烦恼!”说完他走开了,不过他又回过头来说:“但请你听着,可不要连续两个月得最后一名,你要学会用智慧营销。”

他走后,艾柯卡陷入了沉思,他总结了自己销售额上不去的原因,几天后,艾柯卡确定了一个全新的分期付款的办法:购买一辆1956年型的福特汽车,只要先付20%的货款,其余部分可以每月付56美元,3年付清,这样一般的消费者都负担得起。艾柯卡把这个办法称为“花56美元买五六型福特车。”这个营销方式一下吸引了许多一次拿不出全额款但又十分想买车的人前来购买。仅仅3个月时间,艾柯卡从原来的末位一下跃居首位。为此,他受到了副总经理麦克纳马拉的赏识,在所有区域推广他的办法,并任命他为福特总公司车辆销售部主任。

阅后警言:

学习新知识是一个人一生必修的课题,但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用来指导工作实践,以保证能多、快、好、省地完成任务指标,但要通过传统的学习方法来完成新的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任务要求,是不够的,学习固然能让我们进步,但要腾飞则需要创新。

人因有创意而不寻常

哈佛故事

沃特·迪斯尼在堪萨斯城谋生的时候,曾到堪萨斯明星报社应聘,以期在那里找份合适的工作,开创自己的事业。该报社的主编在看过他的作品以后,拒绝了他的应聘,因为主编认为他缺乏一种新闻工作者必备的思想,不能胜任报社工作。为此,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一努力。

后来,他又找了一份工作——给教堂作画。但是,这个工作的报酬很低,低的都没有能力租用画室,他只能利用父亲的车库做临时画室用。

车库里充满了汽油味,而且经常有老鼠出没。有一天,他正画画时,忽然看见一只老鼠在地板上跳跃。望着小老鼠乖巧的样子,他很感兴趣,还找了一些面包屑给它吃。渐渐地,老鼠的胆子也大了。有的时候,竟敢大胆地爬上他工作的画板,并有节奏地跳跃着。

不久,他获得一个到好莱坞去摄制一部以动物为主角的卡通片的机会。他很快投入了工作,并且满怀信心地干起来。可结果因技术问题导致摄制工作没达到要求而失败了,还赔了钱。

因此,他也再次闲在家里无事做。有一天,他在父亲的车库里转悠,突然想起那只曾经经常出没这里的老鼠。灵机一动,他找来画纸,把这只老鼠的可爱形象画出来。出人意料的是,卡通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动物形象——“米老鼠”,就这样奇迹般的诞生了。

阅后警言:

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突然间一夜成名,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这样的事从来都不是新鲜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因为这个默默无闻的人突然间发明或创造了让人感到惊奇和惊喜的事物,这些事物瞬间丰富了生活或是改变了世界,因此也让他从一个平凡人成了一个不寻常的人,可见,创新和发明有一鸣惊人的功效。但要知道创新本事不是随便就可以做出的,它是人的潜力的深层次的挖掘。

创新的另一个名字叫填补空白

20世纪50年代初期,有个叫斯特朗的年轻人,从西部一个偏僻的山村来到纽约。他没进过学校,没有任何成熟的专业技能,凭着一种渴望,他走在繁华的都市街头,发誓一定要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位年轻人为自己立下的理想能否实现呢?如果他走的是一种寻常路,无疑比登天还难,事实也的确如此,他向所有的公司投递的求职请求都被拒绝了。

可就在他心灰意冷之时,接到了一家日用品公司让他前往面试的通知。他兴冲冲地前往面试,但是面对主考官有关各种商品的性能和如何使用的提问,他竟一个问题也答不出来。

眼看这次机会又要落空了,他在临走时有些不甘心地问:“请问先生,你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主考官笑着告诉他:“这很简单,我们需要能把仓库里的商品销售出去的人。”

回到住处,斯特朗回味着主考官的话,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不管哪个地方招人,其实都是在寻找能够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既然如此,何不主动出去,去寻找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想,总有一种帮助是自己能帮得上的。

说做就做,他找到当地的一家报纸,登出了这样一则广告:谨以我本人人生信用作担保,如果你或者贵公司遇到难处,如果你需要得到帮助,而且我也正好有这样能力给予帮助,我一定竭力向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让斯特朗没有料到的是,这则并不起眼的广告登出后,他接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区的求助电话和信件。

这些求助的内容五花八门:一位老先生为自己的花猫咪生下小猫照顾不过来而发愁,而一位太太却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吵着要猫咪找不到买主而着急;北边的一所小学急需大量鲜奶,而东边的一处牧场却奶源过剩……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一呈现在他面前。

斯特朗将这些情况整理分类,一一记录下来,然后毫不保留地告诉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他,也在一家需要市场推广员的公司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久,一些得到他帮助的人给他寄来了汇款,以表谢意。

据此,斯特朗灵机一动,辞了职,注册了自己的信息公司,业务越做越大,他很快成为了纽约最年轻的百万富翁之一。

阅后警言:

一提到创新这个词,不管是产品创新还是方法创新,都让人望而生畏,望而却步,都会认为这是一个只有具有高深技术的人能做的事。这所以会让人产生这样的想法,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什么是创新这个概念缺乏必要的了解,说白了,创新就是填补空白只要肯于思考、善于思考,人人都可以有创新,人人都可以成为成功者。

方法越奇特就越可收到奇效

哈佛故事

彼尔森是20世纪初叶美国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也可与莫泊桑、马克·吐温相比。

可谁知道,这位大作家在成名之前,生活却十分艰难,常常饿着肚子写作。

有一天,实在是生活无着的彼尔森来到一家报社广告部,找到主管,结结巴巴地说:“先生,请帮帮忙吧,我要推销我的小说。想来想去,只能求助于报社刊登广告了。请你无论如何都要帮这个忙,而且在各大报纸上都刊登。”

“各大报纸?”广告部主管瞪大了眼睛,“彼尔森先生,你有钱来登广告吗?”

“有,这个广告刊登后,我的书肯定会畅销的,你先帮我垫付上,到时加倍还您。”彼尔森自信地说。

面对主管一脸的迷惘,彼尔森递上了自己拟好的广告词。主管看完后,一拍桌子:“好,这个创意棒极了,我帮你!”

第二天,各大报纸同时登出了一则令人注目的征婚启事:“本人喜欢音乐和运动,是个年轻而有教养的百万富翁,希望能和彼尔森小说中的主角完全一样的女性结婚。”

女性读者们看到这则广告,马上飞奔到书店,抢购彼尔森的小说,回到家后,更是闭门苦读,让自己向小说中的女性靠拢。

男性读者也不甘落后,他们也争相抢购,他们的目的是想研究女性心理,然后对症下药,以防范自己的女友投进富翁的怀抱。

短短几天时间,彼尔森的小说就被抢购一空,彼尔森从此也一举成名。他的生活终于迎来了巨大的转机。

阅后警言:

实践证明:创新是能让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快速发展腾飞的有效途径。创新容易让人收到成功奇效的原因在于它不落窠臼,不走寻常路、新颖,能迎合人们的猎奇需要,而更多的是创新适应着时代的潮流,多数能代表着事物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