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许多事务在上世纪,或者更早的时候,都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通过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才逐一被实现。比如,电话、电视、飞机、火箭等等,不都是人们受到某种启发或看到某种现象,从而产生想象,在大脑里构建蓝图,然后通过艰苦地努力和尝试实现的吗?所以,想像力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知识的萌芽阶段,是人类走向自我解放的启蒙之师!
一家电视台曾经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主持人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机关干部,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上级。局长沉默良久,气呼呼地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问到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们则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初中学生,一个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着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事后,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给这个(节)目起了个名字——“人的想像力是怎样丧失的?”
人们看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受教育越多,人的想像力就越贫乏、越苍白,甚至于非要研究一下才能回答。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反思一下:难道是现行教育扼杀了他们的想像力?
近些年来,美国、俄罗斯在决策未来教育时,特别把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放在课程设置的重要位置。而我国的教育则更多地是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进行理性的冷静思考,以致学生常在“正确答案”面前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久而久之,学生变得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完全成了一台学习的机器,哪里还有什么想像力、创造力可言?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指出:“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就是说,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技能、技巧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丰富的知识经验,可以使人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而如今的学生大多忙于应付作业、考试,平时很少阅读课外书。家长更是步步紧逼,恨不得让孩子24小时都学习。有些家长甚至烧毁孩子阅读的课外书。名著、漫画、科幻读物成了“禁书”,学生每天也就只是吃饭、睡觉和学习。据调查,高中生不看新闻、报纸、名著的占一半以上。如此,学生的知识经验从何而来,想像力又怎样谈起?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思想的进步,科学事业的发展以及丰富多彩的现代文明和社会文化,这一切都离不开人类的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本要素。英国诗人雪莱说:“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指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所以,培养跨世纪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是语文教师的重任。
青春加油站
充分利用你的想像力
想像力是我们的大脑从经验出发进行思维的能力,潜意识中我们的想法就是现实。想像力由有意识和无意识构成,其本身是中性的,既可产生积极的意象,也可产生消极的意象。如何充分利用想像力这一内在心理资源,去“创造”新的机会乃至新的现实,从下面这个简单的心理练习中,你能体会出什么呢?
腾出一段时间(不少于十分钟),让自己不受任何干扰,不做任何事情,尽可能舒适地坐好,并想象自己会喜欢一个地方。它可以在户外也可以在室内,但应该是宁静、安全、美丽而令人放松的。想象这一特殊场所的各个细微之处。动用你的所有感官想象你在那里,仿佛被一场逼真的白日梦带到那里。你将利用这个特殊场所进行心理预演。它将成为你准备和构筑未来的实验室。你将思想集中在你希望改变的生活的某一方面,想象生活某一方面已经得到改变。这时你的内心和精神都正在从你所想象和体验的变化中受益。
如果你想不出生活中有任何事情需要改变,就想象一些更普通的事情,例如“有更多精力和活力”、“改善记忆力”、“对周围事物有更敏锐的观察力”或其他一些可能给自己带来某些好处的事情,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心灵的超越
关于培养想像力的建议
学会摹仿。一个人想像力的培养,摹仿是第一步,其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想象”。在摹仿过程中,注意多思考事物的外部和内部特点,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并经常与其他有联系的事物进行对比,这个过程就是想象过程。
丰富知识经验。知识和经验是想象的基础,一个人的知识经验越多,他想象的内容深度越强。所以,要经常走出家门,以旅游、远足、社会实践等方式,到大自然、社会中感受生活,丰富感性认识;或者多购书、看书,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
进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首先得靠观察,才可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首先要细致、全面;其次要坚持不懈;第三要边观察、边思考;第四要勤记录。
多参加各种活动,培养多种爱好。“闭门造车”成效不大,只有多动眼、动手、动脑,想象的机会多了,才会有丰富的想像力。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特别是创造活动,如绘画、模型制作、插花、讨论会、辩论会等,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多种爱好,完善个性发展。
第18(节)温故知新——遗忘是正常的心理现象
每一(节)课,我都认真做笔记,把老师讲的内容一句句乃至一字字都记下来。做作业时,如果遇到问题,我或是翻看书本,或是请教老师、同学,直到把问题搞清楚。复习考试时,我是一看书,二看笔记,三看自己的作业。每次考试成绩一公布,我与名列前茅的同学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几次考试过后,我发现之所以自己成绩不如人,主要因为我的记忆力太差了,好像很多东西离开了书本就记不住了。有时候明明是老师讲过的题目,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我却只是记得老师讲过这道题,可至于老师当时的分析方法和题目答案就是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我怎么会这样呢?
学习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位同学的学习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自然,学习环(节)中的复习环(节)也是因人而异,各有千秋的。不过学习又是有其规律和共性的。怎样的“复习”才是最佳、最有效的呢?
说到“复习”,不得不提到千古圣贤孔夫子。他在《论语》中有这么两句话。其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其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话,精辟至极!一语中的,道出了“复习”的真谛与精髓。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就是说学习的过程就是练习、温习、复习的过程,换句话说,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的,这是第一;第二,学而时习之,才能快乐。“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说的是复习原先的知识、巩固原有的能力,便会获得新的知识,拓展新的能力;并且,做到了温故知新,学习的主动权便把握在学习者的手中,你变成了学习的主人,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老师。
温故而知新也就是复习,就是自学已经学过的知识。
复习的种类很多,有课后及时复习,“天天见”复习,周复习,月复习,期中复习,阶段复习,总复习等。从广义上讲,它们都是课后复习。
复习的作用切不可忽视。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善于复习的同学十之有九是学不好的。复习是掌握知识、提高水平不可缺少的环(节)。
当然,复习并不是简单地把课本或笔记再看一遍。它有一定的要求、程序和方法。我们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当问一个学生在课后应当干什么的时候,他会惊奇地看着你,回答说:“做作业呀!”如果批评一个学生课后不抓紧时间复习,他会理直气壮地回答:“我的作业做完了!”看来,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把做作业看成是课后唯一的学习任务。显然,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按照学习的正常程序,课后应当首先复习当天上的新课,然后才去做作业。
当天课程当天复习。老师刚刚讲过的内容印象深刻、清晰。心理学家认为,刚学的知识在两三天后遗忘的最多,最好在学后24小时内复习。如果拖得时间过长,上过的课程已经忘了许多,再去复习,就事倍功半了。一位教育家说得好:应该去巩固知识,而不是去修补已经瓦解了的东西。就是说:要趁热打铁,及时复习。中学生在这一点上应当养成习惯,要做到不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受干扰。
青春加油站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高效学习的启示
艾宾浩斯(HermannEbbinghaus,1850—1909)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885年,艾宾浩斯以自己为测试对象做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记忆实验,得出了关于记忆的一些科学结论。在实验中,他选用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作为需要记住的材料,通过对自己的记忆效果进行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见下表)。其后,艾宾浩斯利用上述数据描绘出一条曲线,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这条曲线就是赫赫有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凭借这条曲线,艾宾浩斯成了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遗忘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重要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最快,遗忘的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减慢,最后,记住了的材料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这种遗忘发展的规律被人们称为记忆的“先快后慢”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我们可以直观地发现:背过的材料如不抓紧复习,在一天后将忘掉60%以上的内容。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高效学习具有很大的启示:
第一,必须记住的材料在学习后,要在第一时间安排第一轮复习,并及时安排以后的复习。
第二,一次记忆的材料不要太多,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必须做好的工作;拒绝死记硬背的办法。
第三,对那些看似独立的记忆材料可以通过编排故事等办法,通过联想帮助记忆。
第四,努力提高学习的动力,使记忆材料成为学生学习中需要的、感兴趣的材料。
心灵的超越
试一试,也许可以明显提高你的学习成绩!
每天都要“过电影”。逼着自己去回忆老师讲课的内容。“过电影”的时候,既不看课本,也不看笔记;既不说出声,也写不出字;全凭脑子想,让老师讲课的全过程在头脑中重现一遍。通过“过电影”,可以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环(节),可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也可以提高理解力。
批改课本。看书应当是既要有面,更要有点。这个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缺”点。看的时候可随时在书的天头或空白处记上简要的带有提示性、综括性的词句,以便以后再看书的时候,能呼应起来,明了这一页书中的关键内容。
整理笔记。在回忆的时候,记不清、回忆不出来的那部分内容,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
做作业。作业本来就是为复习巩固所学知识而设的,所以做作业是复习的环(节)之一,而且是一个重要环(节)。
看参考书。由于时间有限,参考书不必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去看,要有选择地看。看到和老师讲解一样的内容就一扫而过;看到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的,就仔细阅读,加以比较,学会从不同角度、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第19(节)以勤补拙
——为什么有人认为勤奋学习是一件没面子的事呢?
请客的时候没有钱很没有面子,上课回答不上来问题很没有面子,考试考在了最后也很没有面子,可是为什么有的人认为勤奋学习是一件没面子的事呢?
我们学校的一部分住校生在晚上一般是不看书学习的,即使看书学习,那也必须是老师在场。考试期间,我本想拿书到寝室再温习一下,哪想引来了一些同学的冷嘲热讽:“呦,呦,呦,这么勤奋啊?想考大学啊?什么大学啊?哦,名牌大学——‘青蛙大学’。”为此,我不得不“有风度”地放下书,保住所谓的面子。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看书也成了没有面子呢?
很多同学都有同感吧。难道这种面子比勤奋学习更重要?
不!一个死要面子的人,表面上看颇有风度,实际上因为没有努力学习,他“肚子”里一点儿“墨水”也没有。想想爱迪生,他小时候曾被学校以“愚钝糊涂”为由开除,被同学视为“笨蛋”。如果他当时死要面子,不承认自己笨,又不去努力钻研,刻苦学习,他会成为发明大王,取得莫大成就吗?当然,有些人会问:“那你就一点儿也不在乎自己的面子吗?”我们承认,面子有时也很重要,但绝不是舍弃勤奋努力的那种“面子”;否则,我们势必失去自我成才的更大面子!
勤奋,就是勤奋学习,勤奋工作,勤奋思考。勤奋,是成才的源泉。凡是有成就的科学家、杰出人才,成功的秘诀主要靠两个字:勤奋。在前进的道路上,有鲜花盛开的大道,也有布满荆棘、陷阱的泥潭。困难、曲折、厄运可能会接踵而来,经常纠缠身旁。只有靠勤奋、靠奋斗去战胜它。要知道,困难、曲折是人生之师,逆境、厄运是最好的大学。
勤奋刻苦,从实质上讲,就是指学习上多投入时间、精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主要表现为学习的意志力。“勤”字是古今中外成功者讲得最多的一个字,这也说明它在成功道路上的确充当了重要角色。
为什么要勤奋刻苦?
第一,这是由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决定的。我们要为社会多做贡献,需要具备优良的素质,需要学习很多很多东西。不勤奋刻苦,我们学到的东西就很少,素质就会很差。
第二,知识有难易,难的知识不容易学,必须多花时间、反复多次才能学好。而当我们在原有基础不扎实、学习能力较差、学习环境不利、学习时间有限等情况下,要学懂那些难懂的知识,就更需要勤奋刻苦了。正如古人所说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就是勤能补拙。在中学里,有些学科、有些章(节)的知识是难科、难点,只有勤奋才能攻克难关。
第三,学习是长期的过程,是积累渐进的过程,因而也需要刻苦,需要有恒心。
只要勤奋努力,自强不息,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固然人的智商和天赋是有差别的,但这并不是能否成才的决定因素,成才的决定因素是艰苦的劳动。智商再高的人,如果离开了勤奋,也必然会失去原有的智慧光芒。相反,青少年时智商平常的人,经过勤奋学习,仍然能焕发出璀璨的智慧之光,成为杰出的人才。读书、学习是十分艰苦的事情,特别是自己不喜爱的学科和课程,学起来更吃力,这就要有顽强的毅力,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知识在于积累,只要勤奋,只要下功夫,坚持不懈,总会有收获。
青春加油站
利用时间有妙招
(一)计划管理法。做好计划,给一定的时间,规定一定的任务。没有计划,不定任务,就没有压力,很容易把时间浪费掉。
(二)作息制度法。制定学习、活动与休息的严格时间表,天天执行,有利于形成习惯,减少时间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