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给予学生具体的教学内容,而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这类情景下产生问题冲突,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并由学生自己收集证据,让学生从中有所发现,通常施用的就是情景教学法和发现法。这种拓展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有利于培养内在念头,学会发现的技巧,而且发现的学习结果也有利于记忆地保持这类发现,实际上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顺序,它的一般步骤是:(1)创设问题的境地,使学生在这个境地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处理完成的问题;(2)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对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3)从理论或实践上检查自己的假设,学生有不同的概念可展开讲座或辩论;(4)对争论作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活动延伸式
利用活动进行教学拓展,可以促进学生通过这种以活动为载体的拓展,把课堂学习的知识、理论拓展到生活、实践中去,深化对学习的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像英语教学拓展时,采用这种活动延伸法,就可以通过:(1)创意环境布置:每日一句、每周交流、英语百草园、作品展示、课外知识、图片赏析张贴到墙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隐形帮助。(2)故事沙龙:自己选择简单易懂的英语小童话,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讲给大家听。(3)书信大赛:包括传统书信方式、电子邮件的方式。(4)知识竞赛:利用积木玩具,将学生在试卷中经常出错的题目集中起来,以知识问答的方式让学生作答(并要求说出理由),答对者可以抽出一块积木垒到上层,直至积木坍塌。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拓展的热情。(戚颖,2008 )
选择课堂教学拓展的合理途径
教学拓展的途径从时间上,有课前、课内、课后的拓展延伸;从方式上,有讲解、对比、讨论、阅读、练习等手段;从思维角度,有纵向延伸、横向拓展及发散状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向社会生活拓展
生活中处处都是教学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的机会,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需要,收集和筛选素材,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一位教师在教学生铁和钢时,让学生参观炼铁厂或观看工业炼铁的录像,了解炼铁的设备、原理,认识高炉中CO的产生过程。学习水的净化时,在学生了解水的净化处理的常用方法后,让学生自制水净化的简单处理器以及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垃圾的种类,学会如何分类回收垃圾及有效节约资源的方法,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与生命的意义与乐趣,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扩张思维,向知识技能拓展
拓展教学是扩大学生知识面,帮助其理解教学内容,扩张其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依据课本的知识点,把握好切入的时机和切入口,精心设计,合理拓展。具体做法有以下三点:(1)适度挖掘,向外延伸:教师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或关键点进行适度的挖掘拓展,既巩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能力。(2)沟画对比,横向拓展:沟画对比是指通过相关、相似、相反知识的比较来认识不同知识点的本质区别,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形成更加系统完整。如,在学习了氧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后,通过对氧和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比较,归纳出固体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以及固液加热型三种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并让学生掌握选择气体发生装置的依据。(3)习题引导,拓宽思维:教师要精心选编有价值的习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在思考的过程中训练思维,在探索的过程中寻求规律。例如,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反应原理时,提供自然界中以及所学过的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不同变化,让学生选择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的变化,并阐述自己的理由。通过各种题型的拓展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解题的一些规律。
强化沟通,向其他学科拓展
中小学教材有许多知识与其他学科———物理学、化学、生物、地理、历史以及其他社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向其他学科拓展的习题,如,“设计实验探究动物或植物对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相对含量的影响”“调查常见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讨论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引入环境、材料、能源等诸方面的跨学科知识,这样的拓展不仅能较好地体现化学学科对认识社会的特殊性,还能发挥中学课程的整体功能,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另外,在拓展教学时还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注重知识的应用,重视物质用途的教学,发挥教材的作用,挖掘教材的潜在价值,为学生开辟更宽阔的学习空间。拓展教学如同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需要结合教学的实际认真把握,切不可盲目实施,追求时髦,否则拓展教学就会偏离目标,也就没有实施的必要。(徐洪俊,2010 )
巧设作业,向实践训练拓展
专题实践,丰富学生体验。专题实践作业既要使学生动口、动眼,也要动手、动脑,让多种感官协同“作战”,所以很能吊起学生的胃口,变“不愿做”为“情愿做”。如结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天的主题,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份为期两周的实践作业:先是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成语、诗歌、故事等尽情地描绘春天;然后让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走出家门去感受春天的美景,享受春光,放飞多彩多姿的风筝,到草地上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并把这春景春趣拍成照片,让美好的春色永驻;最后,让孩子们用自己喜爱并擅长的形式赞美春天:会唱会跳的表演给大家看,喜欢绘画的绘成画,爱好写话的写成书面材料。这项情境型专题练习,孩子们在盎然的兴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识,丰富了“春”的语言,体验了“春”的美丽,熏陶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生活实践,拓展学生空间。在引导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而灵活地把他们学习的视角引向生活。像教完生字“福”,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过这个字,学生回忆起在门上、对联中、中国结上都出现过这字,并说出了很多有关福字的成语。(蔡雪芬,2009 )
立足教材,向文本深处拓展
拓展教学的目的,是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扩大学生的思维领域,发展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学生的读写创新能力。结合教材,让学生多读一些与教材有联系的文本材料,多知道一些,多思考一些,使他们既会做人,做思想品德高尚、情感健康丰富、审美意识较强的人。以语文学科为例,可以从:(1)主题角度延伸拓展,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2)情节角度延伸拓展,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续写来进行,通过续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供给学生一个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拓展。(3)文体角度延伸拓展,拿说明文为例,可先从课本中选取一篇比较典型的说明文枟苏州园林枠,分别从课文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设置问题,让学生精读,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点拨。(4)作家角度延伸拓展,可就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作比较,将文学史的知识贯穿其中,把学生引入博大精深的文化渊源和积累中。(5)写作手法方面延伸拓展,枟荔枝蜜枠主要采用了以感情变化为线索,欲扬先抑,托物抒情的写法,教师可根据这三点写法,分别找几篇“以感情变化为线索”“欲扬先抑”“托物抒情”的文章,提供给学生读。(6)语言运用方面延伸拓展,鲁迅的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枠一文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段话形象地写出了百草园之景,其中既写植物,又写动物,既写静景,又写动景,既写物的状态,又写了人的活动,语言清新自然,准确凝练,富有抒情气息,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对其中的语气、句式进行模仿,然后再写一段话。(杨小雅,2006 )
鼓励创新,向知识运用拓展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及时将国际、国内重大时事,国家的建设和科学的发展,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涉及学科的热点、焦点问题列入课堂,为教学增添活力。例如,北方地区沙尘暴、西部大开发、四大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青藏铁路)、三峡工程的大“功”与小“过”、黄河下游断流、厄尔尼诺现象、卫星发射与航天技术、超导材料、磁悬浮列车、纳米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都是开放性很强的问题。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科间拓展。教师要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将教学的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例如,以枟鸡蛋里的学问枠为背景,教师设计以下习题来拓展训练:(1)如何区别熟鸡蛋与生鸡蛋?要求方法便捷,不用任何辅助的器材,直接区别。动手做一做,并解释原因。(2)用手握住鸡蛋,五指与掌心等各处同时均匀用力,看能不能将鸡蛋捏破?手所用的力大小不变,有办法将鸡蛋捏破吗?用两个手指用力一捏即可破蛋,为什么呢?动手做一做,并解释原因。(3)如何测定鸡蛋的密度?要求:选择器材、设计步骤、写出表达式,方案两种以上。可供选择的材料如下:天平、弹簧秤、量筒、烧杯、细针、细线、浓盐水、酒精、水、食盐、玻璃棒、密度计。(4)刚煮熟的鸡蛋不容易剥壳,你有什么方法轻易去壳?并说说原因。(5)知道做咸鸭蛋的方法吗?应用了什么科学原理。(6)鸡蛋放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并解释现象。(7)说说鸡蛋的保鲜方法。冷藏于冰箱或浸泡于澄清石灰水中,分别涉及了什么科学知识。(8)松花蛋的制作原料有:生石灰、草木灰、纯碱、黄泥、水等,试写出制作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9)鸡蛋可以看做什么结构的模型?其中蛋壳、蛋白、蛋黄分别代表哪部分结构。全方位多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和应用。这样的专题拓展训练,取材于生活实际,立足于课本知识,着眼于能力培养。(夏兆省,2008 )
课堂教学拓展创新的策略
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是课堂教学拓展策略的出发点。必须从教材、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和确定拓展策略,并根据这种所选择和确定的策略,设计和实施拓展的方案。
植根课堂,明确目标,坚持拓展的多样性
拓展导入,激发兴趣。猜谜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种拓展训练活动。在教学枟山谷中的谜底枠时,引入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打一食物)”学生猜出谜底“花生”之后,教师又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谜语,结合具体的谜语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谜”,什么是“谜底”,进而引出魁北克山谷之谜,学生的兴趣很快被激发出来,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了文本的学习。
丰富知识储备。拓展的主要形式有介绍作者情况与时代背景,或者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关的经典语句呈现。如教学枟爷爷的芦笛枠时,适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来结束全课教学。教师带领学生在反复的吟诵中,加深了对全文主题的理解,同时也扩充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了语文素养。
留白补白,发展想象。根据特殊的表达需要通过留白,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在留白处适时拓展,既有利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能促进学生想象力和思维的发展。
立足文本,跳出课堂,讲究拓展的有效性
拓展必须立足于文本,依托文本展开教学,注重“有效拓展”。如教学枟山谷中的谜底枠谜底揭开部分时,一位教师引入陈毅元帅的诗句拓展:“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表面看来,此诗与课文是否有些关联,但细细思量:课文主要赞美松树的弯曲、反弹的策略,而诗句其实是赞美青松坚强不屈的精神,与课文风马牛不相及,反而对学生理解课文产生误导,纯属无效拓展。以文本为依托,注重课堂拓展的多样性和有效性,这不但可以延伸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锻炼学生阅读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真正扩大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增强了学生思维深度,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拓展,真正的高效课堂。(张燕,2011 )
深挖教材,精心设计,追求拓展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