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31276100000025

第25章 策略篇(18)

科学设计合作学习问题

合作学习的问题是合作学生的凭借,也是指导合作学习的具体内容。一是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如辨析概念性问题,发现规律性问题,操作、实验、探究问题,质疑、释疑、争论性问题,等等。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的质疑,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要围绕课标、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设计,讨论题的难易要适度,要遵循“难度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的原则。二是要合理安排合作学习的次数和时间。只有次数适宜,小组合作学习才能集中、深入,才能获得较高的质量。只有科学地把握“分”与“合”的时间,才能避免课堂的无序和低效。

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择依靠个人能力很难完成的、具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问题要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合作学习的项目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要达到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一位教师在讲解枟圆的认识枠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对折,打开,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然后让学生用尺子量各种折痕的长度,讨论:发现了一些什么规律和特点?结果学生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精神,更使学生掌握了“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黎裕祥,2009 )

选择和确定合作学习的问题

采用合作学习,要提出让学生的思维由整体到部分、由广度到深度,通过分析、推理、想象、假设甚至操作等才能找到答案的问题,供学生研究。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问题或发展性、开放性、研究性的问题对一般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可以安排小组合作学习。这样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主体,训练点比较多,富有挑战性,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思维,适宜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去感知、理解、把握教学内容。一位教师在教学枟商不变的规律枠时,引导探究规律,出示商相等的一组算式后提问:“被除数和除数是怎样变化的,商呢?”结论由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揭示。(张小虎,2006 )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坚持优化组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特点,有意识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以3~6人为宜,保证组内按学习能力强、中、弱搭配,同时各小组之间在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方面都要均衡。这样不仅有助于均衡学习资源,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可以利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分组方式多变。(1)学前分组法。合作学习前由班主住或科任教师将本班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2)临时分组法。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不是按事先确定好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而是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自由组合,喜欢学习同一个内容的学生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法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3)并列式分组。对于几个平行并列的内容,让各小组负责一项内容,同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在课堂上汇报,全班交流。(4)两人一组的同桌式。学生就会很自然地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相互观察、交流,向对方汇报结果。(刘景平,2009 )

做好合作学习小组的分工

进行角色分工。在合作学习开始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给每个组员以适当的角色。进行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将学习的任务和要求讲清楚,明确角色分工,强化个体责任,使每一个学生都明白要完成的任务和怎样通过合作完成任务,体验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性。组内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分工。(张小虎,2006 )

多元合作共赢。教师要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引导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不同的学生,组建多元的合作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待,民主平等,合理分工,优化组合,推选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或者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共同探究,相互帮助,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杨宏武,2007)

提供合作学习建议

要组织全体学生学习有关合作程序,共同研制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在实践中逐步修订,使学生能自觉地遵守活动规则,按程序有效地开展活动。如在小组讨论交流时:①一个一个地说,说出自己的见解;②别人说过的,尽可能不重复;③轻轻地说,不影响别人,只要组内成员能听清楚;④注意听,听不懂的马上问;⑤整理小组研究成果,准备大组交流。没有规则的活动,看似气氛活跃,但实效不佳。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活动前向学生提出合作建议。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提出以下几点合作建议:①想与三角形有关的那些图形;②用多种方法验证你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③思考公式推导过程中的启发。对特定教学内容,可以适当指导思路和方法。提出合作建议或指导的目的是引导启发,提示合作的流程,让学生会合作。

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的评价体系

如何评价合作学习,是推动合作学习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坚持科学评价,才能对合作学习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要坚持“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评价理念。二要尊重个体差异的多元、全面的评价方式。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奖励或认可的依据,形成了“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新格局,使得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三要采取区别对待的评价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的情况及小组成员间合作态度与合作方法可以作为另加分的依据。(陈其华,2007 )四是运用多维评价机制。在评价主体上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评价标准上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强化自我参照。让学生知道参与的结果,看到自己的进步,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而且要重视学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饶玲,2004 )

做好合作学习前的指导

确立合作学习理念。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知识基础等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作用,知道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集思广益,还有利于学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选拔、培训小组长。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显得至关重要。初次分好的小组组长可由教师任命,一般是选学习成绩较好、乐于助人、具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合作学习的小组长还可以采用轮流制,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组长需要协调组员的关系,对任务进行分工,带动全组成员进行积极的探究,提高合作效率。

指导学生交往的技巧。(1)经常微笑。不论是合作时还是平常的相处应面带微笑,表示对别人的尊重。(2)学会倾听。听别人讲话时目光要专注,不东张西望,态度应谦和,不做无关动作。让对方把话说完。(3)学会表达。在忠于对方话题的基础上引出新话题或合适时机表达自己的见解,才能吸引其他人的倾听。(4)学会协调。在与其他成员发生观点或操作方法上的矛盾时,不能将争吵激烈化。应冷静反思自己的观点是否片面,他人的观点哪里有不足。(5)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合作学习之前进行自主学习。(6)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目标要定得恰如其分,让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听得懂,中等生有事做。(7)学会合作学习评价。教师为学生提供评价指导和帮助,并给予全面的恰当的评价。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学习过程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小组合作学习高效率地进行,切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杨宏武,2007 )

合作学习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除了上述所讨论的话题外,还应注意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处理策略,比如,处理好课堂内外的合作关系,处理好最佳合作时机和最佳合作内容的关系,处理好实验教学中的合作关系,处理好合作学习的优化与提升的关系,等等。对这些关系的辩证处理,有利于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和水平。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探究学习策略

探究学习,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主动地发现问题、体验感悟、实践操作、表达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苏晓华,2004 )

合作是探究学习的核心任务

探究学习和合作性学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有些问题单纯地依靠单个的学生已经不能完成任务了,需要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才能实现学习目标。

要注意给学生搭建合作探究平台

利用语言设置平台。文学作品不是追求一种客观的真,而是追求一种艺术的真、感觉的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使意义隐晦,它允许意义的模糊矛盾,要有一种柔韧和弹性。它的意义也是多层的,有字面意义、层面意义和隐含意义。教师要抓住语言的特点,以此为学生设置平台,就能促使探究活动的顺利展开。利用枟教参枠搭建平台。课本所提供的许多文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文化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距离,而课文没有提供足够的历史文化背景,这样,学生和文本对话就很难进行,探究活动也就无法展开。而枟教参枠却有大量这样的资源。所以,利用枟教参枠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是对枟教参枠的一个极好的利用。学生抓住一点开展探究,往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丁在诗,2010 )

要注意选择和确定合作探究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探究主题应该是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生活、自然或社会中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必须是可以促进学生愿意探究、能够探究,并在探究中可以获得情感升华的。其次,注意选题范围与学生的可接受性。探究问题题目设计太大,似乎很有雄心壮志,但实际上可能自己也不清楚想做什么。这类问题往往大大超出学生的能力所能驾驭的范围,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根本无法胜任的。

要注意给每个学生提供合作探究的平台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教师在合作探究中所要关注的对象。一是要给予充足的合作探究时间。探究时间太短,会使探究流于形式。但是对于学生探究后仍不太明白的问题,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分阶段地开展探究活动。二是营造合作探究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先决条件。三是依据教材特点选择合作探究内容。教师应选择教材中适合探究,需要探究的内容。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指导学生参加探究活动。

要注意发挥教师的合作探究中指导作用

教师适时、谨慎、有效的指导,可以使学生真正从合作探究中有所收获。包括增进对世界的认识和探究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的完善;同时,要重视发挥倾听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探究学习中的倾听,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要“教师倾听学生”;合作探究中的倾听,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倾听,学生对教师的倾听,而且包括学生之间的倾听。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真倾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初步的感受、分析和理解。在学生交流其探究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常常能轻易地辨别出哪些学生具有更高的理解力。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已达到的深度,并决定需要由教师补充哪些有关理论、知识、资料。(苏晓华,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