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课堂教学策略与艺术
31276100000026

第26章 策略篇(19)

探究学习的设计策略

探究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种探究学习的总体目标,需要教师对探究学习进行精心的设计。

探究学习设计取向

强调对学生探究技能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所面临的选择是无限的,因此,不能让具体的内容限制了他们发展的方向,而要让他们习得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智慧、能力,才能有助于学生在任何领域的发展。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对学生的今天和未来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探究能力,才可以在未来的社会中不断习得新的知识。这种取向要求在进行探究学习设计时,要把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一依据。至于选择什么内容,则是次要的事。

探究学习设计路径

探究活动两种过程:一种是发现的过程,就是探究者根据一定的原理,对事物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后,得出具有逻辑合理性的概念、原理或规律等;一种是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探究者综合运用各种概念、原理或规律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过程。前者更多地具有归纳的意味,而后者运用的则是演绎思维。

探究设计两种路径:一是从事实出发,设计教学事件,让学生进行创造和发展;二是从原理或规则出发,让学生进入一定问题情境,综合解决一定的问题。这两种探究学习设计的路径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的不同而有选择地采用。解决问题逻辑性较强,处理的变量一般较少,相对比较容易一些。发现过程涉及的因素较多,学生可能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需要在较高年级的学生中进行。常用的方法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第一个阶段,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概括,发现特定的原理、规则;第二阶段,学生运用这些原则、规则和其他知识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

探究学习设计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探究性学习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按探究的内容,可分为基于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和基于专题研究的探究性学习;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的指导程度和学生探究能力的水平层次,探究学习可分成引导探究、合作探究、自主探究三种学习水平层次。

基于问题的探究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展开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在问题探究的情境中主动地探究、体验、发现,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创新。问题探究学习始于问题的提出,重在问题的解决过程。

基于专题研究的探性学习。在学科课程的学习或综合实践课程学习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设计出一组具有挑战性的专题研究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选择研究的专题),然后由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自主设计探究学习方案进行探究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寻求答案,独立或者团队合作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

引导探究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预先为学生设计好学习情境,并帮助学生按照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学习活动。学生虽然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但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对要差一些。引导探究学习是一种低水平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往往应用于学生对于探究学习还不很熟悉,需要教师在指导中让他们学会探究的阶段所使用的方式。待学生已经具备了探究学习的能力后,则可以采取其他的学习方式开展探究学习。

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是指学生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团队方式、或者师生共同合作进行探究学习活动的学习方式。教师以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导演、组织者、指导者、参谋等角色出现或参与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是学习任务情境和探究方法手段设计的帮助者,是探究材料的提供者和探究过程的参与者。在这种探究学习中教师要设计出让学生团队探究的活动特点,尽可能地发挥学生探究学习团队的作用,通过探究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是高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它特别强调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主选择探究材料和探究方法,独立或者协作解决问题,最后由师生共同对探究的问题、方法、结果进行评价。教师只是对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指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究学习过程。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又常常和集体研讨相结合,因为,学生个体的自主探究,往往带个人的或然性,只有通过班级同学的集体研讨,方可以加上大家的智慧,使得探究的结果更为完善。

探究学习的组织实施策略

美国国际理事会在2000年组织编写的枟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学指南枠中将探究学习的组织和实施分为5个阶段:(1)提出问题阶段:一是提出问题,二是确定选题。(2)收集证据阶段:教师给予指导,提供必备的资源,讲解收集获取资源的方法。(3)形成解释阶段: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将实证探究所得纳入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形成新的理解和解释。(4)评价阶段:学生通过比较其他可能的解释,来评价自己的解释。(5)交流发表:学生公布他们的解释,使别的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挑出逻辑关系、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蔡慧琴,2005 )我国的探究学习大致有以下的程序。

创设问题情境

一是问题呈现的情境必须是学生学习或生活中可能遭遇到的实际问题情境。问题要与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或未来职业有关,这不仅能使学生看到学习活动的现实价值,激发其好奇与探究的愿望,而且能够帮助他们学会用真实世界中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二是问题中必须含有许多未知的、模糊的成分。问题的边界和范围的陈述比较模糊,参数不全或没有限制,逻辑关系较为复杂,问题反映的情况比较棘手,解决此类问题往往没有普遍认同的策略,也无任何固定程序可循,因此,必须进行探究、调查,才能发现问题的症结。三是问题必须能够确保不止一个正确答案。从不同的侧面能够找到问题的多个答案和解决方法,这能够激发学生的讨论,从而激励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四是问题的解决不仅要综合考虑多学科知识,而且还涉及观察、推理、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等一系列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五是问题的难度要以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为限。问题不能太难,它除了要能引起学习者的注意,还必须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有一定的联系,从而引发出学习者新的想法。

鼓励学生质疑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质疑提问既是创新的开始,又是探究学习的起点。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给学生极大的探究空间,不能让学生简简单单地就解决了,要让学生深入地思考,用心去体会。要想让学生真正地探究学习,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从哪里来,一方面是教师设问,一方面是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设计出有一定探究空间的问题,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努力。从内容上,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符合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在处理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时,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这个“桃子”不是伸手可得,需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手,但又不是怎么跳也够不到。这样的问题最具探究价值。从形式上,教师要更多地设计一些发散思维很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开放题的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是对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创造性的训练,提出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吸收信息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合理引导训练

小组讨论必须建立在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上,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学生必须积极承担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组员能进行有效沟通,建立并维护组员的相互信任,有效解决组员中的冲突,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的途径。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会尊重他人。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在学会友好相处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学会倾听,能听完整教师的话,听清同学发言,了解其观点与主张,并主动与其讨论交流,使学生“能听”“会说”“善辩”。只有培养学生“听”“说”“论”的能力,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发挥小组讨论的实质作用。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充分的感知探究。运用语言、操作、画图等方式,进行比较集中的有序的表述讨论。(黎奕雄,2010 )

开展调查探究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事先所设计的探究学习方案实施的一个步骤,自然要根据探究学习的具体实际来定,有些探究学习没有调查探究的需要,则不一定有这个环节。开展调查探究是一种多层面的活动,它包括实地观察、资料收集、数据采集、提出问题、书籍浏览等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参与活动的学生或以个人身份,或以合作探究学习小组的集体身份按照制订的调查探究计划,用多种手段搜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提出解答、阐述和预测,交流开展调查探究结果。然后各个小组成员重新聚集到一起,分享他们各自的信息,并就各自的子问题各个小组讨论出解决方案。

形成解释阶段

学生在前一阶段的探究学习基础上,根据所占有的资料、信息,依据逻辑关系和推理,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对其中的因果关系形成自己的解释。在解释阶段中,探究学习已经处于一种信息汇总阶段,参与探究学习的人员集中在一起分析研究前阶段探究学习所得,归纳、概括出本次活动开始时所选择的问题的答案。这一阶段是整个探究学习的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因为,一切探究学习的活动大多是为了这阶段的工作服务的,如果这阶段的工作做不好,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探究学习的质量和效果。(蔡慧琴,2005 )

评价总结阶段

评价总结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由学生自己对本探究学习的选题、计划、实施、结论等方面做出自我评估;二是由探究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既要对全小组同学的探究学习情况作出评价,也要对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进行相互评价;三是由教师结合该小组探究学习的情况做评价,不仅要评价其探究学习的成果,还要评价该小组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此外本阶段还应该有一个反思的内容,即个人和探究学习小组都有一个这样的任务,反思该次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取得的经验、体会,存在的失误和问题。通过反思,学生和教师有机会重新思考他们的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有机会开始用现有知识整合新的学习,有机会计划新知识的应用。

交流发表阶段

由教师主持或由学生代表主持交流。各探究学习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他们探究学习小组对所探究问题的结论、解释。其他小组的同学可在这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对他们的成果、结论、解释提出质疑,由该小组的同学做出回答。最后,由教师对本次探究学习的情况做总结,并对下次探究学习作出部署。交流发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相互渗透、影响的过程。使别的学生有机会就这些解释提出疑问—审查证据—挑出逻辑关系—指出解释中有悖于事实的地方,或者就相同的观察提出不同的解释“学生间相互讨论各自对问题的解释,能够引发新的问题”。同时,在交流中,也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探究方式进行分析,特别是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归纳,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提高探究学习质量和水平的策略

创设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

环境是探究学习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宽松的环境,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紧张的环境,会使得学生情绪紧张,不敢越雷池半步。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教学活动其实是师生间的一种交往活动,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师的信赖与心理距离。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恰当地表现自己对学生的爱,增强与学生间的对话。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最重要的是要转换教师的角色。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把在讲台上体现师道尊严的形象转变为与学生能够打成一片的指导者、辅导者、平等中的首席、朋友。

创设安全开放的探究氛围。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人见解,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智慧向他人开放的同时与他人的想法进行交流,使所有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探究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探究环境。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修正他人的想法,并能在倾听他人意见的过程中逐步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一个互动开放的学习共同体,求得探究结果及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