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师创新思维与语言表达
31282500000039

第39章 收敛思维(2)

不得不承认这个答案比所有的选择都高明:既报了恩,又做了好事,还能有机会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真是一举三得!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实名制问题又一次掀起热议,在一场“互联网实名制利(弊)大于弊(利)”的辩论赛中,正方认为实名制会带动互联网更好的发展;而反方认为此举弊大于利。

正方:“互联网在当下社会而言,立一则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和管理是必要的,否则,庞大的互联网就会变成一盘散沙,权责都无的放矢。”

反方反驳:“请正方不要错误理解我方意图,我们并不反对互联网要加强管理,但管理并不意味着实名制就是最好的办法,二者含义明显不同。我们反对实名制原因有二。其一,你也说到‘权责’,可现实中我们只看见‘管理法规’对公众‘责’的要求,却看不见‘权’的体现,这公平吗?其二,当下传统的舆论监督手段普遍乏力,网络舆论监督成为大众有力的监督武器,严格的实名制会不会在客观上造成‘意见箱挂在受监督者脖子上’的场景,那样,谁还敢去监督和揭发?试想,如果只允许‘正确的信息’传播,那么,掌握‘正确’的话语权的是谁?谁又有权决定谁是‘正确’的呢?所以从现实状况而言,与之配套的制度并不完善,凭空的实名制结果必然是弊大于利。”

正方企图给反方扣“反对管理互联网”的帽子,被反方直接揭露。反方的反击并没有对正方的提法做太多争辩,而是把双方的主张和后果进行了比较,把目标瞄准了“实名制”在现实中实行还存在短板,与现实社会人文环境是不相符的。这样的比较之后既形成了有力的回击,又获得良好的现场攻击气势,一举两得。

我们经常做的选择题也是在训练收敛思维。例如,下面四组词语有某种对应关系,请你找出最适合句子意思的一组,分别填在空白处,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1)之于拘泥,好像豁达之于。

A.淡泊——放纵 B.顽固——纵恣

C.保守——爽朗 D.株守——内向

答案:C 所选之词与句中对应词构成同义关系。

(2)之于国家,好像零件之于。

A.土地——钟表 B.家庭——生产

C.主权——机器 D.个人——机器

答案:D所选词与句中对应词构成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3)之于成功,好像懒惰之于。

A.读书——挫败 B.努力——失败

C.期望——失望 D.失败——挫折

答案:B 所选词与句中词有对应因果关系。

(4)之于阴影,好像资金之于。

A.本体——信用 B.太阳——货币

C.太阳——平衡 D.幽灵——信誉

答案:A 所选词与句中对应词构成实与虚的关系。

附文1:

蔷薇的启示

张玉庭

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

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

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天!花中有刺!”

第三个却眼睛一亮:“不,应当说刺中有花。”

第一个人挺麻木,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嘛,是个乐观主义者。

那么你呢?你是哪一个?

路边的蔷薇热烈地开着,三个人走了过来,入迷地看着。

第一个欣喜若狂,伸手就摘,结果手被刺出鲜血。

第二个见此情景,赶紧缩回了正想摘花的手。

第三个则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来,把其中最漂亮的那一朵摘了下来。

当晚,三个人都做了个梦:第一个人被梦中的刺吓得大喊救命;第二个人对着梦中的蔷薇无奈地叹着气;第三个人则被花的明媚簇拥着,在梦中,他听到了蔷薇的笑声。

老师在上课,津津有味地讲着蔷薇。

讲完了,老师问学生:“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回答:“我想,我们应当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

多年之后,前两个学生都无所作为,唯有第三个学生以其突出的成就闻名远近。

三个步行者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蔷薇,表现了不同的态度。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比较,赞赏第三个步行者,因为他拥有乐观的态度,谨慎的方法和远大的抱负。这里运用的就是收敛思维。

“蔷薇”启示我们不要因为它的尖刺而放弃摘取美丽,让我们巧妙地摘下生命中那朵心爱的蔷薇吧!

附文2:

我选金钱

罗 菁

如果有位神仙让我在金钱、官职、书和良药中选一样,那不用考虑了,我会立刻回答:我选金钱!有了钱,书与良药不就唾手可得了吗?至于官职,看看美国大选就知道了,哪位总统候选人不是百万千万的富翁,反倒是没钱的就只有当选民了。

不过,也许我的金钱论还没来得及展开,就立刻有人站出来指着我的脊梁骂:“简直世俗小人!满身铜臭气!我看你也只剩下钱了!”且慢,请息怒,请听我慢慢道来。

小时候看过阿凡提与坏鸟的童话故事。坏鸟问阿凡提:“钱和良心你选什么?”阿凡提回答:“我选钱。”坏鸟嘲笑他:“你真是个势利小人,换了我一定选良心。”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人总是想得到自己没有的东西。我有良心但没钱,所以选钱,而你选良心是因为你没有良心。”我常常想起这个故事,除了佩服阿凡提的睿智,更多的是体会其中的意义。

如今,摆在我面前的不是同样一道选择题吗?从小到大我都喜欢读书,喜欢学习,因此我并不担心选择金钱后,会贫穷得只有金钱,起码我还有颗永远对知识好奇的心。从小到大我都爱蹦爱跳,健健康康,因此,我并不担心不选良药会失去健康,更不可惜失去那会让人返老还童的神药,因为我正值18岁青春年少。我从小到大当过大队长,当过班长,当过学生会主席,也算过足了“官瘾”,深知要做个好干部,委屈多多,烦恼多多;更深知真正的官场中“孔繁森”太少,“******”太多。像我这般直来直去不会伪装的人,还是当完学生干部就到此为止吧!因此,我唯一缺少的是钱!从小到大没有太多钱可以买女孩子的小玩意儿,没有太多钱可以去四处旅游开阔视野,甚至没有太多钱买到我喜欢的每一本书。从小到大我知道家乡穷、西部穷、祖国穷!与当年的吴士宏一样,这样的穷日子把我穷怕了,我再也不想过了。

然而,我又与吴士宏不同。当初吴士宏进外企时理想只有一个:多挣钱。而我却有高远的理想。我不仅想改变自己,还想改变家乡,改变西部,改变祖国。然而没有钱,这一切都是空谈。如果没有钱,我顶多可以做个抨击时政揭露黑暗的人,就如同现在一样。可我并不满足,因为恩格斯说,每个人在抨击社会现实时,都应想到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不仅要说,更要去做。有了钱,我才可以在西部山区办几所希望小学,让西部早日走出封闭;有了钱我才能多办实业,让更多的下岗职工不至于空唱刘欢的《从头再来》;有了钱,我才可以去美国股市潇洒走一回,如同美国投资家在香港赚到几十亿一般,也狠狠地赚回美国人的钱,让中国人扬眉吐气。

如此美丽的蓝图在我心田勾勒了一遍又一遍,但我明白一切的基础是我拥有钱。因此再一次告诉那位好心的神仙:我选金钱!

然而,世界上没有神仙,我等不到天上掉金块了;比尔·盖茨把钱转到我的账户上,估计也等不到了。所以最后还是要告诉自己,少做金钱梦,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实现理想!

运用收敛思维通过对金钱、官职、书和良药的比较,罗菁同学“我选金钱”,但绝对不俗气,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选择。

附文3:

清晰你的人生目标

崔修建

哈佛大学的一个人力资源研究课题组曾经对数百名智力、家庭、学历、生活环境等综合条件相差无几的年轻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关于人生目标明确度与长度的统计结果如下:27%的人没有人生目标;60%的人有模糊的人生目标;10%的人有清晰的短期人生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远的人生目标。

25年后,该课题组对当年接受问卷调查的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统计的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当前的生活状况,与他们当年的人生目标调查情形联系极为密切,密切得颇为耐人寻味。

当年占3%的人生目标清晰而远大者,在随后的25年中,每个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其中有的还遭遇过令人难以想象的人生挫折,但每个人都不曾改变过自己当初的人生目标,他们朝着自己年轻时选定的人生目标奋斗不止。结果,他们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其中不乏白手起家的创业者。

当年占10%的那些人生目标清晰却短暂的人,各自经过一番努力拼搏后,大都拥有了一份相对体面的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如教授、医生、工程师、部门经理等,他们如今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事业和生活状况都在稳步上升。

当年占60%的认识目标模糊者,在后来的日子里大都没有进取的动力,喜欢随遇而安,虽然大多数人都拥有了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但他们的生活大多较为平淡,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可言。

而剩下的那27%当年没有什么人生目标的人,25年后几乎不约而同地沉落到了社会的最底层,他们许多人没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生活窘迫,情绪低落,常常自怨自艾,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

主持这一课题研究的比尔·坎贝斯博士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深切地总结道:“其实,有些问题非常简单,赢得人生的辉煌,最重要的便是拥有一个清晰的人生目标。那些旗帜一样飘扬在每个人生命旅途中的目标,越是远大而清晰,越能够激发人们奋斗的热情,越能够促使人们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力。”

是的,无论是眺望历史,还是打量现实,我们都会十分容易地发现:那些业绩卓然的成功者,原本综合素质与众人并无多少明显的差异,只是他们因心中有了明确的追求目标,有了梦想热烈的召唤,从而有了顽强拼搏的激情,有了不断进取的坚韧,有了虽经坎坷依然坚定向前的执着。最终,他们才拥有了令人羡慕的骄傲人生。

第二节 收敛思维的综合性

——苏格拉底教弟子择偶

收敛思维的综合性,就是把各种意见经过我们头脑的加工,比较其中的异同,最后得出一种综合的结论。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每当遇到重大问题时,他总是把自己的一个助手叫来,告诉助手说:“请你独自研究一下这个问题,要注意保密。”然后,罗斯福又分别找来其他几个助手,对每个人都如此吩咐一番。最后,每个助手都把自己的研究报告给他,罗斯福把这些研究报告加以比较综合,再作出最终的决策。

类似的智慧,在古希腊的故事中,也有记载: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是三个弟子曾求教老师,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埂,只许前进,且仅给一次机会选摘一支最好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支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了。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更大更好的麦穗,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那一支,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苏格拉底不愧为智慧大师,因为选摘麦穗与择偶确实有相似之处,第一个弟子显得轻率随意,自然会遗憾终生。第二个弟子过于谨慎挑剔,错过择优良机。比较而言,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位的教训,他的选择理智而较完美。

需要注意的是,综合不是拼凑、杂烩,也不是调和折中。

举一个典型的案例。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京城汴梁曾发生一场火灾,一夜之间,整个皇宫的楼台殿阁被大火烧成一片废墟。灾后的修复,朝中众大臣莫不认为这是一项耗资巨大,旷日持久的工程。宋真宗命晋园公丁渭任修葺吏,主持修复皇宫的工程。有大臣建议,为减少建筑材料运输量,可在宫前取土,完工后将瓦砾灰壤回填;木砖料等用车马运输。还有大臣建议,为减少运输费用,应开挖一段河道,用船运建筑材料。丁渭综合各方意见,首先下令挖宫前的大街取土,不几天大街就成了一条宽大的水渠。他又下令将汴水引入水渠,用竹木筏和船运输建筑材料。皇宫修复后,又将瓦砾灰壤填入沟中,“变为街衙”。结果,不仅“省费以万亿计”,而且还大大地加快了工程进度。他这“一举而三役济”的施工方案,就是吸收了各方的合理之处,因而功德圆满。

收敛思维的综合性就是这样吸收了各个方案的长处。

更多的时候,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结合运用。即先进行发散思维,越少限制越好,越充分越好。然后,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从若干种方案中选出一个较佳的方案,同时注意将其他方案中的优点补充进来,加以完善,围绕这个最佳方案进行创造,效果自然更好。

在教学中,给概念下定义的训练,也是先发散思维,后收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