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说,作为诗人的毛泽东一生充满浪漫情调。此言不虚。生活中的毛泽东确实如此。他虽从不谈及自己婚恋的浪漫史,但颇有心思替战士们和身边人员着想,前前后后关心他们的婚恋大事。如教会小伙利用工作之便抓住机会接触女同志,鼓励他们多接触,相互帮助,遇事多商量,还教他们怎样写情书去赢得姑娘的芳心。并且告诉身边人员找对象不要打他的牌子,要实事求是,“没到共产主义还得讲些实际”,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找对象,不能一头热,一厢情愿,双方的条件都要考虑,等等。从小伙、姑娘们找对象的指导思想到具体的方法、策略,以及具体如何“突破”和“切入”,毛泽东都悉心指导和参谋,比父亲对孩子都要亲近、知心,这些都体现了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对晚辈无处不在、无微不至的关心。李银桥和韩桂馨就是这样一对幸福的夫妇。他们双双在毛泽东身边工作10多年,是毛泽东为他们牵线搭桥,成人之美,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如今,他们的孩子都有了孩子,他们永远都忘不了毛泽东对他们一家的关怀和恩情。
李银桥是河北省安平县人,1938年11岁时参军干特务员(勤务员)、警卫员、卫士。1947年2月担任周恩来的卫士,1947年8月调到毛泽东身边担任卫士组组长,深得毛泽东信任,1953年担任毛泽东的副卫士长,1956年升任卫士长,1962年调到天津工作。在毛泽东身边十五年,从谈恋爱到结婚、生儿育女,都凝聚了毛泽东的关心厚爱,他们俨如一家,情同父子。
1947年8月,正值转战陕北最困难的时期。李银桥遵照组织安排,不情愿地来到毛泽东身边当卫士,照顾毛泽东的生活起居。因为李银桥从当兵起就当勤务员,忠诚厚道,能出色地完成工作,故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当勤务员,并且他所侍候的领导干部职务越来越高,虽然他的地位也随着升高,但职务太低,如果在部队上前线,当上10来年兵,早就是个什么长了。但毛泽东看上了他的人品和能力,他要求组织上不要考虑别人了,“我就要他”。
这一来,使李银桥和毛泽东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李银桥身处其境,看见了毛泽东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打败了蒋介石。而毛泽东也对李银桥一生的人生轨迹起了重要作用。李银桥回忆说:“他像父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我和我的一家。
也是1947年下半年,比李银桥稍晚一些,18岁的韩桂馨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负责照料李讷的生活和学习。有一次,毛泽东忽然小声地问李银桥:“你看小韩这个人怎么样?”
李银桥和韩桂馨是老乡,这时相识也不是很久,彼此只是有好感,除了谈工作,没有想到那种男女爱情的事,李银桥回答不假思索:“不错。”
这时,毛泽东怪神秘地望着李银桥,深有含义地说:“你们可以多接触,多了解一些么。”李银桥心头涌起热浪,低下头不吱声,只觉毛泽东是那么知心,那么亲近。
毛泽东的声调变得温和而亲昵,像父亲同孩子说悄悄话:“多谈谈,互相关心,多帮助,那多好呀。”
李银桥明白毛泽东的意思,心里自然十分感激,不过到了实际中,只是认真地谈工作,搞对象的事总是难于启齿,因而无甚进展。
半年过去了,到了1948年夏天,卫士们商量,请韩桂馨和李银桥一起前去动员毛泽东买新毛线,以替换有了大窟窿不好缝补的破旧毛衣裤,这个工作自然是做不成的。毛泽东不同意置新的。临走前,毛泽东叫住了他们两人。
“银桥,你今年20几啦?”
“21岁。”李银桥回答。
“小韩,你今年19岁了,对不对?”毛泽东又问韩桂馨。
“对,19岁了。”韩桂馨答道。
毛泽东忽然一笑:“那很好么,你们应该互相照顾,多帮助。”
两个年轻人的脸倏地红了,窘得怪不好意思。
第二天散步时,毛泽东又悄悄地问李银桥:“你们谈得怎样?”李银桥还是不好意思,低着头,窘得光是笑。
“不要封建吧,你们谈我是赞成的。”毛泽东拉过李银桥的手,拍拍他的膀子,鼓励他。当时西柏坡男同志多,女同志少,有不少男同志托人向小韩捎过话,而李银桥与她每天见面,却不好意思说,托人说就觉得更不是办法……
终于,毛泽东帮他找到了一次“突破”的机会。
正值此时,李银桥接到家信,父母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他拿着信去问毛泽东的主意。
毛泽东看完信,反问道:“你说怎么办?”李银桥低头说不出话来。
毛泽东哈哈笑出了声:“银桥啊,你就是太老实。你就不会去问问小韩?她比你文化高,你正好借口要她帮你写好回信么!”
毛泽东的话说得李银桥顿时心里一亮。毛泽东不但善于办大事,就是谈恋爱也比他有办法啊。找到韩桂馨后,李银桥请她看信,一边小心地观察她的神色,一边试探着问:“小韩,你看怎么办?如果,如果……不合适就推掉吧。”
“那就,那就推掉吧……”韩桂馨越说越气短,脸孔也越红。这不是要她表态吗?
李银桥的胆子便大起来了,他紧盯着韩桂馨:“你代我写封回信吧?你比我有文化,主席说互相帮助,是吧?”
韩桂馨低着头,一嘴嘟哝:“你可真聪明……你也真够傻的。那么多人找我,我都没答应,就等……我就,就答应……”
这时,李银桥长长地舒了口气,笑道:“要不然我还要傻呢,是主席教了我这个聪明办法。是他让我请你写回信。”在自己心爱的女友面前,小伙子和盘托出了主席的关心。
“哼,主席就喜欢你,叫别人都是叫警卫,就叫你叫银桥。”说到这里,韩桂馨忽然低下声:“现在女同志少,将来进城了,女同志多,你可不能变心。”
李银桥认真地回答:“怎么可能呢?主席不答应,我自己也不答应啊,好歹我是你的领导,我要是变心还像个当领导的吗?怎么教育别人呀。”
韩桂馨轻轻说道:“那你就领导我一辈子吧,我都听你的……”
总算是水到渠成,李银桥背后美滋滋地把经过一五一十地向毛泽东说了一遍。毛泽东像办成一件大喜事那么高兴,拉起他的手就走,“银桥,散步去。”
来到室外,毛泽东轻抚着李银桥的胳膊,轻声对他说:“谈下去,银桥,继续谈下去。你们都在我身边工作,又都是安平县老乡,走到一起来了。要说缘分,这就叫缘分。”
1948年月12月,李银桥与韩桂馨结婚,有情人终成眷属。限于战争环境条件,没有举行什么结婚仪式。
1949年初进城后,毛泽东住在香山,他忙里抽闲,建议李、韩二人将结婚仪式补上,他说“现在有些条件了”,“一定要意思意思”。
五四青年节,这对新婚夫妇举行了结婚仪式,毛泽东虽忙于国事没有参加,却吃着喜糖频频点头说“5月4日”这个日子选得很有意义。
毛泽东办事有始有终。对李银桥一家的关心也很论交情。他从1952年起多次在经济上帮助李银桥和其他卫士。1962年4月,毛泽东出于对李银桥的前途考虑,决定调离他到别处工作。
双方依依不舍,挥泪洒别,临走前请他全家合影留念,还送上手抄七律诗《长征》一幅和800元现金以做安家费,嘱咐李银桥一家以后常回北京来看他,有什么困难尽管对他说。1964年李银桥家乡遭了灾荒,毛泽东曾吩咐秘书从稿费中付给李银桥1000元钱,以帮助他渡过困难。
李银桥夫妇对毛泽东的亲切关怀和深厚恩情也永不相忘。毛泽东辞世那天,李银桥全家4人都获准瞻仰了毛泽东遗容,他们深感毛泽东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操劳了一生,他的恩情布于四海,可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睹物思人,泪如泉涌。
毫不利己,关爱他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毛泽东,将永远值得我们怀念,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