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幼之间、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由于年龄、阅历、身份等多方面原因,在交谈中很容易造成一种不和谐、不舒畅的局面。尤其是作为谈话主体的长者与幼者谈话时,往往因为所面对的是比他小、比他阅历浅的小字辈,就更容易无所顾及,不讲方式方法,使交谈发生阻滞,引起不良的后果。那么,年长者与年幼者交谈有哪些方法呢?
1.明话暗说
对于已经成人的青年,他们由于刚刚长大,自主自立意识增强,对父母老师的“谆谆”教导已经厌倦了,产生或明或暗的抵触意识。这时,与之交谈,就要考虑到这点,尊重他们的自尊心,采取“明”话“暗”说的委婉方式,在“暗”话中启迪引发,使他们自己感悟和领会。
一个周末,某家庭的电话响了,父亲拿过话筒,听见一男声找自己上高中的女儿。待女儿起床后,父亲便问:“如果你愿意的话,能否告诉爸爸约会的是谁?”女儿脸红了。父亲没有勃然发怒,只是说:“你妈妈同你说什么来着?可别使她失望啊!”然后主动出去,让孩子自己回电话。父亲抓住女儿爱母亲的心理,又表现出父亲的信赖,最终使自己的女儿谢绝了男生提出的邀请。
这里的关键是要懂得尊重子女的人格,相信晚辈的自制力。子女是有头脑的人,而不是只凭父母语言指令而动作的机器人。长辈的暗示会成为他们一生的滋养,有助于他们成为一个是非分明的人。因此父母对子女的谈话不仅要达到一时的效果,而且要思虑到长远的目的,这就不能不注意“明”话“暗”说的艺术。
2.急话缓说
生活中有大事,有小事,有急事,有缓事,长幼之间性格也有急有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也需要注意谈话的艺术。要注意“急”话“缓”说。
比如,母亲同儿子发生了争吵,做父亲的站在任何一方添油加醋,都会起火上浇油的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父子之间的谈话就要拖上几天,待儿子的火气平息以后,再站在公正的立场说话:“你妈发火当然不对,可你那样顶嘴也不好,当晚辈和长辈说话更要好话好说呀!”
这样的规劝,肯定要比当场评定是非有效得多。
心理学证明,年轻人在气头上,头脑不清楚,往往会歪曲现实。两个人一吵起来,就只看对方的问题,揭对方的疮疤,看不到人家的优点。如果能及时地摆出对方对自己的“贡献”,特别是最令人动情那一幕的话,美好的回忆会帮助双方恢复理智。这也是“急”话“缓”说的应有之义。
3.长话短说
有些事情没有必要或者不方便把事情向年轻人或子女讲清楚,就可“长”话“短”说,把话题迅速切断,用几句最简洁而精练的话把很麻烦的事情解释开,或者转换一个话题。尤其在父母与年幼子女之间,有一些话题比较敏感,更易用此法。
一个四岁的女儿有一天忽然问母亲:“我爸爸上哪儿去了呢?”这个母亲感到孩子需要父爱了,于是温和地问:“你是想看爸爸呢,还是让爸爸来看你?”然后,她打电话给前夫,邀请其来探视女儿,并友好地作了介绍。此后,母亲让女儿每个星期同父亲团聚一次。当孩子问父母为什么不住在一块儿时,母亲又坦率地答道:“我和你爸爸都非常爱你,只是我俩合不来,不愿意再住在一起。你能常常去看他,不也一样快乐吗?”母亲态度明朗,言辞得体,使女儿消除了心中的阴影。
长幼之间的谈话艺术,不仅仅是一个方式问题。作为长辈,要掌握这一谈话艺术,第一需要有正确的思想,有同子女平等相处的民主作风。摆出老子说一不二的架式,是一定谈不拢的……第二需要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谈话幽默而深刻,自然会有说服力和吸引力。缺乏学识的长者只会训斥人,而不能使晚辈心悦诚服。第三需要有控制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当急而不急……当怒而不怒,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社会上都一样讲究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