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就有人疾呼男子汉哪里去了,近来也有人以告别男子汉为题作文,都提到男性魅力的递减现象。有人说,男人离开土地就会无所适从,男人离开战场就要萎缩退化,而我以为这是告别了传统英雄的时代。追赶金乌的夸父和射落太阳的后羿,那是力与美的象征;“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先逝”,那是英雄穷途末路的写真;“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无疑是志得意满男儿的气度……沙场征战,醉卧疆土,有英雄的气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男儿的雄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那是男子汉的胆量;胯下受辱,卧薪尝胆,那是伟丈夫的韬略……男人属于从前的战争,那里有激发男儿勇猛征战的氛围,跃战马,舞战剑,赴汤蹈火,冲锋陷阵,何等英姿勃发,何等威武潇洒。男人属于大地,那里有培植男儿粗犷气概的土壤,头顶青天,脚踏荒原,挥锄落镐,汗洒黄土,身后是一垄一垄耕作的农田,足下是一垛一垛收获的庄稼……科学技术越发达,男性体力上的优势被剥夺得越多,且从美学角度来看,男人举石斧的动作远比提着大哥大更具美感,投掷铁饼要比开枪射击阳刚得多。而今天的战争,也只让人们记住了战争的代号如“沙漠风暴”以及杀伤力极强的武器名称,诸如爱国者导弹、飞毛腿导弹、F15型战斗机等等,这是只有硝烟难见英雄的战争。如今的庄稼汉非比往昔,他们在化学制剂的添加和机器的转动中完成了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发达的科学技术对曾经需要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优秀男儿是喜还是忧?这或许正是传统与现实在男儿生命中发生冲突和较量的一个时代。
当今社会呈多元发展,个人作用相对弱化,这或许是有志于塑造理想英雄形象者的不幸。不少人就在这信息爆炸的高速路上失去了自我:为官者被大量诸如开会、剪彩、吃饭、题词、上镜头之类的应酬占去相当时间,如果从前没有修得相当功底,作为政治活动家的个人魅力及其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就要大打折扣,更不必说那极少数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人;经商致富者是时代的弄潮者,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但不能排除其中一些人依然保留着诸如吃喝嫖赌抽之类的陋习,文明水准与财富积累反差明显,个人素质或许有待加强;再说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代,或许有些科技人才就会在科教兴国、谁兴科教的感慨中走向迷茫,在金钱和权力双向诱惑的冲击下,敬业乐业精神比从前的学者专家稍逊一筹;驰骋体坛的明星,可谓是男人离开战场离开土地后尽显英雄本色的一角,然而在人类追求完美的今天,体育明星的人生观和生活方式也不能不受到更多的挑战。坚忍不拔的橡树成为诗意中标准男儿的化身,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优秀男人提出了比以往更加苛刻的标准。优秀男人首先应该是有良好品德的人,比如胸怀宽广,正直勇敢,百折不挠,自信达观,以利于在今天明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次需要有足够的胆识迎接现实和未来的挑战,这就对优秀男人的智慧和学识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博学多识,博闻强记,学有所专,用有所长;再其次,优秀男人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情趣,这是应付当今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和纷杂的社会问题的必要前提,也是偶尔间在遇到失败和挫折时能够迅速找到避风港取得暂时平衡以便他日东山再起的有利条件……大概如此优秀的男人才能够在“不管前方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的关头,必将“义无反顾,勇往直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这样的人生胆识和品格有谁能够无动于衷?
第三十二(节) 从“不愿堕落……”说起
与一位同事谈及杂事,听他言辞比较激烈,顺嘴调侃一句因为他是文人,不料其回敬说“不愿堕落为文人”。我颇感诧异,问及“此话从何说起”?回答是:舞文弄墨者可分为三等,一等为有真知灼识的大思想家,如鲁迅、胡适辈;二等为人文科学领域的大师,如钱仲书、陈寅恪辈;三等则为文人,如某某某等等一大串人物。并且告知这不是他的创造,而是“圈里人”的流行说法。我大吃一惊,他说列举的都是入流的文人,那么如我等从事文字工作且又不能入流的人又有多少?我们会堕落到哪里去呢?我简直有些如坐针毡了。
前些日子读王蒙的《〈红楼梦〉的研究方法》,对其中一个提法颇感兴趣。王蒙先生是我非常敬重的文化界人士,倒不全是因为他的名气,实实在在还是他的处世豁达和文章才气的魅力所致。他谈到一个红学中一直是个热门的话题,林黛玉好还是薛宝钗好?我们无法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林黛玉和薛宝钗体现着统一的人性的两个方面,“人性可以是感情的、欲望的、任性的、自我的、自然的、充分的,它表现为林黛玉;同时,人又是群体的、道德的、理性的、有谋略的、自我控制的,它表现为薛宝钗”。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纯粹的爱情之神,林黛玉是无与伦比的,但她却缺乏宽容,缺乏克制,挑剔、刻薄一类的毛病集于一身,且不定时间就要发作,这也确实是让人很伤脑筋的事情。
从林黛玉的性格特点,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在今天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周围也还是总有一些人对万事万物都看不惯,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品头论足,道四说三。总之,那是一种壮怀激烈慷慨陈词的架势,是一副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派头。似乎不如此便不足以显示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如此不足以显其言语的天赋和纵横古今的才气。这种对待事物、对待同志的态度,笔者实在不敢也实在不愿苟同。我不知道那位“不愿堕落为文人”的同事,是否为文人多有挑刺之类的毛病有时也感到厌烦?“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常宜放眼量”。中华民族的苦难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我想,如果我们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多一些有意义的文化创造活动,大事讲原则,小事讲谅解,得失恩怨不必事事计较,倘若读书人再多一些虚怀若谷的情怀,求实务真的精神,我们的人文环境或许会更宽松一些,人际关系会更健康一些,生活也会更有趣一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多一些薛宝钗的自我控制和理性宽容,那也未尝不可。
“堕落”有思想的堕落,也有行为的堕落,但愿我们的精神永不堕落。
第三十三(节) “嗨,马马虎虎!”
最近听人讲起其出国时的一则趣闻。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繁华都市里,在墨西哥的边境小镇上,他们的团队几次遇老外主动跟他们打招呼,那些北美或中美人夹杂着手势以非常随便的口吻冲着他们说一声:“Hi,马马虎虎!”那语气如同问了声你好一般,丝毫没有生硬的感觉。随即便是双方一阵友好爽朗的笑声,打招呼的人也疾步离去。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新鲜有趣之余,让我生发无限感慨。
在现代汉语中,马马虎虎这个词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而今已经广泛传播海外,既让人莫名兴奋,又让人疑惑不解。于是我开始翻查《辞海》《辞源》一类的大型工具书,想探究中国人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马马虎虎、满不在乎的,哪知所获甚少。对马虎这个词最简捷的解释就是,敷衍、草率,疏忽大意、不细心、等等。说到生活问题,马马虎虎与大大咧咧、不拘小(节)、凑凑合合一类词语含义特别接近,用于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时,马马虎虎或许是润滑剂,是宽容,是大度。马马虎虎的态度若用在工作事业上,轻则让人感到模棱暧昧,不得要领,重则误事祸国,害人害己。比如有人谈到工作时,假若没有什么成绩,用马马虎虎一词似幽默似谦虚地搪塞他人;如果成绩不太理想,用马马虎虎似高超似洒脱来安慰自身。这进可攻、退可守的外交辞令,已经成为当今聪明人平稳处世、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
在我的记忆中,最晚在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对这个词语就不陌生了。老师对写作业不认真、清理卫生不干净的学生,脱口而出的批评就是“马马虎虎”,接下来为人师者还要问上一句:做事为什么不能认真一点……等我们从孩童时代步入了成年,特别是做了家长以后,对自己的孩子也经常使用这个字眼,力求矫正他们做事马虎的不良习惯。孰料在教育孩子们认真做事的同时,成人们却对工作、学习一类的事情,能推则推,能混则混,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而在对待家庭成员、对待个人利益的时候,有人却一反马马虎虎的常态,锱铢必争,以至从口诛笔伐到干戈四起,从卧薪尝胆到刀剑出鞘,毫不含糊地酿出可悲可憎之惨案。如此便印证了“个人事再小也是大,公家事再大也是小”这条“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庸人哲理,这无疑是国人最大的悲哀。
清末举人曾朴在《孽海花》第六回当中,写到1885年的中法战争,对主张乘胜求和与法国订立《中法新约》的晚清权臣李鸿章,用了这样一段描述:“只可惜威毅伯只知讲和,不会利用得胜的机会,把打败时候原定丧失权利的和约,马马虎虎逼着朝廷签订,人不知鬼不觉依然把越南暗送。”本来战事顺利,却要屈辱求和,说李鸿章马马虎虎,实在是责词过于轻松了些。去年秋季,南方某省防洪堤坝大面积溃决,无疑就是对那些热衷熟谙于马虎之道或作假手法者的一次严厉警示。高位者马虎误国之事古今不乏,低位者马虎误人误己也大有人在。鲁迅先生的不朽着作《阿Q正传》,用很短的篇幅,给国人展示了一个生活在民国时期底层社会中浑浑噩噩马马虎虎对待一切的小人物的悲剧,阿Q的命运无疑是一个历史时代的缩影。再往近说,马虎之人害吾匪浅。前些时候家里的电脑换代升级,商家派来的小伙计为这一台计算机前后上门十多次,仅是前后安装设置光驱、打印机以及修改各项功能参数,就往返数次,零零整整耗费了几天时间,尽管服务态度不错,还是给人留下几许不快。这类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屡见不鲜,其中既有技术没过关的原因,也有做事马虎的陋习作怪,着实让人哭笑不得。一声“Hi,马马虎虎”之后,我感觉不再轻松。貌似巧言的马马虎虎是披着中性外衣的精神砒霜,长期的浸透熏染,使人思想麻木,精神不振,于我们的学习工作事业实在是弊大于利。外人以“马马虎虎”呼我,实则是对我们做人做事态度的写真。面对一声“Hi,马马虎虎”,我的心情沉重起来。
第三十四(节) 以车代步得失谈
腿的基本功能在于直立,扩展后的功能包括了跑步、弹跳、跨越等等肢体的技能。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腿的功劳不可抹杀。从猿到人的转变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环(节)在于直立,从此人的上肢解放,视野开阔,活动范围更大,思维速度加快。尤其是几个世纪前的工业革命为人类提供了可供享受的丰富的物质财富,我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质的飞跃,其中对行的影响和改变最为明显直接。海陆空立体交通极大地方便了人类活动,然而也带来了少许负面影响,诸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等,特别是近年来以车代步的势头愈来愈强,腿的功能或许不知不觉中就退化了一些,这当然不是危言耸听。
坐车子确实省时省力舒服又便捷,所以车子还是要坐,问题是如何坐,什么情况下坐。外出办事、长途远足、视察工作、调查研究有车子随行会方便许多,效率也要高出得多,然而生活中却也不乏这样的人,平常买菜上街或到三五百公尺远的地方办事也必劳动车子出行,无形中增添了城市交通负担,加重了环境污染,退一步讲,这样的人在赢得乘车尊严和兜风快乐的同时,或许正在一点点地丧失跑跳远足的乐趣,室内踱踱方步,屋里走动走动,举止更加老成持重,步履更显分量气派,可久而久之,自身的损失也不可低估,原来跑跳自如,脚下生风,眼前却步履沉沉,大腹便便,体形欠佳还在其次,医药费用也无需计较,腿脚不灵便却最为当紧。不论为官还是为商或者是其他行业的人们,向往年轻健康是人之常情,步履蹒跚如何胜任更繁重更紧张的工作?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减当年雄风立于不败之地?到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爬的时候,更是悔之晚矣。
生命在于运动的信条不能束之高阁。简直无法想象人类腿的功能完全退化后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在没有一个可以取代腿之功能的万全之策以前,我们最好别去冒险。一个现代社会的健康人,有健全的大脑,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三者不可缺一。不能直立无法跑跳的只有襁褓中的婴儿、颤巍巍的老人和那些机体不幸发生障碍的病残者。还望各位珍视有限的生命,适时适量运动机体的每一个部分,以维护做一个健康人的尊严和快乐。在可能的情况下,开始习惯安步当车,跑跳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依然健壮,依然充满活力和自信。
第三十五(节) “国骂”何日休?
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骂娘长盛不衰,骂的淋漓尽致,骂的惊心动魄。只要你稍稍留意,随处都能听上一两个“精彩”片断,其中就混合有许多出自“妈的”的衍生物。说骂娘是国骂,的确毫不夸张。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谁都可以随口捡起一句骂娘的话来,或攻击他人,或表达自己激烈的思维,而且骂娘通常不会被视作有失斯文有损风度。
骂娘似乎古已有之,作古的人已远离我们,姑且不去论证其是非曲直,就说离我们还不很遥远的大总统蒋介石吧,这位早年留学东洋、曾追随过孙中山的显赫人物,日后坐上了中华民国的第一把交椅,以孝子闻名的他在烦恼郁闷或肝火旺盛之时,每每使用方言破口骂娘,“娘稀皮”一时成为最高级别的国骂。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张作霖、韩复榘辈更是国骂的高手,那时,许多人都以自己的粗俗自成一家,或许还从中感受到一种豪迈雄伟的气势。如果细数这些民国要人的骂人,那简直可以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