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红泥炉(上、下)
31374400000015

第15章 西北行(9)

既是国骂,这泱泱大国的人们便尽兴发挥其聪明才智,记得鲁迅笔下的阿Q恼怒时必称“妈妈的”,而“文革”闯将的口头禅是“造他妈的反”、“滚他妈的蛋”……大人物有大人物的骂腔,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骂法。相声大师马季有段专论国骂的单口相声,令人捧腹。于是我们得知首都人骂“他妈的”,张口就来一串,好在是以第三人称骂,与说话的双方倒也没有大的妨碍,骂的高明,骂的巧妙。而在别的地方,国骂就不很简单了。就说我们这个有“龙城”、“唐都”之誉的城市,骂娘的措辞就很有值得商榷之处,人们常常以第二人称说骂,讲到普通一件事也短不了一句“你妈的”。一次乘公共汽车,二十分钟里就听了两段让人别扭让人生畏的对话。两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兴冲冲地神侃,眉飞色舞地说起坐过的豪华车子,其中的一位很流利地来了一句:“你妈的坐那蓝鸟王才舒服呢!”听他的口气,看他的神态,那车确实是让他很舒服了一阵子。车上两位漂亮小姐闲聊,说起某公司的工会主席时,其中一位张口一句:“你妈的不为工人做主还当什么工会主席!”听话的那位嘻嘻哈哈,毫无愠色,对严格意义上骂自己的对方毫不介意,自然也用不着维护人权了。用平静的语调述说事情原委要骂娘,恼怒生气指责对方时就更需借助国骂的威力了。学生、小姐尚且丝毫没有脸红耳赤或难为之情地骂娘,血气方刚的小伙子骂娘的水平定然要超乎妇女儿童之上,我们还是留点斯文,不必道破的好。还有人习惯说“我他妈的”,这更荒唐可笑,不知生养过你们的母亲什么地方得罪了你……难道不用你我他“妈的”就无法表达我们的情感?难道我们的语言如此贫乏?我想未必如此。

或许有人对此种提法很不以为然,觉得有些小题大做,殊不知我们都生长在一个历史悠久的东方礼仪之邦,在纸片间道出国骂之误,或许可以净化一番语言空气,让口出不逊的人们稍稍收敛,公民也能引以为戒呢!

第三十六(节) 漫谈“中性”

通俗地讲,中性泛指介于男女两性间的第三性,无从褒贬。然而,女性留起利落的短发平头,身着潇洒的牛仔夹克,脚蹬轻便的旅游运动鞋,挎上实用的大背包,走起路来流星赶月,说起话来噼噼啪啪,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与人交往有板有眼,一副不让须眉的模样;男士则用色彩艳丽的衣裤包装,用时髦的长发马尾打扮,说话斯斯文文,走路慢慢腾腾,办事磨磨蹭蹭。这种街头小景我们见得已经不算少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阴阳两极变幻莫测。男女两性的比例是人类的自然协调,一些女性向男性靠近了,一些男人又向女人靠拢来,就好像大自然里冷热空气的交替,热空气留下的真空地带冷空气迅速过来填充,而冷空气的缺档又要热气来补足,于是产生了风,形成了气。有勇敢的女性向男性靠拢,就有追潮的大男人向小女人走来。在过于女性化依然被视为柔弱的今天,趋于中性的女人向着男性主宰的世界迈进,还真能使人感到生机勃勃,女性正在靠自己的力量跨越三八线,找回半边天。中性化的女人也许少了一些柔媚,却多了几分侠骨几分英姿,在更多意义上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自我激励和奋进。她或许是有意抹掉一些性别上的差异,获得一分轻松,一分自信。与那些仅为悦己者容的同类相比,她对两性的吸引有着独到的理解和见地。寻求与男性类似包装的状态,更便于在男人主宰的世界自由自在地驰骋,在与男性海阔天空的畅谈和同工同酬的劳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过男人的中性化说起来就要大打折扣了。一个女里女气的男人,不但会被他的同伴小瞧,通常也要被异性嘲弄,他们给人的感觉常常是颓废不振和矫揉造作,让人难以接受。

斑斓世界,七彩人生,女性的社会责任增强了,男人的柔弱一面显露了,没准是几千年来扮演主角的夸父后羿们感到了些许疲惫,正乐得让那女娲精卫补天填海呢!

第三十七(节) 说“和”

“和”在汉语中无疑是使用频率最高的常用字之一,也是常见的一个多音字,它的发音除了我们最常用的hé之外,还有hè、hú、huó、huò几种。比如打麻将或斗纸牌时,只要一方的牌合乎规则要求而取得胜利,他或她都会言不由衷地叫出“和(hú)了”,而且这一叫法全国通用,不论你是乡村僻野的小民百姓,还是出入繁华闹市的达官显贵,在牌桌上没有地域之高下,没有方言之阻隔,东西南北中人汇集牌桌,都会在一声“hú”中遵循约定俗成的规则完成阶段性游戏,“和”在这里代表了一种圆满的结局。

“和”是一个让人赏心愉悦的字。通常提到“和”的时候,人们表现得就要和颜悦色、气和心平一些。好雨我们用和风细雨描述,关系协调、步伐一致时用和谐、和睦、和衷共济来比喻,国泰民安时便会使用政通人和来形容,生意兴旺时精明的老板也不忘和气生财的道理,等等。

有关“和”的解释历来很多。其中《广韵》载:“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尚书·尧典》有“协和万邦”之解,《中庸》有“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此处便有事物调适恰当的意思。孔圣人在《论语》中数次提到“和”,比如“礼之用,和为贵”(学而篇),和在这里做恰当来解释,有不坚不柔之意。“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篇),在于说明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纠正别人的错误,使一切都做得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却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如果再引申一步讲,可以理解为正直勇敢的人在是非问题上不会蝇营狗苟,他们用种种办法哪怕是通过斗争方式来使自己的正确意见为人所接受并积极付诸实施;而心术不正之人则表面一团和气,实则阳奉阴违,各行其是,最终祸国殃民。

“和”有其深刻广博的哲学内涵。《国语·郑语》有史伯论周朝衰败之故,指出周幽王的失误在“去和而取同。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并举出“和五味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的例子说明“和实生物”的道理。通俗地讲就是不同的事物和谐共存并相互作用,这才能产生新的东西,如调五味成美食,配五色成美画,和五音成美乐,假如只有一味、一色、一音,那就过于单调而难于出新,这就叫“同则不继”,不继则不能发展。“和”既有哲学范畴的意义,就有其自身的规律可言。要真正达到“和”的内在要求,就要掌握并遵循适度的原则,过则出现或者“不和”或者“一团和气”的“和事佬”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诸如夫妇失和、邻里不睦、同事斗气一类的事情,简言之就是“不和”,由此便产生一系列的矛盾,特别是一些单位领导间你拉你的车我驾我的辕,常常给工作甚或各自的人格完善带来一定损失。此时诸君是否应该冷静想想“和”给人类的启示:“和”发huó或huò二音时,都表示将固体的东西与液体的东西搅拌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就是要将多种物质糅和综合,使之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当然,这里说的“和”不是无原则的“和”,不是一团和气为“和”而“和”。正如麻将桌上的“开和”必须符合游戏规则一样,“开和”是夺取胜利的唯一标志,那么“不开和”无疑就是游戏中人最忌讳的事情了。牌桌上如此,生活工作中未尝不是如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哲理每个人都明白,人和指的就是人的团结,人力条件的充裕。有道是土气和而物生之,国家和而民附之。治国有方的管子也讲:“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左传》有“师克在和,不在众”的方略,可见人和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亲朋好友间如此,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同样也如此。

第三十八(节) 十年一梦

十年前那个初冬时(节),一帮书生漫游南国,在气派非凡的武汉、历史悠久的长沙、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一些名城作了短暂逗留后,高歌一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目标直指风光旖旎的海南。

小时候上地理课,老师告诉我们,共和国的版图犹如一只雄鸡。课后仔细盯着地图找寻:鸡冠上有伟大的苏联,鸡的胡须处是友好的朝鲜,鸡胸当是东南沿海,鸡尾在新疆西藏,鸡足在哪儿?毫无疑问,是宝岛台湾和海南。一个是国民党的辖境,一个是《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的地方,娘子军清算了岛上的南霸天后,琼崖美好的一切回归人民。天蓝蓝海蓝蓝,椰林寨,橡树林,红棉树,潮水,沙滩,哨所……

一个黑漆漆的夜晚,我们有两女四男的队伍在湛江乘了开往海安的公共汽车。从地图上看,这段路程大约有120公里,车子摇摇晃晃在坑洼不平的道上,凌晨三点方才抵达海安。找个临时栖身之处,和衣而卧,辛苦劳顿勿需细说。清早六七点钟,我们赶上了只有二十吨吨位的第一班船。小船下海了!愿望就要实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琼州海峡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一行人眼中算不了什么。然而,一两个时辰过后,身强力壮的六人就有三四位出现不良反应,过去从不晕车的我体验了翻江倒海的滋味,顾不及仪表何如斯文几多,扶了船舷对着海水一吐衷肠。海南岛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

踏上了刚刚开放的海口市后,我们发现这里的游人还不多,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离码头不远的一个两层楼房的海军招待所,一间客房里四张干干净净的床铺,床位两块钱,还有公用淋浴室,招待所的饭钱一天用不了十块。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凭着一副铁脚板,从东走到西,再从西走到东,虽说囊中羞涩,却也一副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转转小摊,一个偌大的椰子不过两三块钱,一盆中等的海石花也就三五块。市内到处是拆卸的残垣断壁和刚起的地基,到处有俗艳的化纤材料圈着的摞荒地,吊车、挖掘机、推土机的轰鸣噪声一片,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偶尔一两栋楼拔地而起,却与周围环境不很协调。傍晚时分,与客人挤一块看电视,巧遇华北普降大雪的新闻,欣喜若狂的我们顿时来了情绪,同行的赵君即兴赋诗:“汾河飞落冰凌花,南国怒开马蹄甲,五千里路赶凉热,一万尺牍伴生涯。”(马蹄甲是有硕大红花的热带植物)手舞足蹈的男子汉们直在屋外那200平方米的大平台上翻筋斗,拿大顶。不过,CCTV新闻联播在这座开放城市要推后一天收看,是我们没有料到的,于是就以为内地的文明文化远胜“瘴气蛮烟”的海南一筹。我们去了离住所不远的海滨,热风扑面而来,成行的椰子树棕榈树,成片的芭蕉林,一望无边的海滩冒出兴致勃发的寥寥六七个人,抱着衣服提着鞋,在松软的沙滩跑跳旋转。远处几只亮丽的帆板滑过,翻飞的海鸥闯入视野,大男生们追海去了,他们只会点狗刨式的蛙泳却也摆出一副中流击水的派头,我几次在浪花涌来的瞬间摁下了快门,为海浪簇拥中的“伪弄潮儿”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时间是1985年的12月5日。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海口逗留两个昼夜,为去三亚的问题发生了争执,天涯海角固然充满诱惑,可想想那颠簸的旅程又顿生畏惧,结果少数服从多数,一同前往广州,约定南海明珠亮起来的时候,再去寻访白沙滩,南天柱……

十年过去了,六人团队大多步入了不惑之年,有了自己的事业,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革命的接班人,南海之约却未能兑现,于是对当初与三亚失之交臂后悔不迭,更别说对五指山万泉河的神往了。看着建省后的海南经济腾飞,看着岛上现代都市崛起,怎不让短视的我们眼红耳热。海南,不远的将来,北客还要再睹你的风采。

第三十九(节) 我读小说

都说人到中年要变得实际一些,生活也会更加平平淡淡,可我偏偏做不到。希望有一个理想的世界,一个可以寄托灵魂的世界,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于是,就依然看小说,读故事。

“文革”十年间我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九年义务教育,数理化学得一塌糊涂,却在那些岁月里读了不少好小说。从高尔基的《母亲》《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到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卓娅和舒拉的故事》《牛虻》到《青年近卫军》,还有《青春之歌》《家》《春》《秋》《红日》《红岩》《红旗谱》《金光大道》《艳阳天》《封神演义》《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古今中外的小说。大部头的小说耗去了不少时光。

恢复高考以后,有幸上了大学,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之余,一头扎进小说的瀚海汪洋,云里雾里就把日子打发得干干净净了。一大批如《悲惨世界》《九三年》《名利场》《怎么办》《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这些令后来者难以望其项背的世界名着轮番轰炸,惊天动地、曲折离奇、哀婉动人的故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想象,情绪随着书中那些命运多舛、不屈不挠的人物起伏,喜乐悲戚,感同身受……大学毕业的时候,挚友问鄙人志向如何,我说每天能翻翻好书好小说,想写的时候再写点东西,此生足矣。

后来进机关,读硕士,再往后到学术机构从事研究也有了十年的历史,光阴一寸寸流逝,对小说的热情却依然未减,三日不翻小说心里发闷,五日不看故事茶饭乏味。现今早已为人妻为人母,家务忙得团团转,职称晋升的压力也不小,家可以不理,朋友可以不会,歌可以不唱,舞可以不跳,小说却不可以不看。《百年孤独》《战争与回忆》《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及《曾国藩》《白鹿原》《围城》等等优秀的中外作品依然还在我的案头。于是,纵横交错的历史,古今风俗民情,各阶层的生活心态,于我不再陌生。虽说不能优哉游哉如从前一般想看什么书看什么书,在顾不及长篇时就以短篇聊解饥渴,却也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感觉,此生不亦乐乎!

小说让我体验了不读小说就难以仔细玩味的人间情感,我由衷地感谢那些历尽艰辛为人类创造了宝贵精神财富的笔耕人。遗憾的是,我偏偏属于进多出少的那类人,尽管有几篇学术论文,参加编写了几部学术专着,却没有在文学创作方面留下墨迹,或许真要让我抱恨终身了。不过,有了小说的陪伴,生活不会苦涩,生命不会干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精品来索求!

第四十(节) 读诗,作诗?

对诗歌我不敢妄加评论,自知没有作诗的细胞,也缺乏作诗的素养。但是,我曾零星读过一些好诗,在文字美、韵律美、意境美中,得到了享受,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