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远去的背影
有学者提及1998年10月赴阳城出席“名相陈廷敬暨皇城古建学术研讨会”是一次难忘的历史文化之旅,不仅因为聚学界师友而受益颇多,更因为陈廷敬“午亭山村”故址的“林霏山色”,使人感触弥深。对此我有同感。
说起河东盐池,无疑会提到一名叫猗顿的富商,由此还要追溯到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越国大夫范蠡。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退保会稽(今浙江绍兴),范蠡为勾践献上妙计,将美女西施送给吴王夫差,勾践得以免死,范蠡入吴国成了人质。两年之后,范蠡回国,从此帮助越王勾践发愤图强,埋首备战。勾践卧薪尝胆整整十年,他用范蠡和文种二人之谋,一举灭掉了吴国,洗雪了耻辱。而相传越国灭吴以后,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也有史书称,范蠡此后改姓易名,号称鸱夷子皮,游到齐国陶地(今山东定陶西北),治产积财,富至万万,成为春秋战国时天下最富有的大商,人称陶朱公。朱公既富,乐于施舍,而“猗顿,鲁之穷士也,耕则常饥,桑则常寒,闻(陶)朱公富,往而问述焉。朱公告之日:‘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于是(顿)乃适西河,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以兴富于猗氏,故曰猗顿。”这是《史记·集解》援引孔丛子的话而勾勒的猗顿发迹史。而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司马迁倾向于猗顿由盐池起家致产,而后“赀拟王公,驰名天下,与王者埒富”。关于这位闻名天下的战国大商人的致富途径,一直存在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以河东盐池起家,一说是以畜牛羊而兴业,然而对猗顿积累财富时问师于越国大夫范蠡,对猗顿发达致富的地方是在猗氏(今山西运城属地),则没有任何的异义。
猗顿是中国史书记载的最早与河东盐池有关的人物,而且他的富有与盐池的关系非常直接,退一步说,即便他不是业盐而是牧养六畜以至富有,那也是因为他起家发迹的猗氏是一个拥有盐池之利的地方,而不是别的其他地方。猗顿把富有与盐池很早就联系在一起,所以在追溯河东盐池的历史时,不能不提到猗顿这位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商人;在炫耀明清山西商人的辉煌时,不得不想到明清山西商人的原始发迹处是在河东盐池。据说,猗顿在业盐或者牧畜的同时,还做着珠宝生意。人称猗顿“长袖善舞,多财善贾”。古书《淮南子·汜沦训》记载:“玉工眩玉之似碧卢者,唯猗顿不失其情。”也就是说,这位起家盐池的富商还以慧眼识珠宝而着称于世。不过猗顿也像他的师傅一样,既能聚财也能散财,备受后世推崇和称颂。在今天的运城盐池,还在传说着猗顿生有三子,长子王寮,次子王景,季子王鉴,而现在的临猗县城南还有用这三个名字命名的村子,特别是在王寮村里还有猗顿墓,人们以此来纪念这位与盐池有特殊关系的早期中国的大商人。
第二(节) 念乔家商经
假如没有激情,没有对情感、利益、名望的追求,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可能都不会成功。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剧中的乔致庸,与中国近代史上真实的乔致庸一样,是一位典型的有着成功欲望的中国式的浮士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对于经商的乔家人来说,“本”和“源”最重要的内涵是什么?是正确的义利观指导下的正当商业活动和商场竞争,就是古代圣人标榜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可以说,明清晋商之所以称雄商海500年,成为古代中国最具实力的商帮,与其经营活动中的诚信理念、敬业开拓精神以及严密的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祁县乔家兴盛超过了200年,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与其诚实守信的关系最为直接。《乔家大院》通过剧情故事塑造的银屏人物,将乔家的商德、乔家的商经娓娓道来,在人物剧情的烘托中,将晋商的经营理念、为商之道形象直观地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晋商的经营诀窍,晋商的经营艺术,就是通过剧中人乔致庸、孙茂才、马荀几位晋商能人的口中讲出来;比如乔家制定的号规,既规范了商号的连锁管理,也约束了商号从经理到伙计甚至是东家的行为举止,特别是店号掌柜的干不好就走人,东家与掌柜的互敬互爱,乔家商号伙计必须戒五毒,戒懒、戒骄、戒贪等等;比如商号的任何人都不得任用私人,不得私自拆借银子,给店号造成损失的,违反规定喝花酒、捧戏子的,都要受到惩罚,轻则兴师问罪,重则开除出号;比如为激励商号所有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号内伙计增加分红身股,奖罚分明,事业留人,等等,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对现代经营管理也有所启示。
乔家以勤俭诚信起家,以儒家伦理道德维持家族的兴旺。乔家在包头的“复”字商号,开办之初就宣称“以勤俭诚信为本”,做生意不缺斤少两,不掺假图利,商号使用的“斗”和“称”,让一些利给顾客,包头人于是都愿意进出乔家的商号,“复”字号的买卖越来越红火,钱财越聚越多。
晋商成功的原因在于儒商,而儒商的根本全在于诚信。《乔家大院》一剧中所表现的坚持“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商之道的晋商精神,从商贸到金融,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充满创新理念的晋商精神;“纵横天下五百年,跨越欧亚九万里”,勇于开拓前进的晋商精神……无一不是民族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也无一不是当代中国商人应该具备的品格。时代呼唤着商业诚信,历史赋予中国商人新的使命。这一切能够从《乔家大院》这部优秀作品所彰显的晋商精神中得到借鉴和启迪。乔致庸这位乔家的代表人物,无疑是集中国传统文化和商业成就于一身的优秀商人,可以说他是真正掌握了经商真谛的晋商杰出代表人物。就是在乔致庸手里,乔家大院的建筑规模和形制格局基本形成。乔致庸的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恪守了儒家文化所要求的商业人格,把儒术荣耀门第的思想发挥得淋漓尽致,最终成为儒与商并举的一代巨富。在乔家的商号中,所有的人都必须念通“诚信”这本经。民国以来,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主持了家族产业,他也立下了严格的家规:一不准吸鸦片、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赌博、四不准冶游、五不准酗酒,等等。这些家族的规矩对维持家业兴旺有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成大业,就得从细(节)做起,就得从诚信开始,这也是乔致庸和他的“在中堂”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有形和无形的财富。
第三(节) 满园春色入常家
农历壬午年二月十八日下午四点半,我和丈夫陪同北京的客人小高,在柔美的仲春季(节)来到榆次常家庄园观光,同行的还有小侯。常家庄园刚开放的时候,规定下午5点钟关门,今年却延长了几个钟点。高大的堡墙堡门圈筑的巷道庭院间,此时显得空空落落。一种少见的空旷和静谧慷慨地赐给了这个时候游园观光的人们,我也感受到了这一份舒心惬意。
从厚实高大的堡门穿过,导游小姐解说的第一站是常家宽大的祠堂院,在挂有“本支百世”匾的陈列室里,遥想常家人当年毕恭毕敬供奉先人、从这里走南闯北聚积天下财富的情景,仰观屋墙上展示着一个庞大的北方大家族的世系表,感悟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哲理的玄妙。
春日的阳光柔和了许多,建筑群的轮廓似乎镶上了金边,园中景物草木被映衬得亦真亦幻,亦虚亦实,自然会生出平日不常见的美景。出了祠堂院,又穿过一个院子,便是占地数万平方米的常家园林。从灰瓦灰墙的老院子出来到了杏园,满眼的春色扑面而至。
整园的杏花怒放,展露醉人的芬芳,迷人的姿色。修剪后横斜疏影间的几十株杏树,绽放出美若薄纱的大片云霞,白粉色的花朵在鹅黄嫩绿的草坪间绽放,百媚千娇,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在这样一片竞放的杏花廊里穿行,欣喜之情由然而生。我们绕着杏树杏花不停地拍照,尤其是北京来的高女士,绕着这株树摆一个亮姿,绕着那枝花留一个倩影,快活得像个孩子。我们都被她感染了。
出了杏园经过百狮园,闯入视线的是一片绚烂的桃花。桃花的颜色比杏花深了一些,春光明媚,芳菲漫园,桃花掩映着游人的笑脸,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纯美,烦恼和浮躁被一扫而空。嫩绿的草地上,一株株高矮粗壮适宜的桃树,那般娇艳,那般妖娆。温一壶美酒,结二三知己,席地盘坐,即兴吟唱,口出狂言,生死不弃,桃园三结义那段让许多人心驰神往的人间至真至爱,竟让我们逮着了。
园林里弥漫着春的气息,春的光影。在鹅卵石铺砌的人行道旁,茸茸的小草露出了尖尖的头颈,窥探着四周牛毛黄色的新土。湖边垂柳缓缓舒展枝条,春风轻轻吹过时,轻柔的柳条像维吾尔姑娘长长的发辫悠悠摆动,娇羞中透出了点点明媚和浓浓画意。
湖水对面的一排排杨树崭新茁壮,远远望去,傲岸挺拔,好像是这花园的守护神。小桥湖水老屋,蓝天碧草花树……光线渐渐变得柔和了起来,夕阳的余晖笼置着万物,后花园散发着阵阵温馨和芳香,空旷的园林带给我们的是“野旷天低树”的全新感受。亲近乡间泥土,亲近湖光山色,与大自然的沟通交融,驱走了都市喧闹压抑的浮躁和焦虑,因地建势辟建的都市桃花源,让我们在平心静气中感受一分超凡脱俗的身心愉悦。难怪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小高说来太原一趟太值了,她回去后一定要告诉亲朋好友们,常家庄园比北京的颐和园还要美。
满园春色,美不胜收;满眼春光,妙不可言。杏花娇美,桃花明艳,柳枝婀娜,迎春花富丽典雅,白杨树伟岸挺拔,花拂游人面,人在画中游,能不惬意、能不开心吗?观稼阁、听雨楼、石碑廊、藏经楼……反倒成了游览的次要选择。在这个老屋旧院的春天陶醉了。我想,明年这个时候,我还要去体味这满园的春色。
第二年,真的与全院女职工又去了常家庄园,此时正值主持编撰百年山西文化丛书,于是凑成了一首《游园有感》:
妇女(节)一年一度,花木兰相携游来。
观老宅倾慕常家,探名园众说盛衰。
多少载南北征战,血汗泪流遍九州。
几百年晋商风流,车辋常独占鳌头。
闯关外常家前辈,聚钱财长途转贩。
走边蒙常家后人,外贸通余缺调运。
积善行常氏赈灾,耀祖宗“仁周义溥”。
习时文常家子孙,博功名“士诵清芬”。
敦义局须眉开设,新学堂巾帼创办,承家训自食其力,写华章重教育英。
余辉落青砖碧瓦,多感慨万般流连。
商贾女飒爽当年,随风去飘渺如烟。
逢盛世莺歌抚琴,有舞台风步催鼓,今文娇指点江山,百年事春秋再塑。
第四(节) 民居经典王家院
山势巍峨、风景秀美的晋中绵山脚下,安卧着一座清代老宅院——灵石县静升村的王家大院。无论从建筑规模、建筑等级还是建筑文化、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王家大院都无愧于北方民居建筑瑰宝的称号。
目前已向游人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两处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群,有院落54座,房屋1052间,总体风格呈靠崖式的城堡建筑。
盖建高家崖堡院时,王家实力最强,高家崖处处显现出的精湛工艺便是最好的说明。静升王家有谱可查的历史始于14世纪元朝的后期,经过了明清两朝的努力,王家人由贾而儒,官商并兼,清朝中叶时达到全盛,族中有官职的人达到了40多位,所以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座美观坚固的多进院落。
高家崖也称视履堡,属东区部分。嘉庆元年(1796年),王家开始修建建筑等级最高的堡院,这是静升王家修建的第五座也是最后一处堡院。高家崖堡院的修建历时16年,面积11728平方米,呈不规则的城堡串联住宅群,有大小院落26座,房屋218间。主院是静升王氏16世王中极两个儿子王汝聪、王汝成的宅院,为沿袭西周以来的前堂后室三进四合院的布局。每进院子正房、厢房、倒座房等等屋舍齐备,正房一排或五间或三间,都是傍山凿挖拱券的窑洞,然后在窑洞上盖建多间有围栏圈起的房子。在高家崖里,有共同的书院、绣楼、花院、长工院、围院和祭祖阁,每院还有各自的厨房。
环绕高家崖厚实高大的堡墙,在东西南北四方开设四门。北门和西门比较简单,西门通往红门堡,方便两处堡寨里王家人的来往走动;北门开在东北角上,专供护堡人和家丁们出入。东门和南门非常讲究。东门供家人出入,也是今天游人迈进王宅的第一道门。门楼顶端的“视履”两字,既彰显主人的精神境界,也在告诫家人进出走正道,履道方坦荡,心气平和时,福寿自康宁。南门为贵客登临启用。
红门堡最初称恒贞堡,取自《易经》的“恒,亨,无咎,利贞”。筑堡人希望子孙后代依托大院,读书求名,经商取利,永保家族兴旺发达。红门堡历时半个多世纪建成(乾隆四年至五十八年),面积19800平方米,院落28座,房舍834间。红门堡院落布局总体呈现“王”字结构,迎合王氏家族“辈辈封侯”、“代代为王”的俗世精神追求。堡中各院依照官位品级的等级而有差别,五品以上官衔的人家,住的是二进到四进的四合院落,堡中有中宪大夫第、奉直大夫第、司马第这类宅院,大多豪华讲究,装饰更华丽一些。王家大院不仅因堡墙高、门楼阔、屋舍多、功能全而享誉全晋,也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为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所推崇。
王家大院的石雕、砖雕、木雕艺术,赋予古老的建筑群灵气和生机。旗杆高耸,石狮守望,灵兽端翘,瑞鸟盈门。高家崖的墙基石上,把“五子夺魁”、“指日高升”、“麒麟送子”、“飞马报喜”、“吴牛喘月”、“海马流云”等教育子孙忠孝(节)义的故事画面,雕刻在高1.6米、长0.6米、厚0.3米的青石板上,砌入正窑、厢房的窑腿墙基。在屋脊、楼栏、额枋、门楣间,雕刻着大量宣扬封建纲常礼教、勉励后人光宗耀祖以及福禄寿喜的吉祥文化内容。门旁的柱础石、抱鼓石间,雕刻着麒麟、神鹿、锦鸡、青云等等,营造出家族的祥和,隐含着阖家人的企盼。
王家大院的门窗造型也很有特点,贝叶匾、石竹门、石踏几、槛垫石等等精美的建筑配件,精雕细刻着凤戏牡丹、喜鹊登梅、寿石盘根、一品青莲、一路连科、杏林春宴、劲松修竹一类的图案,室中人足不出户就可置身如画美景之中。
门匾和楹联是富贵人家标榜风雅最下工夫的地方,王家大院几乎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把警言吉语刻在门端,家人出出进进,耳濡目染,抬头低首间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光阴荏苒,盛衰无常,王家坚固的堡宅没有能传之百代千秋。今天,站在这所倾注着王家先人们心血的合聚之堡中,凝视曾经雕梁画栋金银堆砌的一处处堂皇院落,抚摸着精打细磨沥金涂粉的门楼窗栏,仔细分辨不远处还有的几处依然荒芜的旧堡残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慨油然而生。
第五(节) 高屋峻宇话晋商
老房子就像老者智者,讲述着人类昨天的历史,讲述着与我们的今天难以割舍的过去。山西老宅大院如此之多,就与明清晋商的辉煌关系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