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红泥炉(上、下)
31374400000018

第18章 西北行(12)

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类生活诸多便利的同时,无疑也会剥夺生命中的部分快乐。眼下人们对老照片、老房子的回味和青睐,就大有文章可做。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已经丰富的今天,努力捕捉东方文明的精髓,对中国亲情友情之类的实感真情羡慕不已;而开始向小康目标迈进的我们,或许正在朝着坚硬外壳包装的冷漠和沉默走去。我们偶尔听到城市居民被盗窃有邻里观战、闭门不出的故事,看到关于现代人际关系冷漠对人类自身伤害的议论,罪魁祸首当属楼房式建筑物。都市人在一个单元楼住上四五年,不知道左邻右舍上下谁居的大有人在,楼房无疑是现代人快速步入“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境界的捷径。除了工作上的关系外,一栋楼房一个单元中也必得有些特殊有点名气的人物,或许才有资格让全体楼民认识。进步乎?文明乎?

前些天看某权威报纸登载的文章说:当今城市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人数正日趋增多,沿海发达地区如深圳市的患者比例更高一些。对寂寞孤独的人来讲,隔绝生硬的人际关系就是催化的毒素。而冰箱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享受的同时,由于其制冷剂氟利昂的使用,已经对我们居住的环境造成威胁,维持人类正常生命的臭氧层也开始出现臭氧空洞,于是,一些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小学生拒绝家长在居室里安装空调,以减轻一分对大自然的破坏。虽说微不足道,却也让人钦佩甚至感动。不少厂家都在生产无氟冰箱,专家说无氟制冷现在还不能达到最满意的效果,但不久的将来,无氟制冷将会占领全部市场。由此便进一步生发了冰箱与楼房相通的联想谬说。

近年来微波炉厨具的普及,不少消费者将其视为烹饪的辅助工具或冰箱的配套产品添置家中。微波炉体积小,用途大,使用方便,可以在最短时间内烧制出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食物,而且冰箱存放的食物经过微波炉的高温加热,细菌消灭殆尽,食之有益健康。说它是冰箱的配套产品当之无愧。那么,隔绝的楼房居民是否也该发明发现更多的增进快乐和健康的配套设施呢?

第四十七(节) 夕阳·黄昏·城墙

自幼在晋西北的一座古县城里长大,旧城的模样也时时回到我的梦中。不过,不知因为什么,小时候玩耍最多的地方——老城墙却一次也无缘入梦,翻看周公解梦,也还是不得其解。

“文革”之前,城墙大部分还是完整的。依城墙过去开设的四座城门,只是没了门扇,留下了四个敞着的大豁口,稀疏的人们从此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去,在被称作城门的两旁,是高宽厚都让人望而却步的城墙,出了城墙门就算是城外,那里全是庄稼地,人迹罕有,坟头不少。城外有鬼,我们小时候经常会这样想。黄昏时分,别说是小孩子,大人也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躲进自家的屋里,打理些家务活计。

不过,城墙我是常去的,当时也只有五六岁。夏天是我们非常快乐的日子,晚饭之后,父亲母亲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四个,在城墙上溜达消夏,城墙上有碗口粗的榆树、槐树,墙头上裸露着黄土,长着一些不知其名的依然美丽的小草,我们在周遭三四公里的城墙上漫步,全家人以这样的方式消遣着盛夏,度过了几个春秋。新生的榆钱,捋一把,吃两口,滑滑的绵绵的感觉;槐花开了,拽上几串,回家后妈妈用热水一烫,伴一点面加少许调料,放在笼里一蒸,味道很好。每每在城墙上看着太阳落了山,走到薄暮笼罩,相互间几乎看不清面目为止,我们还是不愿回家……

城墙,护城之墙,最常见的是由砖石垒砌筑成的延伸长宽高三维空间的物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有城墙的地方比比皆是,没有什么可让人大惊小怪的。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城墙的城市凤毛麟角。我见过的城墙并不多,六朝古都南京、十朝古都西安和有两千多年政权建置的平遥,这几个地方的城墙都很有特色,也有很多的趣闻故事散落其间。每当登上一座或一段城墙时,都会让人生发思古之幽情,心平静得很,也茫然得很。

记得一次去平遥古城,时间大约是在仲夏之季,已经过了下午5点钟。刚刚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两道彩虹腾空而升,古城墙笼罩在美丽的彩虹中。城墙上只有很少的几个人,加上我们也只有十来个人。于是,我和姐姐就从瓮城走起,沿着城墙一直走,走到了落日黄昏,走到管理人员派人上城墙找我们,而我们在城墙上不停地说着从前一些有趣的故事,内心充满无限快乐和感慨。

夕阳、黄昏、古城墙,悠闲、安宁、舒适,景观如此协调,心境如此美好……农业社会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象,对于今天的我们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于是,我只能用相机捕捉到时光和历史在这一刻的定格。

第四十八(节) 生命·城市·水——北美考察点滴随想

从小学起甚至是更早的时候,我们知道了生命存在最基本的三要素是空气、阳光和水。有洁净水域的地方空气会更清新,阳光会更灿烂,树木花草会更繁茂更娇美。然而,一个有人群居住的地方,想同时拥有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和绿树红花,那是需要基本条件的。

最近,我作为山西哲学社会科学考察团的成员,前往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北美国家的几所大学、几处文化艺术中心和博物馆,进行了短期访问和考察。走马观花式的出访中,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营造出的那种环境。我们走过的十多个城市,大多滨海临河,我们中的多数人都知道美国独立战争中那条河水充溢河流清澈的波托马克河上坐落着一座英雄的城市华盛顿,知道纽约哈得逊港是北美洲最早的移民登陆点,知道港口城市温哥华被誉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等等。然而这次出行,我们更多地还是直观感受了北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

乘车旅行途中,清新的空气,迷人的水色,郁郁葱葱的森林,芳草茵茵的绿野,带来了愉悦,带来了舒坦。目睹这些城市中的河海湖汊中的水流如想象中的那般充裕,周围环境如希望中的那般洁净,心中那份感动的确很深很深。经过安大略湖边时,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正在成为世界各地富人们避暑的天堂,因为这里拥有世界上得天独厚的淡水湖群。我似乎并不羡慕豪富们口袋里钞票的不断鼓胀,却很嫉妒或者说羡慕北美人拥有如此适宜的生存环境。像眼下人们常常谈起的“资源共享”,我以为物质享受、文化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你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准允许,你就可以共享,然而北美充裕的淡水,清新的空气,明艳的阳光,舒展娇艳的花朵,你如何能够共享?

七十年代后期起,中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国民总产值突飞猛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们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从改革中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实惠。我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可我们的担忧也增加了几许:许多地方的天空不再瓦蓝瓦蓝的,湖水不再碧绿碧绿的,河水不再清澈见底,花草不再纯洁无瑕,小溪不再水满,大河不再常流;摩天高楼越建越高,人口密度越来越挤,生活垃圾越积越厚,干旱高温的天气越来越多,人工降雨的次数越来越多,沙尘暴的次数越来越多;淡水减少了,森林减少了,物种减少了……不断恶化的环境一再向人类预警告急:我们是在付出了牺牲环境的巨大代价来发展经济的!

优美环境的背后潜藏的还是人的文明素质,是一个社会整体的道德文明素质。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可持续发展中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但是改善环境、美化家园的确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社会全体公民的奉献。看到北美如诗如画的风光,想到我们正在经受着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的痛楚,多么希望我们的企业家们,能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想到与我们休戚与共的环境,多么希望有真知灼见的企业家们不再从事那些危害环境的生产,多么希望我们的普通老百姓能够摆脱生存领域里脏乱差的困扰。眼下我们的魅力城市、宜居城市、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保护区等等,都是我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有效实践和行动楷模。今天,保护环境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人们心灵和道德上的一种默契。如果大家都能够珍爱保护我们共同的环境,共同的地球,或许用不了许多时候,我们的城市周围也会出现清澈幽静的河流,平整美丽的草地,参差错落的树木森林,波光潋滟的河湖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