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成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最重要的部分是正确的,然而,近代建筑的保护开发也不应被忽视,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应该成为太原最具文化特色的亮点。近代建筑与历史地段是社会和城市在近代发展的见证与写照,又是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的载体,它同时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具有城市现代文明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双重价值。
什么样的文物保护单位能够打响品牌战略并且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应该说是既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重要历史人物,也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同时还有当时活动所依托的建筑遗址、旧址等等历史场景的烘托。
三、民国建筑是太原特色城市文化建设的优秀遗产
山西文化格局目前基本形成了北部古战场与佛教文化,中部晋商文化与大院文化,南部根祖文化,晋西黄河风情、太行风光以及古建筑等几大重要板块。太原现有的遗存在以上几个文化板块中,历史文物遗址遗迹建筑物影响最大的比如晋祠、天龙山石窟、北朝墓葬壁画以及众多的隋唐直到明清时期的寺院佛塔建筑物,除此而外,民国时期以官署和学校为主的城市建筑群也是值得开发且有历史和文化双重价值的优秀遗产。
民国建筑是我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建筑物,既有别于中国的传统建筑,又不同于西方建筑,可以说是中西文化理念和建筑文化交融发展过程中的产物。
受保护的近代建筑须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这是世界通行的文物保护法规确定文物保护等级的一些基本条件。但是,文物建筑与非文物建筑之间也没有绝对的界限,比如一些非文物建筑,有些在将来会成为文物建筑,而各种建筑的保护级别随着社会变化,以及因新的发现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有的会升级,也有的还会降级。比如对现有文化价值较高的近代名人别墅区和故居住宅的保护就要与再利用结合起来,从保护的角度出发,一是要加强整个历史地段、地区的总体环境保护,一是采取局部环境和建筑单体的分级分类保护。从资源再利用方面看,首先可以利用名人产生的效应,将建筑辟作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使用,其次,可以让人保护性居住,居住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鉴于上面的论证,提议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要加大对太原民国建筑物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选择适当时机,协同省、市文物、旅游部门,一体规划设计、共同开辟旅游观光品种,提升太原的特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影响。
第五(节) 民国建筑群:太原的一张城市名片
城市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文化环境和城市建筑的优劣对城市文化品牌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太原的近代建筑,尤其是民国时期那些具有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功能的建筑,大多具有典型意义,而这些文化遗产对于城市的整体形象影响极大。在太原特色文化名城的建设当中,必将会产生独特而重要的影响作用。
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凸显
山西是一个文物大省。全省入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有32处,太原就有山西大学堂、督军府、山西国民师范革命活动旧址、高君宇故居、赵树理旧居、太原文瀛湖畔辛亥革命活动旧址、山西省立川至医学专科学校旧址、太原天主教堂、革命烈士纪念碑9处。由此可以取得这样一个认识:太原民国时期的省保单位占到全省的1/4多,这一时期太原建筑的文化品位和历史价值由此凸显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民国建筑群,比如太原府故城、太原机器局旧址、西北机械厂旧址、同蒲铁路管理局旧址、山西实验中学的“涵静楼”、太原绥靖公署高级招待所、侵华日军军部大楼旧址、阎锡山家宅、徐永昌故居、解放路天主教堂等多处近代遗址和旧址。
极具文化特色的亮点
古代建筑成为山西文物保护单位最重要的部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近代建筑的保护开发也不容忽视,尤其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应该成为太原最具文化特色的亮点。近代建筑与历史地段是社会和城市在近代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又是现代城市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它同时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具有城市现代文明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双重价值。在国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快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近代建筑及其相关文化设施所占有的文化份额比重远远大于山西。
时间和空间,人物与事件,构成了纵横交织、色彩斑斓的历史。太原民国时期的建筑之所以更加引人关注,除了前面列举的大量的遗址旧址建筑外,自然还是因为山西地方统治由阎锡山独掌大权长达38年之久,这在国民党的历史上成为世人瞩目的特例。1911年10月28日,太原继武昌、长沙、西安、南昌之后响应起义,当天中午军、警、学界代表在省咨议局推举阎锡山为山西都督,从辛亥革命中赢得了对山西的统治权,由此开始了其在山西的长期统治。民国时期的建筑物许多都是阎锡山在山西时期最重要的实物见证。
什么样的文物保护单位能够打响品牌战略并且最大限度地创造经济效益?应该说是既有重大历史事件,又有重要历史人物穿插,也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同时还有当时人活动所依托的建筑遗址、旧址等等历史场景的烘托。与太原民国时期的大量建筑群遥相呼应、可以产生连带作用的遗址旧址,特别是目前车程在一小时左右的还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如五台山的徐向前故居、白求恩模范病室,省保单位如定襄县阎锡山故居、太谷县孔祥熙旧居、太谷县铭贤学校旧址、五台山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八路军总部旧址和建筑物多处。
“三线”旅游将提升特色文化名城魅力
山西文化格局目前基本形成了北部古战场与佛教文化、中部晋商文化与大院文化、南部根祖文化、晋西黄河风情、太行风光以及古建筑等几大重要板块。太原现有的遗存保存在以上几个文化板块中,遗址遗迹建筑物影响最大的比如晋祠、天龙山石窟、北朝墓葬壁画数处以及众多的隋唐直到明清时期的寺院佛塔建筑物,除此而外,民国时期以官署和新兴学校为主的城市建筑群也是值得开发且有历史和文化双重价值的优秀遗产。
受政府保护的近代建筑须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技术及其使用价值,这是世界通行的文物保护法规确定文物保护等级的一些基本条件。但是,文物建筑与非文物建筑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一些非文物建筑,或许在将来会成为文物建筑,而各种建筑的保护级别随着社会变化以及因新的文化发现等诸多因素的变化,有的会升级,也有的还会降级。
对现有文化价值较高的近代名人别墅区和故居住宅的保护就要与再利用结合起来,从保护的角度出发,一是要加强整个历史地段、场区的总体环境保护,一是采取局部环境和建筑单体的分级分类保护。从再利用方面看,首先可以利用名人的磁场效应,将建筑辟作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使用,其次,可以让当地居民保护性居住,居住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保护措施。
鉴于上述论证,提议在保护优先的原则下,加大对太原民国建筑群的开发利用,特别是选择适当时机,协同省、市文物、旅游部门,一体规划设计,共同开辟可以暂时称为红线、黄线、蓝线的“三线”旅游观光品种,提升太原特色文化名城的魅力和影响。
红线——展现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城市各阶层人民爱国斗争;
黄线——展现20世纪前期社会层面的老街、老店、教堂、寺庙等等老城区观光建筑;
蓝线——反映民国时期山西基本社会状况的人文观光旅游线路。民国建筑是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太原建设特色文化名城,需要重视民国时期建筑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第六(节) 太原文化休闲业怎样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是城市的名片。文化传承是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文化休闲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准、让人民群众享受文明舒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一个城市不能只有看得见的GDP增长硬实力,还需要安全、秩序、精神、文化等非显性的软实力。文化软实力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对城市发展的整体形象影响巨大,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太原这座有着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老而现代的历史文化名城,在新的条件新的基础之上,必然要走出一条顺应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特色文化之路,而优质的资源与良好的基础,将为太原文化休闲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永恒动能、重要支撑和腾飞的起点。
一、优质资源是太原文化休闲业持续发展的永恒动能
文化产业对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能力、激发城市活力、彰显城市魅力的作用举足轻重;对转变发展模式、优化产业结构、增进社会和谐、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不可替代。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正确选择,也对中国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
确定文化产业方向的择选标准,包括关联度强、产业链条长、增加值比重大、增加值率高、行业增长速度快、具有资源竞争优势等等因素。不同行业对文化资源和产业发展过程中人力、技术、资本、市场等等因素的配置需求不尽相同,要在竞争中保持优势,需要综合把握和合理定位。比如音像出版业,广东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70%左右,太原短时间内难以企及;文物艺术品收藏复制业,北京具有的首都人文地理优势也非太原可比。200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休闲娱乐业的收益和从业人数均为全省文化产业各行业的第一位,所占比重分别为49.5%和15%,而在全省各城市综合排名中,太原又以绝对优势占据了榜首。这就是说,处于文化产业核心层的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目前在太原尚未占据明显优势,而处于外围层的部分产业,特别是以丰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为依托和支撑的文化休闲业,现阶段对全省全市文化产业的贡献率值得各界一起关注。
太原的城市文化资源优势明显。首先,太原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省份的省会城市,是中部的一大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有众多的资源可供开发使用。其次,太原自身有为数众多、品质优良的文化遗产。晋祠、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都具有文物品质的独特性;晋阳古城遗址、窦大夫祠、蒙山大佛、多福寺、双塔寺、孙中山纪念馆、山西大学堂等也都属于人文历史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国家级、省级保护文物。太原寺观、宫殿、石窟、古塔、石刻、雕塑、壁画及古遗址等文物近千处,具有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古代建筑门类齐全、古墓葬群数量多品质好的突出优势,有众多石窟造像、碑碣石刻和红色文化遗址。同时,还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遗存,其中13项为国家级保护项目、20项为省级保护项目。比如太原锣鼓、背棍(抬阁、挠阁)、莲花落、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傅山养生健身术(八珍汤、傅青主女科、傅山传说)、晋祠庙会(水母娘娘的传说、晋阳风火流星)、晋源区六味斋酱肉传统生产工艺、小店区洗髓经健身术、山西老陈醋传统酿制技艺、山西面食等等。
二、良好基础是太原文化休闲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休闲业主要包括文化娱乐业和演艺业两部分,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业,对于刺激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增长、保持稳定有积极作用。
文化休闲业是山西文化产业板块中极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也是当前山西文化产业的第一大行业。从休闲业设施来看,太原作为中部一个省会城市,歌舞厅、健身房、酒店餐饮等休闲场所的设施齐全,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较,休闲文化特征非常明显。太原还有众多的文化艺术团体与文化消费群体。截至2008年年底,太原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3个,民营职业剧团16个,民间剧团59个,经营性民间艺术表演队伍235个,年均演出4000多场次,观众达400多万人次,收入4000余万元。其中的不少指标高于全国大中城市的平均水平。同时太原还有综合娱乐场所39个,歌城24座,歌厅1039个,音乐茶座29个,音像制品零售、租赁、放映点469个,网吧600个,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近年来,太原创作了在全国极有影响的优秀剧目,晋剧《傅山进京》《范进中举》、民族交响乐《乔家大院》、经典民歌汇集《唱享山西》等等,向世界展示了太原文化产业强劲的上升势头,彰显了太原文化休闲业的巨大发展空间。
按照《山西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5)》要求,太原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在区位、交通、人才、技术、信息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对全省文化产业发挥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丰富的资源优势,明显的区位优势,优良的气候条件,便利的交通道路网络和浓郁的城市气息,都为太原文化休闲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全省现有3处世界文化遗产,对于太原来说,向北3小时路程就有大同云冈石窟、五台山佛教圣地,南边1小时路程有平遥古城。特别是快速动车组的运营,使太原-北京两地实现了地面交通3小时到达,吸引更多游人访客加入休闲活动。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工作时间缩短,休闲时间增加,世界优秀文化遗产必将进入支撑太原文化休闲业发展可资选择的优质资源环境支持,必然对中心城市休闲文化业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而太原为数众多的公园、广场、博物馆、歌舞厅、茶楼社、健身房、棋牌馆、咖啡屋、书画社、摄影棚、餐饮酒楼等场所,既是大众娱乐的主要场所、文化休闲业必需的硬件设施,又是休闲业弹性服务的重要载体。
三、演绎文化经典将为太原特色文化名城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为我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的桥头堡,太原无疑是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
科学发展模式要求又好又快,文化休闲业则对生产精品创意经典提出了更高标准。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是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工业化标准生产和运营,将文化资源转化为附加值更高、形式更多样的兼顾社会效益的经济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带来巨大冲击,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有专家预测全球文化产业制造中心将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转移,甚至出现原创和研发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需求,发展中国家将迎来文化资本参与文化产业兼并重组的好时机,这也是中国文化产业迅速壮大的好时机,同时也是太原发展文化休闲业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