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一个卡特尔究竟在多大程度和多大范围妨碍竞争,则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受卡特尔约束的行为方式、参加卡特尔的企业数目以及与卡特尔相关的产品和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根据一些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依卡特尔对竞争的影响程度,可以将它们分作两类,一类适用“本身违法”的原则,即不管它们的具体情况,均得被视为违法,如价格卡特尔。另一类适用“合理的原则”,即要根据具体案情和对市场的影响程度,判断是否具有违法性。如为了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关于适用统一标准或者统一规范的卡特尔,为实现相对经济过程的合理化而要求专门化生产的卡特尔等都应得到批准,只有当它们不合理和严重损害竞争的时候,方可予以禁止。
——方便面可以涨价但不可统一涨价52
从07年7月26日开始,方便面生产企业统一上调价格。
生产方便面,面粉和油是最重要的原料。在油和面粉价格一路攀升的情况下,指望方便面价格原地踏步,不现实,涨价只是迟早的事儿。当这一天终于来到的时候,我们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然而,不是以“各行其是”的方式,而是以“高度统一”的方式完成涨价,却多少令人意外。据报道,自06年底开始,由行业协会参与,国内方便面巨头召开了3次内部价格协调会议,7月初召开的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康师傅、统一、今麦郎、日清、农心等十多家知名企业全部参与此次统一调价,其市场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我们认可方便面涨价的合理性,但对于“统一涨价”,我们表示质疑。
有钱人,或许不在乎一包方便面涨几毛钱。但对多数人来说,几毛钱足以让他在“买还是不买”、“买什么牌子”等问题上掂量。如果只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品牌涨价,甚至哪怕不同品牌涨幅不一样,消费者还有选择权,选择那些没有涨价或者涨幅小的品牌。然而,一旦“统一涨价”,留给消费者的选择就只剩下:要么吃,要么不吃。
面对原材料涨价的现实,涨价是一种选择,但并非唯一选择。通过挖潜降耗降低生产成本,不涨价或者少涨价,完全可能。如果有企业想通过让利消费者的方式占领市场,只要不是出于不正当竞争目的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销售,我们也应该尊重企业的选择。无论降低生产成本还是让利销售,消费者都是受益者。然而,在“统一涨价”的名目下,企业都被拉上涨价的大船——企业没有了选择,消费者也就失去了选择权。
通过统一价格形成价格联盟,这种事之前我们没少见过:机票价格联盟,空调价格联盟,汽车价格联盟……,现在又有了方便面联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统一价格的方式,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它对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则的破坏、对消费者权益的损害,不可小视。
(二)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处于支配地位的主体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的反竞争行为,具有行为主体的特定性、行为目的的特殊性、行为本质的反竞争性。因为反垄断法并不反对合法的垄断,它反对的是垄断经营者滥用其市场优势地位,损害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的行为。所谓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是指在市场上没有竞争者、未遇到实质性竞争或者相对于竞争者有着显着优势地位的企业。由于那些取得了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极容易滥用其市场优势以获取高额利润,所以,禁止滥用市场优势的行为就成为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
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包括搭售行为、歧视待遇、掠夺性定价(倾销)、独家交易、拒绝交易、施加影响行为,其目的在于损害、消灭已存在的竞争者;或者通过提高、强化市场壁垒,阻止和排斥潜在可能的竞争者进人市场。以拒绝交易为例,当两家企业是市场竞争对手,而其中一家是竞争产品-种药品原材料的唯一生产企业时,如果其拒绝向其对手提供它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那么被拒绝供货的企业就可能被排挤出市场。再如搭售行为,那由于我具有支配地位,你买这个东西,你就必须要买另外一个东西,电话局强行为用户配发电话机、自来水公司强迫用户购买指定的给水设备等,你不带的话,我不卖给你,我这儿是支配地位,你到别的地方买不着。一方面,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使他们丧失了选择权,另一方面,也严重损害了竞争。
——微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我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自然会使用到Windows操作系统里自带的IE浏览器和媒体播放器,然而就是这两个工具软件,让微软吃上了长达10多年的反垄断官司。1997年10月,微软将其浏览器与视察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出售,由此美国司法部指控微软违反相关协议,要求微软停止将“探索者”浏览器与视窗95操作系统或任何更新版本操作系统进行捆绑出售。
2004年3月,欧盟正式宣布微软垄断罪成立并处以6.13亿美元罚款,并给微软90天的时间期限勒令微软对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修改,即将微软媒体播放器从Windows操作系统中剔除出来。欧盟认为,微软Windows捆绑媒体播放器阻碍和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因为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垄断了90%以上的操作系统市场,随后微软提出上诉,欧洲初审法院将于今年9月17日对美国微软公司是否违反欧盟竞争法做出裁决。像类似微软这样的行为,在最新的《反垄断法里》被称为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控制企业合并,避免经营者过于集中
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合并,是指企业之间以限制竞争为目的,通过资产收购、股份占有、协议控制、合作联营等方式而有损于有效竞争状态的结合或控制状态。反垄断法意义上的企业合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横向合并、垂直合并和混合合并,后二者又可统称为非横向合并。横向合并指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同行业企业间的合并,这时参与合并的企业通常是竞争关系,如同种电冰箱生产商的合并。由于这种合并可以直接消灭竞争对手,对竞争的影响非常大,所以横向合并是各国垄断法规制的重点。垂直合并的企业通常具有某种交易关系,如汽车生产商和汽车销售商的合并。而混合合并则指前两种合并以外的,通常是两家或两家以上相互间无太大业务关联的企业合并,如一家汽车公司与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合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并购是经常发生的,而且绝大多数的企业并购对经济是有利的。因为它有利于改善企业的组织结构,实现规模经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但如果对合并不加控制,允许企业无限制地购买或者兼并其他的企业,不可避免地会消灭市场上的竞争者,导致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而且由子经济力量的过度集中,市场上往往只存在几个甚至一个经营者,大大增加了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和垄断协议行为发生的危险性,使其他竞争者的处境更为不利,潜在竞争者进人市场的难度也大大提高。正是出于维护市场竞争的需要,各国反垄断法都有控制合并的规定。这种控制的目的不是限制企业的绝对规模,而是保证经济效率不因合并而受到影响。因此,对于损害有效竞争的市场主体合并就必然为法律所反对并加以严格控制和干预。
——娃哈哈、达能反目
从2006年的四月初开始,娃哈哈跟达能就开始了漫长的PK,这场被称为“中国式离婚”大战的纷争,核心问题在于法国达能公司最近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达56亿元、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目前达能公司在中国饮料行业10强企业中,除了已收购娃哈哈的39家企业和乐百氏98%的股权之外,还收购了深圳益力矿泉水公司54.2%的股权、上海梅林正广和50%的股权,以及汇源果汁22.18%的股权。同时,达能还收购了蒙牛50%的股权,以及光明乳业20.01%的股权,这些企业大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至此,达能公司实际上已经对中国的饮料业形成了经营者集中。
事实上,控制外资并购、防止行业垄断并不是盲目排外,这符合国外立法潮流和国际惯例。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很早就开始外资并购审查和反垄断立法,通过这些手段来防止外资通过并购控制国内行业、实施垄断进而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宗庆后建议加快反垄断法立法。充分吸收和参考国外反垄断和跨国并购审查的立法和实践经验,让《反垄断法》尽早出台。未来的法律中应明确外资恶意并购和行业垄断的定义,严格限定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条件。同时,设立外资并购和反垄断审查机构,加强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审查,对发现已有并购中存在外资恶意并购或形成行业垄断的,采取果断措施予以分拆或撤销,修改不合理的合同。
他特别强调,政府应该鼓励国内民营企业参与并购,特别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命脉或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和行业骨干企业,在保持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基础上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参与并购,防止外资恶意并购和垄断的产生。
我国反垄断核心是反行政性垄断
这次,我国通过的反垄断法规定了传统的三种垄断行为,即: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除此之外,还在第8条明确提出了严禁行政性垄断54。这是我国所处的经济转型时期历史条件决定的,也是发展中国家存在的普遍现象。
行政性垄断主要表现为地区垄断和行业垄断。实施主体是政府,在中央政府层面,行政性垄断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创设并持续保护那些具有全国性垄断地位的“行业寡头”的行为;在地方政府层面,行政性垄断则主要体现在各级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创设并持续保护那些具有区域性垄断地位的“行业寡头”的行为,以及为使其辖区内的特定行业或企业(包括非公企业)免于辖区外企业的竞争而实施的区域性贸易壁垒或准入歧视(余晖)。现在,行政垄断已是腐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渐进转型经济中最严重的腐败形式之一,而且是通过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的形式取得的垄断权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政府退出了许多对竞争性行业的直接干预和指导,国有企业逐步与政府脱钩,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但传统的具有网络特征的非竞争性行业,例如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等领域刚刚开放市场,进展比较缓慢(胡鞍钢)。
——垄断性行业成众矢之的
南都周刊:从你掌握的一些案例看,这些垄断性企业是怎样具体操纵市场的,谋取高额垄断利润的?在这个过程中,最让你气愤的是什么?
盛洪:……,一是其获得垄断权没有经过合法授权,没有经过立法机构的同意。几个部委通过国务院联合发文,只出台一项意见,而且这个意见在法律层次上是非常低的,几乎没有法定效力。但正是这个所谓的“意见”,所谓的“38号文件”,就确立了中石油、中石化它们的垄断地位。而仔细研究这个文件,它没有对这些垄断企业附加任何的公共义务,其权利和义务严重不对称。
而且,石油这样一种矿产资源,国家是所有者,国家应该获得所有者收益。但在目前的安排中,是没有的。这些垄断企业打着国有企业的旗号,无偿地或超低价获取资源。在中东国家,这种矿产资源的公司要上交给国家的费用达到其收益的80%到90%,非常高。中国石油的地理、地质情况不能给中东国家比,但至少要上交10%吧,但现在远远达不到。现在中国的石油公司上交给国家的所有者费用大概是每吨30元。
中央政府去年竟然补贴了中石化100亿,本来当年收益已经几百个亿了,还能获得补贴!……。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反垄断法也已无可置疑地应成为我国经济法的核心。
中小企业关注反垄断法,因为透过原则性的规定他们多多少少看到了消除行业壁垒的希望。自2005年以来,民营企业就获得了进入电力、银行、保险、证券、铁路、航空、石油等国有垄断企业占主导地位的行业的通行证。然而,当民营企业进入这些行业后,想站稳脚跟,壮大自身规模却是底气不足。例如石油,虽然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也占据了一定的零售市场份额,但他们的成品油供应却完全依赖于两大集团。由于在零售市场,两大集团和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是竞争关系,所以两大集团就可能利用其在批发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对非石油石化系统的石油产品经销商进行排斥,以达到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一份统计表明,最近十年民营石油批发企业由鼎盛时期的3340家减为目前的663家,在全国现有的663家(2007年11月数据)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中,也已有超过1/3经营不下去,民营4.5万座加油站中,也有2/5在倒闭的边缘苦苦挣扎。有人说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这种残酷的优胜劣汰应该是合理的,它能促使社会资源自动流向效率更高、经营更好的企业。但是在成品油领域中,民营油企的市场末路却是来源于垄断、偏袒、封堵等不公正因素。找油就得找关系,卖油还得看脸色,长期畸形、长期弱势的寄生状态,公众看在眼里却只有扼腕,市场经济平等要义被石油寡头玩弄于股掌中,于是,民营企业只能在国字号的垄断企业的夹缝中艰难生存,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少法律上的支撑。如今,反垄断法明确规定,法律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为民营企业在相关行业中提供了法律保护,民营经济拥有了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保障,民营企业在合理争取行业利益的同时将不再至少是少受垄断者的权力限制。
与此同时,《反垄断法》明确规定七种可以得到“豁免”的情况,为成长型科技型企业开启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的高新技术领域,目前仍然是以具有创新活力的民营中小企业为主,对于抑制中小企业成长的不当竞争行为,《反垄断法》将有制裁的法律依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反垄断法需进一步深化
一、豁免权有“法外开恩”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