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在书法艺术上有卓越成就,被世人誉为“书圣”。他勤奋练字,留下了很多传说故事。
在绍兴市的西街戒珠寺有一个墨池,传说是当年王羲之洗笔洗砚的地方。王羲之从小勤奋好学。7岁时就跟着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很受称赞。12岁时就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拿出来偷偷阅读。他父亲王旷也是晋代有名的书法家,起初因羲之年幼,要儿子长大后再读。王羲之回答说:“读书是不可等的,等我长大后再看,恐怕就会迟了。”父亲听了,点头称赞儿子志向不凡,以后就悉心指导儿子学习书法。
王羲之成人以后,学习更加勤奋。有一次,他听到汉朝名家张芝每天临池学书,以致池水尽黑的故事,心里很是感动。从此,他每天也坐在池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朝阳,不知写完了多少墨水,写烂了多少笔头。由于他常常在池里洗砚洗笔,竟把一池清水也洗成了黑色。——这就是今天“墨池”的来历。
王羲之的书法,融各家之所长加以创造和发挥。他常常揣摩各种字的间架、结构和笔势。有时候在路上他也想着写字,在吃饭时也用手在衣服上划字默写,久而久之,连衣襟也被划破了。王羲之的字刚劲有力,自然清新。有一次,他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送去请人雕刻。刻工发现这些字的笔墨,透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厚。“入木三分”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
王羲之常以自己的苦学精神,教育子女。有一次,他轻轻地走进儿子王献之的书房,见王献之正在写字,就去拔王献之的笔。由于王献之很用功,握笔很紧,没有能拔起来。王羲之很是称赞儿子的用功。还有一次,王献之想图个捷径,问父亲写字有什么秘诀。王羲之想了想,就指着家里的水缸说:“秘诀就在这水缸里面,你把这18只水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能够知道了。”王献之听后,从此日夜苦练,坚持不懈,后来果然写完了18缸水,练成了一笔好字,也成了著名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