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大事的九大方略
31426500000014

第14章 培养好心态(13)

第十三节 成大事者要能屈能伸

当面临的问题与你的原则相冲突而又不得不面对怎么办?是硬碰硬,是逃避还是屈服?对于成大事者来说,答案只有一个:人必须忍辱负重,能屈能伸,如若不屈,结果只有一种:以生命捍卫自己的原则。两相比较,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世上人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人:孤高清傲,不同流俗,但坚持原则而不能屈伸,志向常常难以实现。屈原,纯洁忠贞而缺乏弹性,最后投江自杀身亡。他是一个天才横溢的诗人,但作为一个政治改革者,他是失败的。陶潜隐居山野,不为“五斗米”折腰终生不仕。看起来洒脱,实则满腹心酸。豪放不羁的李白,不向权贵低头,得罪当权人物,使“壮志终不能酬”。其实他们都是失败者。

第二种人:以“大丈夫能屈能伸”为借口,逢迎拍马,见风转舵,同流合污,为谋得一官半职而沾沾自喜。

第三种人:我们就讲两个小故事来解释吧!这样更有利于你思索。

故事一:管仲,生于世风日下的东周末期,他不得志时,曾参加战役三次都败北而逃,和朋友鲍书牙一同经商,常多取一份利益,他的朋友鲍叔并未因此看轻他,知他家贫,要留下性命做大事。后他见齐桓公,齐桓公问他富国强兵之道,他开口就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其实管仲心中藏有很大的原则、很高的见识。后来他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多用权术。领兵伐楚之时,仅责其未贡包茅给周朝廷,因为他知道,责楚以一个小事,大家才好退兵。否则真正打起来,齐也赢不了楚。更后来,齐桓公生活越来越奢侈,他也跟着越来越奢侈,意思是要为主公“分谤”,不能让老百姓都只责备桓公。

齐桓公亲近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小人,每日沉溺女乐,管仲也不谏阻。他说,人君大权在握,难免要图些享受,势难阻止,只要在施政方面还能照顾人民,也能信任臣下去做,其个人的沉溺不必太去干涉,免得君臣之间闹僵了,反而坏了事情。

直到临死之时,才劝桓公要远离那三个小人。桓公问他为何从前没说。管仲说,我知主公喜欢他们,只要我在,那三个人大概也不会作乱,所以我也不必禁止主公亲近他们。但我快要死了,主公宜自己小心。

故事二:狄仁杰是唐朝有为有守十分著名的能臣。他在女主武则天下面做事,不亢不卑,却能审察形势,提照顾百姓的建议。有一次高宗皇帝尚在位时将到汾阳宫,路上须经过妒女祠前。风俗认为妒女祠前走过会有灾祸,于是另修道路。狄仁杰闻之,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两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下命罢工。高宗听到了也赞他:“真大丈夫也!”

狄仁杰的意思无非要省下另修道路的民工,但必须说出一套“风伯清尘”之类让皇帝高兴的话,才能不另修道路。体恤民力,是他的原则,说些貌似逢迎的话,是他的能屈能伸。

想成大事,能屈能伸助你顺利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