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石油效应:全球石油危机的背后
31444900000002

第2章 石油危机的产生及其原因(2)

在世界石油市场上,原油价格短期内的大幅下跌情况以往是有的,今后谁也不敢说绝对不会再出现。如1998年世界石油市场上的原油就跌至8美元/桶,主要是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8年经济复兴又不力,世界经济发展受到冲击,石油进口量减少。但是,还存在着不少因素阻止石油价格的下跌。其中:一是主要产油国特别是欧佩克国家会尽量采取一致的减产措施,阻止油价下跌。因为油价大幅下跌,影响这些国家的财政收入,进而影响这些国家的社会稳定。二是油价下跌会直接影响西方各大石油公司的投资。一旦石油价格下跌过猛,各大石油公司不愿投资,就会形成恶性循环,而且周期很长。所以,那些对西方大国的政治、外交以至军事政策有巨大影响的大石油公司,绝不会对世界石油市场价格下跌置之不理。所以,出现由于石油价格长期下跌这种世界性的石油危机,可能性一般是不大的,只有在出现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衰退性)时才有可能,或者在西方国家出现长期性的经济滞涨,也有可能出现这种世界性的石油危机。

这样,世界石油价格在未来的时期内可能是在上下波动中稳步上涨。油价周期性波动是难以避免的,因油价大幅度波动而造成的世界性的石油危机或不甚严重的石油危机在未来几十年内看来也是难以避免的。

4.国际原油价格是由哪些因素确定的?

石油价格的大起大落是国际贸易中最为壮观的景象之一,世界上还没有一种商品像石油一样,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陡升陡降,石油价格的历史轨迹如高山幽谷一般,高低起伏、连绵不断。那么,是什么因素使国际石油价格此起彼伏,频繁波动呢?

世界石油市场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体系,其定价机制也日趋成熟。国际原油价格并非是现货市场供求关系主导的,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主要角色,同时因受许多短期因素影响,石油价格频繁波动,时常出现暴涨暴跌。

一、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主要角色

世界石油市场的格局决定了其定价机制,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贸易大多以各主要地区的基准油为定价参考,以基准油在交货或提单日前后某一段时间的现货交易或期货交易价格加上升贴水作为原油贸易的最终结算价格。期货市场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以地域划分,所有在北美生产或销往北美的原油都以WTI原油作为基准来作价;从原苏联、非洲以及中东销往欧洲的原油则以布伦特原油作为基准来作价;中东产油国生产或从中东销往亚洲的原油以前多以阿联酋迪拜原油为基准油作价;远东市场参照的油品主要是马来西亚塔皮斯轻质原油(TAPIS)和印度尼西亚的米纳斯原油(MINAS)。我国大庆出口的原油就是以印度尼西亚的米纳斯原油作为定价基准的。

这样的定价体系决定了各个地区进口石油成本的差异。据专家统计,从1993-2001年,沙特轻质原油销往东北亚地区的价格比销往欧洲的价格平均高1.01美元/桶,与销往美国市场的相比,差距更大,有时达3美元/桶以上,甚至出现过直接从沙特购油运回国内,还不如按沙特给美国的价格先从沙特运到美国,再从美国转运到中国的价格便宜,这种现象在国际上叫做“亚洲升水”(AsiaPremium)。

二、因受许多短期因素影响,石油价格频繁波动,时常出现暴涨暴跌

从理论上讲,油价走势取决于基本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世界石油市场的基本供求因素是相对稳定的,国际油价理应稳定在一定范围之内。但因受许多短期因素的影响,石油价格频繁波动,并且经常出现暴涨暴跌现象。短期因素之所以能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影响石油价格,主要是因为石油生产和消费的短期价格弹性都很小。供给方面,受资源和产能建设周期的制约,一般的生产者很难在油价上涨时快速增加产量,而沉没成本的发生使得生产者也不愿意在油价下跌的时候快速削减产量。消费方面,石油的难以替代性,使得消费者即使在石油价格剧烈波动时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替代能源或者有效的节能措施,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极端的情况下,消费者由于心理预期的作用,甚至会在油价居高不下时抢购囤积,而在油价下跌时反而持币观望,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具体来说,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短期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石油资源控制主体目标各异,使国际石油市场行为不可能“循规蹈矩”。

世界石油工业历史实际上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政府和私人石油公司之间不断争夺石油资源控制权的历史。在1973年以前,由于私人石油公司控制石油资源,它们成为国际石油市场的决定力量。私人石油公司往往从公司最大利益出发决定油价高低,它们认为维持低价油对于实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的公司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有利,因此,就采取低油价政策。1973年以后,中东产油国政府控制了石油资源,并实行提高油价政策。因此,目前,在大多数情况下石油开发和价格决策由世界上主要产油国政府或主要石油进口国联合作出,如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国际能源机构,最终结果取决于各自联合程度和石油生产国与石油进口国之间垄断力量的对比。

2.各国政府对石油市场的干预。

由于石油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几乎各个国家政府都会对其市场实施某种干预政策。无论是石油出口国还是石油进口国,都试图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卡特尔”来控制油价。石油出口国政府希望维持较高价格水平,这一点勿容置疑。而石油进口国政府通常也支持较高油价水平,目的在于维持本国能源保护政策和措施,支持本国继续实施能源替代政策。石油公司也需要高油价水平,以便能够获取高额利润和维持高成本油田生产。这三个利益集团维护较高油价的目标似乎一致,但它们目前都缺乏有效手段或合作诚意实现油价稳定目标。对于石油出口国来说,石油通常是政府最大的外汇来源,也是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因此石油出口国要极力维护石油收入的稳定。当油价上升时,有些产油国可能会限制产量,这样会推动油价继续上涨。当油价下跌时,有些产油国可能会提高产量,以增加石油出口,确保国家财政收入,这样又会推动油价继续下跌。为了能够稳定油价,唯一的办法是各产油国联合起来,签定“卡特尔”协议,通过限制产量保护价格水平。对于石油进口国来说,政府往往对石油进口和本国石油市场进行干预。如日本,政府几乎直接干预国内公司的石油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出于政治上考虑,石油进口国可能会对友好国家保证最低石油进口配额,而对某些国家设置最高石油进口限额。此外,有些石油进口国政府还对石油价格和交易行为进行行政干预。

5.高油价是欧佩克操纵的吗?

欧佩克国家是世界上的主要石油供应来源,曾经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扮演着翻云覆雨的角色。由于该组织在国际石油供应和石油价格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且,近几年来欧佩克也的确利用这几年的油价上涨大大地赚了一笔。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将当前的高油价与欧佩克联系在一起,那么,当前的高油价真的是欧佩克操纵的结果吗?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是高油价未必对欧佩克有利。国际油价长期的居高不下给欧佩克各成员国带来的潜在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并使得欧佩克石油的长期市场需求和市场份额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

首先,油价长期居高不下不利于世界经济增长,并导致石油需求下降和欧佩克石油收入减少。

欧佩克国家基本上都是严重依赖石油单一初级产品出口的国家,石油收入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2005年初这一轮油价上涨对于世界经济的影响究竟多大迄今还存在争议,但已经开始引起各石油进口国的担忧。特别是这次的油价暴涨与2000至2004年初的油价上涨不同,冲击世界经济增长的可能性陡然增大。一旦世界经济增长因高油价而受到明显影响,接踵而来的后果将是世界石油需求的减少和价格的急剧下跌。

在这种情况下,欧佩克的石油收入将大幅度减少。历史的教训值得借鉴。事实上,欧佩克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反思70年代油价政策教训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对欧佩克最有利的油价并不是高油价,而是石油出口国和进口国都可以接受的合理价格;欧佩克的利益并不在于盲目追求高油价,而在于维持国际石油价格的合理和稳定。

事实上,石油输出国的垄断地位本身就是限制油价无限上涨的重要因素,他们必须和发达国家耐心地玩石油政治。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沙特。沙特的石油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储量更是世界翘楚。沙特还是世界上惟一拥有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的国家。再加之沙特石油开采成本低廉,使得沙特在世界石油市场上扮演了一个能够在关键时刻出来稳定油价的“中央银行”的角色。从石油中获益最大的沙特,虽然绝不会听任油价暴跌。但是,由于其先天优势,沙特更着眼于经营石油的长期效益,所以它比其他欧佩克国家更愿意出来抑制油价的无限上涨。因为,油价过高比过低更容易威胁到沙特的长远利益。

其次,油价长期居高不下将促使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崛起,并导致欧佩克石油的市场份额的缩小。

越高的油价肯定会激励非欧佩克产油国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并导致更多的非欧佩克石油流入国际市场,与欧佩克在供给方面形成竞争局面。在目前的国际石油市场中,欧佩克国家由于石油生产成本低,开发条件好,较早地获得开发,成为了国际石油供应的主要来源。由于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储量大,开采条件也比较优越,世界上一些大的国际石油财团都曾经把国外石油勘探开发的精力集中在欧佩克国家。但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后油价暴涨,以及欧佩克国家对石油实行了大规模的国有化政策,使得开发欧佩克以外油田的经济价值明显提高,外国石油资本和技术也纷纷向非欧佩克国家转移。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级格局的解体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使国际石油投资的意识形态障碍和保护性壁垒减少,各国纷纷采取对外开放政策,这就进一步推动了非欧佩克石油勘探开发的进程。

再次,油价暴涨也会激励石油替代能源的研究开发工作,加快石油被其他能源所替代的进程。

上世纪末期的长期高油价,对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核能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明显上升,煤炭液化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本日益下降。今天的高油价与30年前相比,可能会更明显地推动替代能源的开发。此外,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石油被普遍认定为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各种限制石油能源消费的措施。

1997年,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至2010年之间把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1990年以前的水平。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家也普遍采用对燃料油征高额税收的办法限制石油消费,这也较强地抑制了对石油的消费。这些环境保护措施将进一步推动石油被清洁能源替代的进程。

6.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有哪些?

众所周知,原油价格的波动对于全球经济和其它商品的价格和走势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石油是全球战略性的商品,过高的原油价格引起多方面的关注,石油价格又极易受到供求关系、政治局势、军事冲突、恐怖袭击和投机炒作的影响。自2000年以来,原油价格大幅上扬,个中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推动价格上扬的力量也来自多方面。综合来看,近几年推动原油价格上涨有以下六个原因:

一、全球经济的复苏带来的巨大需求增长

2003年8、9月后,美国经济走出了熊市,摆脱了9?11事件和公司会计丑闻的阴影,进入经济运行的快车道。特别是日本经济从低迷期中走出,中国、印度经济持续高速度的增长,使世界经济逐步出现强劲的复苏。2004年,世界经济出现了25年来最强劲的增长,石油需求的增长超过预期的增幅,达到3.4%,而2005年将至少达到2.6%。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居美国之后,日本之前,其石油消费水平已达到原本预计在2009年要达到的水平。然而,满足这种新需求的石油供应却没有出现所期待的增长。尽管1999年以来油价持续走高,但是石油部门所需要的生产投资却没有实现。以尚未开采的油田为依托的市场安全系数减弱了,因此目前平均油价比5年前高出了两倍。全球经济的明显好转,刺激世界石油的消费和需求的激增,可以说,全球经济强劲的恢复带动原油的消费和需求是推动价格上扬的原动力。

二、美元贬值的作用

自2003年美元指数大幅下挫以来,以美元标价的石油价格可以说在此获益匪浅,作为一种商品美元的贬值抬高其价格是必然的。在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背景下的美元贬值,对石油价格的推动是更为有力的。

三、欧佩克减产加大了供需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