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图研究所(CatoInsitute)研究员,《调节》杂志(Regulation)的编辑彼得?凡多兰(PeterVanDoren)博士也认为,美国没有能力左右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
“要实施大规模的石油禁运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因为你需要派遣极其庞大的海军到漫长的中国海岸。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凡多兰说,“禁运在大多数时候只是政治剧幕。从经济上讲,它的效果是非常有限的。”
凡多兰举例说,1970年代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禁运实际上对美国没有多大的影响,禁运只不过提高了运输成本而已。当时许多石油由第三国购买,这些第三国立刻转手又卖给美国。
“人们给国际石油市场赋予了太多的外交政策意义,”凡多兰说,“但出售资源的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首先是经济行为体,敌友关系是第二位的。沙特阿拉伯是美国的盟友,但国务卿鲍威尔前去沙特要求降低价格,增加生产,却没有什么结果。挪威是美国的盟友,但给美国卖油时要价一点也不会低。”
世界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詹姆士?瑙特认为,美国石油公司的利益并不总和政府的利益一致,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和政府的利益相反。因此这种遏制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可能为了控制东南亚和中亚的石油资源而与美国竞争,”瑙特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说,“但我不认为这会发展成武力冲突。”
五角大楼顾问、海军战争学院(NavalWarCollege)教授托马斯?巴奈特则认为,美国对中国进行石油遏制的观点是一种非常近视单一的思维:“美国为什么要堵截中国的石油渠道呢?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是美国跨国公司最重要的劳力源泉。虽然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在未来会变得更加激烈,但这种竞争并不能通过军事对立来解决。”
巴奈特还说:“中国持续的把对美贸易顺差投资到美国财政部的债券上。美国财政部在2003年第一季度发行的1000多亿债券大部分是用于伊拉克战争的。而这些债券的大部分都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外国购买的。”
83.为什么说建造中国自己的远洋运油船队势在必行?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石油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物资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和进口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在石油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我国进口原油主要靠大型油轮运输,自己并没有建立足够规模的油轮船队,两大石油进口商——中石油和中石化也没有自己控制的油轮船队。近几年,我国油轮船队承运进口原油份额平均不足10%,另外90%只能在即期市场租赁外轮运输,主要由国际油轮联合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承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迅速建立一支相当规模的超大型油轮船队,在石油进口日益增长的情况下,我国的石油运输极易受制于人。鉴于此,有关专家呼吁:建造中国自己的远洋运油船队势在必行。
据初步统计,截至2004年底,我国远洋油轮运力约为924万载重吨。这些油轮平均船龄18年,比全球运输船队的平均船龄大6年;船型偏小,单船平均载重不到10万吨,而国际市场已普遍采用27万至30万吨左右的大型油轮。
从世界上看,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石油的国家,都控制着相当强大的油轮船队。资料显示,日本原油需求完全依靠进口,日本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吨位超过2000万吨,能满足进口石油80%以上的运输需求。韩国是石油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韩国船东控制的大型油轮规模达到660万载重吨,可以满足进口石油运输需求的30%以上。国外如EXXON等大油商控股炼油厂,同时也控制较大的油轮船队,以保证其石油运输环节安全。
我国进口石油油源地为中东、非洲、美洲、东南亚等,石油产地和消费地分布的差异,决定未来我国石油进口仍将主要依靠海上运输。同时,最近几年国际远洋运输价格逐年提升,发展我国自己的油轮船队,还将有利于稳定国际油运价格。加快建设大型油轮船队,确保原油运输安全,已成当务之急。
有关专家建议,中国应尽快建立一支可承运国家50%石油进口量的船队。与此同时,我国有关单位已开始纷纷建造7万吨级、17万吨级、25万吨级乃至更大规模的远洋船只。其中,组建30万吨级超级油轮船队的规划更是引人注目。中海集团订造的第一艘超级油轮已于2004年11月投入运营。与此同时,这两家公司在建的超大型油轮还有五艘……这两家公司组建“超级船队”的计划远不止这些。按照中海集团的规划,近两年内,中海将建造6至8艘超级油轮,第一艘在2005年2月下水。在2010年前,中海集团还要再建15艘超级油轮。
目前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香港招商集团、长江航运集团等大企业都制订了加快大型油轮船队发展的规划。但由于国内造船能力有限及国际交易市场二手油轮紧俏,近期内实现目标相当困难。我国政府也已经意识到由外轮垄断进口原油运输的危险性,准备采取相关政策支持远洋油轮发展,但具体措施尚未出台。
航运界专家认为,从国家石油安全角度考虑,我国大型油轮船队的规模至少要保证能承运50%以上进口原油。据此测算,2010年我大型油轮船队需具备承运7500万吨以上的能力;2020年具备承运1.3亿吨以上的能力。这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工程。建造油轮投入大,仅凭企业自身努力,难以在短期内形成超大型油轮船队,必须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政策引导,同时需要航运、石化、造船、金融等相关企业的协作配合。
英国石油专家彼得?R?奥得尔曾这样论断:“无论按什么标准而言,石油工业都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它可能是唯一牵涉到世界每一个国家的一种国际性行业。”然而大自然却没有将它平均地赐给每一个国家。大量拥有它的国家富得流油,大量需要它的国家虎视眈眈,于是争夺引发了一场场战争。
1982年4月2日,在长期无休止的主权争论中,阿根廷干脆出兵占领了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毫不犹豫地挥师万里直取马岛,马岛之战师出之名是主权,争的实际是马岛蕴藏的大量石油。
海湾战争,伊拉克出兵自不必说是为了科威特地下的石油。美英介入的动机,当年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说得很清楚:“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
1988年8月,车臣入侵达吉斯坦共和国,普京也毫不犹豫地发动了车臣战争,原因是俄罗斯拥有的里海大陆架的2/3在达吉斯坦共和国境内,巴库-诺沃罗西斯克的石油管道也有1/3穿过境内,如果达吉斯坦被车臣合并,俄就会失去境内的大陆架和石油管道的主权。
还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国成功地在里海和中亚的石油区域插上了一脚。
在中东,美国通过“倒萨”控制了伊拉克、威慑遏制伊朗、削弱沙特的影响,在世界石油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动;沙特、伊朗等欧佩克国家十分担忧美国独霸国际石油,纷纷开放本国石油市场,广泛吸引包括俄罗斯、中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石油公司在内的世界大石油公司投资本国石油开发,推动多极化石油格局的形成;在里海,欧、俄、中、美政府和各大石油公司都正为能分得石油利益而费尽心机;在非洲的尼日利亚、苏丹、喀麦隆、乍得等国各国的油气竞争也紧锣密鼓;俄罗斯借助能源来扩大其地缘政治影响力;法、德等西欧国家积极寻求新的能源合作伙伴;日本阻止“安大线”计划,竭力说服俄采纳“安纳线”,利用春晓油气田大做文章,最近又开始在我东海有争议海域进行海底石油调查;印度近来也在世界范围内加强了对油源的抢夺,中印能源之争的报道频见于报端。
石油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替代石油,国际间对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21世纪将会变得越来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