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古典散文集(二)(散文书系)
31463600000085

第85章 送石昌言北使引

【名篇鉴赏】

契丹(辽)为北宋北方的强敌,时时侵扰宋的边土,但北宋一直对它采取妥协的政策。石昌言这次出使契丹,本身就带有屈辱性,因此他的任务是很艰巨的,作者作此序为他送行,意在鼓励对方不要被敌国的威势吓倒,而要以“说大人,则藐之”的气概去完成使命。【经典句章】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原文】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大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译文】

昌言参加进士科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读书。回忆当年我和几个孩子在我父亲身边游戏,昌言在一旁曾拿枣子、果子给我吃。我们两家住得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所以彼此之间十分亲近。昌言考进士,一天天有了名声。

后来我逐渐长大了,也稍微懂得要读书了,就学习如何断句、如何构成对偶句、如何注意声律方面的知识,没有学到家就停止了。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习,虽然没有说什么,但观察他的心意,实际上是很不满意的。

此后过了十多年,昌言以第四名中进士第,在四处做官,我和他没有互通音讯。我一天天长大,到了壮年,才感悟过来,于是改变态度再来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去京城,在长安见到昌言,彼此相互慰问,如同往日一样喜悦。我拿出自己写的十几篇文章给他看,昌言非常高兴,称赞说写得好。我认真学习的时间很晚,又没有老师,虽说每天都在学写文章,自己心中是很惭愧的。当我听到昌言这样讲,自己很高兴。

如今过了十多年,我又来到京城,而昌言担负着为朝廷起草诏勒的职务,要为天子出使到万里之外、强悍不屈的敌国去。他身边竖着大旗,随行骑马的人有几百,来送行的车子上千辆,他从首都城门出去,真是意气昂扬。我想到自己做孩子时,在我父亲身旁见到昌言,哪里会知道他能有这种荣耀?富贵的事本来不值得奇怪,不过我偏对于昌言的今天有些感触。大丈夫活在世上不能做将军,但能成为使节,在外交场合中能用口舌战胜敌人,也足够了啊!

往年彭任随富公出使契丹归来,对我说过:“我们走出国境以后,在驿亭里住宿,夜里听到有好几万骑兵骑着披甲的战马奔驰过去,剑和长矛相互碰撞,整夜发出响声,随行的人惊恐得脸色都变了。等到天亮,看见路上的马蹄印,心里还禁不住发抖。”敌人凡是用来向中原人士夸耀的多是这类玩艺。

中原人士没有想到这点,所以有的人以至于因为害怕把话都说错了,成为夷狄讥笑的对象。唉!他们怎么不肯动脑筋到这种地步!从前奉春君出使匈奴,匈奴把壮士、大马都藏了起来,因此才出现了平城之战。现在的契丹,我知道他们没有能力做那种事了。孟子说:“和大人物说话,就要对他采取藐视的态度。”何况对于夷狄呢?请用这番话作为我的,临别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