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从事个性分析的专家罗伯特·(菲力浦有一次在办公室接待了一个因企业倒闭而负债累累的流浪者。
罗伯特从头到脚打量了眼前的人:茫然的眼神、沮丧的皱纹、十来天未刮的胡须以及紧张的神态。专家罗伯特想了想,说:“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介绍你去见本大楼的一个人,他可以帮助你赚回你所损失的钱,并且协助你东山再起。”
罗伯特刚说完,对方立刻跳了起来,抓住罗伯特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罗伯特带他站在一块看来像是挂在门口的窗帘布之前。然后把窗帘布拉开,露出一面高大的镜子——对方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全身。罗伯特指着镜子说:“就是这个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你觉得你失败了,是因为输给了外部环境或者别人了吗?不,你只是输给了自己。”
对方朝着镜子走了几步。用手摸摸自己长满胡须的脸孔。对着镜子里的人从头到脚打量了几分钟,然后后退几步,低下头,哭泣起来。
几天后,罗伯特在街上碰到了这个人,而他已不再是一个流浪汉形象:他西装革履,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原来那种衰老、不安、紧张的姿态已经消失不见了。
后来,那个人真的东山再起,成为了芝加哥的富翁。
创造性格的力量
美国人奥斯本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格,总结出“创造学”,被称为“性格成功学中最伟大的突破性。”
1938年,25岁的奥斯本失业了,只有高中程度的奥斯本想当个记者,可是,转念再想想,自己没有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怎么行呢?
奥斯本是一名性格好强的人,他终于去应聘了。
报社主编向他:“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
奥斯本作了实事求是的自我介绍后附加了一句,“不过,我写了篇文章。”
主编接过读罢,摇摇头说:“年轻人,你的文章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与修辞上的毛病……”
听到这里,奥斯本的头“轰”地响起来,但是,他咬紧牙关听下去。
主编又说:“可是,有独到的东西,是的,有独到的见解。这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三个月。”
主编握住了奥斯本的手,临行还叮咛:“好好干吧!”
狂喜的奥斯本反复体会主编的话,原来创造性有那么重要。他又反复读自己的文章,像严厉的法官那样解剖自己:知识不够,却充满神思遐想,这大概就是创造性吧?
他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他决心要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他还拟定:自到报社上班一日起,就天天提一条创造性的建议。
整整一个星期日,他研究主编给他的一大叠报纸,又买回其他各种报刊进行比较,于是,众多的构想产生了。
星期一他去上班了,这是他第一天到报社,他竟迫不及待地冲进主编办公室急匆匆地大声说:“主编先生,我有一个想法。”
主编瞪大眼睛看看面前的奥斯本。听他一口气说完“想法”后给镇住了。
原来奥斯本说:“看来,广告是报纸的生命线,我们又无法与各大报纸竞争大广告:而小工厂、小商店做不起大广告。他们又急于想把自己的产品或商品告诉更多的人,我们何不创造条头广告,收费低廉以满足这一层次的工商业者的需要?”
这就是现在报纸广泛采用的一条一条的分类广告。当主编弄清楚奥斯本的“想法”后,高兴地称赞说:“好啊!好啊!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想法!”
奥斯本坚持发挥自己“神思遐想”的长处,坚持天天提一条创造性的建议,也即“日有一创”。仅仅两年,就使这张小报发展壮大起来,成为一个实力雄厚的报业托拉斯。他本人也由于获得众多专利,成为拥有巨资股份的副董事长。正当他的事业走向高峰的时候,他做出了令人惊奇的决定:辞职。原来他根据自己创造所获的心得,又研究了许多发明家的创造思路,决意辞去职务,潜心探索。终于在1941年,他写出并出版了《思维的方法》一书,第一次在世界上阐述创造发明的思路与方法,从此一门新的学科——“创造学”诞生了。
培育出众的性格
性格不是虚而又虚的东西,而是决定一个人实现人生计划的内在品质。
玛格丽特·(罗伯特斯于1925年10月13日出生于英国伦敦西部的格兰汉姆市一家杂货店主的家中,格兰汉姆也是另一位著名英国人牛顿的家乡。
罗伯特斯一家过着俭朴的生活,没有花园,没有浴室,也没有室内卫生间。
玛格丽特是笃信宗教的父亲阿尔弗雷德和做裁缝的母亲比阿特丽的二女儿。在小孩时,玛格丽特深受父亲宠爱,他试图通过女儿的卓越成就实现自己的雄心。玛格丽特要像她父亲,而她姐姐梅丽尔(比她大4岁)更像母亲。因而商人兼州议员和兼职卫理公会传教士的阿尔弗雷德格外宠爱玛格丽特,决心将她塑造成自己理想得以实现的人物。他让她明白她能做自己所希望的一切,从不以性别因素对她加以约束限制。比阿特丽·(罗伯特斯是位家庭主妇,对玛格丽特的培养没起多大作用。
阿尔弗雷德·(罗伯特斯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但深谙世事、深明道理,因此玛格丽特对他言听计从。他嗜书如命。不断追求知识。这一品格传导到了女儿身上。玛格丽特10岁时就经常往来于当地图书馆,替父母借书还书。他们父女也常一起到图书馆选出两本书看一星期,他努力将她培养成他未曾有过的儿子,塑造成一位“领头而不从众”的女性。他塑造她强烈的工作热情和维多利亚式的整体观。
罗伯特斯从不接受“我不能”、“这太难”之类的说法。玛格丽特崇拜他,多年以后还记得他的警告:“你必须自己拿主意,你不要因为朋友们的做法而去效仿,你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随波逐流……你要率众之先,而决不从众……”
罗伯特斯教育女儿,“与众不同”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是值得赞赏的品格。这种早年的教育成为玛格丽特以后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她那时面临的是从不曾被女人统治过的男人的世界,她必须在新的“不同的”环境中行事,这是一个女人必须在男人主宰的世界里学会生存的陌生领地。
她学习很好,成为如饥似渴的读者,在体育项目中也颇具竞争性。她在格兰汉姆时的女生学校的校长说:“在小女孩时,她便口才出众”。她的一位同学说:“她聪明、刻苦,在5岁时便庄重得像个大人。”
玛格丽特5岁时学钢琴,9岁时在当地文艺汇演中赢得诗歌朗诵奖,在赛后女校长表扬她:玛格丽特,你真幸运。玛格丽特充满稚气但又相当认真地说:“我不是幸运,我应该赢得。”因为她深信她是领头人。
这位玛格丽特就是日后成为英国女首相的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的勃勃雄心在索姆维尔时便已显露,一位室友说:“她精力充沛,6:30起床学习,天色很晚才回来。”“她总是把一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
玛格丽特在大学时就显示出对化学没有更深的热爱,有人预言她搞化学只能是个二流化学家。但学习化学对于造就撒切尔并非作用全无。学习有助于人们尽可能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有助于人们把支离破碎的东西组织起来,它还有助于人们运用已取得的结论解决新问题。玛格丽特甚至对自己学过化学感到某种自豪,她说,科学和法律教会了我要掌握事实,然后删去假设。
就是依靠这种追求卓越的性格,玛格丽特·(撒切尔一步一步走上白金汉宫。
找到自己与众不同之处
名人似乎总有与众不同之处,比尔·(盖茨之所以会成为当今世界显赫有名的人物,其独特的性格特征也许早已注定了他的非同寻常。
学生时代的盖茨,生活极其紧张,三天不睡觉对他来说如同家常便饭。据他的一位朋友说,他通常36个小时不睡觉,然后倒头便睡上十来个小时。
盖茨睡觉的习惯很独特,累了的时候,他就躺在他那张乱糟糟的床上,拉过一条毯子盖在头上,不管何时也不管环境如何喧闹,他总能马上进入甜甜的梦乡。盖茨至今仍保持着这个习惯,当他坐飞机时,他常用一条毯子盖在头上,然后在整个航程中酣睡不止。
在同学眼中,盖茨极有个性。他在谈话、阅读或沉思时,总习惯把头置于双手之间,身体前后猛烈地摇摆。有时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甚至还会疯狂地挥舞手臂。
盖茨喜欢辩论,辩论的时候言语粗鲁,充满讥讽甚至带有侮辱性。在他表达观点时,如果有人激怒他的话,他会暴跳如雷。对微软公司的大多数编程人员来说,和盖茨一起参加技术会议就如同是进行语言测试一样。盖茨有一种发现他人纰漏的惊人能力,在辩论的时候表现尤为突出。如果给他看《蒙娜丽莎》,他会看到败笔。一旦发现一个人的漏洞,他就会用他最喜欢的字眼。诸如“傻子”、“疯子”之类将那人贬得体无完肤。据一位微软公司的产品经理说:“当你和他一起参加会议时,他总是晃来晃去,还不停地颠膝盖。他是一位头脑清晰的思考家,但却容易感情用事。他向别人发起攻击。目的就是要战胜他。勉强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对此他却浑然不知。他很富有,也很幼稚,在控制情绪方面,他从未成熟过。”
年龄长大的盖茨却有着一张长不大的娃娃脸。许多竞争对手就是被这个外形清瘦、头发蓬乱、带着头皮屑的大男孩的那张面孔所迷惑。尽管盖茨看上去像个仓库保管员,但他却成了一个令人敬畏的商业巨子。他喜欢舒适地坐在电脑前,一边吃比萨饼,一边喝可乐,一边彻夜不眠地编写电脑程序。
盖茨看上去更像是一位普通人,他的朋友雷伯恩回忆起不久前与他偶遇时的情景时说:“他哪像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呀,没有随从,好像是闲逛一样。还对我说:‘喂,你好,我们一起去吃热狗吧。’”
这就是那个叫盖茨的人。
盖茨是个典型的工作狂,这种品质从他的湖滨中学时期就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在电脑房钻研电脑,还是玩扑克,他都是废寝忘食,不知疲倦。
1974年,当盖茨认为创办公司的时机尚未成熟而继续在哈佛大学上二年级时,他开始玩扑克,扑克和计算机消耗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像其他他所专注的事情一样,盖茨玩扑克很认真。他第一次玩得糟透了,但他并不气馁,最后终于成了扑克高手。只要晚上不玩扑克,盖茨就会出现在哈佛大学的艾肯计算机中心,因为那时使用计算机的人不多。有时疲惫不堪的他会趴在电脑前酣然入睡。盖茨的同学常在清晨时发现盖茨在机房里熟睡。
盖茨也许不是哈佛大学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但他在计算机方面的才能却无人可以匹敌。他的导师不仅为他的聪明才智感到惊奇,更为他那旺盛而充沛的精力所赞叹。导师说:“有些学生在一开始时便展现出在计算机行业中的远大前程,毫无疑问,盖茨会取得成功的。”
在创业初期,除了谈生意、出差,盖茨就是在公司里紧张地工作,常常至深夜。有时。秘书会发现他竟然在办公室的地板上鼾声大作。不过为了能休息一下,盖茨和他的合伙人艾伦经常光顾晚间电影院。“我们看完电影后又回去工作。”艾伦说。
1979年,微软公司迁到了贝尔维尤。1983年,微软公司宣布了要开发Windows的消息。一位曾到过盖茨住所的人惊讶地发现,他的房间中不仅没有电视机,甚至连必要的生活家具都没有。
盖茨常在夜晚或凌晨向其下属发送电子邮件,编程人员常可在上班时发现盖茨凌晨发出的电子邮件,内容是关于他们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盖茨经常在夜晚检查编程人员所编写的程序,再提出自己的评价。盖茨位于华盛顿湖畔的办公室距其住所只有10分钟的驾车路程。一般的情况是,他于凌晨开始工作,至午夜后再返回家。他每天至少要花费数小时时间来答复雇员的电子邮件。
盖茨就是这样一个性格独特的人,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才成就了他在计算机世界里独特而无与伦比的事业。
敢于打破常规找到创新之路
每一个人做事,不仅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的事业,而且需要独具慧眼,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冲破世俗观念,选择更适合自己,更有利于发展自己的长处,更有益于使自己走向成功的事业。
麦克与迪克两兄弟是快餐业的创始者。可以这样说,是麦氏兄弟开创了这么一个事业,而克罗克使它发扬光大。
麦氏兄弟的父亲是位制鞋工人。当兄弟俩高中毕业的时候,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当时不少小型企业都面临倒闭的困境。自然,他父亲所在的工厂也难逃厄运。兄弟俩毕业后不能继承父业,只好离家外出寻找新的就业机会。
后来他们选择了经营汽车餐厅。当时,美国的餐饮业都是一家一户小本经营的。特点是家庭传统经营,一代一代往下传,很少有什么突破。麦氏兄弟上一代人没有人经营过餐馆,没有相关的经验背景。或许正因为如此,他们脑子里没有什么框框。这也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在传统的餐饮服务业中敢于打破常规进行开创性革命的原因之一。
1937年,在美国洛杉矶东部巴沙地那,一间小小的汽车餐厅开张了。这是一间小得不能再小的餐厅了。兄弟俩自己煎着热狗,调着牛奶,准备了十几把带有伞顶的椅子。还雇了三个年轻人,让他们到停车场招揽客人。
当时美国汽车已经比较普及。开车路过的人,到汽车餐馆买个热狗再要点饮料,急匆匆地吃一点儿就忙着赶路。汽车工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的如快餐业的生存和发展。麦氏兄弟俩的餐馆看来生意还不错。1940年他们又开了一间比较大的汽车餐馆。
这是一间与当地汽车餐馆在经营特色上有一些不同的餐馆。建筑形状呈八角形,前脸儿是一个落地的大窗,目的是将它的厨房暴露出来。餐馆里没有桌子,只有几只凳子。这座造型十分奇特的建筑和开放式的厨房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在开张后的几年,这里成了当地人、特别是年轻人最爱去的地方。
正是这间餐厅,使兄弟俩成为当地新贵。他们俩每人年平均5万美元的收入,这足可以使他们进入当地的上流社会了。
不久,城里同样的汽车餐馆逐渐多起来了,而且,雇用服务员也很不容易。由于餐馆多,相互竞争很厉害,那些服务员自认为奇货可居,要的报酬很高,而且很不听使唤。如果不是麦氏兄弟在汽车餐饮业里积累了一些经验,或许也是因为对餐饮业还很有一点感情,他们早就打退堂鼓了。
兄弟俩发现。汽车餐厅在经营上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让人一听到汽车餐厅就会想到这是一种出售廉价食品的地方。另外,食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不断地上涨,生意实际上很难做下去。
这时候,他们哥俩想进行一项别的经营者想都不敢想的改革。
他们通过对几年来经营收入的分析研究,发现有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汉堡包,而不是排骨。尽管他们在排骨上做的广告比汉堡包多得多。
就是这么一个谁都没想到的改革,推动了世界快餐业的一场巨大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