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见,敢于打破常规的性格是一个人身上突破各种条条框框、找到创新之路的基点。
趁热打铁的性格
趁热打铁的性格常指:一个人能够大胆地抓住时机,充分展示自我,一举成名。
苏珊·(海沃德长得漂亮、苗条、性感,她的青年时代,正是好莱坞的主要制片公司发展的全盛时期。她像其他童星一样,怀着成为好莱坞电影明星的梦想,当上了合同演员。她进入好莱坞的最初几个月中,面对的不是摄像机而是照相机。她穿着泳装,日复一日地摆弄出千姿百态,为广告照作模特儿。她那充满魅力的微笑,随着报纸杂志的广告传遍五洲四海。读者们,也是电影的影迷们。对她已经具有一种倾倒和渴望的感情。
然而苏珊一直得不到当演员的机会,当她询问老板时,得到的回答总是:“耐心地等一等,总有一天会推荐你的。”
有一次,机会突然来了。1938年,派拉蒙公司在洛杉矶举行全国性的影片销售会一。苏珊接到旅馆舞厅的通知。舞厅里来了很多电影院的老板和来自各州的商人。影星们进人舞厅之前,派拉蒙公司对自己的影片已进行过大肆宣传。
影星们一个接一个与观众见面。苏珊出场时,会场上发出了一片欢呼。她此前还没意识到这是一次机会。她面对观众,像对老朋友们一样微笑着说:“我知道你们都认识我,你们中有谁见过我的照片?”台下立即有许许多多的人举起了手。
“有人看过我在电影里的形象吗?”没有人举手,只有笑声。
苏珊趁热打铁,发问道:“你们愿意看我在电影中的形象吗?”
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代替了回答。
苏珊这一计即兴拈来,大获全胜,于是她说:“那么,诸位愿意捎个话给制片公司吗?”
这是一次民意测验,那么多观众的代表想看苏珊在电影中的形象,制片公司的老板得到这一民意测验的结果,完全可以判断,如果请苏珊出演影片,此片一定走俏。于是苏珊不久之后便受聘出演,上了银幕,并且成了大明星。她在《我想生存》一片扮演的角色使她荣获了奥斯卡金奖。
难道你不承认苏珊·(海沃德是趁热打铁,一举成名的高手吗?
一个人只有善于抓住机遇,才能在最佳时刻表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和能力,才可以赢定人生。
激发出生命中热忱的性格
热忱的性格与T作的效益密切相关,或者说成正比关系。且看:
多年前,1983年度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遗传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开始找第一份工作时,有见地的顾问告诉她说:“芭芭拉,做人要热忱!再丰富的经验,也比不上热忱能使你获得更大成就。”
他们说得可真对。热忱的人能使沉闷的旅程变得刺激,使额外的工作变成发展机会,使陌生人变成朋友。
哲学家爱默生曾写道:“没有热忱性格,就不能成大事。”热忱性格有如胶水,在你情况困难摇摇欲坠时帮你坚持下去。当你周围的人在喊叫“不,你做不了”的时候,它像你心中的声音,轻轻地说:“我做得了!”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早期的研究结果,经过多年才得到普遍承认。但是她从未放松她的实验。工作对她来说是极大的乐趣。她从未松懈。
充满热忱性格的人不论年纪多大,都仍然充满青春活力,就是因为他们始终保持赤子之心。大提琴家卡隆尔斯90岁时,每天早晨都会先弹奏一下尼哈的乐曲,乐声从他的指间飘过时,他会把弯曲的腰背挺直,两眼再度流露出欢欣神色。
对卡隆尔斯来说,音乐是长生不老灵丹,使人生变成永无止境的探险。正如作家兼诗人欧尔曼写过的话:“岁月令皮肤加添皱纹,失去热忱性格却令心灵发皱。”
怎样去重觅童年时的热忱?关键就在“热忱”这两字。英文热忱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内在的神”。“内在的神”其实就是一种历久不渝的爱,也就是适当地爱自己(确认自己),并且将这份爱推及他人。
热忱者爱他们所做的工作,而不计金钱、地位或权力。有一次,有人问已退休的剧团团长帕翠霞·(麦克尔勒斯,她的热忱是从哪里来的。她答道:“我那做律师的父亲很久以前告诉我说:‘在我不再以金钱为目的而工作之前,我连一个铜板也赚不到。”’
堪萨斯州的伊利莎白·(莱顿,68岁时才开始绘图。从事艺术消除了她不时发作而至少已折磨了她30年的精神抑郁,她的作品还获得一位图评家赞扬说:“我真忍不住要把莱顿称为天才。”伊利莎白·(莱顿终于再度找到了生命的热忱性格。
其实,任何成功的工作都可以称为热忱性格的胜利。没有热忱性格,不可能成就任何伟业,因为无论多么恐惧、多么艰难的挑战,热忱性格都赋予它新的含义。缺乏热忱性格的人,注定要在平庸中度过一生:而有了热忱性格,你才能创造奇迹。
决不灰心的性格
不灰心的性格往往能够促使一个人把工作做得出色,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
许多年前,美国有一位十六岁的年轻小伙子,在一家著名的五金公司当一名收银员,每个月领着极微薄的薪水,但仍然心满意足地卖力工作。因为他希望能通过自己脚踏实地的工作,使自己步步高升,最终达到前途无量,所以他做起事来,永远抱着学习的态度,处处小心留意,想把工作做得十分完美。他希望能够获得经理的赏识,提升他为推销员。谁知他的经理对他的印象却恰好相反。
有一天,他被唤进经理室遭到了一顿训斥,经理告诉他说:“老实说,你这种人根本不配做生意。但你的臂力健硕无比,我劝你还是到铁厂里当一名工人去吧!我这里用不着你了。”
这一番训斥侮辱,对于那位小店员真如平地响雷,他想不到素来自以为做得不错的成绩,会得到这样相反的结果。一个年轻气盛的人,踏入社会不久,便遭受这样严重的打击,换了别人谁也受不了。他们定将气得暴跳如雷,从此做起任何事情来,都会抱着消极的态度,不肯“劳而无功’,了。但那位青年并没有这样做,他虽被辞退,但仍有他自己的理想。他要在被击倒的地方重新爬起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是的,经理,”他说:“你当然有权将我辞退,但你无法消磨我的意志。你说我无用,当然,这也是你的自由,但这并不减损我丝毫的能力。看着吧!迟早我要开一家公司,规模比你的大十倍。”
他并没有吹牛,他说的句句是实话,从此他借着这次受辱的激励,努力上进,几年后,果然有了惊人的成就。
美国汽车公司总裁伍德先生,出身国会议员,仗着从前在国会演说时,常常博得听众拍手喝彩,便认为自己是一个能言善辩的演说高手,以此自满自足,洋洋得意,因此便闹出了下面的一个笑话来。
有天晚上他登台演说,对象是一群目不识丁的煤矿工人,而且其中多半是来自外国,对于英语茫然不懂,但因仰慕他大名,或者被迫前来受教,所以,那天演讲台前仍旧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伍德看到这种空前盛况,愈发以为自己的演说确有惊人的魔力,能吸引这么多的群众,前来热心听讲。在他演讲的过程中,听众时时掌声如雷,于是他愈加兴奋,将音量放大,尽量发挥他的“天才”。
演说终了下台后,伍德满面春光,洋洋得意地对他身边的一位新闻记者说:“我的演说还算不错吧!他们似乎都听得入迷哩。”
新闻记者冷冷地答道:“可是你或许不知道,听众懂得英语的只有三五个人吧”。
伍德大失所望,但仍半信半疑地说:“但是他们为什么常常对我鼓掌喝彩呢!”
“你演说时没有注意到吗?”新闻记者说:“那些人的拍手喝彩,都是由一个懂得英语的工头从中领导指使的。”
后来第二个人上台演讲时,伍德仔细观察台下情形,果然跟那位新闻记者所说的一样。而且那个在指挥的人,显然也不太高明,遇到不应拍手的时候,也带领群众狂热地拍起手来。
后来伍德和人谈起这事时,还说:“从那次以后,我才开始对我自满已久的演说术,重新抱持怀疑的态度,不敢枉自夸大了,并且从不灰心,准备重头再来。”
综上所述,一个人只要具有不灰心的性格,在他的面前就会没有任何难事能够击倒他。相反,他就会止步不前,处处碰壁。
不断打造崭新的自我
重新打造自己的性格说明:每个人如果把自己的工作观念制定得寻常而一般,你一定永远是一名最普通的员工,最后连这种资格也有可能丧失掉,所以一切在于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