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的好性格
31491100000035

第35章 十二培养社交型性格关系网中,拓展人生(3)

(1)作为工作场所,我信赖自己的企业;

(2)我为能在本企业工作而感到自豪:

(3)我不想调到其他企业去工作;

(4)在这儿工作将来有出息;

(5)有什么为难的事,可以随时找这儿的领导商量:

(6)领导者能认真地听取自己的意见:

(7)领导者不推卸责任;

(8)领导者看重自己的能力;

(9)同事中有不少是可以信赖的;

(10)与现在的同事一起工作并不感到痛苦,而是感到很愉快:

(11)可以毫无顾忌地在同事面前发牢骚:

(12)工作顺利,没有同事掣肘;

(13)现在的工作于自己很合适;

(14)自己对于做这种工作感到很快乐:

(15)想进一步掌握有关工作的知识:

(16)现在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是合适的:

(17)现在的工资比较恰当;

(18)并不认为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是由于企业设备差劲造成的。

如果某个部属认为这些项目完全符合自己的思想状况,那么这个部属对自己的企业就感到心满意足,并能很好地适应。因此在心理上,自然就比较安定、和谐;个人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也能处理得比较得当。在这一基础上,就自然能得到领导者的喜欢和信赖。反之,一个人如果在工作单位里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适应和社会适应,就往往会被领导者认为是个性格惹人生厌的人,而遭到排斥。

寻找真正的朋友

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平时的相互吹捧只是朋友交往中的表面现象,到了关键时候能够给予你帮助和坦诚地指出你的错误的朋友才是值得深交。

有两个伙伴一起翻山越岭,到处游玩。他们相互间一天比一天更了解,越来越要好,两人就约定:同生死,共患难,绝不互相遗弃。

事隔不久,他们在一条偏僻的小道上遇到一只大熊。在这危急关头,一个伙伴飞快地跑向路旁的一棵小树,爬了上去。树很小,另一个伙伴不敢再冒险爬上去了。他一看,再无其他出路,只好马上躺倒在地,屏住气,一动也不动,装着好像死人一般。这只饿慌了的大熊朝他俯下身子,用爪子把他翻过来转过去,舔舔他的脸,看看他到底还有没有气。由于恐惧,这个伙伴早就吓得麻木了,全身的血液似乎都已凝固,以至真的变得冰冷、僵硬,如同死人。最后,这只熊只好从他身边走开了,因为熊是不吃死人的。

直到这头熊走远后,树上的伙伴才爬下来。他问这位装死的朋友:“请告诉我,你躺在地上时,熊伏在你耳朵边讲了些什么?”“它给了我一些有益的忠告。”这个伙伴回答说:“熊给我的忠告是:能够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说完,他毅然离开了他的伙伴,自管自地走了。

善于借势的性格

一个人有无智慧,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性格上。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自然。借用别人的智慧,助己成功,是必不可少的成事之道。这叫善借人势的性格。

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统一中原之后,统率20万(号称80万)大军沿长江东进,企图迫使占有江南六郡的孙权不战而降,然后一统中国。

这时候,屡遭败绩的刘备已退守到长江南岸的樊口。受刘备的委托,诸葛亮只身一人前往柴桑会见孙权。诸葛亮舌战群儒,坚定了孙权迎战曹操的决心,于是,孙权和刘备结为联盟,共同抗曹,孙、刘的军队与曹操的军队在赤壁相遇,拉开了赤壁大战的序幕。

曹操军队不善水战,初次交锋,孙、刘占了上风。曹操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训练水军,周瑜大会群英,巧施离间计,使曹操斩杀蔡瑁、张允。曹操失去善于水战的指挥,窘迫之际,将大船、小船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在一起,这样,大江之上,任凭风大浪大,战船不再颠簸,曹操以为得计。

周瑜得知消息,决心用火攻打败曹军。但是,时值冬季,江上多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了曹军,反倒要烧了自家战船,周瑜为此坐卧不宁。诸葛亮能察天文地理,早已测知冬至前后将会有一场大东南风出现,于是自告奋勇,要“借”一场东南大风,助周瑜一臂之力。

周瑜惊喜若狂,又得大将黄盖以死相助,以“苦肉计”骗得曹操的信任。在东南风乍起之时,驾着十余只载满浇上了油和裹有硫磺、干草等易燃物的战船,在夜幕来临之际,迅速接近了曹操的战船。黄盖一声令下,点燃干草,十余艘战船在东南风的劲吹之下,犹如十余只火龙,直扑曹操的战船。

刹时间,江面上烟火冲天。曹操的战船连在一起,一船着火,几十只船跟着着火,曹操的水军士兵大部分被烧死、溺死在江中。火从江面蔓延到曹军岸边的营寨,岸边的曹营也变成了一片火海。

孙、刘联军乘势水陆并进,曹操从华容道侥幸逃得性命,20万大军损失殆尽。

让我们再举一个借势成事的例子:1980年,美国总统竞选的决战是在共和党候选人里根与民主党候选人卡特之向进行,由于二人当时的实力旗鼓相当,因此他们二人展开了美国竞选史上最激烈的争夺战。

当时的卡特是已经当政4年的在职总统,但政绩并不突出,而且内政方面不能令人满意,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失业人数猛增等等。人们对这些有关国计民生的问题十分不满,怨声载道。而这些正好成了里根手中的王牌,他集中火力攻击卡特经济政策失误,并耸人听闻地宣称他要消除“卡特大萧条”。

而这时的卡特也抓住广大民众关心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指责里根增加防务开支的主张是好战之举。

里根与卡特就是这样唇枪舌剑,拳来脚往,双方一时难决雌雄。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影响极为广泛。一个人的形象,在美国民众的心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有时甚至直接决定了选民投谁一票。所以,总统选举,与其说是选民在选择候选人的政策纲领,不如说是在品味候选人的性格、智慧、精力、风度。在这方面,里根可以说是占据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里根当选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之后,他当年在好莱坞演过的电影,一下子成了热门,全国各地影剧院、电视台争相放映。这股里根影视热风,无疑替里根做了一次绝好的宣传。人们从影视中看到,当年的里根英俊潇洒、精明强干,而现在仍然生机勃勃、干劲十足,风度不减当年。这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

在里根影视风兴起的同时,里根还借电视媒体极力展示自己的风采。在与卡特的电视辩论中,里根表现得能言善辩、妙语连珠,而卡特则相形见绌,呆板迟钝,结结巴巴。因此在投票之前关键性的一场电视辩论后,民意测验的结果,支持里根的人上升到67%,支持卡特的人下降为30%。1980年11月4日大选结果,里根以绝对优势大获全胜。

卡特本身就因失业人数猛增等,引起后院起火。正赶上与里根争夺总统,好莱坞电影之火终于把他烧得遍体鳞伤,“无颜见人”,从而退出了政治舞台。

善于借势是成大事者最普通的性格之一,其绝佳效果在于借力发挥,占得主动:也就是说,这种性格的直接效果是:花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大的收获。

把别人放在心上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境地。当他感受到你的轻视或重视后,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当你想改善或巩固跟某个人的关系时,把他放在心上,无疑是一条捷径。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十多年前是BON电影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她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同时又必须面对许多现实的东西,像人际关系的处理、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但她巧妙地使这些烦琐的事情顺畅起来。

比如,她的下属总会在某一个繁忙的下午突然收到一张上面写着诸如“你辛苦啦”、“你干得非常出色”之类的小卡片,或一张精致典雅的卡片。而在她丈夫生日的那一天,她总会努力举办一个家庭小舞会,而且是一个人事先布置好。就这样,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她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却给他人送去了一份又一份快乐。

她对这一做法饶有兴趣地解释说:“大家的节奏都那么快,大部分人都忘了一些最基本的问候。都认为这些是无足轻重的小细节。其实正是这些细小的方面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张,那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些呢?”

她又说:“一份小小的问候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挚和诚意,使他人感到温暖。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和交流,而这些细小的方面是最能体现出你的那一份心意的。我这么做是对我个人形象、风度的一次最佳传播:当她们看到那张卡片的时候,就一定会想起我,而且在她们心中隐含着对我的一份谢意,会使她们更认为我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她们总会想到我好的地方,不会注意我的缺陷。”

恰当地赞美他人

赞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别人的优点、长处等进行的认可,赞美在日常生活中和处理人际关系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

卡耐基一次在邮局中排队等着要发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总是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抱怨:称信封、递邮票、找零钱、开收据,同样单调的工作,单调的语言,年复一年。卡耐基觉得应说点能让这位职员高兴的话,恰好他立即发现了一样值得他赞美的东西。

当职员称他的信时,他热忱地说:“我真希望我有你这么一头头发。”

职员抬起头,一副惊讶的样子,他的脸上在微笑发光,“现在不如从前好了。”职员说。但卡耐基还是确切地说:“虽然稍减从前的光亮,但仍极出色。”

职员非常喜悦,并说:“许多人曾赞美我的头发。”

后来,一个人问卡耐基:“你要从他那里得到什么呢?”

卡耐基说:“假如我们这样卑贱自私,不能给出一点快乐,不能给人一点真诚的欣赏;而要向对方勒索相当的报酬——这将证明我们的气量比酸苹果还小。我们将遇到我们绝对应得的失败。不错,我的确要从他那里得到些什么,我要得到些无价的东西,而我得到了。我得到了我为他做了些事而他不能报答我什么的感觉。”

学会化敌为友

多一个朋友,远不如减少一个敌人好。只要我们主动伸出和解之手,解开彼此心中的疙瘩,我们可能就会减少一个敌人而增加一个肝胆相照的好朋友。

苏联著名作家叶夫图申科在《提前撰写的自传》中,讲到过这样一则十分感人的故事:

1944年的冬天,饱受战争创伤的莫斯科异常寒冷,两万德国战俘排成纵队,从莫斯科的大街上依次穿过。

尽管天空中飘飞着大团大团的雪花,所有的马路两边依然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大批苏军士兵和治安警察,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画出了一道警戒线,用以防止德军战俘遭到围观群众愤怒的袭击。

这些围观者中老少皆有,大部分是来自莫斯科及其周围乡村的妇女。她们之中每一个人的亲人,或是父亲,或是丈夫,或是兄弟,或是儿子,都在德军所发动的侵略战争中丧生。她们都是战争最直接的受害者,都对悍然入侵的德寇怀着满腔的仇恨。

当大队的德军俘虏出现在妇女们的眼前时,她们全都将双手攥成了愤怒的拳头。要不是有苏军士兵和警察在前面竭力阻拦,她们一定会不顾一切地冲上前去,把这些杀害自己亲人的刽子手撕成碎片。

俘虏们都低垂着头,胆战心惊地从围观群众的面前缓缓走过。突然,一位上了年纪、穿着破旧的妇女走出了围观的人群。她平静地来到一位警察面前,请求警察允许她走进警戒线去好好看看这些俘虏。警察看她满脸慈祥,没有什么恶意,便答应了她的请求。于是,她来到了俘虏身边,颤巍巍地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印花布包。打开,里面是一块黝黑的面包。她不好意思地将这块黝黑的面包,硬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拄着双拐艰难挪动的年轻俘虏的衣袋里。年轻俘虏怔怔地看着面前的这位妇女,刹那间已泪流满面。他毅然扔掉了双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给面前这位善良的妇女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其他战俘受到感染,也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拼命地向围观的妇女磕头。于是,整个人群中愤怒的气氛一下子消失了。妇女们都被眼前的一幕所深深感动,纷纷从四面八方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东西塞给这些曾经是敌人的战俘。

故事以这样一句发人深思的话结尾:“这位善良的妇女,刹那之间便用宽容化解了众人心中的仇恨,并把爱与和平播种进了所有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