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谁撬动了银川经济
31667000000049

第49章 闽宁骄子--记宁夏新思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舒(4)

1993年7月,根全又随朝阳木器厂参加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装修工作。在这次装修工作中,他们每天上下班由部队的车接送,进大厅由警卫战士护送,根全真正感觉到了一种自豪,这种自豪是为祖国添砖增瓦的一种自豪,是身为中国公民的一种自豪,并从中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那种被人尊重的欣喜让他感到自己当初选择学木工是正确的。这项技术既有利于个人,也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3个月装修工作结束后,他又参加了一项北京万寿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的装修工作。参加这些宏伟气派的装修工程,不仅让他学习掌握了许多高难系统的配套技术,大开了眼界,也让他荣获了"优秀木工技师""青年文明施工现场管理人"等光荣称号。年底,收益颇丰的根全又满怀孝心地给远在家乡劳作的父母寄去了9000元钱。此时的根全对自己的事业前景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拼搏的力量,感到羽翼渐渐丰满起来。

1994年春节将至,19岁的根全长成了一个敦实矫健的大小伙子,带着一种锐不可当的英气与朝气回到了家乡,虎虎实实地站在了父母的眼前。

春节休假期间,人们走亲串户。根全去三叔家做客,闲不住的根全看到三叔家的家具陈旧落伍,便自告奋勇地给三叔做了一套北京流行的新式家具,十分气派漂亮。这一做不要紧,街坊邻居看到后,非常喜爱,纷纷上门求他给做家具。盛情之下,根全干完这家干那家,一传十,十传百,订活的人络绎不绝,让他难以收手。北京的单位也不断给他拍电报催他回去。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竟然有好几家老人领着自己的儿子执意要拜他为师,根全从中感受到了一种被人欣赏被人尊重的满足。他想,反正在哪里都是挣钱,索性辞掉了北京的工作,一心一意收徒弟在家乡干起了打家具的活儿。

按根全家乡的风俗,凡是出嫁的姑娘,娘家都要陪嫁一套家具,而当地木料比较难买。根全看到了这个商机,萌生了在当地办一个木器加工厂的念头。正好附近有一个乡镇废弃的面粉厂,面积有8亩地左右。由于他平时做木活广交善缘、重义轻财,乡政府便无偿地让他使用。说干就干,他带着收下的6个徒弟,清理了场地,到乡下订购树木、晾木材,万事齐备,于1996年2月16日,"根全木器加工厂"正式成立开业。

工厂开业后,除了家庭订做家具外,周围机关、学校也都到他们厂里订做办公家具,加工厂的生意红红火火。到8月份,又招收一些因家境贫寒、无业、流浪的社会青年,根全手把手地教他们木工技术,木器厂当年就净收入4万多元。随着工厂营业额逐年递增,"根全木器加工厂"也在当地有了一定的名气。他首先想到的是扶贫济困,他向周围的学校捐赠桌椅板凳,给贫寒的家庭减半收取家具加工费,有的甚至免费赠予,他的善举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表扬和嘉奖,并先后获得先进个人、先进创业者的光荣称号。

1997年,正当他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国家号召西部大开发,刚巧根全的一位在宁夏银川市做生意的朋友,极力邀请他到西部银川发展。他也想在外面走走,看看是否能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有更大的发展。在根全的脑海里,西部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很让他新鲜、好奇。于是他把已走上轨道的木器厂暂作交代,就踏上了西去的旅程。

雄鹰翱翔在塞外的蓝天

1997年7月,只身来到银川的根全没有感受到往年在山东老家或者北京那种夏日的酷热,走在新城的街道,和山东相比还是显得空旷荒凉,时不时还有丝丝塞外的凉风吹来,很是舒服。他为了了解行情,先到新城沙发厂打工,休息时,他有意识地去银川市老城区转悠,在装潢建材市场,他遇到一位装修师傅,这位师傅正想找一位帮手,根全便应承下来。在干活时,这位师傅一眼就看上了根全的手艺,张口就给根全每天60元的工钱,2天后又给他100元钱的生活费。这让根全觉得木工活在银川还是能挣到钱的。而且,他还发现银川装修市场很大,很值得来这里发展。他当即辞别朋友回到山东老家,安顿好木器厂的一应事务,便携带家眷和几个徒弟来到凤城银川安营扎寨,开始了他新的创业生涯。

他们先是在一个姓李的老板那里打工。有一次,在宁光电工厂给一个职工做家具时,老板因根全给主人家用料太实在,就要求5块料的让他用4块料做,如此偷工减料,让他觉得老板太贪心,就和老板发生了冲突。工程还未交工,老板竟携款而逃,一分工钱都没给他付。电工厂的工人老大嫂急得直哭,他劝大嫂:"不要哭,就算帮忙我也帮你把活做完。"于是,根全以帮忙的心态坚持把大嫂家的活做完。大嫂很是感动,破涕为笑,不但付给了工钱,还逢人便讲、见人就说山东木工师傅如何诚信、技术如何好,并先后给他介绍了很多活源。由此,他更加体会到,一个人不论走到哪里,诚信、善良、踏实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事的法宝。根全正是靠着这些,在新城那一片做出了名气。

他们在新城租了小厂房,专门大批地做沙发、席梦思床垫,向康乐、光耀等家具市场供货,不到1年就净赚10万多元。随着生意稳步上升,这期间,根全感到装修市场虽然大,但不规范,有时承揽了活,完工后,拿不到工程款,甚至还会上当受骗。根全觉得要想干好、干大,必须要有自己的正规公司。于是,2002年,他下决心投资30万元,注册了"银川亚鹰装饰工程部"。

为了让社会尽快了解自己的技术实力和信誉,他们从紫园小区干装饰工程开始,几乎就没有什么收益,权当打广告作宣传,后起的一些小区也以紫园小区为样板,为根全的公司打开了家装的路子。从那以后,装修的活逐步多了起来。他招收的第一批人员,是"非典"时期从东北哈工大毕业过来找工作的两个大学生。随后,人手紧缺,农家出身的他又吸纳了一批南部山区的待业青年和社会上的失业人员。他耐心地毫无保留地给他们教授木工技术、油漆技术,并且以自己的经历给他们讲先做人后做事的道理。随着他在同行业中声誉的提高,众多青年闻名而来拜师学艺,他的队伍猛增到80多人,目前已达到100多人。由他带起的兄弟们人人都有一身好技术,他们再也不用为生活发愁。这些人从根全总经理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认真努力的优秀品质,一种上进的力量,一种关爱的温暖及做人的踏实与自信,从而激发出他们齐心协力的凝聚力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

在根全科学的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中,他们已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之路。2004年春,根全在"银川亚鹰装饰工程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宁夏亚鹰装饰有限公司"。当年营业额达到500余万元,为国家创造了20余万元的税收。同年被宁夏装饰协会评为宁夏十佳优秀家装企业,被开发区工商局命名为光彩之星荣誉单位。

2006年,根全又在德胜工业园区投资100余万元建立了套装门和橱柜生产基地,为宁夏装饰行业实行现代化、工厂化迈出新的步伐,起到了装饰行业的带头作用。几年来,为宁夏军区、银南供电局、石嘴山电厂、大坝电厂、中宁电厂等1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楼进行了精装修,并实现优质家装800余户,深受社会的好评。

2005年、2006年又连续被评为宁夏十佳优秀家装企业和优质家装企业,3·15消费和谐诚信上榜品牌和诚信私营企业、宁夏人最满意家居品牌。公司被推选为宁夏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宁夏高新技术开发区工商局私营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宁夏山东商会常务理事单位。

2007年,根全的公司全力开发西部市场,弘扬亚鹰文化。秉承"诚实、自信、团结、务实"的亚鹰精神,倾心打造亚鹰品牌。多年的拼搏结出了硕果,近日,根全又被聘任为三项国家一级资质企业--亚鹰钢结构幕墙装饰集团西北公司的总经理。使公司成为集建筑装饰、建筑幕墙、建筑钢结构、精品家装、集约门业、橱柜、家政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型、规范化、现代化企业。业务遍布西北六省。公司主力队伍源出齐鲁大地,素质优良,沿承了"朴实、厚道、责任重于泰山"的山东人精神,并赋予了新的内涵。根全带领全体员工众志成城,决心"做一处工程,树一方信誉",满怀激情的继续致力于美化大西北、亮化首府银川的建设大潮。

业绩,激发根全的是更大的爱心和感恩之心,他在尽量帮助那些下岗的兄弟姐妹的同时,先后免费培训学员200多人次,安置下岗和"4050"人员87名,在社区成立了"亚鹰装饰蓝山名邸社区服务站",为不同层次的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根全下一步又在酝酿一个令人感动的计划,那就是他想办一个敬老院,他想让社会上的老年人有一个美好的养老环境,有一个美好的归宿。奶奶没有享上他的福,他要遵照奶奶的教导,为人民做一点好事,以此回报社会、回报凤城的人民。

采访结束时,我见到了根全的妻子鲁召华女士,脸庞晒得黝黑的召华和根全是同龄人,不善言辞的她很贤惠能干,自己驾车,负责整个公司的后勤工作。根全说,他们一家三口刚来银川时,挤在不足16平方米的小房子里,炎热的夏季,经受着蚊虫叮咬;寒冷的冬天,只用一个小煤球炉取暖做饭,烟熏火燎,儿子和妻子跟着他也受了不少苦……妻子听着,只是憨厚地笑着,一副全心全意、毫无怨言的样子。而且根全还自豪地告诉我,他们俩为忙生意顾不上儿子,可9岁的儿子却出奇得懂事、听话、爱学习,这真让人羡慕。根全真正做到了事业、家庭双丰收。

我坚信,年轻有为、胆魄过人的根全,像一只羽翼丰满的雄鹰,怀着朴实醇厚的齐鲁文化,怀着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一定会在塞外的蓝天上,以优雅的姿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绚丽多彩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