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奇妙生物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31772400000016

第16章 动物世界情感之谜(2)

鸟类、爬行类、鱼类、两栖类以及昆虫都有自己的色彩语言。雄孔雀常在春末夏初开屏,以迷人的尾羽向雌孔雀“求爱”。刺背鱼平时体呈青灰色,在交配前,雄鱼腹部出现红色,以警告别的雄鱼,赶快逃避;当它追求雌鱼时,则腹部泛红,背呈蓝色,煞是好看;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其腹部又呈现红色,体色也恢复为青灰色。金翅雀的幼鸟在饥饿时会张口,露出嘴边4个发光的金属颜色的斑点,告诉母亲肚子饿了。

有些动物以动作作为联络信号,它们有一套自己的语言。

塘鹅和许多鸟都是以摇头表示善意;许多鱼以收缩鱼鳍以示友好,张开鱼鳍则是向对方发出警告;蜜蜂也有一套极为独特、严谨的动作语言。

螽斯、蝙蝠、海豚等却是用超声彼进行联系,它们有自己的超声语言。

海豚的超声语言比较复杂。1962年,有人曾记录一群海豚遇到障碍物时的情景:先只是一只海豚出去侦察了一番;然后,其他海豚听了侦察报告后,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当然都是用超声波;最后意见统一了,采取集体行动。

动物防震之谜

箭鱼是一种食肉性鱼类。这种鱼一般生活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地中海里,在我国东海和南海也有它们的踪迹。箭鱼的体形很大,身长约4米,体重达500千克。

箭鱼头前的上颌突出很长,骨质坚硬,好像一支锋利的长箭。箭的长度约1.5米,几乎占了全身长度的1/3。科学家认为,箭鱼的锐利长箭并不是作为武器发展起来的,而是代表一种高速的流线形体,在海水里游泳,尖吻起了劈水破浪的作用,游速比普通轮船要快三四倍,每小时能前进120千米。

箭鱼游速快,冲击的力量也大。它在大海中横冲直撞,碰上巨鲸,能刺伤巨鲸;撞上船舰,能穿透甲板。在英国的博物馆里,有一个独特的陈列品。一艘捕鲸船的34厘米厚的木板中间,嵌着一根30厘米长和12.7厘米圆周经的箭鱼的“箭”;还有一块55.8厘米厚的木板,被箭鱼穿了个孔。

箭鱼头上的箭,为什么如此锋利呢?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发现箭鱼击穿轮船甲板时,它的箭受到的冲击力有150千克。船被戳破了,箭却完好无缺。原来,箭的基部骨头是蜂窝状的结构,孔隙中充满了油液,好像是多孔的冲击波吸收器。箭鱼的头盖骨结构相当紧密,又跟箭的基部连成一体,所以使箭鱼能够经受很强的冲击力。它真不愧是一个天然的防震器。

这种结构,使科学家得到借鉴,在设计制造航天飞机时得到了应用。

动物的天然防震器,不仅独此一家,啄木鸟那像钢凿一样的嘴壳,也是名副其实的防震装置。

据科学家调查,啄木鸟的嘴每天要敲打树干500~600次。近年来,有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木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2080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弹回来时,它减速的冲击力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是10个重力常数。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发生脑震荡,头颈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科学家们除了进行了细心的观察和测算外,还对啄木鸟进行了手术解剖。结果发现,啄木鸟的头部构造与众不同:脑子被细密而松软的骨骼包裹着;在脑子的外脑膜与脑髓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空隙,这样一来,通过流体传播的震动波,也就得到减弱;头部强而有力的肌肉系统,能起吸震和消震的作用。

此后,科学家又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啄木鸟的头部和这儿的“钢凿铁嘴”,是一前一后地直线运动,从不做侧向运动。

根据啄木鸟的奇特构造和运动方式,有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安全帽和防撞盔。这种帽子正好套在人的头上,里层松软而外层坚固,帽子下部又有保护领圈,可以避免因突然而来的旋转运动所造成的脑损伤。经过试验,这种帽子比一般的防护帽要安全得多。

奇怪的“杀过”行为

在浩瀚的北冰洋,一头北极熊发疯似的袭击独角鲸群,20多头独角鲸竟无一幸存。雪白的冰原蒙上了血腥和疑问。这头北极熊到底想干什么呢?假如是为了猎取食物,它根本用不着费这么大的劲,杀死一头也就够了,为什么要杀死几十头独角鲸呢?

这个问题涉及自然界中一种罕见的现象:动物的“杀过”行为。它通常是指一些凶残的食肉动物一次杀死远远超过自己食量的其他动物,这种行为的目的性很不明确。

像北极熊这样“滥杀无辜”的情况在自然界中虽然不是很多,但也不乏存在,例如闯入羊圈中,把十几只山羊一一咬死的金钱豹;把牛、驴等大个家畜杀掉的狮子;把上百只小驯鹿全部歼灭的饿狼……这些“杀过”行为的共同之处是被杀动物的数量较大,“现场”也没有什么搏斗的痕迹。

从现象看,这些“杀过”行为不单纯是为了摄取食物,也不是因为动物间的争斗而导致的残杀。假如为了摄取食物,金钱豹一次吃掉一只山羊足矣,用不着把十几只山羊咬死。金钱豹做这种坏事以后,常常把山羊的尸体整齐地放好,然后扬长而去,有时连一只都不带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凶残的食肉动物大开杀戒呢?

一些动物学家认为,残忍嗜杀是凶猛的食肉动物本性的体现,因此,往往表现为不可思议的疯狂与狠毒,完全与单纯地获取猎食相悖。这些凶猛动物陆生、水生都有,自然界中大到狮子、虎豹,小到赤狐、猫头鹰都有不同凡响的表现。

也有人不同意以上的解释,他们说,纵观这些动物的“杀过”行为,虽说目的性不甚明确,但含有相当程度的偶然性,并不是常常发生同种类型的“杀过”行为。此外,有许多“杀过”行为中也不全是斩尽杀绝,不排除有谋取食物的动机在这些行为中。因此,他们认为,很可能是因为这些凶猛动物遭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者它们在接近被伤害的动物时,受到被伤害动物的抵抗、反击,在混乱与逃遁中引发了生死搏斗,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凶猛动物本来就强悍嗜血,对手根本无法与之对峙,一个个被杀得落花流水,成了屈死鬼。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刺激”论,不同意“本性”论。但一般“杀过”现场没有什么搏斗的痕迹,看来这种观点也需进一步推敲。

也有些生物学家认为“杀过”是一种复杂的动物行为,导致它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多重的,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原因。有的是本性决定的,如猫头鹰见到田鼠,肯定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决不会放过它们。即使猫头鹰不饿,也不为储存食物,但它们仍然要扑向田鼠。有一些很可能是受到刺激,这些刺激又很复杂,一方面可能是被反抗激怒,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恶劣的天气变化,食物奇缺等原因诱发了嗜杀本性。

还有人认为,动物的“杀过”行为的确令人费解,但目前的一些解释有较大程度的推测性。要使答案接近科学性,有强有力的说服力,就必须透过现象,究其本质,要探索、研究它们的成因,才能解开环绕在这个问题上的谜团。

动物的“禁圈”之谜

凡是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都知道孙悟空用金箍棒画“禁圈”的故事,妖魔鬼怪无法进入圈里,唐僧等坐在圈里安然无恙。但这个故事却很可能是源于貂熊的“禁圈”。

在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林海深处,生活着一种既像紫貂、又似黑熊的动物,这就是貂熊。它有一个异乎寻常的本领,每当饥饿时,它会用自己的尿在地上撒一个大圈,凡是被圈入圈中的小动物如中魔法,竟不敢越出圈外,只能待在圈内一动不动,乖乖地等待貂熊采捕食。更为奇怪的是,圈外的豺狼虎等野兽,也不敢撞入圈内。因此这个“禁圈”具有了捕食自卫的双重职能。

然而,貂熊的尿液中究竟含有什么成分?为何具有如此的魔力?至今还是个谜。

科学家们发现,从脊椎动物的鱼、鸟到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画圈本领。

雄性棘鱼平时是成群生活的,但到春天棘鱼繁殖时期,它们的性格就会发生重大变化。一条雄棘鱼会撵走附近的其它雄棘鱼,把周围适当场所圈占,成为“圈主”,并在其中筑巢。若其他雄棘鱼游近时,对圈占界线监视甚严的这条“圈主”便立刻竖起背脊上的棘,迎上去决斗,以捍卫自己的“领土”。格斗是在圈占的边界附近进行,“圈主”很少游过边来进行追击,不过井不是所有棘鱼都不能进入圈内,画圈的雄棘鱼只攻击外来的雄鱼,而对外来的雌性棘鱼却格外欢迎,它们能友好相处,从不攻击,真是典型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有人曾目击一条1米多长的麻蛇顺着葡萄藤滑行而来,这时一只黄鼠狼突然窜出,绕蛇一圈,然后退去,蛇立即停止滑行,待在原地吐舌头。几分钟后,5只黄鼠狼相继窜来,各叼一段蛇肉扬长而去。

田螺也有这种“特异功能”,曾有人报道,水田中一只田螺绕螃蟹画了一圈,这只螃蟹便待着不动了。几天后螃蟹腐烂,终于成了田螺的美食。

动物的“怪圈”生动有趣,其间奥秘令人不解。不过从大量的事实可以看出,画圈并不是动物对空间本身的欲望,而是根据生活需要产生的一种本能。它们或是像貂熊一样,通过画圈以取得食物,并保证摄食的安定性;或是像雄棘鱼一样,通过圈占以招徕异性,进而生儿育女,繁殖后代。

总之,动物具有这种深刻生态学价值的本能,是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的。

神秘的动物超感本能

动物真的有超常感吗?它们真的能够预感危险,能作心灵感应吗?

在美国,只有两岁的英格兰血统牧羊犬博比,它的主人名叫布雷诺,家住美国俄勒冈州。1923年8月,布雷诺带着小狗博比从俄勒冈州去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小镇度假时,博比不幸走失了。从此博比开始了它神奇、惊险,而又极不平凡的超常旅程。博比最初弄不清楚俄勒冈州的方向,急得它到处乱窜,整天绕着圈跑,它大约跑了1600千米的路却只走对了300千米。到了秋天,博比似乎渐渐地找对了方向,走上了回家的路线,它一路向西经过伊利诺州和依阿华州径直往前走。回家的路上,博比吃尽了苦头,它有时能遇到好心人留它住宿,但有时也饿得抓松鼠和野兔吃,有几次还差点给逮野狗的人捉住,博比不停地往西走,渡过了好多条河流,其中包括流水湍急的密苏里河。到了寒冷的隆冬季节,它忍饥挨饿越过冰天雪地的洛矶山脉。等到漫长的旅程快结束时,博比已瘦得皮包骨头,它脚下的肉趾因长途跋涉连趾骨都露了出来。到了1924年的2月,博比在奔跑了六个月之后,终于一瘸一拐地走进俄勒冈州西威顿郊外的一间破旧农舍,它深情地望着这间小屋,这是它小时候和主人住的地方。第二天一早,博比又拖着异常沉重的脚步,艰难地走到城里,走进它主人房间。当时布雷诺刚下夜班正在二楼睡觉,博比在走完了1500千米长的旅程之后,用尽最后的力气一跃跳上床,亲切地去舔主人的脸。

对于博比这次艰险的1500千米旅程,很多人觉得简直难以置信。为了进一步证实这次旅程,俄勒冈州的“保护动物协会”主席返回到博比走失的原地点,勘查了这条小狗所走过的所有路径,访问了沿途许许多多见过,喂过、收留它住宿、甚至捉过它的人。当这一切被证实后,博比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尊敬的狗英雄,得了许多奖章,它回家的路上所走过的城市还给它颁赠了荣誉钥匙,最荣耀的是这条小狗还得了一个金项圈。

在人们都赞扬博比的忠诚、勇敢、坚毅的同时,科学家却想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问题,博比在几千里外是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当初他的主人是开车走的公路,博比并没有沿着它的主人往返的路线走,而它走的路与主人开车走过的路一直相距甚远。事实上,根据动物协会勘查的结果,博比所走过的几千里路是它从来没有见过、没有嗅过,也根本不熟悉的道路。

对博比这次旅程经历研究的结果使人们相信,这条小狗之所以能回家,是靠着一种特殊的能力和感觉觅路的,这种本领与已知的犬类感觉完全不同。有人认为动物这种神秘的感觉和能力是一种人类尚未了解的超感知觉,或者称之为超常感。这个名词源于希腊文的第23个字母,用于代表自然界动物的超自然感官本能。它指的是有些动物能够以超自然的感觉感知周围的环境,或者与某人、某事,或与其他动物之间有着心灵的沟通。然而,这种沟通似乎是通过我们人类并不知道又无法解释的某些渠道进行的。在意大利,有只名叫费都小狗,它的主人去世后它非常伤心,以至为它的主人默默地守墓13年,不论别人怎么想把它弄走,它始终不肯离去。后来这条狗的忠诚被人们传为佳话,住在这个城里的居民很受感动,每天都有人前来墓地看望、陪伴着它,并颁赠给费都一枚勋章,以表彰它的忠贞不贰。

多少年来,在世界各国都发现了很多动物的超常感行为。例如,它们有的会跑到从来没去过的地方找到主人,有的能预感到即将来到的危险和自然灾害,有的似乎还能预感到自己主人的不幸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