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质量·特色·改革·创新
31829900000015

第15章 特色办学与理念创新(14)

1997年,教学改革成果《三年制师专培养方案整体改革》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荣获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中国教育报》、《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刊发了反映这一成果的理论研究、实践情况及效果的宣传报道。

2001年,教学改革成果《营造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环境,探索高师素质培养新途径》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四川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第四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委在乐山主持召开现场工作经验交流会,专题介绍和推广我校普及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高师素质培养新途径的经验和做法,参会代表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普及和应用情况予以充分肯定。

2004年,学校教学改革成果获四川省第五届普通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其中,获得一等奖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两课”课程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人才培养,成绩显着

(1)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了一大批“普九”师资和适应新课改的合格师资。截至2006年,学校已为地方基础教育输送了3万多名“普九”师资和适应新课改的合格师资。目前,乐山市的县、乡、镇中学的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大部分或绝大部分是我校的毕业生。其中通过“主辅修”和“校县结合”所培养的一大批“热爱教育,志在山乡,德才兼备,一专多能”的新师资,为乐山市顺利实现“普九”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近几年来“实践型”教师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我院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提高,师范生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为地方输送了一大批适应“新课改”的合格师资,给地方的基础教育带来了活力,增添了新鲜血液,深受地方政府和普通中学的欢迎。与此同时,《光明日报》、《四川日报》等多家媒体也对我院推进“实践型”教师教育及其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2)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深受欢迎的应用型人才。截至2006年7月,我院已先后向乐山及周边区域和省内各地输送了旅游、文秘、商贸英语、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应用化学、生物科学技术等专业的应用型合格人才100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最近五年均在90%以上。尤其是我院旅游学院人才培养成绩最为突出。从1985年到2006年已累计培养各类旅游专业本、专科学生4500余名,且毕业生深受社会的欢迎,各届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7%以上。在乐山市及眉山市旅游行业的各大宾馆、酒店、旅行社、风景旅游区都有我院旅游学院的毕业生。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乐山及省内外旅游行业的骨干,还有一批毕业生先后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2003年中共乐山市委、乐山市人民政府授予我院旅游学院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

(三)科技服务,成效突出

(1)地方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与利用,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自旅游地理研究所成立至现在的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科研课题25项,其中获国家、省、市奖23项,规划的各风景区,如洪雅玉屏山度假区规划、沙湾美女峰-大渡河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沐川黄丹省级森林公园规划与开发、五通桥桫椤沟风景区考察与规划、马边大风顶国家自然保护区资源考察、重庆涪陵区旅游总体规划等均已开发并开放,收到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农业科技的开发与利用,为促进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我院化生系承担的校地合作项目和农业实用技术的研究与利用,现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且部分成果完成了转化和利用,为地方农民的增收致富、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如,高产糯稻新品种E优512的优化改造成功后,2005年我院主持示范推广,三年产量试验E优512亩产460~550公斤,比本地糯稻种增产15%~20%以上,亩增加产值165元。2005年8月由乐山市农业局主持召开了乐山市E优512专题示范推广现场会,参会的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乐山市科技局和乐山市8区县农业局的代表对E优512给予了充分肯定。同年,由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在省内不同生态区示范了200亩,2006年又增至1万亩以上。这不仅使农户增产增收,也为当地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促进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又如,黄连种植无公害除草专用地膜及种植技术研发出来后,由于其构思新颖,设计科学合理,2004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2项专利。特别是该产品科学的株行距与厢距,符合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要求,便于产业化生产,且幼苗移栽快,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易于推广,因此市场前景看好,被越来越多的黄连种植户所采用。这不仅有力地保障了农民的增收致富,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

还有,IPM生态园区的建设,可以辐射带动5000亩以上绿色蔬菜基地的发展,这不仅为乐山市中区蔬菜生态无公害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发挥了示范作用,而且将辐射带动整个蔬菜产业的发展,为地方农村经济的发展展现了广阔的前景。

(3)地方文化研究成绩突出,对乐山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学校自“郭沫若研究室”到四川郭沫若研究中心,以学术刊物《郭沫若研究丛刊》(主办)和《郭沫若学刊》(协办)为纽带,先后出版了《郭沫若研究论丛》一、二、三期,《郭沫若研究资料索引(1919~1990)》和《郭沫若与中国传统文化》等着作。完成或在研的省级以上课题18项。这些年来,中心一共发表郭沫若研究论文100余篇,代表性专着16部,其中获得省、市级政府奖25项。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校在郭沫若与传统文化、郭沫若与区域文化、郭沫若与旅游文化、名人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显示了与众不同的特色,成为国内郭沫若研究的重镇之一。

(四)互惠双赢,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在“校地合作,服务地方”的办学实践中,地方借助高校的成果和人才,促进了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学校借助地方政府的支持,也极大地促进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乐山市政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发展空间,先后在校园周边提供优惠征地655亩,在城市绿心协调区预留二期用地600亩,使校园规划面积达到1600亩,是建校初期的5倍。在建设过程中,还积极提供政策优惠,减免各种税费1200多万元,并帮助解决一批高学历、高职称新教师的住房问题。同时,借助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舞台和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学校获得了占全部科研经费20%的地方科研经费支持,使科技成果得以迅速转化,科技人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而且,在参与校地合作科技服务的实践中,一批教学科研人员开阔了视野,积累了经验,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了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和学科建设的不断加强。

(杨建民,乐山师范学院高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