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质量·特色·改革·创新
31829900000090

第90章 教学方法手段改革与研究(3)

(6)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及引导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有机化学,是本课程追求的另一目标。教师编写学习辅导用书和讲义,如《有机化学学习指导》、《有机化学实验指导》、《有机化学专题选(二)》等,选编教材以外的习题和资料供学生课外学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7)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等应用于教学过程可以增大知识信息量、节约课时,可以生动形象地演示化学过程、图像、图表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形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要进一步开发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使之系统化,充分运用于课程教学之中,并注意定期检查,监控教学效果。

(8)穿插介绍和开设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有机化学领域及相关的近期进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强化实践,在科学实践活动中丰富研讨式教学

(一)构建研讨式教学观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

新形势下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整合。我们结合自身的科研工作和其他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增加研讨性实验,开设了设计性实验、综合实验,培养了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开设多步合成实验,将合成产品提纯,再进行抑菌、废水处理、催化等应用性实验,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室全部对学生开放,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兴趣结合起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研究和竞赛相结合,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知识和能力。提倡学生自选实验和研究项目,自己设计与实验,自己分析研究和撰写论文;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各级大学生科技竞赛。

(二)推广导师制,使发展比较好的学生提前一年左右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

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有条件的、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在学习有机化学的下学期,即大学二年级下学期,学生志愿报名,参加到老师的科研实验中,或者指导他们申报学校的学生科研资助基金。参加科研活动,进行系统的科研活动训练,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学生参加科学研究,目前我们主要注重于学生参与科研的全过程,指导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一些基本技能和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给学生以内容和方法上的综合练习,力图在科学研究的实践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精神,期望为学生将来从事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导师指导下,学生实实在在学习到了更多的课外科技知识,在科研活动中切实受到科研训练。在此基础上,几年来学生先后发表了十多篇论文。有的考上重点大学有机化学硕士研究生,在进一步深造中,这些学生表现出较好的科学素质,其中有的较快地做出了成果。他们深切地感到本科学习中科学素质的培养,对他们成长有很多有益的帮助。

主要参考文献

[1]胡新字,谭运进.研讨式教学模式评析.科技创业月刊,2006(4):171~172

[2]郑慧涵.谈谈研讨式教学在教改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2004(3):45~46

[3]季克强,乔保献.研讨式课堂教学模式初探.教育论坛,2004(1):25~26

[4]刘冰清.一种值得在大学推广的教学方法研讨式教学.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11):67~68

[5]邓志伟,吴敏.优质教学的特征——德国学者迈尔教授访谈.全球教育展望,2006(5):3~6

[6]郭平.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中国青年研究,2006(4):35~37

[7]张白茹.加强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高校理论战线,2006(3)

(刘志昌、王应红、熊俊如,乐山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注重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元方法”意识的培养

陈俐

摘要:在高校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面对“碎片化”信息给教学带来的负面效应,应注意信息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建构的“元方法”意识的培养。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的不同特征,可以课堂教学课件与课外教学资源积件库两种方式,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整合,以达到知识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元方法;教学课件;积件库。

随着“网络时代”和“读图时代”的来临,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过程,已成为高校教学的常规常态。多媒体技术发挥视、听、编、播等功能在教学中的全方位使用,将过去教学中单一、单调的文字转换成丰富的声音和画面,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这对于调动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但任何手段的使用都有可能出现负面效应。网络技术在传播知识信息的过程中,主要采用拼贴、链接等手段,将过去文本世界中呈现的“统一的世界”打碎,将“中心”与“边缘”的界限消解,这些手段的采用,与“零散化”的后现代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后现代思维方式决定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表达手段,是将碎片化的知识信息组合进教学过程中。受网络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制约,教学中就出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即高校教学中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与“碎片化”信息之间的矛盾。

高等教育对学习的创新性要求的程度更高,高校教学中的引导式学习,主要体现在训练学生以一定的理性思维在已知的知识间寻求其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以产生新的知识增量,这就必须以严密的逻辑思维作保证。因此培养学生的优秀的思维品格和思维方法,特别是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高校教学中一切学科最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目前在高校,特别是在文科教学过程中,基于多媒体教学的“炫技”心态,为突显视听感觉、图文组合和链接效果,在教学中各种繁复图文和杂乱的声音混合后,给学生的仅是感官享受的盛宴。各种信息高频率地穿插、切换、跳跃,不断地打断教师和学生连贯的逻辑思维。光、色、形、声的丰富变化与复杂组合,使学生接受的信息虽然丰富,但是很多都是呈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部分老师逐步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及网络信息,出现“课不够,网络凑”的情况;或者以大量的与课堂教学目标无关的信息轰炸,将学生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或者以大量原始影像资料的插播,占用极其宝贵的教学时间,使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大大减少,影响了思维的密度和深度。其结果是感性思维被充分调动,但理性思维却被过分的感官刺激所打乱,在不知不觉中被压抑乃至严重削弱。

由于图文素材资料占据教学中心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身份的作用隐退,属于教师富于个性化的陈述性语言消失。学生的思维虽然多向发散,但可能也是一片混乱,无法引向更深入、更严肃的思考,更无法实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协作式的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出现千人一面的雷同现象,有些教师为求省事,只要是讲解文学作品,千篇一律地“作者介绍、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方法、思考与练习”成为好些课件的统一模式。技术手段虽然是现代化了,但教学模式反而回到了很落后的“五段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但成为多年来主宰教坛的僵化的模式后,就严重束缚了创新的多种途径)。目前,在高校关于多媒体教学效果调查结果显示:8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没有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不太注意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所削弱。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学中的运用和普及,是一场观念革命,这是毋容置疑的。高等教育不可能回到传统教学的老路上去。传媒信息革命时代到来,实际上引发的是高校所有学科的方法意识的变革。面对传媒信息的狂轰滥炸,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科,都面临着如何“搜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这一基本问题。在海量的知识信息中如何搜索到所需要的知识;在虚拟化的网络中如何选择真实有效的知识;如何将碎片化的知识处理整合后,产生新的知识增量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这些就成为一切学科教学必须培养的“元方法”。

为培养上述意识和能力,老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过程中,既要以直观、形象的图文信息和视听效果来增强其教学审美性,又要以清醒、清晰的理性思维处理感性信息,将碎片式的信息在一定的方法论和价值观的指导下,以缜密思维进行信息的再建构。这正是多媒体教学经过技术普及的初级阶段后,需要更深入探讨的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努力:即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堂教学和课外自学两个方面,分层次制作课堂教学课件和教学资源积件库。

高校的课堂教学具有高密度的信息传播、高强度的思维训练、高效能的师生互动等特点,而且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策略的个性化特征也很突出。因此运用于课堂教学的课件应反映教师个性化教学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完成课程教学目标而制作的课件,首先应服从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体现教师驾驭课堂的原则和思路,因为教学内容因其自身特点不可能完全用一种模式去表达,每个教师使用的课件甚至有不可替代性和重复性,因此课堂教学课件应最大限度将教师独特思维过程尽量形象、直观地表达出来。比如,讲授外国文学课程,其中在讲解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时,我们希望通过讲授这部小说怎样通过意义单元的结构组合来表达小说的寓言性质。它需要告诉同学,并非所有的小说一定要有情节,有些小说可以由生活事件来构成小说;所有的小说并非一定要有非常具体的背景,背景越是虚化,小说的寓言性越强。这本是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问题,因此,需要课件演示“意义单元”结构图。在引导同学细读小说的基础上,通过课件,首先形象展示小说主要意义单元,具体分为三大类:

①老人出海捕鱼的经历。

②老人在生活中和捕鱼过程中的一些零碎的语言动作细节。

③老人在捕鱼过程中大量的内心独白。

上述三大类型的意义单元舍弃了对老人身世和捕鱼背景的介绍,转移了读者对故事是否实有其事的追问,以突现小说的寓言性质。美国着名心理学家理查德·E.迈耶提出多媒体信息设计有效性的七大原则,其中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原则认为:

第二条原则——空间接近原则:书页或屏幕上对立的语词与画面邻近呈现比隔开呈现效果更好。

第三条原则——时间接近原则:相对应的语词与画面同时呈现比继时呈现能使学生学得更好。

第四条原则——一致性原则:当无关的语词、画面和声音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学得更好。

按照上面第二、第三条原则,在同一画面上相互对比或相关联的信息同时出现比继时出现有益,因此,可以将小说常见的五要素在同一画面中列出,以对比说明海明威小说和常规小说相比的独特之处。

为了进一步表明①为小说的主线结构,②、③两大类则吸附游走于这条主线。或明或暗地构成小说中“冰山的八分之七”。课件可以运用flash技术,在清晰标出第一条主线的画面上,让代表第二类和第三类的符号缓慢穿梭于主线之中,以表现这三大类意义单元的相互关系,说明该小说独特的结构方式。

按照迈耶提出的第四条原则,在选择图文素材时,尽可能对干扰师生思维的杂乱信息进行过滤排除,不必要的声音图像,尽管赏心悦目,也一定要忍痛割爱。同时,一定要让课件播放节奏与教师思维和思维的速度同步进行。否则,课件会反过来成为控制师生教学活动的主宰者。

其次,在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活动,还可将问题意识贯穿于学生的互动讨论过程,比如对某一作家或作品,网上可能会有许多不同观点。教师在备课时,可以事先选择有代表性的网络言论,作为辨析的观点,在课堂上直接点击相关网站,引发学生参与思考和讨论。这样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以协作式教学策略,直接为多个学生提供对同一问题的多种不同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综合的机会,以便集思广益。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益处,而且对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