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年12月16日夜,一艘巨大的商船驶离菲律宾群岛中的巴拉望岛港口。这是“皇家上尉”号,一艘860吨重的英国商船,船长名叫爱德华·泊尔如。大约一年前,“皇家上尉”号从伦敦开始了它的第一次航行,漂洋过海,抵达中国广东,在那里,售出了从英国带来的布匹和其他货物。此时,它正满载着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返航伦敦。漫长的9500英里航程,他们这才走了3天。
“皇家上尉”号再没能返回伦敦。17日凌晨2点30分,106名乘客和船员被一声刺耳的冲撞声惊醒:船撞到了浅滩暗礁上,搁浅了!
人们好一会儿才从震惊中清醒过来,几名船员乘坐救生艇,围绕船身仔细查看。不久,他们带回了令人安慰的消息:船的确是搁浅了,不过船的后部和右舷离深水区十分接近。之后的两个半小时中船员们反复地起锚、抛锚,试图将船拖出浅滩。可是,他们一次次的努力似乎徒劳无益。
天色渐亮。上午10点左右,海潮暗暗涌来,这是个绝好的机会。趁着上涨的潮水,船员们终于将船驶出浅滩44米的距离。然而,还没等他们驶离更远,船身再一次搁浅。下午1点30分,第二次摆脱困境的努力又失败了。
待到日落时分,“皇家上尉”号的船舱已经大量积水,泊尔如船长下令弃船逃生。大部分乘客和船员在船长的指挥下,安全地登上“皇家上尉”号配备的3条救生艇,只剩下3名船员拒绝离开“皇家上尉”号,他们个个喝得烂醉,最后,被一艘路过的英国单桅船队救起。
等到人们再次返回,抢救“皇家上尉”号和它盛载的货物时,这艘巨船早已经沉入茫茫深海。
在17、18世纪,往返于英国伦敦至中国广东之间的19000公里航程是异常艰难和危险的。这样的航程只有当船只载满大量的货物时才有利可图。与此同时,航程中还可能遇到海盗或者其他对手国的船只,因此,一艘商船同样需要有完善的武器装备。
英国与荷兰率先拟划了解决之道,他们设计了“东方大商船”。
“东方大商船”的特殊之处是其巨大的体型,有些甚至重达1400吨。“皇家上尉”号的体型在这些大商船中尚属于轻量型的,仅重860吨。设计师将“东方大商船”大部分庞大的躯体安排在水线以下,一小部分甲板、桅帆等浮出水面。宽阔弯曲的船体,可深达4米,有足够的空间塞进大批的羊毛制品、棉制品、丝绸,以及瓷器等。船身设计较小的大商船则适合运载鸦片。“东方大商船”上都设计有3根高耸坚固的桅杆,层层叠叠的挂帆,可以轻松地推动船只在港口间长距离航行。
一艘“东方大商船”犹如是一个漂浮的货栈,但它更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船身那些华美的装饰、精致的雕刻下面,是安排周密的武器装备,其武力设计绝不亚于一艘战舰。一艘大商船通常可以装载30~50架大炮。一般来说,“东方大商船”上配备的船员都超过100人,因此,一旦发生海战,会有足够的人手投入战斗。
无论船体的大小,生活在“东方大商船”上都不是件舒服的事情。为了装载更多的货物,为船员设计的生活空间都十分狭小。
日复一日,面对茫茫海洋,没有可口的食物、没有娱乐、没有舒适的休息环境,航海生活并没有普通人想像的浪漫,相反,长期的漂泊让人厌倦。惟一能够缓解这种情绪的就是酒精。船员们喜欢饮用一种叫“格罗格”的酒,是用烈性的琅姆酒和其他酒精混合而成的,他们一喝起来,常常毫无节制。一艘“东方大商船”的造价也蔚为壮观,但它经久耐用,可以连续服务达200年之久。况且,它满载着生丝、瓷器、麝香、茶叶、丝织品等东方特产,这些货物只要到达英国就可以带来巨大的利润和收益,所以,即便是一路的颠簸辛苦,枯燥寂寞,渴望财富的人们仍然趋之若骛。
“皇家上尉”号和它满载的宝藏,静静地隐匿在海底某处,返回伦敦的人们将它的灾难描述成一个小事故,200多年来一直无人问津。直到法国考古学家弗兰克·高地奥发现了它的残骸,“皇家上尉”号的故事才又一次轰动。